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初學記   》 捲十四 禮部下      徐堅 Xu Jian

  ○籍田第一
  §敘事
  《說文》曰:籍田者,天子躬耕,使民如藉,故謂之籍。《禮記》曰:天子親耕於南郊,諸侯耕於東郊,以供粢盛。《月令》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庶人終畝。《梁五禮籍田儀註》曰:其田東去宮八裏,遠十六裏為千畝。天子耒耜一具,三公耒耜三具,九卿耒耜九具,立方壇以祠先農。應劭《漢官儀》曰:天子升壇,公卿耕訖,嗇夫下種。凡稱籍田為千畝,亦曰帝籍,亦曰耕籍,亦曰東耕,亦曰親耕,亦曰王籍。
  §事對
  【紺轅
  青幘】潘嶽《籍田賦》曰:蔥犗服於縹軛兮,紺轅綴於黛耜。應劭《漢官儀》曰:天子東耕之日,親率三公九卿,戴青車,駕蒼馬。公卿已下,車駕如常法。
  【青壇 華畢】《潘嶽賦》曰:青壇蔚其嶽立,翠幕黕以雲布。《徐爰賦》曰:衍參途之廣闢,眇道路之悠遠;增華畢之未驚,渺同方其已反。
  【三推
  千畝】《禮記》曰: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躬耕籍田。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國語》曰:宣王即位,不籍千畝。虢文公諫曰:“夫人之大事在農,上帝粢盛,於是乎出;人之蕃庶,於是乎生。是以土乃脈發。”先時九日,太史告稷曰:“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即以告王。王即齋宮,百官禦事。王耕一撥,班三之,庶人終乎千畝。”王弗聽,師敗於薑戎。
  【千耦
  萬轡】繆襲《籍田賦》曰:詔勾芒使掌歷兮,敕羲仲以農期;儀晨祥而舉趾兮,樂田祖以豳詩。嘉載芟之千耦兮,美振古之如茲。《徐爰賦》曰:隱千軫以風行,闐萬轡而霧轉;白日麗晷乎桑野,大駕稅幸乎疆甽。
  【事天
  祈社】《禮記》曰:昔者天子為籍千畝,冕而朱紘,躬秉耒;諸侯為籍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粢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毛詩》曰: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疆侯以。
  【教養
  致敬】《禮記》曰:耕籍所以教諸侯之養也。《五經要義》曰:天子籍田千畝,以供上帝之粢盛。當孟鼕啓蟄,既郊之後,身率公卿大夫而親耕焉,所以先百姓而致孝敬。
  【載耜
  秉耒】《禮記》曰: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置之車右,公卿諸侯大夫躬耕籍田。註云:元辰,蓋郊後吉辰也。耒耜,農器也。又曰:昔者天子為藉田千畝,冕而朱紘;諸侯籍田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
  【降靈壇
  修帝籍】《潘嶽賦》曰:我皇乃降靈壇,撫禦耦;遊場染屨,洪縻在手。三推而捨,庶人終畝;貴賤以班,或五或九。張衡《東京賦》曰:乘鸞輅而駕蒼竜,介馭間以剡耜;躬三推於天田,修帝籍之千畝。
  【給宗廟
  事社稷】《漢書》曰:文帝詔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禮記》曰:天子為籍千畝,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
  §賦
  【晉潘嶽《籍田賦》】伊晉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親率群後,籍於千畝之甸,禮也。於是乃使甸師清畿,野廬掃路,封人壝宮,掌捨設枑。青壇蔚其嶽立兮,翠幕黕以雲布;結崇基之靈趾兮,啓四塗之廣阼。沃野墳腴,高壤平砥,清洛濁渠,引流激水,遐阡繩直,邇陌如矢。蔥犗服幹縹軛兮,紺轅綴於黛耜;儼儲駕於廛左兮,俟萬乘之躬履。百寮先置,位以職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襲春服之萋萋,接遊車之轔轔;微風生於輕幰,纖埃起乎朱輪。森奉璋以階立,望皇軒而肅震。若湛露之晞朝陽兮,若衆星之拱北辰。於是前駈魚麗,屬車鱗萃,閶闔洞啓,參途方駟,常伯陪乘,太僕執轡。後妃獻穜稑之種,司農撰播植之器;挈壺掌升降之節,宮正設門閭之蹕。天子乃禦玉輦,蔭華蓋,衝牙錚槍,綃紈綷糹蔡,震震填填,塵騖連天,以幸乎藉田。蟬冕熲以灼灼兮,碧色肅其芊芊;似夜光之剖荊璞,若茂鬆之依山巔。於是我皇乃降靈壇,撫禦耦,遊場染屨,洪縻在手。三推而捨,庶人終畝;貴賤以班,或五或九。敢作頌曰:思樂甸畿,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籍其農,其農三推,萬方以祗,耨我公田,實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齊,我倉如陵,我庾如坻。念茲在茲,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辭,神祗攸歆。逸豫無期;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詩
  【梁武帝《籍田詩》】寅賓始出日,律中方星鳥;千畝土膏紫,萬頃陂色縹。嚴駕伫霞昕,浥露逗光曉;啓行天猶暗,伐鼓地未悄。蒼竜發蟠蜿,青祈引窈窕;公卿秉耒耜,庶氓荷鉏耰。一人慚百王,三推先億兆。
  【梁簡文帝《籍田詩》】禮經聞往說,觀寶著華篇;豈如春路動,祈𠔌重人天。蒼竜引玉軑,交旗影麯旃;皮軒承早日,豹尾拂遊煙。地廣重畦淨,林芳翠幕懸;青壇出長畎,帷宮繞直阡。秉耒光帝則,報獻動皇虔;度諧金石奏,德厚歌頌詮。是知躬稼美,兼聞富教宣。
  【陳張正見《籍田詩》】玉輦帶飛煙,金輿映緑川;雨師清遠路,風伯靜遙天。分渠通沃野,激水繞公田;草發青壇外,花飛蒼玉前。蒼玉陳珪璧,青壇躬帝藉;冒撅乃三推,齊衡均百闢。蘭場儼芝駕,桂圃芳瑤席;山禽韻管弦,野獸和金石。
  §頌
  【岑文本《籍田頌》】正位恭己,體元得一;望之如雲,就之如日。郊廟致敬,山川鹹秩;教先大道,學敦儒術,憲章載記,殷鑒周宣;回輿南畝,駐蹕東廛。親耕帝籍,躬稼大田;方期多稼,介此豐年。富實教資,農惟政本;上敦播植,下勤藨蓘,榮辱既著,淳樸可反;禮節既興,登封何遠。式敷帝典,載穆王度;元良育德,維城作固。股肱周召,爪牙信布;比漢之兆,方周之祚。
  ○親蠶第二
  §敘事
  《禮記·祭義》曰: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築宮,仞有三尺,棘墻而外閉之。《祭統》曰:王後蠶於北郊,以供純服;夫人蠶於北郊,以供冕服。《月令》曰:季春之月,後妃齋戒躬桑,以勸蠶事。孟夏之月,蠶事華,後妃獻繭。《梁五禮先蠶儀註》曰:親蠶前二日,太祝令質明以太牢祠先蠶也。
  §事對
  【織室 桑壇】《東觀漢記》曰:明德馬皇后,置織室、蠶室於濯竜中,數來往觀視。《晉元康儀》曰:皇后采桑壇在蠶宮西南。
  【蠶宮 繭館】蠶宮見上。《漢書》曰:孝元王皇后為太後,幸繭館,率皇后及列侯夫人桑也。
  【北郊 東苑】北郊見上。董巴《輿服志》曰:漢皇后桑於東郊苑中□□□。
  【華簪 董巴】《輿服志註》曰:太後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簪以玳瑁,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
  【分璽 均桑】《禮記》曰:後妃躬桑,蠶事既登。分繭稱絲,以供郊廟之服。又曰:後妃獻繭,乃收繭稅,以桑為均,貴賤長幼如一,以給郊廟之服。
  【一條 三灑】《皇后親蠶儀註》曰:皇后躬桑,始將一條,執筐受桑。周遷《古今輿服雜記》曰:蠶始生,後食之,三灑而止。
  §賦
  【晉閔鴻《親蠶賦》】後課功以觀匿,均衆寡而抽稅,今織綖於命婦,供禘郊之舊製。洪恩美而周普。配春天之景福。揚黼黻之奇藻,播朱紫之豔色。
  §頌
  【魏韋誕《皇后親蠶頌》】躬耕帝籍,邁德班令。嘉柔桑之肇敷,思郊廟之至敬;命皇后以親蠶,俾躬桑於外坰。考時日於巫鹹,詔太卜以獻貞。爾乃皇英參乘,塗山奉輿。扌忽薑任於後陳,載樊衛於貳車;登崇壇以正位,<目賣>休氣於朝陽。步雕輦而下降,采柔條於公桑;嬪妾肅以莅事,各奉職而承筐。供副禕之六服,昭孝敬於蒸嘗;盛華禮於中宇,神化馳於八方。
  ○釋奠第三
  §敘事
  《禮記》曰:凡始立學,必先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適東序,釋奠於先老。《夏小正》曰:二月丁亥,萬用入學,丁亥者吉日也。萬者幹戚舞也,入學者太學也,謂今時大捨菜也。
  §事對
  【尊師
  貴齒】潘尼《釋奠詩》曰:敦書請業,言幾通理;尊師重道,釋奠崇祀。德成教倫,孰雲不祉。袁曜《釋奠詩》曰:南庠貴齒,東學尚親;卑躬下問,降禮師臣。圓冠濟濟,方領恂恂。
  【重道 崇儒】重道見上。顔延之《釋奠詩》曰:國尚師位,傢崇儒門。
  【肄業 講藝】袁曜《釋奠詩》曰:肄業既終,捨尊爰始;韶音遞奏,笙鏞間起。茨夏愔愔,晬容亹亹;德奢並慚,陳信焉恥。講藝見後顔延之詩。
  【立學 啓庠】立學見上。王僧達《釋奠詩》曰:時泰道暢,禮備樂修;啓庠選俊,博教深求。異人鱗萃,淑美雲浮;師尊訓浹,嘉敬載柔。
  【祭藻 舞戚】《禮記》曰: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鄭玄註曰:菜,芹藻之屬。舞戚見敘事。
  【肅肅
  濟濟】王鬍之《釋奠表》曰:伏承仰遵古典,以今月吉日,釋奠先聖。率土臣民,順風載悅。臣宿嬰重患,不獲陪列,豫睹肅肅穆穆之容。仰望雲漢,伏枕欣慨。又傅鹹皇太子《釋奠頌》曰:亹亹皇儲,希心闕裏;濟濟儒生,侁侁胄子。
  【陳牲
  釋菜】李諧《釋奠詩》曰:沛澤南朝,峒山北面;帝曰師氏,陳牲委奠。神具醉止,薄言嘉宴。《禮記》曰:天子乃獻羔開冰,先薦寢廟。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鄭玄註:樂正,樂官之長;命舞者,順萬物始出地鼓舞也。將舞必釋奠先師以禮也。
  【禮師
  尚齒】摯虞《釋奠頌》曰:如彼泉流,不盈不運;講業既終,禮師釋奠。升觴折俎,上下惟燕;邕邕其來,肅肅其見。何承天《釋奠頌》曰:乃昔孔顔,夢周希虞;自天由美,異代同符。經修講治,研幾識理;道貴崇業,降尊尚齒。
  【尊道
  悅學】潘尼《釋奠頌》曰:留精儒術,敦悅古訓,尊道讓齒,降心下問。鋪以金聲,光以玉潤,如川之升,如乾之運。何承天《釋奠詩》曰:黃中宣朗,徽音播越;祗事昧早,修禮明發。明發伊何?悅學崇儒;願言四雍,延想沂洙。
  【探幽
  論奧】潘尼《釋奠頌》曰:乃延臺保,乃命學臣;聖容穆穆,侍講暗暗。抽演徽言,啓發道真;探幽窮賾,溫故知新。溫嶠《釋奠頌》曰:敷論義奧,綜析毫芒;賦納以言,麗辭孔彰。管簫備舉,和樂載揚。
  【師臣 胄子】並見上。
  §詩
  【宋顔延之《侍皇太子釋奠》】國尚師位,傢崇儒門,稟道毓德,講藝立言。俊明爽曙,逵義茲昏,來瞻先覺,顧惟後昆。虞庠飾館,睿圖炳晬;懷仁景集,抱智麕至。踵門陳書,躡履獻器;澡身玄深,宅心道秘。正殿虛筵,司分簡日;尚席函丈,丞疑奉職。待言稱詞,惇史秉筆;妙識幾音,王載有述。肆義方訊,大教剋鼎;敬躬祀典,告奠聖靈。禮屬觀盥,樂薦歌笙。
  【齊王儉《侍皇太子釋奠宴詩》】禮惟國幹,義實民端;身由業澡,世以教安。金鎔乃器,水術伊瀾;漸芳則馥,履冰固寒。風動蒿宮,雲棲參館;禮邁仁周,樂超英漢。神保爰格,祝史斯贊。鬱鬯既終,德馨是與;降冕上庠,升宴東序。槐宰金貞,藩維玉譽。時彥莘莘,國胄楚楚。
  【梁任昉《為王子侍皇太子釋奠宴詩》】欽聖茲遠,懷道茲衝;踐言動俗,果行移風。進往一簣,啓或三蒙;冰實因水,金亦在鎔。惟神知化,在物立言;樂正雅頌,鹹被後昆。告奠明祀,觀道聖門;日月不息,師表常尊。
  【梁瀋約《侍皇太子釋奠宴詩》】尊學尚矣,道亦遐哉;啓圖觀秘,闢苑興纔。事高東序,義邁雲臺;峨峨德傅,灼灼英臺。墜典必修,闕祀鹹薦;回鸞獻爵,摐金委奠。肆土辨儀,胥人掌縣;仿佛神從,徘徊靈腃。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詩》】義重師匡,業貴虛受;襄野順風,西河杜帚。表跡虧光,降情回首;道禦百靈,神存萬有。尊學尚矣,繼列傳徽;旗章或舛,茲道尊違。自堂及室,異軫同歸。洋洋聖範,楚楚儒衣。
  §頌
  【晉傅鹹《皇太子釋奠頌》】蒸蒸皇儲,既睿且聰;神而明之,夫豈發蒙。謙以製禮,靡事不恭;乃修嘉薦,於國之雍。敬享先師,以酬聖功;亹亹皇儲,希心闕裏;企茲良辰,卜近於中。光光輿服,穆穆容止;祗奉聖靈,躬承明祀。濟濟儒生,侁侁胄子;清酒於觴,匪宴斯喜。欣道之弘,自今以始。
  【陳徐伯陽《皇太子釋奠頌》】穆穆皇儲,峨峨副主;道尊主鬯,德崇監撫。春誦夏弦,鼕書秋羽。漢召趨幄,周朝問竪;翔集禮闈,逍遙義府。四海無浪,三階已平;儲駕戾止,和鸞有聲。弘風講肄,崇儒肅成;丹書貴道,黃金賤贏。洙泗興業,闕裏增榮;青槐陰市,玄冕飛櫻。
  ○朝會第四
  §敘事
  《禮記》曰: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事謂徵伐之事。)《周禮》曰: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鼕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左傳》曰:凡朝,以正班爵之義;會,以訓上下之則。《孟子》曰: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二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摯虞《决疑要註》曰:漢製會於建始殿;晉製大會於太極殿,小會於東堂。其會,則五時朝服,庭設金石,虎賁旄頭,文衣綉尾。《白虎通》曰:凡臣見君必有贄。贄者,質也,緻己質誠也。《周禮》曰:王執鎮圭,(圭畫鎮山為飾也。)公執桓圭,(雙植謂之桓。)侯執信圭,(信即身也,謂圭上作人身。)伯執躬圭。(躬亦身也。)子執𠔌璧,(𠔌以養人,謂璧上作𠔌文。)男執蒲璧。(蒲者,所以為薦以安人也。亦謂璧上為蒲草文。)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又《白虎通》曰:公侯以玉為贄者,取其燥不輕,濕不重;大夫以雁為贄者,取其飛成行,止成列;士以野雞為贄者,取其不可誘之以食,脅之以威,畢死不可畜也。)
  §事對
  【考績
  獻功】《周禮》曰: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鄭玄註曰:王春見諸侯,則圖其事可否。圖者,考績之謂也。《左傳》:宣公十四年,孟獻子言於公曰:“臣聞小國之免於大國也。聘而獻物。”於是乎,庭實旅百,朝而獻功。杜預註曰:獻其理國若徵伐之功於牧也。
  【赦過
  除慝】《左傳》曰:子産相鄭伯如楚,曰:“僑聞大適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過失,救其災敗,賞其德刑,教其不及。”《周禮》曰:殷覜以除邦國之慝。鄭註曰:慝,惡也。
  【圖事 巡功】圖事見上。《左傳》曰:薳啓疆對楚子曰:“朝聘有圭,享頫有璋。小有述職,大有巡功。”
  【講禮
  述職】《左傳》:叔嚮曰:明王之製,使諸侯歲聘以志業,間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威,再會而盟以著昭明,志業於好,請禮於等,示威於衆,昭明於神。自古已來,未之或失。述職見上。
  【示威 明義】示威見上。《春秋說題辭》曰:會者,所以興德明義考遺處也。
  【覲嶽
  朝臣】《尚書》曰:既月乃日,覲四嶽群牧。孔安國註云:既,盡也;覲,見也。言舜盡以正月中乃日日見群牧。左思《吳都賦》曰:昔夏後氏朝群臣於茲土。而執玉帛者萬國,蓋先王之高會,四方之軌則。
  【考禮
  正刑】《穀梁傳》曰:滕侯薛侯來朝,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也。考禮修德,以尊天子也。《白虎通》曰:諸侯相聘,為尊敬也。故諸侯朝聘,天子無恙,法度得無變更,所以憲禮正刑壹德,以尊天子也。
  【考制度
  正班爵】《尚書》曰: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嶽。諸侯各朝於方嶽,大明黜陟。孔安國註云:覲四方諸侯,各朝於其方嶽之下,大明考績黜陟之法。《左傳》曰:莊公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覲社,非禮也。曹翽諫曰:夫禮所以整民也,會以訓上下之則,製財用之節,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
  【命政事
  供職貢】《周禮》鄭玄註曰:五服諸侯,皆使卿以聘禮來覜天子。天子以視見之,命以政禁之事。《左傳》曰:子産相鄭伯以如楚,捨不為壇;曰:“小適大有五惡,赦其罪戾,講其政事,供其職貢,從其時命,不然則重其幣帛,以賀其福而吊其兇,皆小國之禍也。焉用作壇,以昭其禍。”
  【歸時事
  奉珍物】《左傳》:晉韓宣子聘於周。王傳諸事,對曰:“晉士起將歸時事於宰旅,無他事矣。”王聞之曰:“韓氏其昌阜於晉乎?辭不失舊。”《白虎通》曰:聘者緣臣子,欲知其君父無恙,又當奉土地所生珍物以助祭,是以皆得行聘問之禮。
  【訓上下 明尊卑】訓上下見上。《禮記》曰:昔者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扆南鄉而立。明堂者,明諸侯之尊卑也。
  【講文德
  明禮義】《春秋說題辭》曰:諸侯執政,尊卑有序。各來朝,講文德,明禮義,讓天下法製,四方受度。《白虎通》曰:朝者,見也。五年一朝,備文德明禮義也。
  §賦
  【晉傅玄《朝會賦》】仰二皇之文象,詠帝德乎上係;考夏後之遺訓,綜殷周之典製;采秦漢之舊儀,定元正之嘉會。於是先期戒事,衆官允敕;萬國鹹享,各以其職;翼翼京邑,巍巍紫極。閶闔闢,天門開;坐太極之正殿,嚴差峨以崔嵬;嘉廣庭之敞麗,美升雲之玉階。相者從容俟次而入,濟濟洋洋,肅肅習習;就位重列,面席而立。臚人齊立,賓禮九重;群後德讓,海外來同。束帛戔戔,羔雁邕邕;獻贄奉璋,人肅其容。是時天子盛服晨興,坐武帳,憑玉幾,正南面而以聽朝,平權衡乎砥矢。群司百闢,進阼納觴;皇恩下降,休氣上翔。禮畢饗燕,進止有章;六樂遞奏,馨管鏗鏘。淵淵鼓鐘,嘒嘒笙簧;搏拊琴瑟,以詠先皇。雅歌內協,頌聲外揚。
  §詩
  【太宗皇帝《正月臨朝詩》】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百蠻奉選班,萬國朝未央。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車輿同八表,書文混四方。赫奕儼冠蓋,紛綸盛服章;羽旄飛馳道,鐘鼓震岩廊。紺練暉霞色,霜戟照朝光;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
  【隋煬帝《鼕至乾陽殿受朝詩》】北陸玄鼕盛,南至晷漏長;端拱朝萬國,守文繼百王。至德慚日用,化道愧時康;親邑建嵩嶽,雙闕臨洛陽。圭影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華靜,朱庭皎日光。纓珮既濟濟,鐘鼓何鍠鍠;文戟翊高殿,<月毛>分修廊。元首乏明哲,股肱貴惟良;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陳江總《賦得謁帝承明廬詩》】霧開仁壽殿,雲繞承明廬;輪停紺幰引,馬度紅塵餘。香犭召拜黻袞,花綬拂玄除;謁帝升清漢,何殊入紫虛。
  【隋牛弘《奉和鼕至乾陽殿受朝應詔詩》】恭己臨萬寓,宸居馭八埏;作貢菁茅集,來朝圭黻連。司儀三揖盛,掌禮九賓虔;重欄映如璧,復殿繞非煙。
  【隋許善心同前詩】森森羅陛衛,噦噦鏘<王忽>珩;禮殫五瑞輯,樂闕九功成。
  【虞世南《凌晨早朝詩》】萬戶霄光曙,重檐夕霧收;玉花停夜燭,金壺送曉籌。日暉青瑣殿,霞生結綺樓;重門啓應路,通藉引王侯。
  【魏徵《奉和正日臨朝應詔詩》】百靈侍軒後,萬國會塗山;豈如今睿哲,邁古獨光前。聲教溢四海,朝宗別百川;鏘洋鳴玉珮,灼爍耀金蟬。淑景輝雕輦,高旌揚翠煙;庭實超王會,廣樂盛鈞天。既欣東戶日,復詠南風篇;願奉光華慶,從斯萬億年。
  【顔師古同前詩】七政璿衡始,三元寶歷新;負扆延百闢,垂旒禦九賓。肅肅皆鴛鷺,濟濟盛纓紳;天涯緻重譯,西域獻奇珍。
  【岑文本同前詩】詩雍表昌運,日正葉靈符;德兼三代禮,功包四海圖。逾沙紛在列,執玉儼相趨;清蹕喧輦道,張樂駭天衢。拂霓九旗法,儀鳳八音殊;滻氣浮仙掌,薫風繞帝梧。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區;方陪瘞玉禮,珥筆岱山隅。
  【楊師道同前詩】皇猷被寰宇,端扆屬元辰;九重麗天色,千門臨上春。
  【李百藥同前詩】化歷昭唐典,承天順夏正;百靈警軒禁,三辰揚旆旌。充庭富禮樂,高燕齒簪纓;獻壽符萬歲,移風韻九成。
  【張文琮《同潘屯田鼕日早朝詩》】假寐懷古人,夙興瞻曉月;通晨禁門啓,冠蓋趨朝謁。霜靄清九衢,霞光照雙闕;紛綸文物紀,渙爛聲明發。腰劍動陸離,鳴玉和清越。
  §頌
  【岑文本《三元頌》】攝提改度,孟陬順紀,歸餘既終,獻歲方始。乃詔司存,命掌故,考憲章,修法度。三朝之禮畢陳,九賓之儀鹹具;庭燎晃以飈舉,明燈曄以星布。爾乃月正元日,節應勾芒;浮祥煙而泛佳氣,闢閶闔而敞德陽;虞賓光於列位,呼韓厠於班行。百寮濟濟,萬國皇皇;腰金鳴玉,執贄奉璋。內自畿甸,外被要荒;輸<月桀>王會,納貢職方。司儀之職無替,臚人之列有章。既伸腃,於宸極,亦矯首於岩廊;猶川流之歸海,若湛露之晞陽。張崇牙,設祝敔,陳鼎實,列樽俎;梐枑肅而為衛,戈鋌森以齊舉。五輅接軫,九旗揚旆,羽蓋葳蕤,雲車晻藹,發聲明於文物,備威儀於冠帶。
  ○饗燕第五
  §敘事
  《周禮》曰:饗宴之禮,所以親四方之賓客。《韓詩外傳》曰:不脫屨而即席,謂之禮;跣而上坐,謂之宴;能飲者飲;不能飲者止,謂之醧;閉門不出客,謂之湎。《毛詩序》曰:鹿鳴,宴群臣嘉賓也;棠棣,宴兄弟也;湛露,天子宴諸侯也。
  §事對
  【賦湛露
  歌大風】《左傳》曰:衛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漢書》曰:高祖十二年,擊英布,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發沛中凡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自擊劍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洪恩
  渥惠】荀勖《從武帝華林圜宴詩》曰:習習春陽,帝出乎震;天施地生,以應仲春。思文聖皇,順時秉仁;欽若靈則,飲禦嘉賓。洪恩普暢,慶及衆臣。牽秀宴《曜武堂詩》曰:沐浴洪流,飲服清芳;將結微根,永晞朝陽。恭承渥惠,庶無怠荒。
  【芳饌
  甘醴】潘尼詩曰:聖朝命方嶽,爪牙司北鄰;皇儲延篤愛,設饌送遠賓。誰應今日宴,其惟廊廟臣;置酒宣猷庭,擊鼓靈沼濱。羽觴飛醽醁,芳饌備奇珍。劉楨詩曰:昔我從元後,整駕至南鄉;過彼豐沛都,與君共翺翔。衆賓鹹會坐,明燈熺炎光;清歌製妙聲,萬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觴行無方。
  【金罍 玉觴】金罍見上甘醴註中。魏文帝詩曰:清夜延賓客,明燭發高光;豐膳漫星陳,旨酒盈玉觴。
  【華樽
  羽爵】傅玄詩曰:鸞鳥晞鳳皇,望舒繼白日;千秋遘嘉會,來升君子室。華樽享清酤。珍餚自盈溢。魏文帝詩曰:良辰啓初節,高構極歡娛;通天拂景雲,俯臨四達衢。羽爵浮象樽,珍膳盈豆區。
  【布惠
  發德】阮瑀詩曰:陽春和氣動,賢主以崇仁;布惠綏人物,降愛常所親。上堂相娛樂,中外奉時珍;五味風雨集,杯酌若浮雲。《禮記》曰:奠酬而工升歌,發德也。鄭玄註曰:以詩之義,發明賓主之德。
  【嘉宴
  樂飲】王濟《從事華林圜》詩曰:修罾灑鱗,大庖妙饌;物以時序,情以化宣。終溫且剋,有肅初筵;嘉賓在茲,幹祿永年。傅玄《宴會詩》曰:日之既逝,情亦既渥;賓委餘歡。主容不足。樂飲今夕,溫其如玉。
  【明貴賤
  觀威儀】《禮記》曰:諸侯宴禮之義,俎豆牲醴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左傳》曰:衛侯饗苦成叔,寧惠子相成叔傲。寧子曰:苦成叔傢其亡乎,古之為饗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親賓客
  宴朋友】《周禮》曰:以饗宴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來朝聘。王為設饗宴之禮以親之也。《毛詩》曰:伐木,宴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也。親親以睦,友賢不棄;故舊不遺,則民德歸厚矣。
  【籩豆踐 樽俎陳】《毛詩》曰:我覯之子,籩豆有踐。張華詩曰:聽朝有暇,延命群臣;冠蓋雲集,樽俎星陳。
  §賦
  【魏曹植《娛賓賦》】遂衎賓而高會,丹帷曄以四張。辨中廚之豐膳兮,作齊鄭之妍倡。文人騁其妙說兮,飛輕翰而成章。談在昔之清風,總賢聖之紀綱。欣公子之高義兮,得芬芳其若蘭。揚仁恩於白屋兮,逾周公之棄餐。聽仁風而忘憂兮,美灑清而餚甘。
  【晉王沉《宴嘉賓賦》】朝陽曜景,天氣和平;君臣合德,禮儀孔明。酌羽觴以交歡兮,接敬恭以申誠;嘉膳備其八珍兮,絲竹獻其妙聲。樂用遍舞,金奏剋諧;鐘儀之聽,南風是哀。義感君子,慨然永懷;思我王度,求福不回。惟禮終而贊退兮,實係心乎玉階。
  【晉成公綏《延賓賦》】延賓命客,集我友生;高談清宴,進道研精。暗暗偘偘,娛心肆情。
  【隋薛道衡《宴喜賦》】梁孝王帝子帝孫,藉寵承恩,名高西漢,禮盛東蕃。引雍容文雅之客,坐檀欒修竹之園;水逶迤而繞砌,風清泠而入軒。直凝神而回矚,乃惆悵而興言。顧謂枚乘曰:予聞氣序環周,人生萍浮,補天立地之聖,不能止日光西落;疏山奠川之力,不能停河水東流。韓王酸棗之觀,荒疏蕪漫;楚國陽雲之臺,空見塵埃。固可以縱志縱心,以遊以逸。窮宴樂於長夜,混是非而為一。於時霜重庭蘭,秋深氣寒;橫長河之耿耿,挂孤月之團團。乃有丹墀縹壁,柘館椒宮;徘徊宛轉,掩映玲瓏;妖姬淑媛,玉貌花叢。織女下而星落,姮娥來而月空;澄妝影於歌扇,散衣香於舞風。圖雲刻雷之樽,漬桂釀花之酒;拭珠瀝於羅袂,傳金杯於素手。
  §詩
  【太宗皇帝《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紫庭文樹滿,丹墀袞紱連;九夷造瑤席,五狄列瓊筵。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盈樽浮緑醑,雅麯韻朱弦。粵餘君萬國,還慚總八埏;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又《置酒坐飛閣詩》】高軒臨碧渚,飛檐迥架空;餘花攢漏檻,殘柳散雕櫳。岸菊初含蕊,園梨始帶紅;莫慮昆山暗,還共盡杯中。
  【又《鼕宵各為四韻》】雕官靜竜漏,綺閣宴公侯;珠簾燭焰動,綉柱月光浮。塵起將歌發,風停與管逌;瓊池任多士,端扆更何憂。
  【古詩曰】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漢應瑒詩】巍巍主人德,嘉會被四方;開館延群士,置酒於新堂。辯論釋鬱結,援筆興文章;穆穆衆君子,好合同歡康。
  【魏文帝於講堂作詩】今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箏激新聲,長笛吐清氣。
  【又於醮作詩】清夜延貴客,明燭發高光;豐膳漫星陳,旨酒盈玉觴。弦歌奏新麯,遊響拂丹梁;餘音赴迅節,慷慨時激揚。獻酬紛交錯,雅舞何鏘鏘;羅纓從風飛,長劍自低昂。
  【魏曹植詩】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緑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神飈接丹𠔌,輕輦隨風移。
  【梁劉孝綽《陪徐僕射勉宴詩》】大君追宴喜,十日遞來過;築室華池上,開軒臨芰荷。方堂交密筿,封溜接繁柯;景移林改色,風去水餘波。洛城雖半掩,愛客待驪歌。
  【又《侍宴同劉公幹應令詩》】副君西園宴,陳王謁帝歸;列位華池側,文雅縱橫飛。小臣輕蟬翼,黽勉謬相追;置酒陪朝日,淹留望夕霏。
  【梁庾肩吾《侍宴宣猷堂應令詩》】副君德將聖,陳王纔掞天;歸來宴平樂,置酒對林泉。爐香雜山氣,殿影入池蓮;豔舞時移節,新歌屢上弦。聽麯慚回顧,思經徒欲眠。
  【北齊魏收《月下秋宴詩》】此夕具言宴,月照露華浮;使星疑嚮蜀,劍氣不關吳。良交契金石,上客尉萱蘇;何必應劉輩,還來遊鄴都。
  【北齊楊訓《群公高宴詩》】中郎敷奏罷,司隸坐朝歸;開筵引貴客,饌玉對春暉。塵起金吾騎,香逐令君衣;緑酒犀為碗,鳴琴寶作徽。寸陰良可惜,千金本易揮。
  【陳後主《晚宴文思殿詩》】晚日落餘暉,宵園翠蓋飛;荷影侵池浪;雲色入山扉。螢光息復起,暗鳥去翻歸;樂極未言醉,杯深猶恨稀。
  【又《宴詹事陸繕省詩》】禁闥九重中,宴賞三春日;雲收山樹隱,葉長宮槐密。水緑已浮苔,花舒正含實。
  【又《入隋侍宴應詔詩》】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登封書。
  【陳江總《秋日侍宴婁湖苑應詔詩》】翠渚還鑾輅,瑤池命羽觴;千門響雲蹕,四澤動榮光。玉軸昆池浪,金卮太液張;紅旗照島嶼,鳳蓋繞林塘。野靜重陰闊,淮秋水氣涼;霧開樓闕近,日迥煙波長。洛宴諒斯在,鎬飲詎能方;朽劣叨榮遇,簪笏奉周行。
  【隋瀋君道《侍皇太子宴應令詩》】副君監撫暇,禁苑暫停車;水落金沙淺,雲高玉葉疏。隨廚白羽駕,逐釣紫鱗魚;飽德良無已,榮陪終宴餘。
  【隋劉端和《初春宴東堂應令詩》】睿賞葉春芳,開筵臨畫堂;庭梅飄早素,檐柳變初黃。八珍羅玉俎,九醖湛金觴;箏響流飛閣,歌塵落妓行。何必西園夜,空承明月光。
  【虞世南《侍宴賦韻得前應詔詩》】芬芳禁林晚,容與桂舟前;橫空一鳥度,照水百花燃。緑野明斜日,青山澹晚煙;濫得陪終宴,握管類窺天。
  【杜正倫《侍宴北門詩》】大君端扆暇,睿賞狎林泉;開軒臨禁禦,藉野列芳筵。參差歌管颺,容裔羽旗懸;玉池流若醴,雲閣聚非煙。湛露晞堯日,薫風入舜弦;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謬陪瑤水宴,仍厠柏梁篇;闕名徒上月,鄒辨記談天。既喜光華旦,彌傷遲暮年;猶奠升中日,簪裙奉肅然。
  【薛曜正《夜侍宴應詔詩》】重關鐘漏過,夕敞鳳皇宮;雙日祥煙裏,千門明月中。酒筵浮湛露,歌麯唱流風;侍臣鹹醉止,恆慚思遇崇。
  【魏元忠《侍宴銀潢宮應製詩》】別殿秋雲上,離宮夏景移;寒風生玉樹,涼氣下瑤池。塹花仍吐葉,岩木尚抽枝;願奉南山壽,千秋長若斯。
  【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製詩》】北斗挂城邊,南山倚殿前;雲摽金闕回,樹杪玉堂懸。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小臣持獻爵,長此戴高天。
  【蘇瑰《興慶池侍宴應製詩》】金闕平明宿霧收,瑤池式宴仰清流;瑞風飛來隨帝輦,祥魚出戲躍王舟。帷齊緑樹當筵密,蓋傳緗荷接岸浮;如臨竊比微臣懼,若濟叨陪聖主遊。
  【劉憲《奉和春幸望春宮應製詩》】暮春春色最便妍,苑裏花開列禦筵;商山積翠臨城起,滻水浮光共幕連。鶯藏嫩葉歌相喚,蝶礙芳叢舞不前;歡娛節物今如此,願奉宸遊億萬年。
  【馬懷素《興慶池侍宴應製詩》】積水逶迤繞貝城,含虛皎鏡有餘清;圖雲麯榭連緹幕,映日中塘勝彩旌。賞洽猶聞簫管並,歡留更睹木蘭輕;無勞海上尋仙客,即往蓬萊在帝京。
  ○冠第六
  §敘事
  《禮記》曰:二十而弱冠。《郊特牲》曰: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彌尊,諭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始加緇布,次皮弁,次爵弁,冠益尊則志益大也。)《冠義》曰: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也。凡冠,卜日筮賓於廟。見於母,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以其成人而與為禮。)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顔色齊,辭令順。(言服未備,未可求以三始。)《左傳》曰: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禮也。
  §事對
  【筮門
  冠阼】《禮記》曰:士冠禮,筮於廟門。鄭玄註曰:筮者,問日吉兇於易也。冠比筮日於廟門者,重成人之禮。《禮記·冠義》曰:始冠,緇布之冠也。太古冠布,齊則緇之,其綏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冠而敝之可也。嫡子冠於阼,以著代也。
  【順德
  敬名】《儀禮》曰:士冠禮,始加,祝曰:“令月吉辰,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遐福。”《禮記》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成德 喻志】《儀禮》曰:士冠禮,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闕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下見上。
  【一獻
  三加】《儀禮》曰:冠者見於兄弟,兄弟再拜,冠者答拜,見贊者,西面拜,亦如之。入見姑姊,如見母,乃易服,玄端爵弁。奠贄見小君,遂以贄見於卿大夫鄉先生,乃醴賓以一獻之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三加見上。
  【正體
  飾容】《禮記》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顔色,順辭令也。故曰:“冠者禮之始也。”應亨《贈四王冠詩》曰:令月惟吉日,盛服加元首;人鹹飾其容,鮮能離塵垢。
  【卜日
  筮賓】《禮論》雲:王彪之以為禮冠自卜日,不必三元也。又:禮,夏冠用葛屨,鼕冠用皮屨,明無定時也。《儀禮》曰:宗人告事畢,主人戒賓。賓禮辭,許,主人再拜,賓答拜。前期三日,筮賓如求日之儀。鄭玄註云:筮賓,筮可使冠子者。
  【節金石
  陳鼎俎】《左傳》曰:襄公九年,晉會諸侯伐鄭。公送晉侯,晉侯以公宴於河上。問公年,季武子對曰:“會於沙隨之歲,寡君以生。”晉侯曰:“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為冠具。”武子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金石之樂節之,以先君之祧處之。今寡君在行,未可具也,請及兄弟之國而假備焉。”《東觀漢記》曰:馬防子鉅,為常從小侯。六年正月齋宮中,上欲冠鉅,夜拜為黃門郎。禦章臺下殿陳鼎俎,自臨冠也。
  【敬威儀 齊顔色】並見上。
  §詩
  【後漢應亨《贈四王冠詩》】永平四年,外弟王景係兄弟四人並冠,故貽之詩曰:濟濟四令弟,妙年踐二九;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雖無兕觥爵,杯醮傳旨酒。
  §頌
  【後漢黃香《天子冠頌》】以三載之孟春,建寅月之上旬,皇帝將加玄冕,簡甲子之元辰。厥日,王於太皞,厥時葉於百神。既臻廟而成禮,乃回軫而及宮;正朝服以享宴,撞太簇之庭鐘。祚蕃屏而鼎輔,暨夷裔之君王;鹹進酌於金罍,獻萬年之玉觴。
  §
  【宋孝武帝《建平王宏冠表》】宏筮辰協吉,撰禮備容;資比成德,允被休典。
  【又廣陵王《誕冠表》】臣誕年禮既升,擇休申冠,順弁有成,服美任典。
  §文
  【梁瀋約《冠子祝文》】蠲茲令日,元服肇加;成德既舉,童心自化。行之則至,無謂道賒;敦以秋實,食以春華。無恥下問,乃緻高車;子孫千億,廣樹厥傢。
  ○婚姻第七
  §敘事
  《周禮·大宗伯職》曰: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親其恩,成其性。)《禮記》曰:合二姓之好,上以祀宗廟,下以繼後世也。又曰:夫婚禮,萬代之始也。娶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又曰:男子五十而室,女三十而嫁,謂中古也。(《束皙論》曰:男十六可娶,女十四可嫁。)《昏禮》曰:婿執雁而入,再拜奠雁。婿出,禦婦車,授綏輪三周,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又曰:婦人年十五許嫁,笄而禮之。《白虎通》曰:婚者,謂昏時行禮,故曰婚。姻者,婦人因夫,故曰姻。(《爾雅》曰:婿之父母曰姻,婦之父母曰婚。又《釋名》曰:婚者昏時成禮。凡姻者,女媒也。三說互有異同。)《儀禮》婚有六禮:納采、(鄭玄註曰:將為婚,必先媒通其言,乃後使人納其采擇之禮。用雁為摯,取其陰陽往來之義也。)問名、(鄭玄註曰:問名者,將婦卜其吉兇。)納吉、(鄭玄註曰:卜於廟得吉兆,復使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也。)納徵、(《白虎通》曰:納徵用玄纁,不用雁。)請期、(鄭玄註曰:陽倡陰和,期日宜由夫傢卜得吉日,乃使人往辭之。)親迎。(其納采問名請期,並用雁也。)《方言》曰:自傢而出謂之嫁。《公羊傳》曰:婦人謂嫁曰歸。《考工記》曰:天子以𠔌圭聘女,諸侯以大璋聘女。(𠔌圭七寸。鄭玄曰:謂納徵加於束帛。)《禮記》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鄭玄曰:媒之言,謀也。謀合異類,使和成也。)
  §事對
  【合好 和成】並見上。
  【附遠 厚別】附遠見敘事。《禮記》曰:娶妻,為酒食以召鄉黨僚友,以厚其別。
  【待禮
  備物】《毛詩》曰: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毛萇傳》曰:三星參也,在天始見東方;男女待禮而成,若薪芻待人事而束也。《列女傳》曰:邵南申女許嫁,而夫傢禮不備。女曰:“夫傢輕我,一物不備;守節持義,必死不往。”
  【親成 判合】親成見敘事。《周禮·媒氏職》曰:掌萬民之判。註曰:判,半也。得偶合成夫婦。
  【委禽
  納幣】《左傳》曰: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子皙使強委禽焉。又崔駰《婚禮文》曰:載納嘉贄,內結鞶礻離;委禽奠雁,配以鹿皮。納幣見敘事。
  【結帨
  施鞶】皇甫謐《女怨詩》曰:婚禮既定,婚禮臨成;施衿結帨,三命丁寧。《春秋穀梁傳》曰:女嫁,諸母施鞶紳,戒曰:“謹慎從爾父母之言。”徐邈註曰:鞶,佩襄也;紳,帶也。諸母為施佩帶,又戒之也。
  【結縭 施衿】《毛詩·東山篇》曰: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傳曰:縭婦人之禧禪香纓也。女將嫁,母結縭而戒之也。施衿見上。
  【百兩 三周】《毛詩》曰:之子於歸,百兩禦之。《毛萇傳》曰:兩乘也。諸侯之子,嫁於諸侯,送迎皆百乘也。三周見敘事。
  【禦輪 秣馬】禦輪見敘事。《毛詩》曰:之子於歸,言秣其馬。《毛萇傳》曰:之子者是子也,謂女嫁適夫之時。
  【宋子
  齊薑】《毛詩·衡門篇》雲:豈其娶妻,必宋之子;豈其娶妻,必齊之薑。鄭玄箋雲:何必大國之女然後可妻,娶其貞順而已。以喻在臣,何必聖人,取其誠孝而已。宋,子姓;齊,姜姓。
  【辭父母
  遠兄弟】丁儀《婦賦》曰:為女子之有行,信異代之彝倫;辭父母而言歸,奉君子之清塵。《毛詩·泉水篇》雲: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鄭玄箋雲:婦人有出嫁之道,遠於親故,禮緣人情,使得歸寧也。
  【執巾櫛
  備掃灑】《左氏傳》曰:晉太子圉為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太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杜預註曰:嬴氏,秦所妻子圉懷嬴也。婢子,婦人之卑稱。《禮記》曰:納女於天子曰備百姓,於國君曰備酒漿,於大夫曰備掃灑。鄭註云:納女猶緻女也。婿不親迎,則女子傢遣人致之,此其辭也。姓之言生也。
  【共牢而食 合卺而酳】《禮記·昏義》曰: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謹按:共牢是同一牲體,合卺是取一瓢斷而為兩杯以酌酒;酳,飲酒也。
  【男女以正
  父子以親】《毛詩》曰:男女以正,婚姻以時。《禮記·昏義》曰:婚禮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正。故曰:婚者禮之本也。
  【三日不舉樂 三夜不息燭】《禮記·曾子問》曰:娶婦之傢,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嫁女之傢,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仲春成婚
  霜降送女】《周禮·媒氏職》曰:仲春之月,會合男女。鄭玄註云:仲春陰陽交,以成婚禮,順天時也。董仲舒論曰:聖人以男女陰陽,其道同類。天道嚮秋鼕而陰氣結,嚮春夏而陰氣去,故曰霜降而送女,冰泮而止殺。
  【皆以秋鼕
  必用昏昕】《聖證論》曰:嫁娶古人皆以秋鼕。《毛詩》曰: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毛萇傳》曰:男女失時,不逮秋鼕也。《儀禮·昏禮》曰:凡行事必用昏昕。鄭玄註曰:用昕使也,用昏婿也。謹按:遣使行玄纁,古禮必用昕時,親迎乃用昏時。
  §賦
  【後漢蔡邕《協和婚賦》】惟情性之至好,歡莫偉乎夫婦。受精靈之造化,固神明之所使;事深微以玄妙,實人倫之端始。考邃初之原本,覽陰陽之綱紀;乾坤和其剛柔,艮兌感其脢腓。葛覃恐其失時,摽梅求其庶士;惟休和之盛代,男女得乎年齒。婚姻協而莫違,播欣欣之繁祉。良辰既至,婚禮以舉。二族崇飾,威儀有序。嘉賓僚黨,祈祈雲聚。車服照路,驂騑如舞。既臻門屏,結軌下車。阿傅禦竪,雁行蹉跎。麗女盛飾,曄如春華。
  【晉張華《感婚賦》】方今歲在己巳,將次四仲,婚姻者競赴良時,粲麗之觀,相繼於路。嫁娶之會,不乏乎日,乃作《感婚賦》曰:彼婚姻之俗忌,惡當梁之在斯;逼來年之且至,迨星紀之未移。雲雲。
  §詩
  【唐高宗皇帝《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詩》】竜樓光曙景,魯館啓朝扉;豔日濃妝影,低星降婺暉。玉庭浮瑞色,銀膀藻祥徽;雲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旗。雕軒回翠陌,星駕歸丹殿;鳴珠珮曉衣,鏤璧輪開扇。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舞蝶神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暑闌炎氣息,涼早吹華辰;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後漢秦嘉《述婚詩》】群祥既集,二族交歡;敬茲新姻,六禮不愆。羊雁總備,玉帛戔戔;君子將事,威儀孔閑。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又曰】紛紛婚姻,禍福之由;衛女興齊,褒姒滅周。戰戰兢兢,懼其不仇;神啓其吉,果獲令攸。我之愛矣,荷天之休。
  【晉張華《感婚詩》】駕言遊東邑,東邑紛禳禳;婚姻及良時,嫁娶避當梁。窈窕出閨女,嬿婉姬與薑;素顔發紅華,美目流清揚。韡煒衆親盛,於我猶若常;譬彼暮春草,榮華不再陽。
  【晉嵇含《伉儷詩》】餘執百兩轡,之子詠采蘩;我憐聖善色,爾悅慈姑顔。裁彼雙絲絹,著於同功綿;夏播比翼扇,鼕坐蛩蛩氈。饑食並根粒,渴飲一流泉;朝蒸同心羹,暮庖比目鮮。挹用合卺酳,受以連理盤;朝采同本芝,夕掇駢穗蘭。臨軒種萱草,中庭植合歡。
  【梁何遜《看新婚詩》】霧夕蓮出水,霞朝日照梁;何如花燭夜,輕扇掩紅妝。良人以灼灼,席上自生光;所悲高駕動,環佩出長廊。
  【陳周弘正《看新婦詩》】莫愁年十五,來聘子都傢;婿顔如美玉,婦色勝桃花。帶啼凝暮雨,含笑似朝霞;暫欲輕紈扇,傾城判不賒。
  【楊師道《初宵看婚詩》】洛城花燭動,戚裏畫新蛾;隱扇羞應慣,含情愁已多。輕啼濕紅粉,微睇轉橫波;更笑巫山麯,空傳暮雨多。
  【褚亮《詠花燭詩》】蘭徑香風滿,梅梁暖日斜;言是東方騎,來尋南陌車。靨星臨夜燭,眉月隱輕紗;莫言春稍晚,自有鎮開花。
  【陳子良《七夕看新婦隔巷停車詩》】隔巷遙停幰,非復為來遲;衹言更尚淺,未是渡河時。
  【鄭翼《看新婦詩》】初笄競桃李,新妝應摽梅;疑逐朝雲去,翻隨暮雨來。雜珮含風響,叢花隔扇開;姮娥對此夕,何用久徘徊。
  【李百藥《戲贈潘徐城門迎兩新婦詩》】秦晉稱舊疋,潘楊有世親;三星宿已會,四德婉而嬪。雲光鬢裏薄,月影扇中新;年華與妝面,共作一芳春。
  【鄭軌《觀兄弟同夜成婚詩》】棠棣開雙萼,夭桃照雨花;分庭合珮響,隔扇護妝華。迎風俱似雪,映綺共如霞;今宵二神女,並在一仙傢。
  【郭正一《奉和太子納妃公主出降詩》】桂宮初服冕,蘭掖早升笄;禮盛親迎晉,聲芬出降齊。金龜開瑞鈕,寶翟上仙枝;轉扇承宵月,揚旌照夕霓。
  【劉禕之同前詩】夢梓光青陛,穠桃藹紫宮;德優宸念遠,禮備國姻崇。萬戶聲明發,三條寶吹通;香輪送重景,彩旆引仙虹。
  【元萬頃同前詩】離光應春夕,帝子降秋期;鳴瑜合薦響,比玉麗穠姿。和聲躋鳳掖,交影步鸞墀。
  【任知古同前詩】帝子升青陛,王姬降紫宸;星光移雜珮,月彩薦重輪。竜旌翻地杪,鳳管颺天濱;槐陰浮淺瀨,葆吹翼輕塵。
  §箴
  【晉潘嶽《答摯虞新婚箴》】先王製禮,隨時為正;俯從企及,豈乖物性。女無二歸,男有再聘;女實存色,男實存德。德在居正,色在不惑;新舊兼弘,義申理得。然性情之際,誠難處心;君子過慮,爰獻明箴。
  ○死喪第八
  §敘事
  劉熙《釋名》雲:死者,澌也,消澌也。諸侯曰薨。薨,壞聲也;大夫曰卒,言終竟也;士曰不祿,不復食祿也。又以死為物故,言諸物皆朽故也。既定死曰屍。屍,舒也,骨節舒解,不能復自勝斂也。《禮記》曰:生曰父,死曰考;(考,成也。)生曰母,死曰妣。(妣,比也,言比父亦然。)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死冠曰兵。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婦人不死男子之手。君夫人卒於路寢,大夫世婦卒於適寢,內子未命則死於下室,士之妻皆死於寢。小臣復,復者朝服。君以捲,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赬,命婦以礻亶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字。《春秋說題辭》曰:口實曰琀,象生時食也。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貝。《禮記·喪大記》曰:衣屍曰斂。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葦席。《白虎通》曰:在床曰屍,在棺曰柩。柩,究也,不復變也。《說文》曰:棺,關也,可以掩屍。又曰櫬,又曰櫝。小棺曰槥。《禮記》曰:有虞氏瓦棺,夏後氏聖堲周,殷人棺槨,周人墻置翣。《釋名》曰:送死之器曰明器。神明之器,異於人也。《白虎通》曰:賻,助也,賵者赴也,所以助生送死,追思終副至意也。貨財曰賻,車馬曰賵,玩好曰贈,衣被曰襚。(貨財曰賻,亦見《公羊》。)贈之為言稱也,襚之為言遺也。《春秋說題辭》曰:知生則賻,知死則賵。又《穀梁傳》曰:乘馬曰賵,衣服曰襚,貝玉曰琀,錢財曰賻。
  §事對
  【氣散
  形存】《莊子》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生,散則死。王充《論衡》曰:人死猶火之滅也。人病且死,與夫火之且滅無異。火滅光消而燭在,人死精亡而形存。
  【數盡
  物故】《傢語》曰:哀公問孔子曰:“人之命與性何謂乎?”孔子對曰:“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化於陰陽、象形而發謂之生,化窮數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終也,有始則必有終也。”劉熙《釋名》曰:凡五材,膠、漆、陶、冶、皮革,幹槁乃成也。漢以來謂死為物故,言其諸物皆就朽故。
  【氣滅
  精盡】王充《論衡》曰:王莽之時,省五經博士弟子,夜定舊說,死於燭下;精思不任,脈絶氣滅也。楊泉《物理論》曰:人含氣而生,精盡而死。死猶澌也、滅也,譬如火焉。薪盡而火滅,則無光矣。故滅火之餘,無遺炎矣。人死之後,無遺魂矣。
  【人所不免
  物之自然】《史記·範睢說秦昭王》曰:夫以烏獲任鄙之力,孟賁慶忌夏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不免。《漢書·文帝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下之至理,物之自然,奚足甚哀。
  【忽然長逝 隱然長寢】傅玄《四言詩》曰:忽然長逝,火滅煙消。曹植《髑髏詩》曰:牢落冥寞,與道相駈;隱然長寢,其樂無逾。
  【為一棺土 托萬鬼鄰】《淮南子》雲:吾生有七尺之形,死有一棺之土。又,陸機《王侯輓歌辭》曰:昔居四人宅,今托萬鬼鄰。
  【璵璠斂
  貝玉琀】《孔子傢語》曰:季平子卒,將以君之璵璠斂,贈以珠玉。孔子聞之曰:“送死以寶玉,是由暴屍於中原,示人以姦利之端。”《左氏傳》曰:會吳伐齊,陳子行命其徒具琀玉。杜預註曰:琀玉示必死。
  【說驂而賻
  祭服以襚】《禮記·檀弓》曰: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驂而賻之。鄭玄註曰:賻,助喪用也。駢馬曰驂。《檀弓》又曰:衛有太史曰柳莊,寢疾。公曰:“若疾革,雖當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請於屍曰:“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聞之死,請往。”不釋服而往,遂以襚之。鄭玄註曰:不脫君祭服以襚臣,親賢也。
  §賦
  【漢張衡《髑髏賦》】死為休息,生為役勞。鼕水之凝,何如春水之消;榮位在身,不以輕於塵毛。巢許所恥,伯成所逃;況我已化,與道逍遙。離朱不能見,子野不能聽;堯舜不能賞,桀紂不能刑;虎豹不能害,劍戟不能傷。以陰陽同其流,以元氣合其樸;以造化為父母,以天地為床褥。以雷電為鼓扇,以日月為燈燭;以雲漢為川池,以星辰為珠玉。合體自然,無情無欲。澄之不清,混之不濁;不行而至,不疾而遂。
  【晉呂安《髑髏賦》】全膚消減,白骨連翩;四支摧藏於草莽,孤魂悲悼乎黃泉。生則歸化,明則反昏;格於上下,何物不然。
  【晉陸士衡《大墓賦》】諒歲月之揮霍,豈人生之可量;知自壯而得老,體自老而得亡。顧黃墟之杳杳,悲下泉乎翳翳;挫千乘猶一毫,當何數乎知惠。徒假願於須臾,指夕景而為誓;忽呼吸而不振,奄神殂而形斃。顧萬物而遺恨,收百慮而長逝。
  【宋鮑昭《傷逝賦》】晨登南山,望彼中阿。霧團秋槿,風捲寒蘿;凄凄傷心,悲如之何。盡若窮煙,離若斷弦;如影滅地,由星霣天。棄華室於明世,閉金扃於下泉;永山河以自畢,眇千齡而弗旋。思一言於嚮時,邈衆代於古年。
  §詩
  【後漢阮瑀《七哀詩》】丁年難再遇,富貴不重來;良時忽一過,身體為土灰。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臺;身盡氣力索,精魂靡所能;嘉餚設不禦,旨酒盈觴杯。
  【晉張載《七哀詩》】北邙何纍纍,高陵有四五;藉問誰人墳,皆云漢代主。恭文遙相望,原陵鬱膴膴;季葉喪亂起,盜賦如豺虎。毀壤過一壞,便房啓幽戶;珠匣離玉體,珍寶見剽虜。
  【宋吳邁遠《臨終詩》】傷歌入鬆路,鬥酒望青山;誰非一邱土,參差前後間。
  【劉允濟《見道邊死人詩》】凄涼徒見日,冥寞詎知年;魂兮不可問,應為直如弦。
  ○葬第九
  §敘事
  《禮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弗得見也。《左傳》曰: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釋名》曰:葬不如禮曰埋。埋,痗也。(趨使腐朽而已。)不得埋曰棄,不得其屍曰捐,(捐於他境。)葬下棺曰窆。《禮記》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禦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禦棺用茅;士葬用車,二綍無碑。《白虎通》曰:祖載者,始載於庭。乘軸車,辭祖禰,故曰祖載。《釋名》曰:從前引曰紼。紼,發也,發車使行也。杜預《要集》曰:凡輓,天子六綍,諸侯四,大夫三,士二。
  §事對
  【丹鳥
  青烏】王子年《拾遺記》曰:舜葬蒼梧之野,有鳥如丹雀。自丹洲而來。吐五色之氣,氛氳如雲,名曰憑霄雀。能群飛,銜土以成邱墳。《相塚書》曰:青烏子稱山三重相連,名連傘山。葬之二千石。
  【馬鬛
  竜耳】《禮記》曰: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捨於子夏氏。子夏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昔夫子言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防者矣,見若覆夏屋者矣,見若釜者矣。吾從若釜者焉。”馬鬛,封之謂也。《相塚書》曰:凡葬竜耳者,當貴出五侯。
  【金鳧
  玉匣】《三輔故事》曰:秦始皇葬驪山,起墳高五十丈,下周三泉,周回七百步。以明月珠為日月,人魚膏為燈燭,水銀為大海,金銀為鳧雁。《西京雜記》曰:漢帝及侯王送葬者,皆珠襦玉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匣上皆鏤以蛟竜鸞鳳龜麟之象,時謂蛟竜玉匣。
  【防山
  欒水】《史記》曰:魯襄公二十年而孔子生。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在魯東田,是孔子疑其父墓處。《呂氏春秋》曰:昔王季歷葬於渦水之尾,欒水嚙其墓,見棺之前和。文王曰:“譆,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天故使明水見之。”於是出而為之張朝,百姓皆見之。
  【樹碑
  開隧】周裴《汝南先賢傳》曰:周燕,字少卿,為决曹掾。平丘罪不當死,太守劉虔欲殺之。燕犯顔諫,至於九復,虔怒,竟殺之。後死者傢人有書稱冤,使覆考。虔見燕曰:“太守相負。”燕一日引私隱陷人之罪,傳詣長安。當下蠶室,未至,燕乃慷慨絶命。於是葬王城之隱,樹碑以旌其葬。謝綽《宋拾遺錄》曰:桓溫葬姑孰之青山,平墳不為封域,於墓傍開隧,亡碑。故謬其處,今後代人不知所在。
  【玉棺
  石槨】應劭《風俗通》曰:鄴縣令王喬,天下一玉棺於廳前。喬謂曰:“天帝召我。”沐浴寢其中,葬於城東。趙曄《吳越春秋》曰:吳王闔盧有女自殺,闔廬痛之甚,葬於邦西昌門外。鑿地為池,積土為山,文石為棺槨。
  【魚燈 竜匣】並見上。
  【北邙
  南嶺】《西京雜記》曰:安定嵩真,善算術。成帝時,真嘗自算其年七十三,至期果死。又曰:“北邙青隴上,孤檟之西四丈所,鑿之七尺,吾葬地也。”真死,依言往掘,得古時空槨,即以葬焉。又曰:曹敞在吳章門下。章後見殺,令無敢收葬者。敞稱章弟子,收葬其屍。平陵人為立碑於吳章葬側,章葬於竜首山南嶺上。
  【旌車
  羽蓋】傅暢《晉公卿禮秩》曰:特進薨,遣謁者監護軍喪事,賜東園秘器。五時朝服,各一具,衣一襲,給青徘徊赤耳車,輓歌四十人。方相車,建七旒車,銘旌車。丁孚《漢官儀》曰:孝靈皇帝葬馬貴人,贈步搖赤綴青羽蓋駟馬也。
  【飾輤
  設旐】《禮記》曰:其輤有裧緇布裳帷,素錦以為屋而行。鄭玄曰:輤,載柩將殯之車飾也。又曰:孔子之喪,公西赤為志焉。飾棺墻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綢練設旐,夏也。
  【四寸之棺 五寸之槨】《禮記·檀弓》有子曰:夫子製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朱器
  畫棺】《東觀漢記·梁商傳》雲:商薨,賜東園轜車朱壽器,銀鏤黃玉匣。謝承《後漢書》曰:和帝追封謚皇太後父梁鬆為褒親愍侯,改殯,賜東園畫棺玉匣衣衾。
  【止柩就道
  止哭聽變】《禮記》曰:曾子問曰:“葬引至於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且不行乎?”孔子曰:“昔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堩而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既明反而後行,曰禮也。”鄭玄註曰:堩,道也,變謂異禮也。
  【下不及泉
  上無通臭】《墨子》曰:古者聖人製為葬埋之法,桐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昔者堯北教乎八狄,道死,葬鞏山之陰。禹東教於越,葬於會稽山,下不及泉,上無通臭。三王豈財用不足哉,以為葬埋之法。
  【藉以黃壤
  葬以土藏】范晔《後漢書》曰:趙咨將終,告其故吏朱祗蕭建等曰:“薄斂素棺,藉以黃壤;欲令速朽,且歸後土,不聽子孫改之。”又《楚國先賢傳》曰:韓暨終,遺言曰:“夫俗奢易之以儉,儉則節之以禮。若曹敬聽吾言,斂以時服,葬以土藏,穿畢便葬,送以瓦器。”
  【施玉匣
  埋珍寶】《呂氏春秋》曰:含珠鱗施,今葬皆用之。註曰:含珠,口實;鱗施,施玉匣於死者之體,如魚鱗。《潛夫論》曰: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縷玉匣,緻藏埋珍寶偶人馬車,造起大塚,廣樹鬆柏。
  【駟馬不行
  大鳥徐步】《博物志》雲:漢滕公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駟馬不行,掊地悲鳴,即掘馬蹄下,得石槨,其銘雲: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於嗟滕公居此室,乃葬斯地,謂之馬塚。華嶠《後漢書》曰:楊震為太尉,中常侍樊豐驕恣,震常切諫,由是共譖震,罷遣歸本郡,遂仰鴆薨。葬日,有大鳥來,止停樹上。須臾下地行,徐步到柩前止立,低頭淚出,更共抱持,終不驚駭。
  §賦
  【後漢張衡《塚賦》】乃立厥堂,乃相厥宇;在鼕不寒,在夏不暑。祭祀是居,神明是處。
  【晉陸士衡《感邱賦》】生矜跡於當世,死同宅乎一邱;翳形骸以下淪兮,漂營魂而上浮。隨陰陽以融冶,托山原以為疇;妍媸混而為一,孰雲識其所修。必妙代以遠覽兮,夫何徇乎區陳。
  §詩
  【唐太宗《望送魏徵葬詩》】閶闔總金鞍,上林移玉輦;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慘日映峰沉,愁雲隨蓋轉;哀笳時斷續,悲旌乍舒捲。望望情何極,浪浪淚空泫;無復昔時人,芳春共誰遣。
  【梁何遜《悲行路孤墳詩》】行路一孤墳,路成又已毀;空疑年歲積,不知陵𠔌徙。幾經秋葉黃,共見春流沵;金蠶不可織,玉樹何曾蕊。陌上駈馳人,笑歌自侈靡;今日非明日,可憐詎鄰此。
  【梁虞騫《遊潮山悲古塚詩》】長林帶朝夕,孤嶺枕江村;疏鬆含白水,密筿滿平原。荒墳改凍葉,低壟變年根;西光長檟落,促爾膝前樽。
  【陳陰鏗《行經古墓詩》】偃鬆將古墓,年代理當深;表柱應堪燭,碑書欲有金。迥墳由路毀,荒隧受田侵;霏霏野霧合,昏昏壟日沉。懸劍今何在,風楊空自吟。
  【陳張正見《和楊侯送袁金紫葬詩》】玄泉開隧道,白日照佳城;一朝嗟此路,千載幾傷情。秋雨悲鬆色,凄風咽晚聲;歸雲嚮𠔌晚,還柳背山輕。唯當三五夜,壟月暫時明。
  【隋庾信《送靈法師葬詩》】竜泉今日掩,石洞即時封;玉匣摧談柄,懸河落辨鋒。香爐猶是柏,麈尾更成鬆;郭門未十裏,山回已數重。尚聞香閣梵,猶聽竹林鐘;送客風塵擁,寒郊霜露濃。性靈如不滅,神理定何從。
  ○輓歌第十
  §敘事
  幹寶《搜神記》曰:輓歌者,喪傢之樂,執紼者,相和之聲也。輓歌詞有薤露、蒿裏二章。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悲歌,言人如薤上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精魂歸於蒿裏,故有二章。(其一章曰:薤上朝露何易晞,明朝更復露,人死一去何時歸。二章曰:蒿裏誰傢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至李延年乃分為二麯:薤露送王公貴人,蒿裏送士大夫庶人,使輓者歌之。(又有長歌、短歌,言壽命長短,不可妄求。)
  §事對
  【虞殯
  田歌】《左傳》曰:吳與齊戰,齊人公孫夏將戰,命其徒歌虞殯。杜預註云:虞殯,葬歌,示必死。譙周《法訓》曰:今有輓歌者,高帝召田橫,至於戶鄉,自斃。從者輓至宮,不敢哭,故為此歌以寄哀音也。
  【鬆雲
  薤露】江智泉《宣貴妃輓歌》曰:桂襚來塵寂,筵俎竟虛存;雲鬆方靄露,風草已聲原。溫子升相國《清河王輓歌》曰:高門詎改轍,麯沼尚餘波;何言吹樓下,翻成薤露歌。
  【鈴唱
  紼謳】檀道鸞《續晉陽秋》曰:武陵王稀未敗四五年中,喜為輓歌,自搖大鈴,使左右唱和。《莊子》曰:紼謳所生,必於斥苦。司馬彪註曰:紼,引疏索也,斥慢緩若用力也。引紼所有謳者,為人用力慢緩不齊促急也。
  【梁會
  袁遊】司馬彪《續漢書》曰:大將軍梁商三月上巳日會洛水,倡樂畢極,終於薤露之歌,坐中流淚。裴啓《語林》曰:張湛好於齋前種鬆,養雊鵒。袁山鬆出遊,好令左右行輓歌。時人謂;張屋下陳屍,袁道上行殯。
  §詩
  【魏繆襲《輓歌詩》】生時遊國都,死沒棄中野;朝發高堂上,暮宿黃泉下。白日入虞淵,懸車息駟馬。造化雖神明,安能復存我;形容稍歇滅,齒發行堂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晉陸機《輓歌詩》】中闈且勿喧,聽我薤露詩;生死必異論,祖載當有時。捨爵兩楹位,啓殯進靈輀;餞飲悵莫反,出宿歸無期。
  【又】重阜何崔嵬,玄廬竄其間;磅礴雲四極,穹崇效蒼天。側聽陰溝涌,臥觀天井縣;壙宵何遼廓,大暮安可晨。人往有返歲,我行無歸年;昔居四人宅,今為萬鬼鄰。昔為七尺體,今成灰與塵;金玉昔所佩,鴻毛今不振。豐肌享螻蟻,形賅永夷泯;壽堂延魑魅,虛無自相賓。螻蟻爾何怒,魑魅我何親;拊心痛荼毒,永嘆莫為陳。
  【宋陶潛《輓歌詩》】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也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岹嶢;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嚮來相送人,各亦歸其傢。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適,托體同山阿。
  【北齊祖孝徵《輓歌詩》】昔日驅駟馬,謁帝長楊宮;旌懸白雲外,騎獵紅塵中。今來嚮漳浦,素蓋轉悲風;榮華與歌笑,萬事盡成空。
  【隋盧思道《彭城王輓歌詩》】旭早禁門開,隱隱靈輿發;纔看鳳樓迥,稍視竜山沒。猶陳五營騎,尚聚三河卒;容衛儼未歸,空山照秋月。
  【又《樂平長公主輓歌詩》】妝樓對馳道,吹臺臨景捨;風入上春朝,月滿涼秋夜。未言歌笑畢,已覺生榮謝;何時洛水湄,芝田解竜駕。
  【朱子奢《文德皇后輓歌詩》】神京背紫陌,縞駟結行輈;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寒光嚮壟沒,霜氣入鬆楸;今日泉臺路,非是濯竜遊。
  【李百藥《文德皇后輓歌詩》】徘徊兩儀殿,悵望九成臺;玉輦終辭宴,瑤筐遂不開。野曠陰風積,川長思鳥來;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餘哀。
  【上官儀《故北平公主輓歌詩》】木落園池曠,庭虛風露寒;北裏清音絶,南陔芳草殘。遠氣猶標劍,浮雲尚寫冠;寂寂琴臺晚,秋陰入井翰。
  【又《謝都督輓歌詩》】漠漠佳城幽,蒼蒼鬆檟暮;魯幕飄欲捲,宛駟悲還顧。楚鐃繞盧山,鬍笳臨武庫;悵然郊原靜,煙生歸鳥度。
  【又《高密長公主輓歌詩》】湘渚韜靈跡,娥臺靜瑞音;鳳逐清簫遠,鸞隨幽鏡沉。霜處華英落,風前銀燭侵;寂寞平陽館,月冷洞房深。
  【又《江王太妃輓歌詩》】黃鶴悲歌絶,椒花清頌餘;埃凝寫鄰鏡,網結和扉魚。銀消風燭盡,珠滅夜輪虛;別有南陵路,幽叢臨葉疏。
  【駱賓王《樂大夫輓歌詩》】嵩裏誰傢地,鬆門何代邱;百年三萬日,一別幾千秋。返照寒無影,窮泉凍不流;居然同物化,何處欲藏邱。
  【劉禕之《孝敬皇帝輓歌詩》】戒奢虛蜃輅,錫號紀鴻名;地葉蒼梧野,途經紫聚城。重照掩寒色,晨飈斷曙聲;一隨仙驥遠,雪露愁陰生。
  【崔融《則天皇后輓歌詩》】宵陳虛禁夜,夕臨空山陰;日月昏尺景,天地慘何心。紫殿金鋪澀,黃陵玉座深;鏡奩長不啓,聖主淚沾襟。
  【又】前殿臨朝罷,長陵合葬歸;山川不可望,文物盡成非。陰月霾中道,軒星落太微;空餘天子孝,鬆上景雲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天部上捲二 天部下捲三 歲時部上捲四 歲時部下
捲五 地理上捲六 地部中捲七 地部下捲八 州郡部
捲九 帝王部捲十 中宮部捲十一 職官部上捲十二 職官部下
捲十三 禮部上捲十四 禮部下捲十五 樂部上捲十六 樂部下
捲十七 人部上捲十八 人部中捲十九 人部下捲二十 政理部
捲二十一 文部捲二十二 武部捲二十三 道釋部捲二十四 居處部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