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青春長徵路   》 第14節:第四章:黎平會議(2)      鄭昱 Zheng Yu

  “那裏的窮人被稱為是‘幹人’。因為實在是太窮了,到了一無所有的地步,所以叫‘幹人’。貴州的老百姓在當時是最窮的,很多少數民族的同胞們生活更加凄慘。姑娘們長到十七八歲還沒有穿過衣服和褲子,衹好什麽都不穿呆在傢裏。男人也衹在下身裹一塊破布就出去幹活。一無所有的‘幹人’衹有在吞雲吐霧中尋找‘仙境’了。”
  “這些‘幹人’真是太可憐了。”不知道為什麽,以前聽到很多憶苦思甜的故事都沒什麽感覺,爸爸講的“幹人”們的悲慘命運卻讓我很揪心。
  “紅軍進入貴州以後,為了表達紅軍對貧苦群衆的情誼,總政治部號召每個戰士準備一件禮物,作為第一次到貴州給群衆的見面禮。很多戰士紛紛拿出自己的衣服、毛巾,送給‘幹人’們。紅軍在貴州遇到一位苗族老婦人和一個沒穿衣服蜷成一團的小孩,凍倒在路上,原來他們是本地的‘幹人’,幾天都沒吃一粒米,都快要凍死了。毛澤東剛好經過,馬上脫下自己的毛衣,從行李中拿出一床被單和一些糧食,送給老婦人和孩子。”
  “貴州的人民那麽窮,軍隊也沒有戰鬥力。看來毛澤東提出來‘揀弱的打’,真是明智的選擇啊,沒有想到,鴉片還幫了紅軍的大忙!”
  “在貴州,敵人的飛機因為遠離機場,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鬍作非為;另一方面,蔣介石的追兵因為長途行軍,沒有那麽快趕過來。我們紅軍終於可以休息休息,整頓一下,恢復體力了。”
  “黎平會議就是在貴州開的嗎?”
  “對,黎平是一個山城,紅軍先頭部隊趕到的時候,守城的敵人就抱頭逃跑了。老百姓自動組織起來歡迎紅軍入城。之前紅六軍團西徵經過黎平,黎平已經有了很好的群衆基礎。隨後,在黎平召開了好久沒有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黎平會議的爭論很激烈,李德等人仍然堅持去湘西和敵人硬拼,但是政治局認同了毛澤東的觀點,認為在當時的情形下去湘西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是不可能的,搞不好還會造成全軍覆沒的下場。這次會議的重要價值是肯定了毛澤東提出來的嚮貴州進軍的决策,明確否定在湘西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主張。會議的主持人周恩來最後决定,采納毛澤東的意見,繼續嚮西面進軍,渡過烏江。”
  長徵小故事
  1. 周恩來搓米
  紅軍在黎平進行短期的調整,戰士們得到了一個難得的休整機會,這個機會是長徵以來都沒有的。大傢好不容易在貧苦的貴州山區搞到了一些糧食,但是基本上都是沒有脫粒的稻穀。沒有脫粒的工具,稻穀就沒有辦法脫殼成為米粒,戰士們還是沒有辦法填飽肚子。
  周恩來瞭解情況以後立刻召開幹部會議,他說:“一定不能讓同志們餓肚子!我們要想辦法讓同志們吃上飯。沒有東西磨稻穀,就動員大傢用石頭、瓦片搓!就是用手搓,也要把米脫出來。”這次會上做出决定,每個戰士要自己動手脫米,必須脫出夠三頓飯的米來。
  大傢一起動手,搓𠔌磨米。周恩來領取了稻穀,找個瓦片就搓了起來。警衛員看到了,連忙阻止:“您的工作已經很忙了,就不要搓米了,我們幫您搓。”周恩來笑着揮揮手:“我提出讓大傢動手搓米,自己怎麽能不搓呢?”
  幹部戰士們一起熱熱鬧鬧地搓米,有的用瓦片對瓦片搓,有的用石塊對着石塊磨,有的幹脆用雙手直接搓,手上搓起了血泡,大傢的興致仍然很高。
  2.兩百個銅元
  紅軍剛到貴州山區,一些地方的農民受到敵人的欺騙和蒙蔽,對紅軍不瞭解,悄悄地躲起來。在黎平縣城外的一個小寨子裏,一位農民正在吃飯時聽到紅軍進村的消息,飯都沒吃就嚇跑了。
  這位農民匆匆躲出去,直到天黑纔敢回來。他回傢揭開鍋一看糧食沒啦,鐵鍋裏有兩百個銅元,銅元底下壓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你們不在傢,鍋裏稀飯我吃啦,開你銅錢二百文,放在鐵鍋內,到屋請收下。”還有的農民回來以後,在豬食盆裏發現了紅軍留下的買豬錢。
  3.一張傳單
  紅軍在行軍路上開展群衆工作,沿途散發傳單、書寫標語、宣傳黨的政策。一天,一位侗族老農賣完柴火回傢,在路上揀到一張《出路在哪裏?》的傳單,上面還有毛澤東和朱德的簽名。他好像揀到寶貝似的,把傳單撿起來揣到懷裏帶回傢。為了防止蟲蛀,還把傳單和傢人的生辰八字夾在一起放到煙葉中,悄悄藏了起來。
  後來,國民黨的部隊不時到村子裏來搶東西,他擔心傳單被搶走,就藏到附近的山坡上。“有一次,他們把我傢的門都砸了,老伴的手鐲子也被搶了,傳單還是好好地保存下來了。”
  長徵詩詞
  黎平群衆歡迎紅軍進城的時候,傳唱的歌謠:
  紅軍戰士本事好,半天打敗中央軍;
  土豪劣紳怕丟命,連夜逃出黎平城;
  爭先恐後忙不住,雞狗無主滿街奔;
  我們窮人膽子大,不信謠言嚇唬人;
  一齊來到東門外,香花蠟燭迎紅軍;
  香煙飄上半天去,爆竹鑼鼓響沉沉;
  進城三天開大會,大洋銀毫分窮人;
  豬肉大米和衣服,各色布匹花眼睛;
  老老少少都分得,生活美滿笑盈盈;
  古來衹有富人好,今天窮人得翻身;
  朱毛恩情深似海,黎平窮人記在心。
  長徵小問答
  問:
  為什麽毛澤東在黎平會議上主張不按照原來的計劃嚮北行軍與賀竜會合?
  答:湘江一戰,紅軍元氣大傷,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主張避開敵人的鋒芒,不繼續北上,而是到貴州這個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獲得休整,再製定下一步行軍計劃。黎平會議上,政治局肯定了毛澤東的意見,决定西渡烏江,嚮貴州進發,建立川黔革命根據地。
  1935年12月13日中革軍委在通道召開會議。國民黨“追剿軍總司令”何鍵調集湘軍和薛嶽率領的中央軍,在通道城以北地區對紅軍進行堵截。如果中央紅軍堅持按照原定計劃,北上會合紅二、六軍團,就得和多出紅軍五六倍兵力的敵軍决戰。在這個危急的關頭,毛澤東主張放棄原定的計劃,而嚮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方向前進。
  12月14日中央紅軍占領貴州黎平縣城,打開了通嚮貴州的門戶。
  12月16日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紅二、六軍團在湘西開闢根據地,在涪澀河地區殲滅了敵人三十四旅大部。
  12月17日紅二、六軍團又占領了桃源地區,包圍了湘西政治經濟中心常德,牽製十多個師的敵兵,勝利完成了配合中央紅軍進行突圍的戰鬥任務。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開了政治局會議,作出了《關於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决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南文藝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目錄第3節:第一章:離開瑞金(1)
第4節:第一章:離開瑞金(2)第5節:第一章:離開瑞金(3)第6節:第一章:離開瑞金(4)
第7節:第二章:血戰湘江(1)第8節:第二章:血戰湘江(2)第9節:第二章:血戰湘江(3)
第10節:第三章:翻越老山界(1)第11節:第三章:翻越老山界(2)第12節:第三章:翻越老山界(3)
第13節:第四章:黎平會議(1)第14節:第四章:黎平會議(2)第15節:第五章:紅小鬼的故事(1)
第16節:第五章:紅小鬼的故事(2)第17節:第五章:紅小鬼的故事(3)第18節:第六章:渡烏江天險(1)
第19節:第六章:渡烏江天險(2)第20節:第六章:渡烏江天險(3)第21節:第七章:遵義會議(1)
第22節:第七章:遵義會議(2)第23節:第七章:遵義會議(3)第24節:第七章:遵義會議(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