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後西遊記   》 第十三回 缺陷留連 葛藤挂礙      佚名 Yi Ming    天花才子 Tian Huacaizi

  語雲:
  惡惡惡,真慘虐,若要除之須痛割,倘放鬆時禍亂作。不是被他磨,定是受他縛作用。在政治上反對無産階級革命,主張資産階級改良主義。,一到纏身擺不脫。所以髖髀施斧鑿,軟款仁柔用不着。四夷之屏恩不薄,殺戮蚩尤誠聖略。寄語當權應揣度,千裏毫釐不可錯。
  
  話說小行者與豬一戒用智賺得釘耙到手,哪管自利和尚死活,竟自駕雲回佛化寺來。到得寺中,唐半偈方用午齋,看見豬一戒擔着釘耙同小行者歡歡喜喜回來,因問道:“那自利師父倒也忠厚,就肯還你的?”一戒道:“那和尚最不忠厚,見我們說起討釘耙,他衹是一味鬍賴。虧師兄算計,變化了進去,方纔賺得回來。”就將前事細說一遍。唐半偈聽了,嘆息道:“如此設心,種那佛田何用!”小行者道:“他佛田雖有,何嘗真種?不過藉佛田名色騙人布施而已。”唐半偈又嘆息道:“佛教本自慈悲,被這些惡僧敗壞,竟弄成一個坑人的法門了。此真解不可不速求也。我們事已完,快收拾去吧。”就要起身。衆僧看見小行者有此神通,又收了豬一戒,將唐半偈敬如活佛,又苦留了半日。到次早方收拾出門,衆僧還要留住等點石來拜謝,唐半偈哪裏肯住。小行者將行李結束做一擔,叫豬一戒挑了,然後扶唐半偈上馬。唐半偈辭了衆僧,同兩個徒弟欣然嚮西而去。正是:
  
  一心知有佛,見佛取真解,
  作速往西去,心忙不敢停。
  
  唐半偈奉旨取解,菩薩護持,又收伏兩個有神通的徒弟同行幫扶,心下無挂礙,放下諸念,安然前進。幸喜一路平安,行有月餘,不是山頂觀雲,就是嶺頭望月,師徒們毫不覺得辛苦。唐半偈因對小行者說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曾踏勘長安到靈山,說有十萬八千裏之遙,若以一日百裏算來,也衹消三、四個年頭便走到了,為何當日玄奘佛師就去了十四年?”小行者道:“聞他一路上妖妖魔魔苦歷了八十一難,方纔行滿,所以耽擱了。”唐半偈道:“我想天下哪所妖魔?不過邪心妄念自生妖魔耳!我與你正性而行,死生聽之可也。”小行者道:“師父說得是。”正說不了,衹見坦平大路忽裂了一條大縫,陷倒馬腳,將唐半偈翻筋鬥跌了下來。慌得小行者連忙上前攙了起來,說道:“怎麽平地被跌?”豬一戒看見,也放下行李,扯起馬腳道:“原來地下有條裂縫,師父怎不看看走!”唐半偈也衹道地下有裂縫,不曾留心看得,所以被跌。及自爬起來,抖抖衣服再細看時,地下依舊坦坦平平,哪裏有甚裂縫。師徒三人看了俱大驚道:“這真作怪了!”想了一會沒處看頭,衹得又扶唐半偈上馬前行。此時,小行者恐防有失,便緊貼着唐半偈的馬身而行;行不上一裏多路,忽馬前又現出一個大坑,連人帶馬都要跌了下去,幸得小行者手眼快,一把將唐半偈抓住,未曾跌入去。若是跌入去,雖不死也要傷殘,又虧馬是竜駒,一躍而起,不致損傷。師徒三人忙忙收拾好了,那陷坑又不見了。三人十分驚疑。唐半偈遂不敢上馬,因同着小行者、豬一戒步行。
  此時,日已平西,小行者因跳在空中一看,見路左一帶林子裏有人傢,遂落下來與唐半偈說道:“這條路有些古怪,今日天也不早了,這林子裏有人傢,我們且去藉宿了,問個明白,明日再走不遲。”唐半偈道:“徒弟說得有理。”因彎彎麯麯轉入林子裏來。那林子裏果是一村人傢。但見:
  
  三傢臨水,五捨沿山。臨水的楊柳風來門徑緑,沿山的鬆蔦雲繞戶庭幽。有幾傢驅牧牛羊自成村落,有幾傢閑馴鳥雀飛啄階除。小巷裏趁日色漁人曬網,大田內乘雨水農父張犁。花深處布簾懸影賣酒人傢,石坳中鐵斧飛聲采薪樵客,誰傢豚柵正對雞棲,何處禽喧不聞犬吠。乳臭小兒鼓腹而肆嬉遊;傴僂丈人倚樹而談經濟。雖不到上世高風,也要算人間樂地。
  
  他師徒到得村中,不見寺院,就在一個大莊院門首小行者牽住了馬,豬一戒歇下了擔。唐半偈下了馬,正打帳入去藉宿,衹見對莊松樹下兩個老者在那裏下象棋。一個老者忽看見他師徒三人在莊前立住,因起身走來問道:“三位師父何事到此?”唐半偈看見,忙回身打個問訊道:“老居士,貧僧稽首了。”那老者慌忙答禮道:“老師父,不象是我近處人。”唐半偈道:“貧僧乃東土大唐天子遣往西天,見活佛拜求真解的。今路過寶方,因天色晚了,又尋不見寺院,欲藉貴莊暫宿一宵,明日早行。敢求老居士方便。”那老者聽見說是唐朝的,且不答應他肯藉宿不肯藉宿,先將他身上估了一回,又將馬也看看,因說道:“三位不象遠來的。”唐半偈道:“實是遠來的,為何不象?”那老者道:“既是遠來,為何一路來人馬並無損傷?”唐半偈道:“一路來跌是跌了兩次,幸有小徒護持,不致損傷。貧僧此來雖為藉宿,正要問被跌之故。”那老者纔笑嘻嘻說道:“既跌過也就是了,請裏面去好說。”一面拱唐半偈三人入去,一面又招那下棋的老兒道:“這三位是唐朝來的高僧,也來會會。”那老兒遂歡歡喜喜同唐半偈一齊走進莊來。
  到客堂中各各施禮,分賓主坐下,奉過茶,主位的老者因問道:“三位老師大號?”唐半偈答道:“貧僧法名大顛,蒙唐天子又賜號半偈。”因指着小行者兩個道:“這是大頑徒孫小行者,這是二頑徒豬一戒。”隨問:“二位老居士高姓大號?”主位的老者答道:“我在下姓葛,賤名叫做葛根。”因指着那個老兒道:“這就是敝親傢,他姓滕,尊諱叫做滕本。我東邊這村叫做葛村,往西去二十裏那個村叫做滕村。這兩村中雖不少有上萬人傢,卻都是葛、滕兩姓,並無一個雜姓人傢。幾遇婚姻,不是滕傢嫁與葛傢,就是葛傢為滕傢娶去。所以牽牽纏纏,是是非非,竟成了千古的葛藤了。”唐半偈道:“這等說來,二位老居士俱是世族了。但不知貧僧一路來為何明明坦道忽裂成坑塹,使人遭跌,這是為何?”葛根見問,沉吟不語。滕本道:“唐老師既要西行,少不得要進獻大王,就通知他也不妨。”葛根方說道:“衹因葛、滕兩姓人多了,便生出許多不肖子孫來。他不耕不種,弄得窮了,或是有夫無妻,或是有衣無食,過活不得。也不抱怨自傢懶惰,看見人傢夫妻完聚,衣食飽暖,他就怨天恨地,衹說天道不均,鬼神偏護;若是良善之傢偶遭禍患,他便歡歡喜喜以為快意。不期一傳兩,兩傳三,這葛、滕兩姓倒有一大半俱是此類;又不期這一片葛、滕乖戾之氣,竟塞滿山川,忽化生出一個妖怪來,神通廣大,據住了正西上一座不滿山,自稱缺陷大王。初起時,人傢不知他的威靈,他就顯神通將兩村人傢弄得顛顛倒倒。”唐半偈道:“怎生顛顛倒倒?”葛根道:“若是富貴人傢有穿有吃,正好子子孫孫受用,不是弄絶他的後嗣,就是使你身帶殘疾,安享不得。若是窮苦人傢衣食不敷,他偏叫你生上許多兒女,不怕你不纍死。夫妻和好的定要將他拆開,弟兄為難的决不使你分拆。後來,知是大王顯靈,故合了兩村上人傢同到山上去拜求,許下了年年月月豬羊賽會的大願,故如今方得安居;若是哪個違了限期,或是牛羊不豐,他就連人都拿去吃了,故我這兩村人傢無一個不凜凜信教。若是遠方過客不知他的神通,不去供獻祈禱,他將好路上弄得七坑八缺,使人一步步跌得頭破血出,不怕你不去求他;若遇着不信邪的硬好漢不去求他,他到臨了現一個萬丈的深坑,將你跌下去,登時長平,叫你永世不得翻身。你道利害不利害!唐老師既要西行,這供獻之事也須打點。”唐半偈聽了,低頭不語。小行者接問道:“若要供獻,須得什麽東西?”葛根道:“豬羊是不必說了,還有一言,恐怕見怪,不敢在三位面前說。”小行者道:“但說何妨。”葛根道:“那大王最惱的是和尚,故我這葛、滕兩村並無一個庵觀寺院。”小行者道:“可知那大王為甚惱和尚?”葛根道:“他說和尚往往自傢不長進,單會指稱佛菩薩說大話騙人。”小行者笑道:“這句話可真麽?老葛不要說謊,我明日拿那缺陷大王來,要當面對會哩。”葛根聽見小行者叫他老葛,因睜着眼看小行者道:“這位孫師父倒也托熟,我老人傢一把年紀,說的是正經話,他卻當取笑。那缺陷大王正坐在那裏等你去拿哩,怪不得那大王惱和尚會說大話。”小行者又笑道:“據你說,衹道我拿他不來?”因對唐半偈道:“師父,既有賢主人相留,你可安心歇下過夜,等我去看看是什麽妖怪!若是不打緊,拿將來打殺了,明日好走路,也省得他不住的陷人。”唐半偈道:“去看看固好,須要仔細。”小行者道:“不打緊。”豬一戒道:“我幫師兄去。”小行者道:“不消你去。你須看好師父在傢。”滕本聽見他師徒們商量要去看看,忍不住插說道:“這位孫小師父想是癡子,此處到不滿山足有七、八百裏路,怎說看看就來明日好走?”小行者又笑道:“老葛、老滕你二老者乃天下之小老也,曉得什麽?”說一聲:“我去也!”早已跳在空中不見他蹤跡。嚇得葛、滕兩個老兒面面相覷道:“原來是會飛升的羅漢,我等凡夫俗眼如何認得?”因嚮唐半偈再三謝罪,忙備盛齋相款不題。
  卻說小行者將身略縱一縱,早已看見一座大山當面。細看那山雖然高大,卻凸凸凹凹七空八缺。暗想道:“此定是不滿山了。”落下云頭到山上一看,衹見半山中一座廟宇甚是齊整,廟門上題着七個大金字道:“缺陷大王威靈廟”。走進廟去,衹見兩廊並階下無數豬羊,俱捆縛在地,大殿上靜悄悄不見一人。原來,這些祭獻的人傢都是早晨結聚了百數十人,方敢到廟中來還願,就是進廟,也衹是在階下放了豬羊便走,也不敢求見大王之面。此時天已傍晚,故不見人。小行者看了一回不見動靜,遂穿出廟後上山來。衹見當頂上一塊大石,石上坐着一個妖怪,生得虎眼豺口,猛惡異常。旁邊圍繞着三、五十小妖,將生豬、生羊殺倒了,血淋淋的在那裏大嚼。小行者看見大怒,忙嚮耳中取出金箍捧,大叫一聲道:“潑魔,好受用!你衹知弄人的缺陷,誰知你今日自傢的缺陷到了!”雙手舉鐵棒劈頭就打。那妖怪忽擡頭,看見小行者來得勇猛,急將手往下一指,衹見小行者腳下忽現一個千萬丈的大深坑,幾乎將小行者跌了下去。虧得小行者靈便,急將身一縱,早已跳在空中,笑駡:“這賊潑魔好跌法,指望陷你孫祖宗哩!你會跌,我會打,不要走,且吃我一棒!”舉棒又照頭打來。那妖怪見陷他不得,又見一條鐵棒打來,衹因手中沒有兵器,着了急就將身往下一鑽,竟鑽了進去。許多小怪看見大王鑽入地中,他一個個也都鑽了入去。小行者提着鐵棒沒處尋覓入路,因將妖怪坐的那塊大石頭一棒打得粉碎。大叫着駡道:“潑妖怪!你既要在西方路上做大王,顯靈哄騙血食,也須硬着頭挨你孫祖宗一兩棒,纔算好漢,怎麽手也不交,就畏刀避劍躲了入去?這等膿包,怎做得妖怪?怎做得大王?再躲了不出來,我一頓棒將你廟宇打翻,看你明日有甚嘴臉見人!”那妖怪伏在地下聽見,果然不好意思,衹得拿了牛筋藤纏就的兩條木鞭,從後山轉了出來,大駡道:“你是哪裏走來的野和尚?這等大膽!敢在我大王面前放肆。”小行者道:“我不說你也不知,我乃當年大鬧天宮孫大聖的後人孫小行者,今保唐師父奉欽命往西天見佛求解。可是野和尚?”妖怪道:“你既奉欽差,是個過路和尚,為何不走你的路,卻來我這裏尋死?”小行者道:“我佛門慈悲,巴不得舉世團圓,你為何以缺陷立教,弄得世人不是鰥寡便是孤獨?”妖怪笑道:“你佛教果是異端,不知天道。豈不聞天不滿東南,地不滿西北。缺陷乃天道當然,我不過替天行道,你怎麽怨我?”小行者道:“這也罷了!你怎麽弄玄虛跌我師父?”妖怪道:“不但跌你師父,還要吃你師父哩!”小行者聽見說“吃師父”三字,滿心大怒,舉起鐵棒就打。那妖怪用雙鞭急架相還,在山頂上一場好殺。但見:
  
  一根鐵棒當頭打,兩柄藤鞭左右遮。鐵棒打來雲慘慘,木鞭遮去霧騰騰。鐵棒重,顯小行者威風;藤鞭利,逞潑魔王手段。動地喊聲,山川搖撼;漫天殺氣,日月無光。和尚恨妖魔妄生缺陷,思斬其首以填平;妖魔怪和尚擅起風波,欲捉其人而抵住。妖自妖,僧自僧,本水火無交,不知有甚冤愆,忽作性命之對頭;邪惡正,正惡邪,又相逢狹路,縱無絲毫仇恨,自是死生之敵國。
  
  小行者與那妖怪戰不上一二十合,那妖怪的藤鞭如何架得住鐵棒,着了急將身一閃,又鑽入地中去了。小行者沒處尋人,又駡了一回,妖怪衹做不聽見。小行者沒法,又見天色漸晚,衹得踏雲回到葛傢。
  此時,葛、滕兩個老兒尚陪着唐半偈說閑話,忽見小行者從天上落下來,忙起身跪接道:“孫老爺回來了。”小行者忙輓起來,笑說道:“二位老居士何前倨而後恭也!”兩老道:“村莊老朽,肉眼凡胎,不知是飛升羅漢,萬望恕罪。”小行者道:“賢主人,哪個罪你?”唐半偈因問道:“你看得怎麽樣了?”小行者道:“不滿山上果有一個妖怪,他見了我,將地下一指,忽現出一個大深坑,他指望跌我入去。不期我手腳快,跳在空中舉鐵棒就打,他急了,遂將身鑽入地下去了。被我在山上百般辱駡,他忍氣不過,衹得拿了兩條藤鞭從後山轉出來,與我抵敵,戰不到十餘合,我的棒重,他支架不來,正要拿他,他卻乖覺,將身一閃,又鑽入地中去了。我又百般辱駡,他衹不出來,連我也沒法。又見天晚,恐師父記挂,衹得且回來說聲,明日再算計拿他。”葛、滕兩老聽說,俱伸舌頭道:“我的爺爺,缺陷大王這等兇惡,倒被孫老爺打得躲了不敢出來,真是羅漢!”小行者道:“打,值什麽!明日少不得拿住他,與你闔村看看。”唐半偈道:“似他這等鑽入地去,卻怎生拿他?”小行者道:“吾看此妖怪手段甚低,衹是這一鑽倒有些費手。”豬一戒道:“會鑽地的妖怪本事有限,料不過是狐兔之類,雖然亂鑽,定有個巢穴在那裏。明日,等我同師兄去尋着他的巢穴,一頓釘耙包管斷根。”小行者道:“兄弟這一想甚是有理,縱非狐兔,定是木妖。木能剋土,所以見土即鑽入去。我想:金能剋木,衹消與太白金星商量,定有法治他。”葛、滕兩老道:“太白金星乃天宮星宿,孫老爺怎麽與他商量?”小行者笑道:“天宮乃是我們的娘傢,怎麽去不得?”兩老聽了愈加欽敬。
  不一時,天色傍晚,葛根供上晚齋,請他師徒受用。吃完了,小行者走到堂外一看,天上晚日已落,太白已挂西天。因對唐半偈道:“師父請安寢,我趁此良夜去與金星商量商量就來。”唐半偈道:“你自去,我或寢或坐,自有二位老居士相陪,你不須牽挂。”小行者得了師命,一個筋鬥雲竟闖至西天門外。衹見金星正同水星揚光吐彩,羽儀象緯。因上前高叫道:“老太白好華彩耶!”金星看見是小行者,因問道:“聞你已遵祖訓,皈依佛教,與唐半偈做徒弟上西天求真解了,為何又有閑工夫到此?”小行者道:“正為與唐長老做徒弟上西天,沒閑工夫,所以忙忙急急乘夜到此。”金星道:“為着何事?”小行者道:“嚮蒙高情勸善,又蒙老祖傢教,所以入於佛門遠上西天也。衹道西天路上好走,不期纔出門便有許多兜搭,故特來求教。”金星道:“有甚兜搭?可說與我知道。”小行者道:“待我細說。”正是:
  
  說明委麯,指田平山。
  
  不知說些什麽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第一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
第二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三回 力降竜虎 道伏鬼神
第四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五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
第六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七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
第八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九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
第十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十一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傢
第十二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十三回 缺陷留連 葛藤挂礙
第十四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十五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
第十六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十七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欲塹
第十八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十九回 唐長老坐睏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傢第二十一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
第二十二回 唐長老逢迂儒絶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二十三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