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 全能女孩李卿曦成纔揭秘:發現孩子   》 第14節:第十二章 心願花開,努力結果 有心才能有成      李卿曦 Li Qingxi

  第十二章 心願花開,努力結果 有心才能有成
  2005年10月,一年一度的大學保送拉開了序幕,曦曦由此進入了選擇學校的程序之中,這就好比高考後學生填報志願一樣,所不同的衹是曦曦的填報提前了,對她來說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參加保送的第一步是選擇學校。曦曦首先要參加石室中學的保送生排名,然後再根據排名來選擇學校。 石室中學原先實行的排分制度是:成績加學分,這樣加起來的結果,成績一般都會有幾千分;而學分卻往往衹有幾十分,大傢的差距就不會很大,學分的影響力也就微乎其微。隨着問題的逐漸暴露,學校的保送生選拔制度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到2005年以後,學校開始換了一種方法:成績和學分都按一百分算,然後把兩項相加。這樣一來,學分便起到了應有的重要作用。這樣算下來,多達幾千分的成績裏面,有時十幾、二十分才能抵得到一個學分,學分的分量就大大突出了。學分製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它的生成有一個簡單而又實用的公式:平時成績 綜合素質=最後的排名。一般情況下日常成績占50%;班、校幹部任職情況,參加學校活動情況等同樣占50%。假如你是班長,班幹部這一欄你就得了2分,其他幹部得1分。對於曦曦這樣的學生來說,這當然是一種非常科學而又合理的制度:由於曦曦連續三年都是班長,平時又參加了很多集體活動,再加上競賽中獲得的奬項,把這些都算到學分中,自然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優勢。 在保送生剛剛開始選拔時,我們並不知道保送生還有自薦這一項,當時想的就是,曦曦必須先得經過學校推薦,然後才能參加相關考試。校薦的高校是按照保送生的排名進行選擇,排名越是靠前就越是優先,也就是說要從排名第一位的學生開始選學校,然後以此類推,等排到你時還能剩下哪些學校,就衹能聽天由命了。雖然曦曦本身就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強中自有強中手,按照學校原定的排名方法,曦曦能不能拿到復旦的保送生資格還真是一個問號。不過曦曦還算是幸運,排名下來,曦曦還是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復旦大學的保送資格,當然還有北航的。 校薦的情況還比較理想,曦曦自薦的情況也不錯,浙大和上海交大都通過了她的申請。所謂自薦,就是學生把所要報考的學校的有關表格從網上下載下來,把自己所有的情況填好,再寄給相關學校。學校會把收到的自薦人篩選一次,然後通知通過篩選的人參加筆試和面試。有些學校是筆試和面試一起進行,通過考試再篩選一次,然後確定最後的人選;有的則要先用筆試進行篩選,之後再對入選者進行面試。 在一般人眼裏,曦曦選擇了四所學校,結果全部都考上了,運氣真的是很好。其實,事事有心纔是她最好的幫手。除了平常註意搜集必要的信息和資料以外,曦曦也非常註意積纍跟自己有關的情況,特別是最能反映自身實力的情況。在學生們剛上高三時候,在保送生排名之前,學校通常會進行一次考試,叫做“零次診斷性考試”,目的就是要通過考試成績看看每個學生在成都市的定位,同時也為一部分保送生選擇學校提供了依據。曦曦當時的成績,排在全市第200名到300名之間。對此,有些人可能壓根兒就沒有在意,或者幹脆全都忘了,曦曦卻記得很清楚,她就是根據自己對各校的瞭解,按照自己正常發揮的成績和零次診斷性考試的成績,來選擇自己的志願的。 我們發現,曦曦真的是跟別的同學不一樣,在她申報的學校裏面,既沒有清華也沒有北大。曦曦小時候經常都會脫口而出的、自己最想考的大學,卻並沒有出現在她的備選名單裏面。原來,曦曦事先就已經瞭解到,清華和北大對信息學競賽的一等奬並不是十分看重,對她而言,填報這兩所學校,多少顯得有些不切實際,被錄取的把握自然就不是很大。曦曦說:“如果報這兩所學校,我的命中率就很低了。”曦曦實際上是把數學的思維用到了生活中的每個方面,在選擇學校時自然也不例外。她追求的是很高的命中率,而她自己也清楚地分析甚至是逐一計算過。 曦曦填報的四所大學,在選擇專業時寫的全都是計算機。這同樣是她在查閱了學校和學科排名之後纔做出的决定。在這四所大學之中,曦曦最嚮往的就是復旦大學。在寄出有關資料後不久曦曦就發現,復旦的保送生考試恰恰也是最難的。 那段日子,在填寫了一係列大大小小的表格之後,曦曦很快迎來了第一場面試和筆試。 附: 李卿曦爭取保送進大學,我們當年恰相反 BBC 2006年6月30日報道《大陸名校面臨挑戰 優秀生轉投香港》,其中提到“四川成都石室中學的畢業生李卿曦被內地四所高校相中之後,最後還是選擇了赴香港攻讀計算機專業,香港科技大學以39萬港元的奬學金成功拉攏到這名成都纔女,一時傳為佳話。”還配有照片,在李卿曦的教室前拍攝的。 在加拿大看到這條消息,格外感到高興並親切,因為我就是58年前從這所中學高中部畢業,“石室雲霞思古夢,錦江風雨讀書燈。”這副挂在二校門的對聯,至今還在記憶中。從照片看,背景是教學樓吧?比我上學時強多了。再有,李卿曦“從小學開始就鼓搗起電腦,現在已經能設計不少小程序、小遊戲;還在上高中的她,就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到電子科大去旁聽大學課程,全面學習大學計算機的知識。”我在石室中學上學時電腦還沒問世呢,而且不招女生。 所以應該看到,縱嚮比較,我們的社會還是在嚮前發展,而且進步不小,儘管其間走了些彎路。 報道中說李卿曦把爭取保送進大學作為目標,這使我想起,我們當年恰恰相反,大傢並不想保送,而是願去投考。其心理是考上纔見硬功夫,特別是學得好的學生,不僅不怕考試,還希望多一點考試。所以高二讀完就有人去考大學試一試,學校實際也支持,沒畢業怎樣去考呢?當時同等學力也可以考,學校給你一張證書,證明你已念了兩年,證書不填年月,這樣我們拿到後,便可以倒填年月,填為去年,說自己經過一年自學,已達到高中三年的學力。那裏就準你報名了。1947年暑期,我已念完兩年,聽說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這次要到成都來招考,放假後便留在成都沒回傢,準備試一試,結果他們臨時沒來,但我另外報有華西大學的化學係,去考了,筆試已錄取,因通知出來時我已因確知北大等三校不來招考,就回了傢,沒有去口試,也就沒被錄取。而留在成都的同班同學,包括寒假入學低我一班即衹學了一年半的同學,被錄取的不少,以考上川大的最多。這種做法,嚴格說來是摻假了,但在當時是大傢心照不宣的秘密。中學方面,如二年級學生就能考上大學,傳出去對自己的聲譽當然有好處;大學方面,要的是成績好,別的也不會深究,所以到我們,這樣做已延續多年了。 保送當時也有,武漢大學遷在四川時曾接收了不少,包括一位排球健將,當時是我們的“偶像”。別的我不大清楚了,衹記得1948年我畢業時,南開大學可以接收,按它的標準,我們班有六個人合格,我是其中之一,但最後衹去了一人,進的數學係,我和別人都沒有去申請保送。 再看李卿曦,應該說比我們那時學的好了很多,但她卻力求避免高考而希望得到保送,最後是如願以償。和我們那時的想法翻了個個兒,這是為什麽呢?她說的也有理:“高考的隨意性很大,成績再好也可能毀於一時失誤。因此她從小學起,就暗下决心要通過平時的努力獲得院校認可,而不能因一次失誤來否定12年的努力。”是的,考試有它的偶然性,可以受意想不到的事情影響,還有當時發懵事後恍然大悟,我都有體驗。我們那時也有此擔心,但那時是各校自己招生,機會多,而且這次考不上還可以考下次,所以風險比現在小。 說到最後,我從同一所學校內,從重考試到希望保送的變化,感到這裏反映出的現在這種高考方式儘管還存在問題,但因為通過考試錄取,無論如何相對來說比較公平,所以儘管有缺陷,大傢都還能容忍,但不能因此就滿足於現狀,需要改革。 另外,保送當時不為大傢的第一選擇,還因為這種方式容易摻進其他因素,但如果保送的操作過程做到透明化,自然也可以有公信力。所以關鍵不在形式,而在是否做到合理和公正。從長遠來看,上大學無須考試,根據中學的成績錄取,或許應是一個方向,加拿大就是這樣做的,但他的人少,像中國這樣多的中學生畢業生,做起來很不容易,恐怕衹能是一個遙遠的目標。 還想說幾點。 一、上高中時就學些大學的課程,我們那時也有,但無法去旁聽大學的課,而是買些大學的教材來學習。我的感覺是,不能一般要求,衹能是有的學生在學了高中課程後仍有餘力可以適當學一點。中學還是打基礎要緊。老祖宗留下的“學不躐等”,“循序漸進”是經驗之談。總之要順乎自然。 二、小孩子學電腦有好處,聽說國內有的傢長怕孩子上網學壞了,不讓玩電腦,特別是網絡,這是因噎廢食,網上的好東西很多,在於自己的選擇。在加拿大,中學生上網普遍,使用電腦和網絡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當然現在國內的網上低級色情的內容確實很多,一些大網站也如此,是個問題。但關鍵仍在自己,不去這些地方就是了。 三、石室中學一個好傳統是不去管、卡、壓學生,讓學生自覺地學習,自由發展,不提倡讀死書。那時學生基本上都住校,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獨立的精神,體育很受重視,成績好的學生多半也是體育積極分子。可惜的是體育經費不足,球場小球也少,現在估計條件會好多了,但不知是不是對學生仍不去管那麽多,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從李卿曦身上倒是可以看出,可能傳統還在。 作者:陶世竜(五柳村) 轉自56cun's Blog(2006年7月4日) 把保送生面試當成一場平時的考試 2005年12月26日,曦曦參加了第一場筆試,就是復旦大學在成都市九中進行的保送生筆試。 因為復旦是曦曦嚮往的學校,又是第一場考試,曦曦還是有一點兒緊張,不過曦曦還是把那場考試當成平時的考試。倒是爸爸媽媽比曦曦還要緊張得多,因為爸爸媽媽實際上已經把這當成女兒的高考了。因為是在九中舉行考試,一方面曦曦不太熟悉路程,另一方面爸爸也有點兒不放心。於是,他就跟着曦曦一起去考試了。 到了九中,參加考試的學生已經很多了。爸爸看着曦曦進了教室,因為從來也沒有送曦曦參加過考試,這次考試又這麽特殊,爸爸就站在外面沒有走,想看看情況。沒想到,曦曦看到爸爸沒有走,就從教室裏跑出來,責問爸爸:“你怎麽還不走?還在這裏幹什麽呀?快走吧!”本來想待一會兒爸爸,衹好“戀戀不捨”地走了。其實,曦曦心理也不舒服,她後來跟爸爸說:“從小到大你們都沒有跟我一起去參加過考試,我就是覺得您站在外面,我考試的時候會緊張,您要是不在的話我反而還輕鬆一些。”曦曦說,後來想想,她把這次考試當成平時的一次考試和競賽,反而一點兒都不緊張了。復旦的筆試結束之後並沒有馬上進行面試,曦曦緊接着迎來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面試。 2006年1月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在成都市第九中學進行了保送生面試,這是曦曦參加的第一場面試,也是她保送生考試中最緊張的一次。 原來上海交通大學的面試原定於1月5日纔進行,因為有一些參加考試的學生1月5日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加保送生考試 ,有一些外地的學生也要回去進行假期補課,所以上海交大在成都的面試就從1月5日提前到了1月3日。 那天曦曦還是跟往常一樣去了考場,這是第一場面試,曦曦自己也有些緊張。面試的時候是三個老師,學生一個一個進去面試,其他人都會在外面等。時間也就是十到二十分鐘,考四五個問題。曦曦並不是第一個,她現在還能想起當時的場景,面試的學生一出來,大傢就會呼拉一下圍上去,七嘴八舌地詢問面試的內容,都考了什麽題,難不難,裏面的情況是怎麽樣等等。 曦曦的問題相對簡單,就是問了一些常規的問題,比如高中都參加了哪些活動,為什麽要考上海交大。因為緊張,所以回答問題的時候,還是有點磕磕巴巴。曦曦說:“當時就是有一個比較刁難人的問題,一個考官問我為什麽我的成績有上下起伏,有的科目的成績不夠好?”曦曦扼要解釋了一下成績起伏的原因:“由於參加競賽,有停課的時間,所以在競賽剛剛結束的考試,成績會有所下滑,但是把落下的課程補上後,學習成績就會馬上提高。”曦曦後來回想說,考官問這個問題她實際上還是挺能理解的,雖然以自己的成績考上海交大是很足夠的,但是學校就是想找到各方面都好的學生。 不過讓曦曦沒有想到的是,後面的考試可不像這麽輕鬆,那纔是她真正的考驗,她說:“那幾天考試可把我整慘了!” 教育的成本有多大? 曦曦接下來的考試日程安排得非常緊張,真可謂是馬不停蹄地奔波在成都與北京之間。元月3日、4日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筆試和面試;5日、6日就要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加保送生考試;7日上午9點,浙江大學在成都的面試又開始了。沒辦法,為了趕時間,來回就衹能坐飛機了。有意思的是,後來有人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竟然把這件事情跟“教育成本”和貧睏兒童扯到了一起,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並就此發了很多議論。他們也許是不知道,或是因故忽略了這樣兩點:考試日期分別都是各校自主决定的,它們前後銜接得非常緊湊,作為考生和傢長,我們衹能服從,無權干涉,除非讓孩子放棄考試;曦曦從小就有暈車和暈機的毛病,對她來說,短期內的連續飛行絶對是一種折磨,而不是什麽享受,但凡有其他辦法,我們是絶不可能讓孩子受這份罪的。 記得元月4日下午4點,上海交通大學的筆試一結束,早已等候在考場外的媽媽,當即和曦曦奔嚮機場,趕6點鐘飛往北京的飛機。曦曦暈機暈得很厲害,一路上沒有吃任何東西,而且還沒等下飛機就開始嘔吐。曦曦後來說:“我當時真的是感覺自己快要死掉了!”大約在晚上10點鐘的時候,母女二人才住進了北航附近的科技大學招待所。偏偏又趕上天公不作美,那幾天正是北京最冷的時候,並且一直颳着大風,讓曦曦這個外形特別柔弱、又一直特別怕冷的小姑娘實實在在地領教了北方數九寒天的威力。 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曦曦在北航考試期間就發生過一段特別有趣的小插麯,雖然緊張,倒也有驚無險。 元月5日上午在北航考完英語後,媽媽就領着曦曦回招待所去休息。沒想到兩人竟睡過頭了,曦曦醒來一看,還有十幾分鐘就要考試了!二話不說,飛奔着就跑了出去,把媽媽遠遠甩在了後面。從她們臨時住宿的科技大學招待所到位於北航的考場,中間要過一個人行天橋,還得穿過北京的四環路,差不多一公裏,足有兩三站地遠。當曦曦上氣不接下氣跑到學校的時候,大傢都已經進考場了。提起這事,曦曦特別孩子氣地說:“那次,打車都沒有我跑得快!因為那兩個學校一個在路西,一個在路東,要是打車的話,司機還得掉頭,還得看紅緑燈,要真是打車我可就真遲到了。” 被甩在後面的媽媽也是一路小跑,由於太着急了,曦曦沒有拿水。曦曦有個習慣,考試的時候愛喝水,北京的氣候那麽幹,如果嗓子幹,就會幹嘔,影響考試。媽媽趕到學校的時候,曦曦已經坐到了考場裏,老師正在宣佈考場紀律。媽媽說:“我當時真是壯着膽子,敲開了考場的門,把水遞了進去。”水給了曦曦,媽媽的心纔安下來。隨後,她就到國傢氣象局去辦事了。曦曦說:“這是五次考試中唯一一次小小的意外,其實中午回去都沒有睡着,還不如不回去呢,弄得後來那麽緊張。”現在說起這件事,媽媽和曦曦都覺得有點可笑。不過這也真是輕鬆。媽媽說:“曦曦幸好跑得快,看來這個100米的女子冠軍是貨真價實的!” 那天下午,曦曦又考了數學和物理。剛剛考完,天就黑了,天上也開始下雪了。在北航參加考試的這兩天裏,曦曦幾乎一直都吃不下東西,但也不覺得特別難受,一方面可能由於心情過於緊張顧不上那麽多了,另一方面,一路大小考試下來也已經習慣了。曦曦說:“那幾天我一直忙着考試,根本就沒有覺得餓。”元月6日,北航的面試終於完了,曦曦和媽媽忙裏偷閑去了趟天安門廣場,剛剛到那兒,就有同學用手機發來短信,告訴曦曦:“元月7日上午,浙江大學要在成都對保送生進行面試,你已經通過初選,獲得了考試資格。能趕回來參加考試嗎?” 浙大的考試,那當然要參加了!母女倆幾乎想都沒想,就趕緊返回招待所,取了行李,又馬不停蹄地趕到首都機場,登上了飛往成都的班機。 曦曦說:“幸好我們當時就沒有打算要在北京玩,一開始定的就是6號晚上的機票。聽到浙大面試的消息,我和媽媽稍稍放鬆的心情一下子又緊張起來了。” 報上登出關於“飛的”的報道後,網上漸漸有了一些議論。對此,曦曦既無奈,又委屈,她說:“其實那段時間,像我這樣的考生誰敢不飛啊?我們班像我這樣飛來飛去的有好幾個呢。我有個好朋友連新年(元旦)都是在飛機上過的。要是讓我選,我寧願坐火車。坐飛機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享受,對我來說可真是活受罪,那幾天,特別是去北航面試的時候,我真有一種死裏逃生的感覺。再說,各校的考場都不一致,考試日期又都挨得很近,你想不坐飛機也不行呀!” 接着,曦曦又用她的數學思維算起了經濟賬,她說:“我和媽媽兩次考試,乘坐飛機花了5000多元,聽上去是多了點。不過這就要看你怎麽算了。我拿到了香港科技大學的全額奬學金,就等於是把大學的生活費和學費全部都省下來了,這樣算下來恐怕也不衹5000多元吧?” 開拓知識面,不怕“新、難、全、刁” 入學保送為曦曦的未來提供了一條更寬廣的道路,但由此而來的保送生考試,卻也無異於一場“另類高考”,在考察學生的知識水平、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的同時,也考驗着他們的意志、毅力和品格。相形之下,曦曦的“另類高考”就更加麯折,因為她參加的不是一個學校的考試,而是前前後後五所學校的保送生考試,並且全都通過了考驗,為自己也為千千萬萬個想要走上同一條路的孩子,積纍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以前中國的保送生都是直接升入大學,不用參加考試。為了保證學生的質量,近年來各大院校都開始對獲得保送資格的學生進行筆試和面試。對於考試的內容,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會用一個“難”字來形容。因為這些考試既要涉及到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又必須考查他們的綜合知識,最主要的則是要考察每一個學生上大學之後的潛力。也正是因為這樣,保送生面試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比其他各種考試更難。在這種情況下,以往一考試就緊張的曦曦,反倒顯得得心應手、遊刃有餘。經常陪伴在她身邊的媽媽說,曦曦在考試中表現得非常好,一點兒都不緊張,甚至可以說是不夠緊張。看來,她的考試焦慮癥已經有所緩解了。 在親身經歷過的一係列的保送生考試之後,曦曦本人對這一類考試概括出了“新、難、全、刁”四個特點。 浙江大學的面試可謂別出心裁。由兩名考官面對九個考生。一開始考生需作一分鐘的自我介紹,然後就是一場辯論賽,曦曦拿到的辯論的題目是“大學是寬進嚴出好,還是嚴進寬出好?”曦曦、本校的三位同學和成都九中的兩名考生被分在“嚴進寬出好”這一方,她的角色是總結並提出論點。辯論的時候,他們幾乎沒費什麽勁就把對方辯得無話可說了,並且明顯感覺到對方已經完全被侃暈了。辯論原定10分鐘,實際上可能持續了15到20分鐘左右,一直是曦曦他們壓着對方說,直到老師叫停纔告結束。曦曦平常算不上是個伶牙俐齒的孩子,但是到了需要表現的時候,往往還是會發揮得很好。她說:“現在想想,其實是我初中當班長、作總結的經歷在這種時候幫助了我。另外,我平時在學校也常常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都對我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復旦的面試讓曦曦多少感到有些緊張,因為她在過去的筆試中就已經領教過復旦的厲害了。其中,復旦大學的數學考卷給她留下的印象最深。曦曦由衷地贊嘆說:“復旦的數學題比較難,等於是把我從小到大的數學競賽又挨個兒考了一遍。這是一份設計得很好的捲子。” 在面試中,讓曦曦覺得比較棘手的,是復旦一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經濟推動了科學發展,還是科學發展推動了經濟?”剛剛聽到這個題目時,曦曦覺得自己的腦袋一下子懵了。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她就馬上反應過來,然後果斷地選取了其中的一個方面,作了扼要的論述。曦曦說,其實選擇哪個方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證據進行說明,而且條理必須清楚。 有位老師問曦曦平常最感興趣的是哪一科目,她回答說是生物。於是老師就問最近流行過哪些疾病,然後讓她對病毒進行一定的分析。曦曦回答說:最近的流行性疾病有禽流感、非典、瘋牛病等等。就病毒而言,還是瘋牛病比較有意思,因為其他的病毒都是DNA或者RNA,而瘋牛病的病毒卻是蛋白質。曦曦說:“能夠把這個問題回答得很好,全靠平時看了很多報紙和雜志,因為考官提出的問題並不完全是書本上的。可見在面試時,個人知識面的開拓和積纍也非常重要。” 曦曦經常都會告訴低年級的師弟、師妹們說:面試的內容幾乎涉及到了高中課程的各個方面。並不是說你報考的是計算機專業,對方就衹考你計算機方面的內容。通過面試,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分析能力和課外知識等等,幾乎無一遺漏地全都考到了。 對曦曦來說,英語並不是她的強項,而英語考試的題量、詞彙量都比較大,而且難度很高。曦曦說有很多題,都是能讀懂題目卻讀不懂可供選擇的答案,或者讀得懂答案又讀不懂問題,所以蒙的時候比較多。結果考完之後,她嚮其他同學一打聽,大傢的情況也都差不多,這讓曦曦不由鬆了一口長氣。 收穫大小取决於日常的積纍 幹任何事情都要講求方法,參加保送生考試也一樣。尤其是面試,在短短的十幾二十分鐘裏,要讓所有的考官都相信你就是他們要找的學生,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裏,需要的是臨場發揮、隨機應變,同時也需要平時的觀察和積纍——也許你成長過程中不經意的一件小事,不起眼的一段經歷,在關鍵時刻都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衹有到這時候,你才能真正明白什麽叫做日積月纍、水滴石穿。 在曦曦被錄取之後,常有人問起曦曦參加面試的心得和經驗,曦曦說:“從某種角度講,參加保送生考試,就是對自己十多年來的學習情況所做的一次清算和盤整。面試中的很多題目都沒辦法去準備,也沒法去總結。在考試之前,我能夠準備的問題就是如何作自我介紹、說明我為什麽選擇計算機專業。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問了這個問題,有的還問了為什麽選擇這所學校。我幾次回答的內容並不完全一致,主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沒有事先總結過,所以開始會有些出入,到了第三次、第四次回答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套路了。而且,沒有哪次的回答讓我感到特別滿意,我衹是按自己的水平正常發揮了。” 那麽,有沒有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麽辦呢?曦曦說:“其實,每一個人在面試的時候都會遇到不懂的問題,這很正常。關鍵在於萬一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應該怎樣對付過去。像復旦大學的老師問的那個經濟與科技的關係問題,就是我從來都沒有想到的,但我知道,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大凡這類問題往往選擇任何一個都可以,關鍵是要在選擇之後就能馬上形成一個闡述的思路。你完全可以邊說邊想,想到什麽就說什麽,盡可能地拓展你的思路。在那麽短的時間裏,你不可能把問題說得比較全面,把甲乙丙丁一一羅列清楚。可能說到後來就會發現前面闡述得不夠充分,或者舉的例子不夠,這種時候也許就需要再舉個例子,或者幹脆就算了,一切都要根據當時的情況看,這實際上還是一個應變能力的問題。” 曦曦的面試技巧說來非常簡單:就是最好自己不停地說下去。曦曦說:“一般情況下,老師不會打斷學生的陳述。所以,你最好不要讓老師問你,老師一開口,就容易問到你的短處,你必須自己不停地嚮他介紹。如果你總是等老師提問的話,老師就會覺得你不夠自信,知道的東西不夠多,知識面不夠寬,其實你很可能什麽都知道。你一定要善於通過一個問題牽扯出很多的東西,而且在這種時候千萬不要謙虛,你有多少東西就要表現出多少。也許你實際上確實是沒有什麽,但你一定要表現出自己擁有很多。也就是說,一定要善於表現自己,要稍稍張揚一些。這種時候你自己說得多,老師聽得自然就要多一些,而且在說的時候當然都是講自己的優點,這樣一來,整個考場的氣氛就會對自己有利。比如,在回答為什麽選擇上海交大和計算機專業這個問題時,我就說我從小就喜歡電腦,當時因為沒有電腦競賽纔開始學習數學,從小到大,然後就開始介紹自己在數學和電腦方面的成就,獲奬情況自然而然地就都說出來了。老師若有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會問你,你需要簡單地作出解釋。然後就可以進入下一個問題了。” 曦曦說:“上考場以後,還要學會掩飾自己的緊張,不論你當時是不是非常冷靜,至少都要表現得很冷靜纔行。手上不要有太多的動作,如果太緊張了,就把手放在桌子底下。其實我每一場面試都非常緊張,我的兩衹手一直是握在一起的,老師可能沒有發現這一點。後來我就想,既然已經來了,幹脆就想硬着頭皮上吧!上去了,也就好了。對於參加這種提前錄取的考試,我建議大傢還是把網撒得大一點,這樣你在面試的時候就不會太緊張,反正這次不行還有其他的學校,就當是練兵、做實驗、給自己積纍經驗好了。” 面試期間,如果說有什麽幫了曦曦的話,我們覺得應該說就是從小就學了數學和連續6年當班長的經驗。曦曦說:“說來很幸運,在復旦的考試中我遇到過一道數學題,是一道我以前做過的題目。當時老師的問題一結束,我立刻就說出了答案。實際上這是一道計算機題,不過卻是作為數學題來考的,必須要有論證的過程罷了。”數學思維和計算機思維的優勢互補,讓曦曦在面試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得心應手。另外,因為當了6年的班長,曦曦自己都記不清楚自己究竟在講臺上做過多少次總結了。就是這種總結,讓曦曦在面試的時候顯得鎮定自若,始終能夠不慌不忙、一五一十地回答考官的問題。 曦曦還建議:“面試之前可以模擬一下,老師可能會問什麽問題,自己試着回答一下,但是最好不要搞得太正式了,當時我們班有的同學把要回答的問題寫下來,然後死記硬背,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樣的話,真到了考試的時候就可能一個字都想不起來。”除了為什麽選擇某所大學和某個專業這樣的問題是可以猜得到的以外,其他的問題就不大好預測了。實際上這種預測主要還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而不是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衹要能想到要考的是哪一科,大致要考哪些內容,自己又準備了哪些就足夠了;要是能感覺到自己已經準備得夠多了,那你到時候也就不會太緊張了。 四所名校同時錄取,原因何在? 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裏,曦曦連續參加了四所高校的保送生考試。也許是考得太多了吧,到後來曦曦有了一種聽天由命的感覺。 考完以後,曦曦連大氣都顧不上喘一口,便又回到了緊張的復習當中,一邊準備高考,一邊等待分數。那段時間裏,曦曦心裏還是比較惶恐的。 那時,我們也很着急。跟高考期間的許多家庭一樣,孩子考完試以後,傢裏的氣氛看似輕鬆,實際上卻非常緊張,大傢都在盡量回避與考試和升學有關的問題,以免給孩子、也給我們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曦曦雖然也是特別焦急,卻從不表現在臉上。到後來,我們幹脆想都不想這件事情,也不再關心和過問了,而是把註意力全都轉移到了孩子的高考上面。 當時,學校裏有很多同學都參加了面試,按照慣例,每當成績出來以後,同學們就會互相轉告,然後大傢就分頭去網上查分。曦曦說:“那時真有一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後來,明知可以查分了,可是心裏一直都在打鼓,弄得想查又不敢去查。” 那個時候,曦曦實際上已經提前體會到了高考後等待分數的心情。 浙江大學的消息是第一個發佈的,此後不久,該校的預錄取通知書也是第一個到的——曦曦終於被錄取了!知道消息的那天,她高興得一晚上都沒有睡好覺。到這時,她纔真正的鬆了一口氣。同時接到通知書的,還有另外一個特別討厭上化學課的同學,那個同學當然也是特別高興。當天晚上她們兩個打電話說了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內,對方竟然一連說了8次“我這輩子的化學課總算是上完了”! 得到浙大的回音,媽媽比曦曦還要高興,連聲自嘲說:“我現在知道范進中舉的時候為什麽會瘋了。”爸爸更是喜出望外,竟然破天荒地開了瓶酒來表示慶賀。這個簡短的錄取通告,對於我們全家人都有着非凡的意義:女兒不高考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一塊長期壓在我們心上的石頭,到這會兒纔真正落地了。 本來,大局已定,今後的日子就該是充滿了歡聲和笑語了。不料,曦曦卻闖了禍,惹得輕易不發脾氣的爸爸把她狠狠地教訓了一通。 原來,早在接到錄取通知書之前,曦曦就跟那位討厭化學、同她一起考上浙大的同學,事先在網上查到了結果,兩人大喜過望,當時就把自己的課桌搬到教室後面去了。雖然倆人都沒有絲毫要存心炫耀的意思,但在別的同學眼裏,那意思很明顯,就是嚮大傢宣告:“拜拜了,我們不跟你們混了。”第二天下午她倆都沒去上課。對此,我們卻並不知情,直到老師因為找不到她倆把電話打到了傢裏,我們纔知道這孩子竟然也開始曠課了。實際上,曦曦她們是去找輔導他們計算機競賽的李老師了,走之前,也確實沒想到要跟班主任老師請假。倆人直接去了機房,主要是想請李老師點撥一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會有哪些課程;另外,她們想去電子科大旁聽一些計算機課程,所以想請李老師指點或引見一下。開始她們衹是想在中午簡單地聊一下,結果聊着聊着就把時間給忘了,整個兒下午都待在那裏了,讓老師和傢長全都虛驚一場。 曦曦回傢後,爸爸正式找她談了話,倒不是擔心她會出什麽事,主要還是因為她沒去上課卻沒有跟老師說。爸爸說:“你們倆可以保送上大學了,可其他同學還要學習。作為班長,你不能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不管到什麽時候,你都要尊重老師,這是最起碼的,你有事必須要嚮老師請假!” 一席話,讓曦曦心服口服。後來的一段時間,她還是照常到學校去上課,飯也必須在學校裏吃,一切也還都像以前一樣。再後來即使是在高考期間,實際上已經完全沒她什麽事了,我們也不準她擅自離開自己的班級。自那以後,曦曦再沒做過任何失當的事情,一場小小的風波就這樣過去了。誰知,更大的煩心事還在後面。 繼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後,緊接着上海交大和北航的錄取很快也都來了。當浙大和上海交大的錄取通知書都寄來後,圍繞如何取捨的問題,曦曦和爸爸媽媽之間又産生了巨大的分歧。 曦曦選中了上海交大,一是因為它在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二是因為該校計算機專業的全國排名一直都在浙大前面。可爸爸卻偏愛浙大,因為浙大的總體排名在上海交大之上。為此,父女二人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爸爸告訴曦曦,他已經問過在上海工作的老同學,得到的消息是,浙大和復旦實際上是同一個等級的,而上海交大則是下面一個等級的。所以,他覺得還是應該選擇浙大,因為該校的綜合排名在前,這裏面還有一個大學的品牌效應問題。曦曦卻認為,從專業的角度看,上海交大要好得多,何況這所學校還有一個地理優勢擺在那裏。一時間,雙方又是爭執不下。 萬般無奈之中,一傢人衹好打電話嚮班主任張老師求援。對此,張老師也很無奈,事情是明擺着的:上海交大和浙大不好選,這分明是個兩難的抉擇,現在我們卻把這個燙手的熱山芋扔給了她。張老師想了一下,最終還是建議我們選上海交大,她的理由跟曦曦差不多:一方面是城市的氛圍很重要;另一方面是浙大和上海交大的排名,一個第三,一個第四,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別。 雖然曦曦後來沒去兩所大學中的任何一所,但在這件事情上,她卻特別感謝張老師,倒不是因為張老師站到了自己一邊,而是由於她能從傢長和孩子兩方面去考慮問題,而最終傢長又會尊重老師的意見——在這方面,老師畢竟比傢長和學生都有經驗。多年以來,她已經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而那些學生又會不斷嚮她反饋有關大學的信息,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老師看問題的方法和角度更客觀,更全面,也更有代表性,這實際上也等於是對曦曦的結論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相形之下,復旦大學的回音就來得太慢也太有戲劇性了,倒真是應了好事多磨這句老話。那天剛好是大年二十九,都快過年了。在曦曦填報的四所高校中,復旦是最先筆試的,可其他學校的預錄通知書早都到了,復旦那邊卻一直杳無音訊。 當時,因為爸爸有位朋友要開車送我們一傢回內江過年,我們商量了一下,都不準備再等了,但是事情偏偏就那麽巧:那天霧特別大,成渝高速公路關閉了,我們就衹能坐在傢裏面等。大約10點左右,復旦的通知書終於來了,而成渝高速公路11點開放!就這樣曦曦和爸爸媽媽等來了最重要的一份錄取通知書,高高興興地回傢過年了。 接到復旦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全家人都情不自禁地鬆了一口長氣。曦曦說:“假如當時復旦的通知是第一個來的話,我和爸爸媽媽就不會有那麽多的煩惱了。因為復旦在我報的四所院校裏面是最好的,它的綜合排名、專業排名、地理優勢都是一流的。而且,那也是我從小最想上的大學之一。雖然復旦側重文科,但是它的計算機專業也是非常棒的。如果沒有考上復旦的話,我可能一直都會覺得可惜,甚至一輩子都會在心裏留下一個難以彌補的遺憾。”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社
第1節:序 一 開花結果的歡樂
第2節: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第3節:第一章 家庭教育要順其自然 自然是成就天才兒童的第一步
第4節:第二章 快樂是童年第一課 沒有什麽比玩耍和遊戲更重要
第5節:第三章 成大事者重小節 媽媽的經歷讓女兒少走彎路
第6節:第四章 從最簡單最實在的小事做起 不要過早強調理想和抱負
第7節:第五章 善於從黑暗的地方發現光亮
第8節:第六章 該逼的就得逼,該堅持的就一定要堅持 認準了就做到底
第9節:第七章 父母也要學會發現自己 正確對待性格缺陷
第10節:第八章 換位思考,母親也不妨做一做女兒的“孩子”
第11節:第九章 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老班長 硬碰硬根本不是辦法
第12節:第十章 “不想高考”,為什麽?
第13節:第十一章 衹要付出努力,就能峰回路轉 起步太晚,從來都不是主要問題
第14節:第十二章 心願花開,努力結果 有心才能有成
第15節:第十三章 徵服香港科技大學 隨意之舉改變人生,機會來了絶不錯過
第16節:第十四章 方法成就一切
第17節:第十五章 美麗人生就這樣 重理輕文要不得
第18節: 記 高考並非必由路(1)
第19節: 記 高考並非必由路(2)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