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亡天下:南明痛史   》 半明半滅大明朝(12)      梅毅 Mei Yi

  但是,作為皇帝本人,崇禎帝是個自尊心、虛榮心極強,極好面子的人,他很想與清廷議和,攘外必先安內,誰都清楚,這樣才能騰出手來一一剪除內部“流寇”。最終,趁兵敗之際,一直有意議和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主動作出表示,並讓大學士謝升出面告知皇帝。
  崇禎帝大鬆一口氣,有“大學士”級別的閣臣出面提出此事,自己既可不負責任,無論和談成敗,均可找出退身進步的藉口。於是,他就讓陳新甲安排,派職方郎中馬紹愉等人出關與皇太極議和。
  這一使團,是明朝官方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正式的議和使團。當然,明廷架子還是擺得挺大,敕書中仍舊以天朝自居,目清廷為屬夷。皇太極見書不滿,明使又回京換敕書,來來往往,糾纏其間,鬆山、錦州、塔山、杏山堅城均落入清軍之手,明朝在談判桌上越來越被動。所以,待馬紹愉一行到瀋陽時,已經是崇禎十五年陰歷五月十四日。那時候,洪承疇、祖大壽作為清人“階下囚”,也在瀋陽。
  對於明廷的主動議和,皇太極和不少滿洲貴族認同而重視,而上竄下跳反對最歡的當屬漢人降官張存仁和祖可法等人,他們認定明朝是以和議為緩兵之計,勸阻皇太極不要輕和。即使與明朝講和,也要效仿前朝金國,最大限度侵奪明朝土地,最大程度上勒索明朝金銀,對明朝削之弱之,最後再亡之。可見,這些降臣的大陰之心,比他們的滿洲主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皇太極不這樣想,他認定自己應堅守東北為國,並不惜居於明朝屬國的地位,衹要“天朝”每年能“饋贈”萬兩黃金、百萬兩白銀即可。作為回報,清國上貢明朝每年貂皮千張、人參千斤。至於“國界”,皇太極想以塔山為清國界,以寧遠雙樹鋪中間土嶺為明國界,在連山一地設立互市的集散地。
  從這些條件方面看,皇太極絶對沒有獅子大開口。明朝出這些錢綽綽有餘,基本就是先前“賞賜”明朝各邊蒙古人的數目。如今,清廷已經遍服蒙古諸部,明朝完全可以做順水人情,把這筆開支換個收傢而已。
  為表禮敬,明使馬紹愉出關,清廷官員隆重歡送,宴飲極歡。
  馬紹愉行至寧遠,立即把與清議和的詳情一五一十寫下來,密報人在北京的兵部尚書陳新甲。陳新甲仔細閱後,思慮重重,把密報放置於桌案,自己隨後入書房寫條陳做“功課”。陳新甲傢僮很勤快,見那封密報,以為是日常必須對外公佈的“塘報”,馬上送人拿出傳抄散發。這一來不得了,言路嘩然,群情激憤,一起上言上書攻擊陳新甲的“賣國”。
  邸報、塘報都是官方所辦類似今天“大內參”、“小內參”一類的東西。邸報乃首都朝內的政情大匯總,記載皇帝旨諭和朝臣奏議;塘報內容多為地方軍政大事要聞輯錄,一般通過官方驛遞係統在京城衙門府署送遞並發至四方官署。
  崇禎帝甫聽消息,內心極惱,他還以為陳新甲故意泄漏和議之事。於是,在隱忍一段時間後,他就附和衆議,嚴旨切責陳新甲。如果這位老陳懂事,嚴加自責,把皇上從此事中撇清,大包大攬,聲稱責任完全是在於自己一個人,保命肯定沒問題。由此,他大可以自己回傢優遊山林。當然,官是保不了。但陳新甲此時特較真,認為自己受皇帝面授機宜,當然不會承受“賣國”之罪。鬱悶之下,他洋洋灑灑萬言敷陳,力訴自己有功,廣引崇禎帝的敕諭中言辭,拉着皇帝這棵救命大樹不放。
  最愛面子的崇禎帝忍無可忍,親下諭旨,把陳新甲在任期間四座邊城失陷、兩個藩王被殺以及河北、山東七十二城被清兵蹂躪的“罪過”,全安在他名下。最後,歸結一個字:斬!
  殺陳新甲,自然明清之間的和議便不瞭瞭之。明朝,失去了它集中力量對付內患的惟一歷史機會。
  歷史的黑色偶然性,在這一刻又露出了它猙獰的笑臉。
  假使陳新甲的傢僮懶一點或是拉肚子,沒有把那份和議的密報當“塘報”抄出去,今天的歷史,可能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歷史機會的一再喪失,明朝,不能不亡!
  勢如破竹進皇城
  ——李自成的“成功”路徑
  路徑一:河南、湖廣的攻取之路
  李自成在洛陽把福王朱常洵烹殺,大軍吃過“福祿宴”,休整數日,就提兵進襲開封。
  由於明朝河南巡撫李仙風當時正在懷慶地區攻打“流賊”,開封守將也因洛陽告急領兵外出,致使開封城內城守力量薄弱。李自成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刻自領三萬精兵,急行軍三天三夜,準備以突襲方式攻剋開封。
  開封的周王倒不財迷吝嗇,他在拿出五十萬兩白銀犒軍賑民的同時,發榜表示說,“民衆有能出城斬賊一首的,賞銀五十兩”。重賞之下出勇夫,兵民踴躍,爭相出城奮擊。李自成軍大懼,退避數捨。此時,出援洛陽的官軍及時趕回,開封終於免於被攻陷。
  李自成不死心,親自騎馬到城下觀察地形。城上官軍發箭,有一箭正射入李自成左眼,鏃深入骨,差點把這位農民軍頭領射死。從此,李自成就成了“獨眼竜”。
  此後,李自成與棄張獻忠來歸的羅汝纔合軍,自河南西部入湖廣,在孟傢莊抓住了明朝三邊總督傅宗竜(前兵部尚書)。農民軍押傅宗竜去項城,想讓他去賺開城門,豈料傅總督大聲叫駡,立刻被殺。項城雖然未下,經此一戰,李自成部下又多添了昔日的陝西能戰“官軍”,勢力更大,便開始自稱“闖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讓歷史照亮未來(1)序讓歷史照亮未來(2)半明半滅大明朝(1)半明半滅大明朝(2)
半明半滅大明朝(3)半明半滅大明朝(4)半明半滅大明朝(5)半明半滅大明朝(6)
半明半滅大明朝(7)半明半滅大明朝(8)半明半滅大明朝(9)半明半滅大明朝(10)
半明半滅大明朝(11)半明半滅大明朝(12)半明半滅大明朝(13)半明半滅大明朝(14)
半明半滅大明朝(15)半明半滅大明朝(16)半明半滅大明朝(17)半明半滅大明朝(18)
半明半滅大明朝(19)半明半滅大明朝(20)半明半滅大明朝(21)半明半滅大明朝(2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