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我當代表十年 》
第14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7)
趙詠秋 Zhao Yongqiu
來自地質大學的王亨君教授對我說:"趙代表,聽了你的發言,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註意到我們每次到商店買衣服,你是衹看不買。像你這樣工資低還堅守崗位為企業無私奉獻的精神真是可貴的。但是,這樣的精神在某些知識分子身上已經消失,對錢的欲望越來越不滿足。我認為我們知識分子不能衹為錢而工作,還是應該多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2000年,國有企業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企業人事制度發生了相應的改革,人才管理比過去更加靈活,老工業基地企業人才流失更加趨於嚴重。老一輩知識分子希望提前退休外出打工,年輕大學生紛紛辭職。
這段時期,朋友見面談的多是互相轉告某某辭職的消息,其中很大比例的科技人員放棄專業改行搞經商。
公司人事處的同志告訴我,近年我們企業再也難招到重點大學的學生了。我們的人才面臨斷檔。如果老一輩工程師退休,冶鋼科技人員將後繼無人。
老高工們也在議論。大傢最擔心的是像冶鋼這樣經國傢認定的技術中心會逐步成為空殼,既無人才又無科研課題。
程廣學高工說:國傢現在每年加大教育投入,大學不斷擴招,可是大學生畢業後都不到企業工作,尤其理科學生都熱衷經商,國傢花大量的資金培養的人才不為推進生産力的發展服務,這不是巨大浪費嗎?
覃道湘高工說:衹有知識分子都想到企業工作,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旺盛,國傢的生産力才能發展。國傢要考慮政策引導。
我深深感覺到了目前國傢科技投入體製存在的弊端,為企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危機擔憂。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普遍低下,這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問題,而是涉及到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和國傢的經濟發展問題,其工業産品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問題。國傢可以采用適當的政策進行宏觀調控。2000年3月,我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增加企業科技投入,引導科技人員嚮企業流動的建議》,其中的主要觀點是:
中央提出"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以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科教的投入,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掀起了滾滾熱潮,大學招生名額在不斷擴大,科研項目和經費在不斷增加,知識分子待遇在不斷改善,甚至有了極大突破,形勢令人歡欣鼓舞。然而,科教投入的最終成果必須帶來工業的發展,才能導致國民經濟的騰飛,達到科教興國的目的。目前,科教投入嚮生産力的轉化方面卻普遍存在不足,具體表現為:
1.近年來,由於國有企業效益滑坡,民營企業剛剛起步,企業知識分子收入很低,試驗設備老化陳舊,缺乏科研經費的支撐,導致企業知識分子紛紛外流,大學畢業生不願進入企業就業,已進入企業的年輕知識分子紛紛辭職,中老年知識分子提前退休出外打工,企業的人才儲備呈顯著負增長趨勢,中西部尤為突出。正是企業知識分子在事業和待遇上的雙重失落狀況,使國傢對教育的投入不能達到改善企業知識結構,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目的。
2.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缺乏緊密聯繫,且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比例太大,立項審查和項目驗收均不考慮實用價值和推廣應用效果,科研經費的投入方向和成果的評價標準造成了絶大多數科研成果成為檔案資料,束之高閣,使國傢巨大的科技投資和龐大的科研隊伍與民族工業急待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的需求嚴重脫節,不能促進技術進步,推動生産力的發展。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努力改變這一狀況,采取了聯姻搭橋,促進廠校聯合和科研院所企業化等手段,為生産力的轉化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 但在中西部民族工業領域實際反應平淡,沒有明顯改變人才走嚮和實現轟轟烈烈的科技聯姻效果。面臨知識經濟時代和加入世貿的雙重壓力,中央有必要調整投資方向,迅速改變上述不良狀況,讓國傢的科教投入通過企業生産力的轉化獲取高的回報,達到振興民族經濟的目的。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1.國傢必須重視企業技術中心(或試驗中心)建設,製定企業必須建立技術中心的數量指標,根據企業的性質與規模製定技術中心的層次標準,對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實行優惠投資政策,並對研究裝備按標準進行嚴格的達標驗收。為企業知識分子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2.調整國傢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項目的比例,應用型項目研究經費全部投嚮企業。企業知識分子優先立項,讓企業知識分子擁有充足的科研經費,企業外知識分子衹有與企業聯合或進入企業纔有申報項目的資格,項目的評審、驗收必須註重技術進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經費和收入上迫使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姻,引導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流嚮企業,激勵科技人員為企業技術進步效力,從研究方向上保證技術的進步與生産力的發展。
3.將企業技術中心驗收結果、人才儲備趨嚮、無形資産投入比例及科研成果數量檔次作為享受科技型企業待遇和評定國有企業領導人業績的重要依據。激發企業領導人對科技投入、人才儲備的重視。
除了國傢宏觀調控外,地方政府應該如何采取措施輓留技術人才呢?2001年,在黃石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上,我也提交了《關於盡快出臺人才工程實施辦法的議案》。希望地方政府重視人才問題。
《關於增加企業科技投入,引導科技人員嚮企業流動的建議》影印件
閉會期間,我作為中國體視學學會理事參加了一些科技界的學術研討會議。中國體視學學會屬於邊緣學科,學會會員囊括了冶金、醫學、計算機、石油、航天、軍事等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高校教授和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工程師。大傢對我這個學會裏不多的全國人大代表很感興趣,在學術研討之餘,喜歡與我坐到一起,談論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他們的見解。我有意識與幾位北京高校的老教授討論起科技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自序 | 第2節:第一章 初擔重任(1) | | 第3節:第一章 初擔重任(2) | 第4節:第一章 初擔重任(3) | | 第5節:第一章 初擔重任(4) | 第6節:第一章 初擔重任(5) | | 第7節:第一章 初擔重任(6) | 第8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1) | | 第9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2) | 第10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3) | | 第11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4) | 第12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5) | | 第13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6) | 第14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7) | | 第15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8) | 第16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9) | | 第17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10) | 第18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11) | | 第19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12) | 第20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13) | | 第21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14) | 第22節:第二章 探尋國企脫睏之路(15) | | 第23節:第三章 促進老工業基地社會保障體係的完善(1) | 第24節:第三章 促進老工業基地社會保障體係的完善(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