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細述金瓶梅 》
一 版本流傳(3)
楊鴻儒 Yang Hongru
12. 崇禎本
《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本的簡稱之一。根據此本圖像刻工姓名及書中避諱字等,可定此本初刻於崇禎年間,故相對“萬歷本”而名為“崇禎本”。此說自鄭振鐸《談金瓶梅詞話》一文中提出,為目前最為通行的說法。
13. 評像本
《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本的簡稱之一。此本詞話本的顯著特點是加評點,增圖像,故名。亦有稱為“綉像批評本”等。此外,又有將詞話本作了修改和加些評點,稱為“改訂本”等。
14. 王氏藏本
《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藏本之一。原由通州王孝慈所藏,今下落不明,唯見其圖像一百頁二百幅附於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的詞話本前。世界文庫本也曾影印若幹圖像及正文第一回首頁書影。據此書影,知其版式與上圖乙本、天津本略同;正文每頁10行,每行22字;眉批為二字行;回前詩前標名“詩曰”、“又詩曰”,兩句一行。圖像上刻工姓名比之各本最為完整、清晰,疑為《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係統的初刻本。
15. 第一奇書
《金瓶梅》刻本名稱之一,簡稱張評本等,全一百回。此書的特點是一般於扉頁正中,題書名為“第一奇書”,係康熙年間彭城張竹坡據崇禎本稍加修改後評點而成,成為清代最為流行的本子。今存版本十分復雜,主要有本衙藏版翻刻必究本、在茲堂本、康熙乙亥本、臯鶴草堂本、影鬆軒本、四大奇書本、六堂刻本、全閭書業堂刻書等。一般捲首附有翻刻崇禎本的圖像二百幅,及謝頤序《竹坡閑話》、《金瓶梅寓意說》、《苦孝說》、《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冷熱金針》、《雜錄小引》等專論多篇,其中有的本子多《凡例》、《第一奇書非淫書論》等。有的回前有總評,有的無總評。此書的評點頗為細緻,頗有新見。此書由張道深(號竹坡)評點而得名,亦稱“張評本”,在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6. 多妻鑒
《第一奇書》本之一。今存有蘇州刻本、四川刻本及香港舊小說社石印本等。亦係《第一奇書》本的翻刻本,間有刪節。
17. 真本金瓶梅
《金瓶梅》印本之一,全稱《繪圖真本金瓶梅》,全一百回,精裝二册。存寶齋1916年5月排印。上册附繪真本金瓶梅提要、蔣敦艮序、王曇《金瓶梅考證》。1926年6月,由上海卿雲圖書公司加以重印,改名為《古本金瓶梅》,曾暢銷一時,後有多種翻印本。間有《古本金瓶梅》將捲首序言改成明嘉靖三十七年觀海道人“序”及清乾隆四十六年袁枚“跋”,此序與跋均屬偽托。
18. 滿文本金瓶梅
《金瓶梅》滿文譯本之一,全書一百回,四十捲。捲首有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序一篇,不題譯者名。《嘯亭雜錄》稱和素所譯,似是。而《批本隨園詩話》謂“翻譯《金瓶梅》,即出徐蝶園手”。但又有學者推測為“康熙的弟弟”所譯。此本乃據第一奇書翻譯,人名等專有名詞旁註有漢文。其序言提及《金瓶梅》作者可能是盧楠而為時人所註目。其實,它的影響遠至國外,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卡貝倫茲摘譯的德語譯本即是根據此本譯出的。
除此以外,國外譯本亦較多,例如:《新編金瓶梅》係《金瓶梅》日本譯文之一,麯亭馬琴譯;《金瓶梅》(岡南譯本);《金瓶梅曾我賜寶》,柳水亭種清譯,一勇齋國芳插畫;《金瓶梅》(金竜濟譯本)朝鮮文譯本之一;《金瓶梅:西門慶的故事》英文譯本之一,由賽繆爾?巴剋譯;《武鬆與金蓮的故事》,法文譯本之一,它是歐美兩洲最早的譯本;《金瓶梅:西門慶與他六妻妾的豔史》,德文譯本之一,弗朗茨?庫恩譯,在歐美風行一時,影響很大;《金瓶梅》(馬努辛譯本),1977年由莫斯科文藝出版社出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序 言 | 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1) | 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2)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1)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2)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3)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1)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2)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3)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4) | 四 《金瓶梅》是比較難以研究的小說 | 一 版本流傳(1) | 一 版本流傳(2) | 一 版本流傳(3) | 二 作者之謎(1) | 二 作者之謎(2) | 二 作者之謎(3) | 二 作者之謎(4) | 二 作者之謎(5) | 一 西門慶 | 二 潘金蓮(1) | 二 潘金蓮(2) | 三 李瓶兒(1) | 三 李瓶兒(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