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賜我甘露   》 第14節:賜我甘露(14)      華姿 Hua Zi

  她邀請義工的廣告
  假如有人赤身露體,且忍饑挨餓,如果你告訴他們,叫他們平安回去,吃得飽飽的和穿得暖暖的,卻沒有具體幫助他們的話,那又有什麽用呢?
  --《雅各書》2:15-16
  "你來到跛足、傷病、垂死者之間服侍耶穌,我們很高興,很感謝你願意藉着這個機會來見證上帝的愛,並付諸行動。記得是耶穌在透過我們工作--我們僅衹是服務的工具。問題不在於我們做了多少,而是我們在進行中投註了多少愛。"
  這是一個廣告,一個很特殊的廣告,它被招貼在仁愛傳教會每一個分會的聖母院門前。但它並非衹針對天主教徒,或基督徒,它針對的是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不分種族,不分國傢,不分信仰,也不分階級和文化。因此,我和你、和他,以及我們和你們、和他們,都是她所邀請的對象。
  它也不單是為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窮人呼求,事實上,它是在為這個世上所有的貧弱者請求幫助。
  在仁愛傳教會的總會以及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各個分會裏,到處都有義工出現。義工是這個組織之外的一個龐大力量。姆姆多次表示,如果沒有義工的支持與努力,她的事業不可能發展得這麽迅速,這麽廣大。她曾說:"如果沒有義工,我們的工作將無法進行。"
  在這個世界上,假裝愛是那麽容易,因為並沒有人會真確地要求你給予,直到成疾,直到成傷。
  這些從世界各地奔赴而來的義工,也並非衹是一種單一的群體:天主教徒、或是基督徒。事實上,他們有着相去甚遠的背景、文化和信仰:醫生、教授、美容師、模特、大學生、銀行傢,甚至還有政府的高級官員。其中,有的人是伊斯蘭教徒,有的人是佛教徒、印度教徒,還有的人,並無任何的宗教信仰。他們之所以來到這裏,衹是為了真實地付出,並從中體味出什麽是無私的愛,什麽是"一切人類皆兄弟"。
  是的,我們未必一定要是天主教徒,或具備某種特別的宗教情操,纔可以追隨德蘭姆姆的道路。我們可以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充滿迷人的個性魅力的自己,但我們仍然可以走在這條芬芳的道路上。
  我們也未必一定要到加爾各答,或是仁愛傳教會的某個服務處所裏,纔可以開始愛的行動。
  德蘭姆姆活着時,常常對許多從世界各地前往加爾各答的追隨者說:"找到你自己的加爾格答。"對我們來說,我們的加爾各答,毫無疑問,就是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單位,以及我們的家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賜我甘露(1)第2節:賜我甘露(2)第3節:賜我甘露(3)第4節:賜我甘露(4)
第5節:賜我甘露(5)第6節:賜我甘露(6)第7節:賜我甘露(7)第8節:賜我甘露(8)
第9節:賜我甘露(9)第10節:賜我甘露(10)第11節:賜我甘露(11)第12節:賜我甘露(12)
第13節:賜我甘露(13)第14節:賜我甘露(14)第15節:賜我甘露(15)第16節:賜我甘露(16)
第17節:賜我甘露(17)第18節:賜我甘露(18)第19節:賜我甘露(19)第20節:賜我甘露(20)
第21節:賜我甘露(21)第22節:賜我甘露(22)第23節:賜我甘露(23)第24節:賜我甘露(2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