|
|
小说评论 》 細述金瓶梅 》
五 學刊會議(2)
楊鴻儒 Yang Hongru
1986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全國第二屆《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在江蘇省徐州市舉行。會議由江蘇省社科院文學所、徐州市文聯、文化局、徐州師院等單位聯合公開發起。全國各地近百位代表出席。學術會對已出版的有關《金瓶梅》研究著作、版本、作者及思想、藝術成就等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85年5月出版了《金瓶梅詞話》(刪節本),1986年10月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金瓶梅研究叢書”中的《金瓶梅成書與版本研究》、《金瓶梅書錄》,對《金瓶梅》的研究促進作用頗大。這次會議鑒於近年來大傢對《金瓶梅》的作者、版本、成書年代等等的考證方面相對不少,而對《金瓶梅》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的探索有所忽略,因此會議呼籲加強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全國第三屆《金瓶梅》學術討論會
由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出版社等12個單位聯合主辦的“全國第三屆《金瓶梅》學術討論會”,於1988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江蘇揚州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十餘名專傢學者出席了會議。與會代表繼續就《金瓶梅》研究中的作者、成書等“瓶外學”問題作了新的探索,並特對作品之思想傾嚮與藝術價值展開了深入的研討,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開始把視野拓寬到文化學、哲學、心理學等新領域。由於近年來《金瓶梅》研究的迅速發展和徐州國際《金瓶梅》討論會即將召開,在這次會上因而有更多更好的建議與意見。
印第安那大學《金瓶梅》國際討論會
1983年5月,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舉行《金瓶梅》國際討論會。會議由歐陽禎教授主持。提交大會的研究論文計11篇。其中四篇由華人楊沂、孫述宇、鄭培凱、馬泰來提出,其餘7篇均由美人提出。芮效衛的《湯顯祖創作〈金瓶梅〉考》、鄭培凱的《〈金瓶梅詞話〉與明人飲酒風尚》、夏志清的《〈金瓶梅〉新論》、史梅慈的《〈金瓶梅〉和〈紅樓夢〉中的花園意象》、楊沂的《宋惠蓮及其在〈金瓶梅〉中的象徵作用之研究》、浦安迪的《瑕中之瑜論崇禎本〈金瓶梅〉的評註》,均收入由徐朔方編選校釋的《金瓶梅西方論文集》。
九十年代的兩次國際研討會
首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學
作為人類文化共同遺産的《金瓶梅》的學術討論會是不分國界的。本來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就籌備了首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但因當時發生國際網球運動員鬍娜事件,中國大陸學者臨時决定拒絶到會,使那次國際會議沒有開成。
1985年,臺灣學者又動議主動承辦,也因故沒有開成。直到1989年6月15日—19日,江蘇省徐州市主辦了首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但也因某種關係衹到了一位外國學者(日本《金瓶梅》專傢)。
第二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
1992年6月中旬,在山東省棗莊市召開了第二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由於在1991年8月長春學術會議準備充分,使棗莊會議的籌備工作順利。會議收到國內金學專傢研究論文一百多篇,(包括港臺地區以及國外)學者論文二十多篇。臺灣著名金學家魏子云,香港金學家梅節,日本荒木猛,池本義男,美國陸大偉、譚波岸,法國雷威安,德國維伯夫人,印度壇春等專傢學者均有論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 序 言 | 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1) | 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2) |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1)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2)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3) |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1)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2)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3) |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4) | 四 《金瓶梅》是比較難以研究的小說 | 一 版本流傳(1) | | 一 版本流傳(2) | 一 版本流傳(3) | 二 作者之謎(1) | | 二 作者之謎(2) | 二 作者之謎(3) | 二 作者之謎(4) | | 二 作者之謎(5) | 一 西門慶 | 二 潘金蓮(1) | | 二 潘金蓮(2) | 三 李瓶兒(1) | 三 李瓶兒(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