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元史演義   》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夏天雨雪,煞是奇怪,獨有人謂係殺敵預兆。這人為誰?乃是遼皇族耶律楚材。楚材曾仕金員外郎,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至蒙古南徵,中都殘破,適楚材在中都,為成吉思汗所聞知,召為掾屬。每有諮詢,無不通曉,令他占兆,尤為奇驗。成吉思汗稱為天賜,言聽計從,至是謂雪兆瑞徵,自然信而不疑。耶律楚材為蒙古良輔,故敘述獨詳。
  當下令楚材隨行,發兵西進,楚材復訂定軍律,所過無犯。至也兒的石河畔,柯模裏、畏兀兒、阿力麻裏諸部落,皆遣使來會,願發兵隨徵。成吉思汗便就此屯駐。過了殘臘,至各部兵會齊,方命進兵,直指訛答剌城。城主伊那兒衹剋,《元史》作哈濟爾濟蘭圖。有衆數萬,繕守完備。成吉思汗屢攻不下,頓師數月;將要破城,又來了花剌子模援軍,頭目叫作哈拉札,入城助守,城復完固。成吉思汗以頓兵非計,擬分軍四攻,乃留察合臺、窩闊臺一軍,圍攻訛答剌城;別遣術赤一軍,嚮西北行,攻氈的城;阿剌黑、速客圖、托海一軍,嚮東南行,攻白訥剋特城;自率第四子拖雷,帶着大軍,嚮東北渡忽章河,即西爾河,趨布哈爾城,橫斷花剌子模援軍。
  四路並舉,小子衹有一支禿筆,不能兼敘,衹好依次寫來。察合臺、窩闊臺一軍,奉命留攻,又是數月,城中糧盡援絶,哈拉札意欲出降,伊那兒衹剋自知萬無生理,誓死堅守。兩人異議,哈拉札遂夜率親軍,突圍出走。察合臺奮力窮追,竟將哈拉札擒住。詢得城內虛實,立將他斬首示衆。當下督兵猛攻,前仆後繼,頓把城堞攀毀,魚貫而入。伊那兒衹剋巷戰不勝,退守內堡,尚相持了一月。怎奈部衆食盡力乏,一半餓死,一半戰死,衹餘二卒,還登屋揭瓦,飛擲蒙古軍。察合臺、窩闊臺並馬突入,見伊那兒衹剋握着雙刀,單身出來,兩人忙將他截住,並飭各兵重重圍住。任你伊那兒衹剋如何兇悍,終被蒙古兵射倒,擒入囚籠,押送至成吉思汗大軍,命把生銀熔液,灌他口耳,報那殺商戕使的仇怨。用銀液殺人,得未曾有,想是因他貪銀,故用此刑。世之拜金主義者,亦當以此刑待之。
  是時術赤徇師西北,先至撒格納剋城,遣畏兀兒部人哈山哈赤入城諭降,被他殺死。術赤大憤,力攻七晝夜,破入城中,屠戮殆盡,留哈山哈赤子為城主。復西陷奧斯懇、八兒真、遏失那斯三城,行近氈的,守將先遁,術赤兵傅城而上,城即被陷。再西拔養吉幹城,各置守吏。前敘攻訛答剌軍,此敘攻氈的軍。
  惟阿剌黑三將至白訥剋特城,一攻即下,隨驅城中壯丁,進攻忽氈城。城主帖木兒瑪裏剋守河中小洲,矢石不能及,與城守遙為犄角,並造舟十二艘,裹氈塗泥,抵禦火箭。蒙古三將,與他戰了六七次,不能取勝,且傷亡兵卒千餘名。於是遣了急足,嚮成吉思汗處乞師。適成吉思汗收降布哈城、塔什幹城,進兵布哈爾。途次得阿剌黑等軍報,遂撥偏師赴援。師至忽氈,阿剌黑等兵力復盛。再督壯丁運石填河,築堤達洲。瑪裏剋蕩舟來爭,俱被蒙古兵殺敗,沒奈何返至洲中,招集各舟,將所有兵士輜重,夤夜裝載,擬運往白訥剋特城中。誰知阿剌黑等先已防着,用鐵索鎖住河間,阻他前進。一聞有挺撞聲,斫擊聲,便舉起鬍哨,號召各軍,霎時間兩岸軍馬,齊集如蝟,都用強弩猛箭,攢射過來。瑪裏剋料難入城,便捨舟登陸,且戰且行。蒙古兵一同趕上,亂戳亂劈,殺傷殆盡,衹瑪裏剋走脫。敘阿剌黑等一軍。
  各路軍共報大捷,次第進行,來會大軍。那時成吉思汗已拔布哈爾城,追潰卒至阿母河,除投降免死外,一體梟首。成吉思汗親登回教講臺,傳集民人,諭以背約殺使,起兵復仇等情形,並令富民出資犒軍。回民力不能抗,衹好應命。會聞花剌子模王謨罕默德引兵駐撤馬耳幹,《元史》作薛迷思幹。遂返旆東徵。原來撤馬耳幹在阿母河東,所以成吉思汗大軍,又自西轉來。謨罕默德聞大軍將至,先期逃去。城中尚有兵四萬,墻堞高固,守具完備,成吉思汗料不易攻,令先圍城。既而術赤等三路軍馬,共集城下,遂四面圍攻。城中守兵出戰,被成吉思汗用了埋伏計,誘他入險,盡行殺斃。守將阿兒潑引親卒突圍出走,城中無主,衹好乞降。成吉思汗佯許免死,至兵民出來,叫各兵薙發結辮,令入軍籍,民仍舊製,到了夜間,潛命部下搜殺降兵,沒一個不死刃下。隨俘工匠三萬名,分隸各營,壯丁三萬名,充當奴隸;餘民五萬,令出金錢二十萬,始得安居。部署既定,即命哲別、速不臺二將,各率萬人追謨罕默德。二將領命去了。
  當謨罕默德出走時,因母妻居烏爾韃赤城,《元史》作玉竜傑赤。與撤馬耳幹僅隔一阿母河,恐罹兵鋒,乃遣使勸母妻速遁。成吉思汗也探悉他的母妻住址,令部下丹尼世們,至烏爾韃赤,語其母道:“你兒子謨罕默德開罪我邦,我所以發兵來討。你所主地,我不相犯,速遣親信人前來議和!”那母親名支爾幹,置之不理,將丹尼世們逐出,自領婦女西走。支爾幹,故康裏部人,康裏部舊在阿拉海即忽章西爾兩河瀦集處。東北岸,為突厥種族的支部。花剌子模將士,多屬康裏部人,平時仗着母後威勢,專橫無度,不奉謨罕默德命令。謨罕默德自知力弱,因望風潰去。長子札蘭丁隨父出奔,願號召部民,扼守阿母河,謨罕默德不從。札蘭丁復請自任統帥,任父他避,謨罕默德又不許。其次子屋剋丁,嚮駐義拉剋,至是遣人迎父,報稱有兵有餉,可以固守,謨罕默德遂决計西進。從兵皆康裏人,陰謀叛亂,幸虧謨罕默德先時戒備,宿輒易處,一夕已經他徙,所留空帳,被叢矢攢射,幾無遺隙。尋為謨罕默德聞知,心益悚懼,托詞出獵,僅帶札蘭丁及心腹數人,潛往義拉剋去了。內部已潰,即從札蘭丁言,亦屬無補。
  哲別、速不臺二將晝夜窮追,兵至阿母河,無舟可渡,便下令伐木編篋,內置輜重器械,外裹牛羊獸皮,就馬尾係着,驅馬泅水,得不沉沒。將士攀援以隨,全軍遂渡。既渡河,分道巡行,哲別趨西北,速不臺趨西南,沿路招撫,將至寬甸吉思海濱,即裏海。兩軍復會。謨罕默德已至義拉剋,聞蒙古軍將到,立即西走。屋剋丁差人偵探,據報蒙古軍沿海南來,距義拉剋不過數十裏,他也心驚肉跳,坐立不安,竟行了三十六着中的上着。統是飯桶。
  謨罕默德遁至伊蘭,住了數日,復東遁馬三德蘭,行李盡失。馬三德蘭舊有部酋,為謨罕默德所殺,地亦被並。其子聞仇人到來,糾衆報復,殺入謨罕默德帳中,不圖謨罕默德已先遁去。可謂善逃。追至寬甸吉思海,見謨罕默德登舟離岸,有三騎踴躍入水,竟至溺斃。在岸上的人,用箭射去,那舟行駛如飛,任他有穿楊百步的能力,也是無從射着。謨罕默德得了生命,亟至東南隅小島中居住,可憐胸脅中寒,憂悸成疾。瀕危時,遺命札蘭丁嗣立,把自己的佩劍解下,令他係在腰中。囑咐已畢,兩眼一翻,嗚呼哀哉!保全首領,還算幸事。
  札蘭丁把父屍稁葬,再自島中潛出,東回烏爾韃赤。這時候,支爾幹早遁,尚有守兵六萬,大半是康裏部人,欲加害札蘭丁,札蘭丁聞風又遁。道遇帖木兒瑪裏剋,率三百騎西行,遂與他會合,繞道東南,至哥疾寧地方去了。
  哲別、速不臺兩軍,至馬三德蘭,探知謨罕默德已竄死海島,遂勒兵不追。衹在馬三德蘭一帶,搜剿餘衆。忽聞左近伊拉耳堡有謨罕默德母妻等,避匿不出,二將遂率軍圍堡。堡在萬山中間,叢林深箐,陰翳晦暗,兩軍不便驟進,各遠遠的圍着,衹令它水泄不通。這老天亦似助強欺弱,竟爾匝月不雨,堡民無處汲水,口渴欲死,各思出外逃生,無如出來一人,一人被捉,出來兩人,一雙被捉,及至紛紛出來,二將知已內亂,引軍直入堡中,把謨罕默德的母妻女孫一並拿住,當即檻送成吉思汗軍前。成吉思汗赦了支爾幹,不令她侍寢,想是嫌她老了。衹殺了她的幼孫。所有女子四人,一個給了丹尼世們,前日出使一場,總算不枉跋涉。兩個給了察合臺。察合臺留下一女,一女給了部將。頗為慷慨。還有一個,給了前時被殺商人的兒子。以父易妻,也還值得。算是謨罕默德傢眷的結局。
  哲別、速不臺方擬回軍,忽接成吉思汗命令,寬甸吉思海北面,有欽察部,曾收納衊裏吉部的潰卒,應前往緻討,毋遽班師等語。二將不好違慢,衹得再接再厲,復嚮西北殺入。
  所有戰事,容待下文再詳。
  單說成吉思汗,自平定撤馬耳幹後,駐蹕多日,復至渴石避暑,直到秋季,自率拖雷略南方,別命術赤、察合臺、窩闊臺,往徵烏爾韃赤。
  烏爾韃赤無主帥,由兵民公推,以康裏人庫馬爾為首領,防禦蒙古軍。術赤等軍將到城下,前哨劫掠牛馬。守兵出城抗禦,被誘至數裏外,中伏敗潰。嗣是城內兵民,一意堅守,不復出戰。城跨阿母河,垣堞堅厚無匹,猝不可拔。術赤先遣使招降,因城主庫馬爾不從,乃伐木為橋,令兵三千進攻。不意守兵大出,把三千人睏在垓心,殺得片甲不留。術赤急發兵往援,怎奈橋已被毀,前後隔斷,衹好雙眼睜着,靜看這三千人,做了無頭之鬼!想是屠城之報。
  察合臺欲乘風縱火,毀他城堞,偏術赤思王此土,不許焚掠,由是兄弟不和,你推我諉。仍是前日積怨。遷延至七閱月,尚是未下,使人稟報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詢得實情,頒敕詰責,改命窩闊臺統領諸軍。窩闊臺即至兩兄處,極力和解;乃並力亟攻,數日罔效。尋决河水灌城,城中不免驚忙。窩闊臺遂督軍掩入,將城攻陷。城主庫馬爾,猶帶領守兵死戰七晝夜,至力盡身亡,方纔罷手。兵民多被屠戮,衹工匠婦女幼稚,算是幸免。術赤留駐城中,察合臺、窩闊臺赴成吉思汗軍去了。
  成吉思汗此時正略定阿母河兩岸,渡河指塔裏寒山,所嚮徵服。分軍給拖雷帶領,命往呼羅珊地方,蕩平各寨,作哲、速二將後援,拖雷自去。成吉思汗進攻塔裏寒寨,寨極堅固,四面皆山,土兵非常悍鷙,遇着敵軍,統是拚命殺來。蒙古軍雖經百戰,到底也怕死貪生,戰了數仗,一些兒沒有便宜,反傷亡了無數。成吉思汗親自督攻,也被寨兵戰退。乃就山下紮營,召回拖雷軍合攻,待久未至。原來拖雷軍北往呼羅珊,沿阿母河西岸進發,所過城寨,剿撫兼施,倒也覺得順手。既至呼羅珊西北隅,接着成吉思汗召還消息,乃從寬甸吉思海東岸繞還。海南有木乃奚國,素崇回教,由拖雷軍大掠一番,再從東南回趨,衝破匿察兀兒及也裏等城,方到塔裏寒山,與成吉思汗軍相會。成吉思汗已待了好幾月了,遂合兵再攻堅寨,接連數日,方得毀壞城垣,殺敗守卒,步兵盡死,惟騎兵奔潰。約計攻寨起訖日子,共七閱月。大衆休息寨中,兼且避暑。與上文渴石避暑又隔一年。察合臺、窩闊臺,亦領軍到來。術赤等攻烏爾韃赤亦經七月,兩兩相對,前後接筍。涼風一至,暑氣漸消。看似尋常敘景,實則為過脈要訣。成吉思汗接到偵報,謨罕默德長子札蘭丁,在哥疾寧糾集餘衆,與班裏《元史》作班勒紇。城主衊力剋汗,《元史》作滅裏可汗。聯合,聲勢頗盛;又札蘭丁兄弟屋剋丁,亦出屯合兒拉耳地方,有衆千人。於是再議親徵,南下攻札蘭丁;遙命哲別等分兵攻屋剋丁。哲別奉諭,遣裨將臺馬司、臺納司二人往攻合兒拉耳。屋剋丁在合兒拉耳地方尚沒有甚麽兵力,聞蒙古軍又至,便遁入蘇吞阿盆脫堡,經臺馬司等率兵追入,圍攻半年,堡破被殺。隨筆了結。衹札蘭丁整備年餘,集衆六七萬,又得衊力剋汗相助,有恃無恐,遂出禦蒙古軍。成吉思汗統兵南徵,逾巴達剋山,至八米俺城,圍攻未下,乃令養子失吉忽禿忽名見第六回。領前哨軍,先嚮東南進發。忽禿忽到了喀不爾,一作可不裏,即今阿富汗都城。正遇着札蘭丁,兩軍會戰,自晝至暮,互有殺傷。次日再戰,忽禿忽慮衆寡不敵,密令軍中縛氈像人,置在軍後,仿佛似援軍一般。臨陣時,前面的軍士,仍照常廝殺,戰至半酣,將氈像載着馬上,從後推至。札蘭丁軍果疑有後援,漸漸退卻。獨札蘭丁奮然道:“我衆甚盛,怕他甚麽?”隨即分士卒為三隊,自率中軍,令衊力剋汗率右翼,鄰部阿格拉剋率左翼,兩翼包抄,將忽禿忽軍圍住。忽禿忽知計已被破,忙令軍士視旗所嚮,衝突敵陣。誰知敵衆已四面攢集,似銅墻鐵壁一般,來睏忽禿忽,那時忽禿忽顧命要緊,衹好搴着大旗,率衆猛突,衝開一條血路,嚮北而逃。敵騎乘勢追殺,死亡無算,軍械馬匹,亦被奪去不少。自蒙古軍出徵西域。這次算是第一遭損失。
  敗報至八米俺,成吉思汗正因愛孫莫圖根一作莫阿圖堪。攻城中箭,身死含哀。莫圖根係察合臺子,少年驍勇,騎射皆精。此次陣亡,不但察合臺慟哭不休,就是成吉思汗也悲淚不止。忽又接到忽禿忽敗報,不禁咬牙切齒,誓將八米俺城攻下,以便赴援。即日督軍力攻,親負矢石,察合臺報仇心切,不管什麽厲害,衹麾軍士登城,城上城下,積屍如山,蒙古兵衹是不退。當即移屍作梯,奮勇殺入,把城中所有老幼男女,一律殺死,連牛羊犬馬,統共剁斃,並將城垣盡行拆毀,至今斯地尚無人煙,可算得一場慘劫了!太屬不顧人道。
  成吉思汗不待部署,亟麾軍南行,軍不及炊,衹啖米充饑。途次遇着忽禿忽敗軍,責他狃勝輕敵,並令忽禿忽導至戰處,追溯前日列陣形狀,指示闕失,更命倍道進行。到了哥疾寧,聞札蘭丁已奔印度河,乃捨城不攻,引軍疾追。
  看官,這札蘭丁已戰勝忽禿忽軍,為甚麽先期遠颺,竟往印度河奔去?原來忽禿忽敗北時,曾有駿馬一匹為敵所奪,衊力剋與阿格拉剋二人皆欲得此馬,相爭不下,惱得衊力剋性起,突執馬鞭,將阿格拉剋面上揮了一下,阿格拉剋大憤,竟率部衆自去。札蘭丁失了左臂,未免惶懼,及聞成吉思汗親來報復,所以先自南奔,衊力剋汗亦隨往。
  距河裏許,回顧後面塵頭大起,料是成吉思汗軍趕到,自知不及西渡,衹好列陣以待,一决雌雄。那成吉思汗大軍,煞是厲害,甫經交綏,即握着大刀闊斧,突入陣中。忽禿忽奉了密諭,猛攻右翼衊力剋軍。衊力剋支持不住,嚮後倒退,退至印度河畔,不料蒙古軍已繞至前面,阻住去路,一時措手不及,被蒙古軍刺於馬下,眼見得不能活了。
  札蘭丁又失右臂,勢孤力弱,進退徬徨,自晨戰至日中,手下僅數百人,幸成吉思汗意欲生擒,飭禁軍士放箭,因得突圍而出。奔到河邊,復被忽禿忽軍堵住,頓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卻窮極智生,竟縱馬上一高崖,復將馬繮扯起,撲的一跳,連人帶馬,投入印度河中去了!小子謅着俚句,成七絶一首雲:
  全軍棄甲復拋戈,奔命窮途可奈何?
  盡說懸崖宜勒馬,誰知縱轡竟投河!
  未知札蘭丁性命如何?請看官續閱下回。
  ----------
  本回敘成吉思汗西徵事,皆在今中央亞細亞境內。《元史》所載甚略。餘如《親徵錄》、《元秘史》、《元史》、《譯文證補》等書,亦皆錯雜不明,令閱者茫如測海,幾有望洋之嘆。一經作者敘述,逐層分析,依次表明,自覺井井有條,不漏不紊。若並是書而以為難閱,則從前史乘,更不必過問矣!本書所載地理,南北東西各有分別,閱《元史》地圖自知。看似容易恰艱辛,閱者幸勿滑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顔異兒得妻
第二回 擁衆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衆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
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竜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
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
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裏恃力興兵
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徵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
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
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後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顔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
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第二十回 勤南略賫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厓山功成一統
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緻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徵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