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反說西方取經   》 紀錄已經改過      柏楊 Bai Yang

  讀者老爺約翰先生頃來一信,照錄如下:
  “拜讀本月十六日大作,如骨鯁在喉,以一吐當快,不知道一先生知不知道‘金屬疲勞’這個名詞。這次民航局發表的調查報告,中美專傢們不就檢查各種機件是否有金屬疲勞的徵象嗎?這就是在研究是否因飛機老舊而發生故障,蓋金屬疲勞也者,即因機件使用過久,內部組織發生變化而適應力不如新件也。這種現象是很不容易檢查出來的,固然我們可以把發動機、汽化器、磁電機,或其他重要機件時常換新,但是總不能說把飛機的包皮框架梁架等也全部換新。這衹要查查民航公司的維護紀錄,到底換過多少機件,就可明白那些專傢們所稱的全部換新,衹不過是昧良心唬外行人罷了。如果照他們說,既然飛機不老舊,全部已換了新的,那麽怎會出了毛病?其所以定時檢查,時常換新,而仍有故障發生者,即老舊的緣故。蓋很多平日以為不會出毛病的地方,一到了老舊,也會出毛病。正如一部老爺汽車,雖然經常修理,經常換新,但仍是時時拋錨,非老舊而何哉?”
  柏楊先生曰:約翰先生說,全新的怎麽會出毛病?這一點得研究研究,蓋全新的同樣可出毛病。有很多剛出廠的嶄新飛機,在第一次或第二次飛行時,往往也會有神崗上空節目。但“金屬疲勞”就對啦,世界上第一次把噴射機用之於客運的,是英國子爵型噴氣機,但開航不久,竟紛紛爆炸,死難纍纍,不得不被迫全部停航檢查,他們的停航檢查是真正的停航檢查,不像我們西崽式的停航檢查,衹不過為了遮遮小民耳目。檢查的結果不是在飛機上發現兩把從未射擊過的手槍,也不是有人拍胸脯說要是他飛準沒錯,而是發現了金屬疲勞。飛機啥地方都沒毛病,毛病出在飛機外殼上,金屬包皮受不住那種超音速的壓力和摩擦,內質發生變化,一旦到了極限,就裂出縫隙。好啦,在幾萬公尺上空裂開一條縫,比不得柏楊先生傢玻璃杯裂開一條縫,艙內空氣壓力大過外邊壓力幾十倍,於是,轟然一聲,飛機本身就成了一顆原子彈。
  民航公司C-46是不是金屬疲勞,我們不必管它,蓋管也管不了,跟西崽講話還不如跟柏府上的莉莉講話,我們衹須在原則上看這個問題,就夠嘆為觀止矣。約翰先生提及要查民航公司的維護紀錄,嗚呼,這種話真是沒見識,可知貴閣下平常不大看報,報上早已報導,紀錄已經改過啦,改得已經可以公開啦,而當局對此並沒有行動,還有啥可查的哉。
  讀者老爺的信,給人很多啓示,我覺得凡是關於技術上的問題,都比較好辦,中國人聰明才智,至少不比日本人差。但一旦涉及到基本癥結,便連牛魔王都束手無策。以招商局為例,常有人問,為啥整頓不好?以堂堂聯合國五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華民國”政府(編輯註:1949年以後,臺灣當局一直竊居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1971年聯合國大會正式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並接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竟對一個雞毛蒜皮的機構都束手無策?這話問得理直氣壯,誰都不能說問的不對,於是關於如何改革的辦法,紛紛推出,左一個主意,右一個主意,前一個方案,後一個方案,鼻孔咻咻,眼珠猛瞪,看樣子真要大刀闊斧啦。結果是老虎爬椰子樹,木法度仍木法度。五十年來,中國同胞對這種爬椰子樹的場面,見的多矣,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說改不改,其改自改。大傢亂轟轟一陣之後,三沉牌仍是三沉牌,招商局仍是招商局。不但沉船不比當年少,反而沉得更為努力。
  民航公司固第二招商局也,僅衹在西崽當權的一點上,二者就完全相同,不過民航公司老闆是洋大人,多少有點不太一樣。招商局是一個官西二崽結合的二抓産物,除了沉船時連二抓牌一齊沉掉外,誰都沒辦法輓救該局。其實,更深一層瞧,即令二抓牌有志一同、一齊沉掉,也沒有用,蓋新的二抓牌興高采烈地又接班矣。從前辜鴻銘先生曾曰:“中國要想有救,必須巡撫不吹牛。”大概清王朝末年那些地方大員之俗之傲,使人太惡心故也。故柏楊先生發明曰:“中國要想有救,必須二抓牌絶種。”二抓一天不絶,中國一天水深火熱,不要說太白金星木法度,就是托塔李天王,甚至加上聖保羅、聖彼得,都木法度。
  民航公司的爛污和招商局大同小異,洋大人把中國二抓分子的特性摸得清清楚楚,比中國人自己摸得還要清楚。知道衹要祭出兩件法寶,就可把擁有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人踩到腳底下踩個稀爛。該兩件法寶,一曰面子,一曰紅包。在這兩件法寶交集之下,二抓牌遂像註射了嗎啡針,官性猛發,勇不可當。嗟夫,我們似乎可找出一個定律,那就是僕人比主人兇,假忠貞比真忠貞鮮血淋淋,西崽比洋大人更瞧不起中國人。民航公司種種絶件,幾乎全都是這種畸形人脅肩諂笑貢獻出來的,此所以教人哎喲不止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嶽文藝出版社
搶先閱讀英文萬歲西崽洋奴之治洋奴之味洋人宮廷
偉大的政府沉船與印象霸王硬上弓嘴臉可觀一對活寶人分四等
西崽型紀錄已經改過軟骨動物名件和奴性西崽情意結畸形人
驕其妻妾希特拉是當鋪平均分配立下軍令狀南下雜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