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名 一个帝国的背影:圆明园   》 第14节:导演阐述(图)      金铁木 Gold and Iron Wood

第14节:导演阐述(图)
  英军随军画师绘 1860年中国战争
  导演阐述
  Director’s Statement
  * 故事
  几个清朝的皇帝,因为游牧出身的秉性,也因为人性的原始需要,雇佣了最大数量的工匠,花费了最大规模的金钱,建造了一个地球上最大的私家宅院。但是,这个曾经最奢华的皇家别墅最终却毁于一场战争……
  * 主题
  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朝的鼎盛,它的毁灭昭示着这个王朝不可逆转的败落,文明的玄机和历史的真相尽在其中……
  * 定位
  作为一部电影,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既无法完成圆明园这个“凄凉”的主题,也根本无法进入电影院。我们得做一部“非常态”的纪录片。对于未来的观众而言,它似乎很像一部故事片。故事片所具有的人物、故事、悬念和视觉奇观,这部影片都应该有。《圆明园》的定位应该是:像故事片一样的纪录片;像纪录片一样的故事片!
  * 人物
  影片的内容是150年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从兴建到毁灭,经历过6代大清的皇帝。考虑到内容、篇幅及观众的认知程度,我们抛弃了道光和嘉庆,保留了康熙、雍正、乾隆和咸丰。这4个皇帝将成为影片的主要人物。圆明园的毁灭是影片中的一个重点,那个叫额尔金的“凶手”不能不说,这是第5个人物。对于一部影片来说,5个有个性的人物就足够了,不能再多。剩下的关键问题是塑造他们,每个人必须栩栩如生。
  * 结构
  事实上,《圆明园》的第一主角只能是圆明园,但圆明园只是一座皇家园林而已。它是静态的、宏大而庞杂。如何表现、如何讲述一座园林的故事,影片很容易变成流水账式的专题片和科教片。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它披上“艺术”和“故事”的外衣。这个外衣要华丽而缜密,将庞杂而凄凉的圆明园打扮得风姿约、充满味道。一个颇有知名度的传教士与圆明园的历史正好十分契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经历了3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他本身又参与过圆明园的建设,影片2/3的内容可以通过这个传教士的“旁白”结构起来。纪录片有了一个贯穿的人物,又有了这种很“艺术”的旁白,越来越像故事片了。由于有了这样的想法,影片的后1/3也“照葫芦画瓢”,自然解决了。当年火烧圆明园的英军中有一个牧师,此人写了大量的日记,描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牧师的日记应该是一个恰当的旁白。传教士郎世宁和牧师麦吉,两个“神职人员”以上帝的名义,忠实地描述了他们眼中的圆明园。当然,他们不可能了解圆明园中所有的秘密。在一部纪录片中,“解说”无法不存在。我希望“旁白和解说”互相帮助、互相撕扯,使《圆明园》多一些“艺术”和“故事”,少一些“科教”和“专题”,一步步朝着电影院的方向努力。
  * 影像
  一部电影,如果想在电影院里播放,希望观众掏钱买票的话,你必须得有点东西。对于这部电影来说,选题提供的戏剧化场景很有限。暴力、阴谋、凶杀、爱情这些常规的、但非常重要的东西,影片都没有。制造一点波折,制造一点能打动人的影像十分困难。这是《圆明园》先天的缺憾,没有办法解决。然而,残垣断壁的圆明园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暗示,往日辉煌无限的圆明园应该是观众最关心、或者说最能打动观众的东西。恢复和再现曾经的圆明园应该是影片在影像方面营造的重点。这个重点毫无疑问应该成为这部电影的基石。然而,光有这个“基石”还不够,影片仍然比较“平”,缺乏张力和节奏上的变换。圆明园的毁灭很悲壮,它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战争的结果。忠实地再现那几场战争是该片唯一有点“冲击力”的场景,这一点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第三点,圆明园是皇家别墅,皇帝的隐私或许会打动一些人。当然,这些隐私有着足够程度的真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世界出版社
第1节:目录(图)第2节:致读者(图)第3节:推荐语(图)第4节:诗人的想象(图)
第5节:历史的机遇(图)第6节:“如意馆”的皇家画师(图)第7节:“样式雷”家族(图)第8节:帝国的缩影(图)
第9节:皇家大院(图)第10节:精神家园(图)第11节:一个皇帝的一天(图)第12节:二○○四年的春天(图)
第13节:灵魂之旅(图)第14节:导演阐述(图)第15节:景山公园里的试验第16节:《圆明园》剧本(1)
第17节:《圆明园》剧本(2)第18节:《圆明园》剧本(3)第19节:《圆明园》剧本(4)第20节:《圆明园》剧本(5)
第21节:《圆明园》剧本(6)第22节:《圆明园》剧本(7)第23节:《圆明园》剧本(8)第24节:《圆明园》剧本(9)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