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就是指那些读书求学的学生。“入则孝”,“入”,进入父母亲的房门。就是当你在父母亲面前的时候,要孝顺。至于怎么孝顺,在《为政》篇里讲得非常详细,一条一条地讲,该怎么孝,孝的步骤都给你列举了。“出则弟”,你出了父母亲的房门,和弟兄在一起,你就要守弟道,弟弟要尊敬哥哥。你在家孝顺父母,出了家门要尊敬兄长。“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什么叫“谨而信”?谨者,严谨也,谨慎也。生活严谨,有法度,用儒家的话来讲就是守礼,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持戒,一样的道理。生活要有规律,要有一个严谨的常态,要学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清晨起来以后要扫地;“即昏便夕,关锁门户”,晚上要关好门户,这都是日常行为规范。每天三顿饭,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暴食暴饮,夜不睡,晨不起,都是生活没有规律的表现。我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重庆、西安、成都很多地方教过书,现在在川师大教书。见了那么多学生,总体感觉现在的青年学生,在“谨”字这一点上太差了。我也做过班主任,做过辅导员。一到学生寝室里边去,烂酒瓶子、臭袜子、臭衣服堆一地,垃圾堆一寝室。我说,这样你们也住得惯啊?你们还住得有滋有味的,我一进来就觉得又脏又乱又臭,你们还天天生活在这里,这算什么呢?连做人最起码的日常规范都不懂。怎么严谨地日常生活呢?比如到夏天了,要把被子、厚衣服拿来晒,晒了以后收好,把毯子洗干净收好,再把席子铺上;夏天过完了,又把席子洗了捆了放在一边,把被子拿出来铺好,这些就是严谨的日常生活。吃饭也是,学生都爱玩个通宵,上网、打游戏,昏天黑地地玩啊,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床,起不来床就不吃早饭,长期不吃早饭就开始得胃病,恶性循环。还有暴饮暴食,有好吃的“哗啦哗啦”吃,吃了又拉肚子,没好吃的饿几顿不吃,买零食吃,这都是生活没有规律。一个人真正活得怎么样,生命的质量怎么样都与生活有没有常态紧密联系。现在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缺乏有关做人的根本的教育。日常生活教育都没有,人都做不好,还学什么呢?我们儒家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说人首先要立志。诸葛亮的《诫子书》第一句话就说一个人立志要高远。那么儒家讲一个人立的第一个志是什么呢?长寿。人不长寿是人生第一大可耻,这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的。最可耻的事就是不长寿。为什么不长寿可耻啊?因为儒家讲“仁者寿”,有仁德之心的人才长寿。你不长寿说明你缺德,你缺德必然就不能长寿,你一缺德自然就伤你的身体。你就糟蹋自己的身体嘛,乱来嘛,生活没有规律嘛,暴食暴饮嘛,想睡就睡嘛,想不睡就不睡嘛。而只有把日常生活经营得非常完美的时候,你才可能长寿。高僧大德一般都是长寿的,因为生活有度,修了道,有道在,有德在,就能够长寿。寿和德是分不开的。“谨而信”,只有生活有常度的人,他才可能说话真正算数。自己生活都混乱的人,你还想他跟你守信用?他都是颠三倒四的,早上要上课了,啊,已经10点半了,啊,才起床,你还想要他跟你守信用?约好了9点钟一起出去玩,不可能,他12点还没起床。“谨而信”,要谨才能信。“泛爱众,而亲仁”,儒家讲“仁者,爱人也”,爱众生,所有的人都要爱。但是转折了,“而”,这是一个转折连词——“而亲仁”,要亲近那些仁者,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这就叫亲仁。“泛爱众,而亲仁”,亲近那些仁者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以他们为榜样来匡正自己,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贤者,我们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德的人,我们就要自己反省,我有没有他这个情况。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儒家的学问是向人学,三人行里必定有我的老师。可能同学们会说,这个人太坏了,怎么会是我的老师呢?生活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他还是你的老师吗?是,他是你的反面老师。你看看,我有没有他的行为啊?我像不像他这样子啊?反面教材也是教材,所以他也是你的老师。接下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把这些事情做完了,还有剩余的精力,你再来学文。“文”是什么?“文”是指儒家里面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首先你把做人的德行习好了,这时还有精力,你再来读书,做学问。你做人都没有做好,学了也是白学,没有用。所以行有余力,才来学文,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孔子说话是很从容的,你把人做好了,还要不要学文呢?还是要学文。因为人做好了,只是内容。文呢,是形式,内容、形式不可分,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你光是人做好了,而不加外在的修饰,没有文气,不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要用文来化我们,文化文化,学文的目的是化自己,变化自己的气质,让文化到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化到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这就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