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传奇人物,因此他的早年身世也就带有神异色彩。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可能如此。他是从别处移居到南阳隆中的,不过不是乘龙而来,而是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
诸葛亮故里在东汉徐州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据《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应劭《风俗通》,诸葛家族是秦末跟从陈涉起义的将军葛婴的后代。葛婴有功反被陈涉杀害,到汉文帝时追录他的功绩,封他的孙子为诸县(属琅邪郡)侯。后来,葛家由诸县迁到阳都,阳都先有葛姓,当地人为了把他们和当地葛姓区别开来,便称他们为“诸葛”,后来便成了他们的姓氏。
诸葛家族并不显达。我们知道的,只是西汉元帝时远祖诸葛丰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泰山郡郡丞。他的叔父诸葛玄也不过和袁术、刘表有些来往而已。所以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出身“布衣”,在给李严的一封信中也自称是“东方下士”。
诸葛亮从小就历经战乱。先是黄巾农民起义的浪潮冲击着他的家乡。然后是曹操征陶谦,攻徐州,他的家乡又直接受到骚扰和破坏。
诸葛亮早年家境当比较困难。还在他幼小时,生母章氏病故。八岁那年,父亲又去世。这时他有一个比他仅大五岁的哥哥诸葛瑾,下有一个弟弟诸葛均,此外还有两个姐姐。兄弟几个都只靠叔父诸葛玄抚养。
后来他便背井离乡,一家离散。徐州一带战乱不已,难以安居。当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赴任时,除留下诸葛瑾在家照看家财外,把诸葛亮姐弟几个全部带到了豫章。这时诸葛亮大约十五岁。
诸葛玄到豫章上任不久,东汉朝廷又派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上任时,从扬州刺史刘繇那里借来兵马,强行赶走诸葛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投奔荆州刘表。后来,诸葛玄病卒。当诸葛亮到隆中时已是没有亲人照顾,全靠自力维持生活,立足社会。
这段身世经历,对后来诸葛亮一生事业是有深刻影响的。
自幼身历战乱,使他很早就关注国家命运,有以天下为怀的胸襟,树立起改变现状的志向抱负。在隆中躬耕,常自比管仲、乐毅。和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游学,说这三个人做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而问及他自己的志向,却笑而不言,当孟公威思归乡里时,诸葛亮便说:“遨游何必故乡呢?”显然是要以天下为己任。
这段身世也使他加深了对社会政治的认识。他后来常和刘备讨论汉末政治,有感于桓、灵之世的衰乱。他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后来他辅佐刘备,采取了很多政治措施,常常是以此为鉴,反其道而行。
自幼丧失父母,也使他较早自立、成熟,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二十七岁就在政治上十分成熟,担当大任。后来在危难之秋独力支撑西蜀局面,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进兵伐魏,这种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与他自幼就经受磨难有关。
诸葛亮早年的这段身世,《三国演义》里并没有描写。和其他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人物一出场,思想、性格就已定了型。不过,《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后来思想、政治活动的描写,其性格与这段经历是可以衔接上的。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的这段经历,不论对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小说中的诸葛亮,都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第30讲诸葛亮的师傅是谁(略)
第31讲诸葛亮羽扇的来历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
历史上,诸葛亮指挥打仗,可能确实是这样的装束。裴启《语材》曾记述这样一件事,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水之滨对阵时,司马懿一身戎装,来到阵前,却见对面蜀军阵中,诸葛亮乘一辆没有油漆的车,著着葛布巾,手持白羽扇,指挥着三军。司马懿不由地赞叹:“真可谓名士矣。”
不过,这在当时却只不过是名士们的时髦打扮。在这稍前,京城洛阳的士人们就这般装束,这以后,晋人也以此显示潇洒风流,顾荣就曾手摇羽扇指挥军队与陈敏打仗。十六国时前凉的军师将军谢艾,作战时也曾“乘轺车,冠白蝁”,气得敌将发怒说:“谢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分明是蔑视我!”与诸葛亮同时的周瑜的装束可能也是这样,后来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里就写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诸葛亮之所以这身装束,是因为他不是武将,而是名士。晋人张辅写《名士优劣论》,就是把诸葛亮作为名士来看待的。
但是,这事到了民间,却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在人们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有人们想象中的那非凡超群的本领,就与他经常拿在手里的羽毛扇有关。于是,关于这羽扇,关于这羽扇的来历,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
一个故事,说这羽扇是水镜先生给的。因为一开始诸葛亮读书时没能悟出先生的真谛,先生一怒之下,烧了生平著的书,把诸葛亮赶下了山。但他却又让夫人送去两件东西,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羽毛扇。当诸葛亮再回到山上求师,遇到难题心里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用那羽毛扇轻轻扇两下,就会顿觉神清气爽,心头豁亮,一边扇,一边想,便悟出了水镜先生讲的深奥道理。后来他布阵行兵,只要羽扇一摇,便可计上心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