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类 花满朝圣路   》 第14节:入土为安      华姿 Hua Zi

  我的丈夫、弟弟、表妹和他们的朋友开来的车,以及请来的鼓乐车,一共七辆,跟在灵车的后面,慢慢地上路了。他的子孙后代,他的亲戚朋友,他的乡亲邻里,浩浩荡荡地走在车队的后面,走在七月的太阳光下,慢慢地走,走过禾场,走过菜园,走过池塘,一直走到了田野里的大路上。
  鞭炮一架接一架地放,纸钱一叠接一叠地丢,鼓乐手们在鼓乐车上非常卖力地吹吹打打。村里人说,蒲潭从来没有过这么热闹的葬礼,乡下不能跟街上比呀。在乡下,一个人死了,能被送得这么体面、热闹,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他生前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荣耀。他是一个农民。但我相信他看见了今天的这一切。因为我相信,他还在,死去的只是他的肉体。在火葬场的一棵树下,我问姐姐,我说:"他知道吗?知道我们为他做的这些吗?"姐姐说:"当然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过了一会儿,姐姐又说:"入棺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睛睁开了一点点,眼角还有泪水。他如果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呢?"姐姐说的,其实我也看到了。只是我无法相信,一个人怎么能够用他已经死去的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呢?
  一个月后,我回到老家。那张他睡了几年的床已经被搬走,那是他生病之前自己动手钉做的一张床。但在那间屋子里,我仍然很强烈地感觉到了他的存在。当然我看不到他,但我坚信他还在那里,他并没有离开。
  火化,然后土葬,精致的骨灰盒装在粗糙的原木棺材里。棺材上的黑漆是他死的当夜,小弟弟在柿子树下一手举着蜡烛一手涂上去的。
  入土为安之后,他的儿子们捧着他的照片回来了。女儿、干女儿、侄女儿们和媳妇们,按年龄大小,依次跪下,大女儿接过儿子手里的照片传给小女儿,小女儿传给小媳妇,小媳妇传给大媳妇。最后,由长媳把照片安放在灵位上。这个仪式象征着把死者接回家。
  到了傍晚,"哭灵"和第二轮的点歌开始了。"哭灵"的师傅跪在灵位前唱得声情并茂,汗流浃背。按规矩,孝子贤孙们都应该在灵位前依次跪下,他们唱多久,我们就应该跪多久。但我们都没有跪,或只跪了一会儿就起来了。我坐在柿子树下,能听见新旧两种完全不同形式的表演。有些人从禾场上跑到堂屋里,又从堂屋里跑到禾场上。堂屋里的观众在抹泪叹息,禾场上的观众却在拍掌欢笑。我的女儿点了一首《潇洒走一回》,又点了一首《千年等一回》。唱这歌的女歌手是唱花鼓戏出身的,根本就没有唱出流行歌的味道,但听歌的老婆婆们却说,这个小姑娘点的歌真好听啊。
  天黑以后,上了年纪的妇女们都散去了,酒后的男人们开始自点自唱,也就是卡拉OK。在寂寞而空旷的平原之夜里,歌声可以随风传到很远的地方,甚至可以传到河那边的村落里去。
  至此,这个哀伤的葬礼,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庆典,一个真正有歌有舞的庆典。
  葬礼之后,我们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里为他举行了悼念仪式,"五七",大年初一"烧亲香"。惊蛰节"插青"。"过周年"。亲戚们拎着纸钱、鞭炮、香火,从各方结伴而来。年轻的,在堂屋里打牌、说笑,年长的,在廊檐下谈着家常,孩子们在台坡上嬉笑、打闹、玩耍。没有人哀伤,更没有人流泪哭泣。有个堂姐说梦见了他,接着有个表妹也说梦见了他。她们梦见他的病好了,梦见他在路上走。然后她们顺着这个话题说了下去,一直说到酒菜端到了桌子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尘嚣中的微笑第2节:棉花开了一朵第3节:土地提供的快乐第4节:晚风永远在吹
第5节:阳光的香味第6节:大自然的祝贺第7节:理想的别墅第8节:把死亡变成一个庆典
第9节:死不是湮灭第10节:让生命奴役死亡第11节:死亡是一个顶点第12节:消失前已变成另一个人
第13节:我坚信他还在那里第14节:入土为安第15节:生命是一本无限的书第16节:白色独木舟
第17节:冬天涛响里的月光之旅第18节:眺望东湖第19节:大地之外的风景第20节:绿色到了夏天就成熟
第21节:不可逃避的严峻第22节:更深的沉落第23节:郊外的夜晚第24节:天堂在哪里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