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 》 群氓之族: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
第14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5)
哈羅德·伊羅生 Harold R.Isaacs
記錄顯示,這類體係各有不同長度的壽命,沒落可能費時極久,崩潰可能拖延漫長,但一律都不可能無限製地維持下去。在外在或內部的壓力之下--通常是二者俱至--權威遭到削弱,合法性受到挑戰,引發戰爭、失序與革命,權力體係隨之瓦解。這一類的例子,本質各異,如奧斯曼(Ottoman)、哈布斯堡(Hapsburg)與羅曼洛夫(Romanov)等帝國,曾經統治過的地區包括大部分的中歐、東歐、西亞,以及大部分的北非,時間長達500餘年;又如一些歐洲人在亞洲與非洲建立的帝國,曾經控製過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有的為期不到1個世紀,有的則長達300年。
奧斯曼的統治,始自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於1918年壽終正寢,統治的巔峰時期,幅員從亞得裏亞海到波斯灣、從西地中海到紅海,以俗稱的"小亞細亞"(Asia Minor)為中心,包括今天所謂"中東"(Middle East)的全部。統治期間,自阿爾及利亞到伊朗的邊界,無數的部落、民族與種族均在其管轄之下;歐洲部分的幅員則自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西岸,橫跨希臘、巴爾幹、匈牙利,直逼維也納。
奧斯曼的歐洲領域,後來落入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之手。1918年之前的半個世紀,奧匈帝國巔峰時期,統治範圍內有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波蘭人、捷剋人、斯洛伐剋人(Slovaks)、羅塞尼亞人(Ruthenians)、烏剋蘭人、塞爾維亞人(Serbs)、剋羅地亞人(Croats)、斯洛文尼亞人(Slo?venes)、波斯尼亞人(Bosnians)、馬其頓人(Macedonians)、羅馬尼亞人、意大利人,以及不下數十種--如果數不及百的話--較小但絶不相同的其他族群或次族群(subgroups)。
哈布斯堡之東、奧斯曼之北則是俄羅斯帝國,在將近400年的發展中,它的幅員嚮西與西南進入歐洲,並逐漸嚮東擴及亞洲。同樣是在關鍵性的1918年之前,這個帝國至少統治20個不同語言的族群,每個族群的人口都超過100萬,小的族群更是不計其數。蘇聯(Soviet Union)繼起之後,號稱自己是一個擁有"百個民族"的邦聯,根據1920年代的資料,總數達到189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1) | 第2節: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2) | 第3節: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3) | 第4節:原版序 族群認同的先知(1) | 第5節:原版序 族群認同的先知(2) | 第6節:中譯本序 本書對族群本質提出新的解構(1) | 第7節:中譯本序 本書對族群本質提出新的解構(2) | 第8節:推薦一 讀歷史,也讀預言 | 第9節:推薦二 兩種時間意識 | 第10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 | 第11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2) | 第12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3) | 第13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4) | 第14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5) | 第15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6) | 第16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7) | 第17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8) | 第18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9) | 第19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0) | 第20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1) | 第21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2) | 第22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3) | 第23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4) | 第24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