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一爐煙火   》 第14節:看我上雲梯      劉紹銘 Liu Shaoming

  看我上雲梯
  2004年3月7日《新聞周刊》以“Who Owns English?”為題的一篇特寫,對看過David Crystal的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的讀者說來,相信會覺得所言“卑之無甚高論”。因為我們早已知道,英語君臨天下,並不因為說英語的人數目多。羅馬帝國時代,羅馬人的人頭數字,雖然比其統治的“順民”少,但拉丁文是“官方語言”。羅馬帝國月落星沉後,羅馬公教(天主教)勢力不減,拉丁文在歐洲教育圈子和“上流社會”中,繼續扮演了近千年的lingua franca角色。
  英語取得今天的地位,不是因為比其他語言“美”或易上手。英語的王者地位,是赤裸裸的軍事、政治、經濟、科技和好萊塢電影大組合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勢力奠定的。英語是“別人在平地、看我上雲梯”的雲梯。英語是實施“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工具。斯裏蘭卡(錫蘭)獨立後,推行母語(Simhalese)本土化不遺餘力。到了20世紀70年代,除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少數人外,草根階層可說全是英語文盲。好些“現代化”的工程因此停頓下來。不說別的,就拿農村來說吧,那些阿叔阿伯打開外國進口的肥料和機器,看到英文寫成的操作說明,有幾個看得懂?
  Who owns English?英語誰屬?幾十年前,這問題聽來是無理取鬧,但今天形勢不同,英語的ownership及五湖四海,字正腔圓的Queen?s English,據《新聞周刊》報道,在一些地區說不定會引人發笑(giggles)或遭受白眼。英語的ownership既然不再是一國或一族群的專利,所以,從前的英文,今天已變為Englishes,以容納各傢各說。十年二十年後,老師大概再無信心改正學生句子上如a book who,或a person which的文法“錯誤”了。英語的“生態”,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差不多天天在改頭換面。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新聞周刊》也滑頭,答曰:Depends on who?s talking。要看誰說的。
  純以溝通的觀點看,the barbariz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強姦英語”,有時不見得是壞事。倫敦King?s College語言學家Jennifer Jenkins,對世界Englishes特別有研究。她認為一般說來,亞洲人對th的發音有睏難。既然如此,如果他們把th當做s或t來念,馬馬虎虎就算了。這就是說,如果他們把this thing is no good的thing說成sing或ting,你也不必大驚小怪。
  端的要who?s talking呢。Jenkins小姐可能言者無心,但她應知這是個處處請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她這些言論,易招“種族主義的母豬玀”的咒駡。說實在的,說亞洲人不善說thing thing,就等於說洋人學咱們的京腔時不會“兒兒”捲舌一樣鬍說八道。
  Jenkins還有一個新發現。大概為了避免因亞洲人面對th時口齒不清造成的意外,國際班的機師在空中跟對方通話時,one two three都會說成one two tree。看來Jenkins在這方面倒沒有閉門造車,因為《新聞周刊》的插圖中就有一張poster,中文是“欲望城市”,英文呢,是Sex and Da City,足以證明th在亞洲人念來,既可以是s、t,有時亦可變為d。
  “我的野蠻英語”有利於溝通,上面已見一二。“半野蠻英語”,一樣功不可沒。有位名叫Hu Xiaoqiong的同胞,曾在English Today學報為文,認為在中國地區的英語課程,編輯方針應朝China English的方向走。什麽是China English呢?譬如說:I have no face to see him/her。No face在這句子相當於ashamed,同樣是“沒臉見人”的意思。這句China English因此應得到“標準英語”的地位。
  I have no face to see him/her這類China English,即如long time,也是約定俗成而來的。十年前洋人不識“風水”真面目,今天《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傢傢爭說feng shui。英語靠二十六個字母起傢,落在美國人手上,吸收“外匯”的能力,更顯得如狼似虎,衹要對自己有利,什麽外語的名詞與說法,都可以納為己用,令自己的語言更多彩多姿。No face to see people這種調調,又不是horse horse tiger tiger(馬馬虎虎)這麽難以消化,成為standard English,有何難哉!
  Who owns English?看來“見者有份”,因為百年來負隅頑抗的“高鼻族”法國佬也開始軟化了。去年秋天,以捍衛法語純正不受污染為天職的法蘭西學院做了一項調查,結果認為法國小學的基礎課程應把英語跟數學一樣列為必修科。誰料教育部長竟然不買賬,不肯實施。但形勢實在比人強。法國小學的孩子,百分之九十六自動自發,選修了英語。
  劉志俠在《巴黎明信片》有言,“一些過路朋友常嚮我抱怨:法國人做事慢吞吞,衹顧談天,寄一封信要排半小時隊,巴黎人不友善,衹說法語……”這種“怨”,我也抱過。法國人在語文方面真是傲慢得TMD目中無人。你跟他講英文,他瞧着你獰笑,翻白眼。你不跟他講法文,他會狠心得見死不救,真是TMD沒文化。TMD是“他媽的”代號,我從毛尖小姐的專欄學來的。說不定Yankee見獵心喜,有朝一日收納為China English中的一條,與no face,horse horse tiger tiger共進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新版自序第2節:序第3節:目錄第4節:靈魂也要按摩
第5節:張恨水的散文第6節:Punch Line第7節:鬼兄第8節:散文極短篇?
第9節:取名的藝術第10節:恍如隔世第11節:羅友彤異聞錄第12節:說不完的蘇茜黃故事
第13節:穿T shirt的母親第14節:看我上雲梯第15節:張建雄吃的文化第16節:Used Wife源考
第17節:現代生死學第18節:本店不打駡顧客第19節:夏志清傳奇(1)第20節:夏志清傳奇(2)
第21節:浪漫與偏見第22節:白先勇是這樣長大的(1)第23節:白先勇是這樣長大的(2)第24節:王德威如此繁華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