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大將出手自不凡(3)
梅毅 Mei Yi
至此,美男子慕容超登上了十六國紛繁歷史的一個小舞臺。
慕容超繼位後,把宗室慕容鐘、慕容法、慕容鎮等人虛銜高位,皆派外任,眼不見心不煩。在都城內,他大加任用公孫五樓等佞人(公孫五樓可能是慕容超祖母一支的親戚,史不明載)。
很快,慕容法、慕容鐘等人屢被讒言,皆被逼出奔敵國,慕容宗室之間相互殘殺。慕容超在廣固城內大殺異己,樹立權威。至此,南燕已呈衰敗之象。
慕容超繼位時,纔二十一歲,實際上講應屬少年老成之輩。青少年時代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的痛苦經歷,按常理應使他成為一個知民間疾苦的好皇帝(如漢宣帝)。而且,當年他在後秦的長安城內裝瘋賣傻,證明他的智商肯定超出常人。如此稟賦如此才幹,倘若慕容超循規蹈矩,任用賢良,真正光復慕容氏燕國舊版圖,也不是什麽太大的難事。但是,這個青年人踐登帝位之後,信任姦佞,不恤政事,狂迷遊獵,殺戮宗室,凡是昏君應有的特徵,可謂在他身上集中而統一地現出個全活。
雖然自己為帝為皇,慕容超的生母段氏和妻子呼延氏(呼延平之女)還都在後秦姚興手中被軟禁着。姚興聽聞慕容超繼慕容德皇位,便命使臣前往廣固,要南燕稱臣,並嚮慕容超索取宮廷樂隊。如果南燕不能送樂隊,就要以“吳口千人”(千名晉人)來代替。
母妻皆在後秦的長安城內,慕容超不能不軟,召群臣商議對策。左僕射段暉認為:“太樂諸伎(宮廷樂隊)是前世伶人,不易再得,可掠吳人送之。”
尚書張華不同意:“如果侵吳(東晉),必成鄰怨,兵連禍結,非國之福。可以暫時低姿態嚮姚興稱臣以盡孝道(贖回段氏),立刻派韓範去長安。韓範與姚興兩人在苻秦時同為太子捨人,能言善辯,必能辦成大事。”
慕容超認為張華之計高妙,就派韓範出使後秦。
姚興在長安見到韓範這個“老同事”,非常高興。同時,他也很奇怪,就問韓範:“燕王(慕容超)在長安時,朕親自接見過他。其人儀貌不俗,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韓範有辯纔,回答得非常巧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如果當初燕王呈露竜鳳之姿,哪有今天繼統的可能埃”言外之意,是講慕容超當年不在你面前裝傻,早就被殺掉了。
姚興聞言,也覺有理。眼見老友來見,燕國降號稱藩,一高興,姚興就賜韓範千兩黃金,並允諾送還慕容超母妻。
先前從南燕亡降後秦的慕容凝聞知此事,馬上入宮見姚興,勸道:“燕王稱藩,本非真意,衹是因其母在長安,不得不假裝低三下四。其母歸國,一定馬上重稱帝號。”
姚興想想,又深覺有理。於是,他又扣住慕容超妻母,非要南燕把宮廷樂團送過來。
不送也得送。南燕君臣上下合議,衹得派張華等人親率太樂諸伎一百二十人,攜重寶而至長安。姚興大儒出身,禮樂方面絶對的內行。酒酣之際,耳聞美侖美奐的中原正音,這位後秦皇帝大悅。
姚興的黃門侍郎尹雅想為主子爭臉,對張華說:“昔殷之將亡,樂師歸周,今大秦道盛,燕樂來庭。廢興之兆,見於此矣1
張華不卑不亢,回答:“自古帝王,為道不同。權宜之計,各隨其行。老子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福禍之驗,應觀後效。”
姚興聞言,老大不高興:“從前齊、楚競辯,二國開戰。卿小國之臣,怎敢抗辯朝士1
張華見狀,忙卑辭下意,話說得有禮有節:“我是臣藩使節,衷心願交歡上國。但上國朝士辱及小國寡君社稷,我又怎能不有所回辯呢?”
一席話,講得信奉君君臣臣道理的姚興也心服口服。贊許之餘,姚興立即派人護送慕容超母妻回國。
一傢人終得團聚,慕容超自然喜色溢於言表。慕容超自己高興,但南燕境內當年天災不斷,旱澇交加,都城廣固又發生地震。古人迷信,認為這一係列的天災皆是上天發怒,故而國人惴惴,皆暗忖要有禍事發生。
安帝義熙五年(409)正月元旦,慕容超在東陽殿接受群臣朝賀,樂隊奏樂,這位青年帝王一臉不悅——新招募的樂師無論是技藝和外表都與昔日太樂諸伎相差甚遠。但是,從後秦索回宮廷樂隊肯定不可能,慕容超就想從東晉控製區搶掠晉人。大臣進諫,慕容超不聽,派人進襲東晉宿豫,大掠而還,從中挑選兩千五百名青年男女,送入太樂府學習音樂以供日後宴飲朝會之用。不久,南燕又入寇濟南,掠男女而去。
天作孽,就可違;人作孽,不可活。其實,當時的劉裕在東晉國內還未樹立起絶對的權威,蜀地有譙縱不服,嶺南有盧循未滅。假使慕容超不派兵掠境,劉裕再怎麽琢磨也不會把目光投嚮這位關係還算不錯的近鄰。
東晉安帝義熙五年(409)四月,劉裕上奏朝廷,要徵伐南燕。“朝議皆以為不可,惟左僕射孟昶、車騎司馬謝裕、參軍臧喜以為必剋,勸(劉)裕行”。可見,大英雄立功名,絶不可在“大傢”首肯的情況下纔行動。該出手時就出手,由此,得勝後所造出的後果則更具震撼性。
劉裕率大軍自建康出發,先走水路,由淮河入泗水(二水交匯處在今江蘇淮陰)。六月,晉軍行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劉裕下令,盡留船艦、輜重於當地,輕裝步行至琅琊(今山東膠南縣)。劉裕雖為衝殺大將,但很註意細節,一路經過的每處戰略要地,他均派精兵築城守禦,唯恐南燕有奇兵突襲斷絶補給之路,以免重蹈當初桓溫北伐的覆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 | 三分一統晉業興 | 大好江山誰承繼(1) | 大好江山誰承繼(2) | 大好江山誰承繼(3) | “牝雞司晨”朝綱紊(1) | “牝雞司晨”朝綱紊(2) | “牝雞司晨”朝綱紊(3) | 樹欲靜而風不止(1) |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樹欲靜而風不止(3) | 血肉橫飛殺戮始(1) | 血肉橫飛殺戮始(2) | 血肉橫飛殺戮始(3) | 血肉橫飛殺戮始(4) | 攻伐大亂滿京城(1) | 攻伐大亂滿京城(2) | 攻伐大亂滿京城(3) | 你方唱罷我登場(1) | 你方唱罷我登場(2) | 你方唱罷我登場(3) | 你方唱罷我登場(4) | 你方唱罷我登場(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