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14節:二、步入仕途(7)
康震 Kang Zhen
第一步,穩定民心。洪水來臨時,徐州城中的有錢人紛紛要求出城避難。蘇軾深知如果民心大亂,徐州不保,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城中富戶如果棄城逃命,必將使得民心動搖。衹要有我蘇軾在,洪水决不可能衝毀徐州城!將要走的人勸回城中,穩定了人心。
第二步,迅速調集五千民夫日夜加固城墻。
第三步,他親自冒雨請求駐防徐州的禁軍提供支援。宋朝禁軍的調動直接聽命於皇帝,地方官不能擅自調配。但眼下情況緊急,在蘇軾的再三懇求下,禁軍將領集合全體官兵奔赴抗洪第一綫。在軍民的共同奮戰下,終於在最大洪峰到來之前,在徐州東南方向築起了一道長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寬二丈的大堤,確保了徐州城的安全。
第四步,他召集水利專傢商議决定,立刻開鑿徐州北部的清冷口,將圍困徐州的洪水引入黃河故道,從根本上解除威脅。
第五步,調集人手和糧食,援救城外被洪水圍困的百姓。
這些天裏,蘇軾整天身披簑衣,腳穿草鞋,拄着木杖,指揮抗洪搶險,纍了就打個盹兒,渴了就喝一口涼水,餓了就啃一塊餅子。這場洪水圍困徐州七十多天,隨着洪水回歸黃河故道,徐州城終於解圍了!百姓們欣喜若狂,載歌載舞。
蘇軾也高興,但他有更長遠的計劃。為了確保徐州的長治久安,他嚮朝廷遞交了修建徐州防洪大堤的計劃與預算報告。第二年,朝廷給徐州撥款兩千四百一十萬錢,准許徐州動用地方財政六百三十四萬錢,糧食十萬多斤,用工七千多人,修築大堤。神宗皇帝還專門下詔表彰蘇軾在抗洪中的卓越表現(事載蘇軾《奬諭敕記》)。八月中旬,徐州防洪大堤竣工,蘇軾特別在大堤旁修建了一座十丈高的樓臺,取名黃樓,取黃土剋水之意。遠在南都(今河南商丘)任職的蘇轍還專門撰寫《黃樓賦並敘》,為兄長志賀。
徐州的抗洪搶險衹不過是蘇軾八年地方行政首長工作的一個側面。地方工作大都非常具體甚至瑣碎,需要對實際問題有詳盡的調查研究,需要拿出切實有效的解决方案,老百姓才能滿意。比如在杭州,蘇軾與其他官員精心研究修整方案,歷經周折,終於修復了坍塌廢置的水井,解决了杭州居民長期吃水難的大問題;比如在密州,嚴重的蝗蟲災害使得百姓流離失所,蘇軾就走嚮田間地頭,與百姓一起研究剿滅蝗蟲、預防蝗蟲和援救孤兒棄兒的方法,努力將蝗災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八年的辛勤工作證明,蘇軾不是書呆子,是個有較高行政才幹的好官。可是八年當中,工作這麽忙,這麽纍,蘇軾還能寫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嗎?還能在文壇上獨占鰲頭嗎?回答是肯定的,事實上,恰恰由於多年地方工作的鍛煉,使蘇軾的眼界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深刻,從而鍛造出許多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蘇軾的眼中,杭州西湖簡直比美女西施還要美一百倍: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
說得多好啊,我們一想到西湖,腦海裏就浮現出這首詩來。"西子湖"也因此成為西湖的別名。蘇軾在杭州創作了大量詩歌,後來結為《蘇子瞻學士錢塘集》刻印出版,奠定了他在當代詩壇的地位。蘇軾在杭州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也留下許多浪漫的故事。就說一個女粉絲的故事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 | 第2節:一、少年成名(1) | 第3節:一、少年成名(2) | 第4節:一、少年成名(3) | 第5節:一、少年成名(4) | 第6節:一、少年成名(5) | 第7節:一、少年成名(6) | 第8節:二、步入仕途(1) | 第9節:二、步入仕途(2) | 第10節:二、步入仕途(3) | 第11節:二、步入仕途(4) | 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 | 第14節:二、步入仕途(7) | 第15節:二、步入仕途(8) | 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 | 第18節:三、大難臨頭(1) | 第19節:三、大難臨頭(2) | 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 | 第22節:三、大難臨頭(5) | 第23節:三、大難臨頭(6) | 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