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类 山海经校注   》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九      佚名 Yi Ming    袁珂 Yuan Ke

  山海经第十四 大荒东经①
  
  ① 珂案:明道藏本目录,海内经第十八之下注云:“本一千一百十一字,注九百六十七字。此海内经及大荒经本皆进在外。”“进在外”或作“逸在外”。疑此皆郭璞注语。毕沅云:“郭注本目录下有云:‘海内经及大荒经本皆进在外。’案此经末又无建平校进□识,又不在艺文十三篇之数,惟秀奏云:‘今定为十八篇。’详此经文,亦多是释海外经诸篇,疑即秀等所述也。”郝懿行云:“据郭此言是此以下五篇皆后人所述也,但不知所自始,郭氏作注亦不言及,盖在晋以前,郭氏已不能详矣。今考本经(海外、海内各经——珂)篇第,皆以南西北东为叙,兹篇以后,则以东南西北为次,盖作者分别部居,不令杂厕,所以自别于古经也。又海外海内经篇末皆有‘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已下三十九字,为校书□识,此下亦并无之。又此下诸篇,大抵本之海外内诸经而加以诠释,文多凌杂,漫无统纪,盖本诸家记录,非一手所成故也。”毕、郝之说近是。唯谓荒经以下五篇为诠释海外、内各经文字,尚有未协。盖兹五篇古本别行,成书当不在山经及海外、内各经之后。以未经整理,故文多凌杂无统纪。然乃愈见其古朴,确属刘秀校书时“进在外”或“逸在外”者,谓为“秀等所述”则诬矣。
  1、东海之外大壑①,少昊之国②。少昊孺帝颛顼于此③,弃其琴瑟④。有甘山者,甘水出焉⑤,生甘渊⑥。
  ① 郭璞云:“诗含神雾曰:‘东注无底之谷。’谓此壑也。离骚(楚辞远游——珂)曰:‘降望大壑。’”珂案:列子汤问篇云:“勃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减焉。”即此壑也。关于归墟神话,已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经文“东海之外大壑”,艺文类聚卷九引作“东海之外有大壑”,是也;脱有字。
  ② 郭璞云:“少昊金天氏,帝挚之号也。”珂案:西次三经云:“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首,其鸟皆文尾,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郝懿行说员神磈氏即少昊)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是少昊之神职也。至于少昊在东海所建之国,则有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对昭公之言云:“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纪于鸟”而以鸟名官之说,自是神话之历史化。推寻其本貌,当即少昊在东海所建立之鸟国,以鸟名官之,诸官实皆鸟也。少昊名挚,古挚、鸷通(史记白圭传:“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挚鸟即鸷鸟也,可证),则为此百鸟之王而名“挚”之少昊,神话中其亦鸷鸟之属乎?
  ③ 郭璞云:“孺义未详。”郝懿行云:“说文(十四)云:‘孺,乳子也。’庄子天运篇云:‘乌鹊孺。’盖育养之义也。”
  ④ 郭璞云:“言其(宋本作今——珂)壑中有琴瑟也。”郝懿行云:“此言少皞孺养帝颛顼于此,以琴瑟为戏弄之具而留遗于此也。……少皞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犹子,世父就国,犹子随侍,眷彼幼童,娱以琴瑟,蒙养攸基,此事理之平,无足异者。”珂案:郝说是也;虽仍从历史观点解释,已近神话本貌矣。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此神话之颛顼世系也。颛顼乃黄帝曾孙。而少昊之世系于神话中则窅然无闻。历史记叙亦多异说,或谓是黄帝之子(世本),或谓是黄帝之孙(路史),迄不能明。然据绎史卷七引帝王世纪云:“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则郝疏所谓“少皞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犹子”,大致可信矣。经文“孺帝颛顼”之“孺”,郝释为“孺养”,当无问题也。
  ⑤ 珂案:大荒南经云:“大荒之中,又有成山,甘水穷焉。”郭璞注:“甘水出甘山,极此中也。”是甘水由东而南,穷于成山之渊也。
  ⑥ 郭璞云:“水积则成渊也。”珂案: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闲,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据宋本改)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经文“东南海之外”,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引无南字,无南字是也。大荒南经此节疑亦本当在此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之下,乃简策错乱,误脱于彼也。此经甘渊实当即大荒南经羲和浴日之甘渊,其地乃汤谷扶桑也。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鸟国建都之地。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谓此也。则所谓甘渊、汤谷(扶桑)、穷桑,盖一地也。
  2、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①。
  ① 郝懿行云:“淮南墬形训云:‘东南方曰波母之山。’盖波母之波字脱水旁因为皮尔。臧庸曰:‘波母即皮母,同声字也。’”
  3、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①,日月所出②。
  ① 珂案:初学记卷五引此经作大谷。
  ② 珂案:山海经记日月所出之山凡六(杨慎补注云七,盖合汤谷扶木而计也,然汤谷扶木仅日出之地,非日月所出之地):曰大言山、曰合虚山、曰明星山、曰鞠陵于天山(杨慎补注作鞠陵,脱于天二字)、曰猗天苏门山、曰壑明俊疾山,皆在大荒东经;纪日月所入之山亦六(杨慎补注云五,盖漏列龙山也):曰丰沮玉门山、曰龙山、曰日月山、曰鏖鏊巨山、曰常阳山、曰大荒山,皆在大荒西经;纪日月所出入之山一:曰方山,亦在大荒西经:是皆各随所闻见而着其地,故说有不同。此大言山,为日月所出山之一也。
  4、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①。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②。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③。
  ① 郭璞云:“晋永嘉二年,有鹙鸟集于始安县南廿里之□陂(宋本、毛扆本作骜陂——珂)中,民周虎张得之,木矢贯之铁镞,其长六尺有半,以箭计之,其射者人身应长一丈五六尺也。又平州别驾高会语云:‘倭国人尝行,遭风吹度大海外,见一国人皆长丈余,形状似胡,盖是长翟别种。’箭殆将从此国来也。外传(国语鲁语——珂)曰:‘焦侥人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丈(丈当作之——珂),数之极也。’按河图玉版曰:‘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人,长十丈,皆衣帛。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人国,长三十(十字衍——珂)丈五尺。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谷梁传曰:‘长翟身横九亩,载其头,眉见于轼。’即长数丈人也。秦时大人见临洮,身长五丈,脚迹六尺。准斯以言,则此(此字疑衍——珂)大人之长短,未可得限度也。”珂案:有关大人国神话,已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国语鲁语所记防风神话盖其朔矣。其后又记客与仲尼(孔子)之问答云:“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则大人之来源亦有其传说之依据也。神异经东南荒经云:“东南隅大荒之中,有朴父焉,夫妇并高千里。天初立时,使其夫妻导开百川,懒不用意,谪之并立东南。不饮不食,不畏寒暑,唯饮天露。须黄河清,当复使其夫妇导护百川。”是神话中大人之最大最古者。至于楚辞招魂云:“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兮,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则已是文人幻设之词,非可以为典要也。
  ② 郭璞云:“亦山名,形状如堂室耳。大人时集会其上作市肆也。”珂案:大人之市,已见海内北经。
  ③ 郭璞云:“踆或作俊,皆古蹲字。庄子曰:‘踆于会稽’也。”珂案:郭引庄子外物篇文,“踆于会稽”,今本作“蹲乎会稽”。云:“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索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盖亦龙伯大人之类也。经文“张其两耳”之“两耳”,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及卷三九四并引作“两臂”,作“两臂”是也。
  5、有小人国,名靖人①。
  ① 郭璞云:“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殆谓此小人也。或作竫,音同。”郝懿行云:“说文(十)云:‘靖,细貌。’盖细小之义,故小人名靖人也。淮南子作竫人,列子作诤人,并古字通用。列子汤问篇云:‘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与郭引诗含神雾同。初学记十九卷引郭氏赞云:‘僬侥极么,竫人又小,四体取足,眉目纔了。’”珂案:靖人、僬侥、周饶、侏儒,并一声之转,已见海外南经“周饶国”节注。
  6、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犁(霝鬼)之尸①。
  ① 郭璞云:“音灵。”郝懿行云:“玉篇云:‘靇同,又作灵,神也;或作(霝鬼)。’广韵引此经作(霝鬼),云,或作,与玉篇同。靇见说文。”珂案:说文十一云:“靇,龙也。”犁(霝鬼)之尸盖即奢比之尸之类也。
  7、有潏①山,杨水出焉。
  ① 郭璞云:“音如谲诈之谲。”
  8、有蒍国,黍食①,使四鸟:虎、豹、熊、罴②。
  
  
  ① 郭璞云:“言此国中惟有黍谷也。蒍音口伪反。”珂案:蒍国或当作妫国。妫,水名,舜之居地也。史记陈世家:“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后因为氏。”妫国当即是舜之裔也。山海经帝俊即舜(说详下“帝俊生中容”节注),则此蒍国(妫国)实当是帝俊之裔也。又山海经记帝俊之裔俱有“使四鸟”或“使四鸟:豹、虎(或虎、豹)、熊、罴”语,此蒍国(妫国)亦“使四鸟”,则其为帝俊之裔更无疑问矣。
  ② 郝懿行云:“经言皆兽,而云使四鸟者,鸟兽通名耳。使者,谓能驯扰役使之也。”珂案:经文“虎豹熊罴”,宋本作“豹虎熊罴”。帝俊之裔之有“使四鸟:豹、虎(或虎、豹)、熊、罴”能力者,盖出于书舜典所记益与朱、虎、熊、罴争神神话。书舜典云:“帝(舜)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此其外貌固历史也,而其实质则神话也。汉书人表考(清梁玉绳撰)卷二云:“江东语豹为朱。”则此“朱、虎、熊、罴”旧注所谓舜之四臣者,实“豹、虎、熊、罴”四兽也。而益者,燕也,即诗玄鸟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玄鸟是也。益为古代殷(商)民族之祖宗神,帝俊与舜均无非此神之化身。帝俊即殷墟卜辞所称“高祖□”者,□甲骨文作□,或作□,为一鸟头人身或猴身之怪物。古既有“玄鸟生商”之说,其鸟头者亦当为玄鸟(燕)之头无疑矣。则帝俊(舜)与益,实二而一也。舜典谓舜使益驯草木鸟兽而为之长,益“让于朱、虎、熊、罴”者,历史家对古神话之修改与涂饰也。推其本貌,想当无此彬彬有礼之美妙景象,与其谓之“让”,毋宁谓之“争”之为愈也。益与豹、虎、熊、罴四兽争神而四兽不胜,终臣服于益,舜典“帝曰‘往哉汝谐’”之实质盖指此也。四兽既臣于益,故益之子孙为国于下方者,乃均有役使四兽之能力。帝俊即益,故山海经帝俊之裔亦有“使四鸟”或“使四鸟:豹、虎、熊、罴”之记载。
  9、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①,日月所出。
  ① 珂案: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引此经合作含。此合虚山为日月所出山之二也。
  10、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①,中容人食兽、木实②,使四鸟:豹、虎、熊、罴。
  ① 郭璞云:“俊亦舜字假借音也。”郝懿行云:“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云:‘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疑□即俊也,古字通用。郭云俊亦舜字,未审何据。南荒经云:‘帝俊妻娥皇。’郭盖本此为说。然西荒经又云:‘帝俊生后稷。’大戴礼帝系篇以后稷为帝喾所产,是帝俊即帝喾矣。但经内帝俊迭见,似非专指一人。此云帝俊生中容,据左传文十八年云,高阳氏才子八人,内有中容(今本作仲容——珂),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颛顼矣。经文踳驳,当在阙疑。”珂案:郝说帝俊即帝喾,是也;然谓“郭云俊亦舜字,未审何据”,则尚有说也。大荒南经“帝俊妻娥皇”同于舜妻娥皇,其据一也。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即舜子商均(路史后纪十一:“女罃(女英)生义均,义均封于商,是为商均。”说虽晚出,要当亦有所本),其据二也。大荒北经云:“(卫)丘方圆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而舜二妃亦有关于竹之神话传说,其据三也。余尚有数细节足证帝俊之即舜处,此不多赘。是郭所云实无可非议也。至于帝俊神话之又或同于颛顼神话者,是部分神话偶然相同,非可以谓帝俊即颛顼也。
  ② 郭璞云:“此国中有赤木玄木,其华实美;见吕氏春秋。”珂案:吕氏春秋本味篇云:“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高诱注云:“赤木玄木,其叶皆可食,食之而仙也。”即郭注所引。惟其华当作其叶,字之讹也。
  11、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①。
  ① 郭璞云:“亦使虎豹,好谦让也。”珂案:君子国已见海外东经。郭注“亦使虎豹”,御览卷五二引作“役使虎豹”。
  12、有司幽①之国②。帝俊生晏龙③,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④。食黍,食兽,是使四鸟⑤。
  ① 珂案:列子天瑞篇张湛注引此经司幽之国作思幽之国。
  ② 珂案:御览卷五十引此经国作民。
  ③ 珂案:海内经云:“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即此晏龙也。详海内经“晏龙”节注。
  ④ 郭璞云:“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此庄子所谓白鹄相视,眸子不运而感风化之类也。”珂案:郭注,影宋本太平御览卷五十引作“言其人直思而气通,魄合而生子,此庄子所谓白鹤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之类也”,无二“感”字,“无配合”作“魄合”,是也。惟“白鹄”作“白鹤”,疑讹。庄子天运篇云:“白鶂之相视,目子不运而风化。”郭引庄子盖本此,鹄、鹤均应作鶂。
  ⑤ 郝懿行云:“四鸟亦当为虎、豹、熊、罴,此篇言使四鸟多矣,其义并同。”
  13、有大阿之山者。
  14、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①。
  ① 珂案:此明星山,为日月所出山之三也。
  15、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①,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②。
  ① 郝懿行云:“帝鸿,黄帝也,见贾逵左传(文公十八年)注;然则此帝俊又为少典矣,见大戴礼帝系篇(帝系篇云:‘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珂)。路史后纪(后纪十注——珂)引此经云:‘帝律生帝鸿。’律,黄帝之字也;或罗氏所见本与今异。”珂案:古代神话传说,由于辗转相传,历时既久,错综纷歧之处必多,此经帝俊生帝鸿,帝鸿不必即黄帝,纵帝鸿即黄帝矣,帝俊亦不必即少典,要在阙疑可也。
  ② 郭璞云:“又有乘黄兽,乘之以致寿考也。”珂案:白民乘黄,其状如狐,乘之寿二千岁,已见海外西经。此白民国在大荒东经,与海外西经之白民国方位迥异,是否即是一国,所未详也。
  16、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①。
  ① 郭璞云:“太平则出而为瑞也。”珂案:青丘国九尾狐已见海外东经。郝懿行云:“郭氏此注云‘太平则出为瑞’者,白虎通(封禅篇)云:‘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云‘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国归周。’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曰:‘天命文王以九尾狐。’”则已超出神话范围,而涉迷信领域矣。
  17、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①。
  ① 郭璞云:“嬴犹沃衍也;音盈。”珂案:嬴土之国犹大荒西经“沃之国”也;已见海外西经“诸夭之野”节。
  18、有黑齿之国①。帝俊生黑齿②,姜姓,黍食,使四鸟。
  ① 郭璞云:“齿如漆也。”珂案:黑齿国已见海外东经。
  ② 郭璞云:“圣人神化无方,故其后世所降育,多有殊类异状之人,诸言生者,多谓其苗裔,未必是亲所产。”
  19、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20、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①。
  ① 郭璞云:“水伯。”珂案:天吴已见海外东经。
  21、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①、东极②、离瞀③、日月所出④。名曰折丹⑤——东方曰折⑥,来风曰俊⑦——处东极以出入风⑧。
  ① 郭璞云:“音菊。”
  ② 郝懿行云:“淮南墬形训云:‘东方曰东极之山。’谓此。”
  ③ 郭璞云:“三山名也。音谷瞀。”郝懿行云:“初学记一卷引此经与今本同。注谷瞀二字当有讹文。”珂案:郭注“三山名也”,指鞠陵于天、东极、离瞀三山。
  ④ 珂案:此鞠陵于天山(包括东极、离瞀二山),为日月所出山之四也。
  ⑤ 郭璞云:“神人。”郝懿行云:“名曰折丹上疑脱有神二字,大荒南经‘有神名曰因因乎’,可证。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一卷引此经作有人曰折丹,太平御览九卷引亦同。”珂案:郝校是也;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大荒东经“有人名曰鹓”,均可证此经“名曰折丹”上脱“有神”或“有人”字。
  ⑥ 郭璞云:“单吁之。”郝懿行云:“吁当为呼,字之讹。”珂案:王念孙亦校作呼。
  ⑦ 郭璞云:“未详来风所在也。”吴任臣云:“(大戴礼)夏小正云:‘正月,时有俊风。’俊风,春月之风也,春令主东方,意或取此。”珂案:吴说可供参考。山海经记有四方神与四方风之名并四方神之职守,此其一也。除此而外,尚见于大荒南经:“有神名曰因乎——南方曰因,来风曰民——处南极以出入风”;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大荒东经云:“有人名曰鹓——北方曰鹓,来风曰(犬炎)——是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以上所举各经文字,讹误之处特多,兹就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所云并略参己意厘订如上,说详各该节注):并此东方之神折丹而为四也。卜辞有四方风之名。书尧典亦云:“(尧)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厥民隩,鸟兽氄毛。”即此四方神与四方风神话之历史化者也。
  ⑧ 郭璞云:“言此人能节宣风气。时其出入。”郝懿行云:“大荒南经亦有神处南极以出入风也。盖巽位东南,主风,故二神司之,时其节宣焉。”
  22、东海之渚中①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②,践两黄蛇,名曰禺(豸虎)。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③,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为海神④。
  ① 郭璞云:“渚,岛。”
  ② 郭璞云:“以蛇贯耳。”珂案:郭注“以蛇贯耳”已见海外东经“奢比尸”节。
  ③ 郭璞云:“即禺强也。”郝懿行云:“禺强,北方神,已见海外北经。庄子(大宗师)释文引此经云:‘北海之神,名曰禺强,灵龟为之使。’今经无此语。其云‘灵龟为之使’者,盖据列子(汤问篇)云:‘夏革曰:“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云云。所谓灵龟,岂是与?”
  ④ 郭璞云:“言分治一海而为神也。(豸虎)一本作号。”珂案:经文“黄帝生禺(豸虎)”已下三(豸虎)字及郭注“(豸虎)一本作号”之(豸虎),宋本、毛扆本、吴任臣本俱作(豸虎)。揆之经文,则作(豸虎)是也。上文既称“东海之神,名曰禺(豸虎)”,则下文“处东海,是惟海神”之禺(豸虎)自应仍作(豸虎),无由而别作(豸虎)之理。其作(豸虎)者,或传写之讹也。郭注“(豸虎)一本作号”者,(豸虎)说文玉篇均无此字,疑即号之异文,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是也。禺(豸虎)、禺京分治一海而为海神,禺京既海神而兼风神矣(已见海外北经“北方禺强”节注),则其父禺(豸虎)亦必海神而兼风神,观其人面鸟身之形,与子同状,可知也矣。
  23、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①,黍食,使四鸟②。
  ① 郭璞云:“自髀以下如漆。”珂案:玄股国已见海外东经。
  ② 珂案:海外东经作“(使)两鸟夹之”。
  24、有困民国①,勾姓而食②。有人曰王亥③,两手操鸟,方食其头④。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⑤。有易杀王亥,取仆牛⑥。河念有易⑦,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⑧。帝舜生戏,戏生摇民⑨。
  ① 珂案: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燕京学报第十四期)云:“大荒东经云:‘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名曰摇民。’而海内经云:‘有嬴民,鸟足。有封豕。’‘困民’之‘困’,乃‘因’字之误(此二字本极易误);‘因民’、‘摇民’、‘嬴民’,一声之转也。”盖吴以海内经“有封豕”为“有王亥”(说详该节注)之误文,彼经“鸟足”之“嬴民”即此经有易所化之摇民,故云此经“困民”之“困”乃“因”字之误,因、嬴、摇一声之转:其说是也。史记秦本纪略云:“秦之先柏翳(伯益),舜赐姓嬴氏,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大廉玄孙曰孟戏,鸟身人言。”而此经下文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已知舜与伯益均一人之化身矣(见前“蒍国”节注),则伯益之裔孟戏与舜之裔戏亦必为一人可知也。孟戏“鸟身人言”而姓嬴,当即海内经所记“鸟足”之嬴民;戏与摇民虽未记其形貌,然亦必为鸟形可知,则摇民之为嬴民可以证成矣。准斯而言,此经“困民”固当是“因民”之讹也;因、嬴、摇一声之转也。
  ② 何焯云:“‘而食’下有脱文。”郝懿行云:“‘勾姓’下,‘而食’上当有阙脱。”珂案:而字或当是黍字之缺坏。黍,篆书作□,缺其上部禾字之半,即与而形近易讹。“勾姓,黍食”,则辞晓义明,完整无缺矣。
  ③ 珂案:王亥一名,在古书中最为纷歧:卜辞、古本竹书纪年及此经均作王亥;楚辞天问作该,又作眩,云“该秉季德”,“眩弟并淫”;吕氏春秋勿躬篇作王冰,云“王冰作服牛”;初学记卷二十九引世本作篇作胲,云“胲作服牛”;御览卷八九九引同书则作鲧:知胲可误鲧,胲亦可误为“眩弟并淫”之眩矣;而史记殷本纪作振,云“冥卒,子振立”;索隐引世本作核;汉书人表又作垓;山海经海内经讹误最大,乃作封豕(详海内经“嬴民、封豕”节注):其实皆一名之讹变也。
  ④ 珂案:当亦图象如此。
  ⑤ 郭璞云:“河伯仆牛皆人姓名。托,寄也。见汲郡竹书。”珂案:郭云“河伯仆牛皆人姓名”,又云“见汲郡竹书”,但下文郭注引竹书却无“仆牛”字样,知“仆牛人姓名”盖郭臆说也。仆牛,天问作“朴牛”,王逸注:“朴,大也。”世本作“服牛”,服牛,驯牛也。均无“人姓名”之意。则仆牛者,亦非“人姓名”可知已。此句当言王亥托寄其所驯养之牛羊于有易与河伯。
  ⑥ 郭璞云:“竹书曰:‘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宋本作上,是也——珂)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珂案:关于王亥被杀故事,楚辞天问叙其事较详,云:“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诗文义古奥,又兼传写讹挩,不可尽释。约言之,首四句概叙王亥被杀于有易,丧失牛羊事。次四句写王亥王恒兄弟初至有易备受歌舞饮馔接待情景。次四句写王亥因“淫”而被杀,杀王亥者乃有易一激于一已嫉愤之“牧竖”。次四句写王恒至有易求情,得其兄所丧失牛羊,因有所恋,不即返国。次四句写上甲微兴师伐有易,灭其国家,肆情于妇子,使国土成为一片荆榛。末四句谴责王恒既与兄并淫,复以诈术危害其兄,其后嗣反而繁荣昌盛,足见天道之难凭也。诗中有扈、有狄,即有易也,昏微即上甲微也(说见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易大壮六五爻辞云:“丧羊于易,旡悔。”旅上九爻辞云:“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说者亦以为是王亥故事云。
  ⑦ 珂案:经文“河念有易”,王念孙于“河”下校增“伯”字,是也。
  ⑧ 郭璞云:“言有易本与河伯友善,上甲微殷之贤王,假师以义伐罪,故河伯不得不助灭之。既而哀念有易,使得潜化而出,化为摇民国。”
  ⑨ 珂案:此言摇民除有易所化之一系而外,复有一系是由帝舜之裔戏所生。此乃摇民传说之异闻,故附记于此。其实有易即戏也,易、戏声近,易化摇民即戏生摇民也。
  25、海内有两人①,名曰女丑②。女丑有大蟹③。
  ① 郭璞云:“此乃有易所化者也。”郝懿行云:“两人盖一为摇民,一为女丑。”珂案:郭、郝之说均非是。经文“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之间,文字当有阙脱,未可强为解释。
  ② 郭璞云:“即女丑之尸;言其变化无常也。然则一以涉化津而遁神域者,亦无往而不之,触感而寄迹矣。范蠡之伦,亦闻其风者也。”珂案:女丑之尸已见海外西经;女丑盖女巫也,郭释“变化无常”云云则无非臆想之玄说耳。
  ③ 郭璞云:“广千里也。”珂案:大蟹及郭注已见海内北经。经云“女丑有大蟹”,又云“十日炙杀女丑”(海外西经),则女丑之为女巫而被暴益无可疑矣。说详海外西经“女丑之尸”节。
  26、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①,上有扶木②,柱三百里,其叶如芥③。有谷曰温源谷④。汤谷上有扶木⑤。一日方至,一日方出⑥,皆载于乌⑦。
  ① 郝懿行云:“吕氏春秋谕大篇云:‘地大则有常祥、不庭、歧母、群抵、天翟、不周。’高诱注以不周为山名,其余皆兽名,非也。寻览文义,盖皆山名耳。其群抵当即此经之頵羝,形声相近,古字或通。”
  ② 郝懿行云:“扶木当为榑木。”
  ③ 郭璞云:“柱犹起高也。叶似芥菜。”
  ④ 郭璞云:“温源即汤谷也。”珂案:汤谷已见海外东经。
  ⑤ 郭璞云:“扶桑在上。”郝懿行云:“说文(六)云:‘日初出东方所登榑桑,□木也。’即此,□通作若。”
  ⑥ 郭璞云:“言交会相代也。”珂案: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其居上枝之日,疑即淮南子天文篇所云“登于扶桑,爰始将行”,亦即此经所云“方出”之日也。
  ⑦ 郭璞云:“中有三足乌。”珂案:楚辞天问云:“羿焉彃日?乌焉解羽?”淮南子精神篇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云:“踆,犹蹲也,谓三足乌;踆音逡。”
  27、有神,人面、犬耳①、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②。
  ① 珂案:海外东经作“大耳”,王念孙据以改此经“犬耳”之“犬”作“大”,宋本正作“大”,作“大”是也。
  ② 珂案:奢比之尸已见海外东经。
  28、有五采之鸟①,相乡弃沙②。惟帝俊下友③。帝下两坛,采鸟是司④。
  ① 珂案:大荒西经云:“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② 郭璞云:“未闻沙义。”郝懿行云:“沙疑与娑同,鸟羽娑娑然也。”珂案:郝云“沙疑与娑同,鸟羽娑娑然”,近之矣,而于弃字无释。弃疑是媻字之讹。媻娑,婆娑,盘旋而舞之貌也。五采之鸟,盖鸾凤之属也。山海经屡有“鸾鸟自歌、凤鸟自”(海外西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海内经)之记载,此经五采之鸟,相乡媻娑,盖亦自歌自舞之意也。
  ③ 郭璞云:“亦未闻也。”珂案:“惟帝俊下友”者,言惟帝俊下与五采鸟为友也。帝俊之神,本为玄鸟(说见前“蒍国”节注),玄鸟再经神话之夸张,遂为凤凰、鸾鸟之属。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嘉原作喜,据闻一多楚辞校补改)?”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同一作者记同一神话,或为玄鸟,或为凤鸟,可见玄鸟即是凤鸟。此帝俊之所以“下友”于五采鸟也。
  ④ 郭璞云:“言山下有舜二坛,五采鸟主之。”珂案:郭注径以舜释帝俊者,盖在彼心目中,帝俊与舜已是二而一也。
  29、大荒之中,有山名猗天苏门,日月所生①。有埙民之国②。
  
  
  ① 珂案:此猗天苏门山,为日月所出山之五也。类聚卷一引此经作猗天山、苏门山,日月所出。御览卷三作苏门日月所出。
  ② 郭璞云:“音如喧哗之喧。”
  30、有綦山①。又有摇山。有(鬲曾)山②。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① 郭璞云:“音忌。”
  ② 郭璞云:“音如釜甑之甑。”
  31、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①。有中容之国②。
  ① 珂案:此壑明俊疾山,为日月所出山之六也。
  ② 郝懿行云:“中容之国,已见上文。诸文重复杂沓,踳驳不伦,盖作者非一人,书成非一家故也。”
  32、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①、甘华。爰有遗玉、三青鸟②、三骓、视肉③、甘华、甘柤,百谷所在④。
  ① 郭璞曰:“马苍白杂毛为骓。”珂案:尔雅释畜云:“苍白杂毛,骓。”是郭注所本。然大荒南经又云:“有赤马,名曰三骓。”则与“苍白杂毛为骓”之说抵牾,所未详。疑此经三青马、三骓均大荒南经首节所谓“双双”之兽,详该节注。
  ② 珂案:遗玉,已见海外北经“平丘”节。三青鸟,已见海内北经。大荒西经亦云:“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然彼乃为西王母取食之三青鸟,此则疑当是“双双”之鸟之类,详大荒南经首节注。
  ③ 郭璞云:“聚肉有眼。”珂案:视肉已见海外南经“狄山”节郭注。
  ④ 郭璞云:“言自生也。”郝懿行云:“海外北经云:‘平丘甘柤、甘华,百果所在。’海外东经云:‘嗟丘甘柤、甘华,甘果所生。’皆有遗玉、青马、视肉之类,此经似释彼文也。”珂案:郝说非也。荒经已下五篇,本“进在外”或“逸在外”之古经,未经整理,与以上各经,内容或有相同,但“文多凌杂,漫无统纪”(郝懿行语),自不能以此释彼。
  33、有女和月母之国①。有人名曰鹓②,北方曰鹓,来之风曰(犬炎)③,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④,使无相闲出没,司其短长⑤。
  ① 郝懿行云:“女和月母即羲和常仪之属也。谓之女与母者,史记赵世家索隐引谯周云:‘余尝闻之代俗,以东西阴阳所出入,宗其神,谓之王父母。’据谯周斯语,此经‘女和月母’之名,盖以此也。”
  ② 郭璞云:“音婉。”
  ③ 郭璞云:“言亦有两名也;音剡。”珂案:经文“来之风”准以大荒东经“来风曰俊”、大荒西经“来风曰韦”文例,当衍“之”字。又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云:“大荒东经之古本当为‘北方曰鹓,风曰(犬炎)’,庄子书中亦有坚证:其天地篇有曰:‘谆芒将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苑风,当即大荒经所谓‘来之风曰(犬炎)’。”说亦可供参考。
  ④ 珂案:经文“处东极隅”疑当作“处东北隅”,“东极隅”不成文义,一也;经文前节言“东北海外”,后节言“大荒东北隅中”,知此亦必位在东北,二也;大荒西经云:“有人曰石夷,……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石夷亦四方神之一,既曰“处西北隅”,与之相对之鹓,亦必当曰“处东北隅”,三也。有此三者,以知此经“东极”当是“东北”之误。
  ⑤ 郭璞云:“言鹓主察日月出入,不令得相闲错,知景之短长。”
  34、大荒东北隅中①,有山名曰凶犁土丘②。应龙处南极③,杀蚩尤与夸父④,不得复上⑤。故下数旱⑥,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⑦。
  ① 王念孙云:“御览十一作东荒之北隅,卅五同。类聚灾异部(卷一百)作东荒北隅。”珂案:影宋本御览卷卅五作东荒之北隅,卷十一仍从类聚作东荒北隅。
  ② 郝懿行云:“史记五帝纪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即此。黎、犁古字通。”珂案:唐王瓘轩辕本纪(见云笈七签卷一百)云:“(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说本此。然蚩尤被杀之地,或又传在南方。大荒南经云:“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郭璞注云:“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其械,化而为树也。”或又传在东方。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青丘,东方地名也。或又传在中冀。周书尝麦篇云:“蚩尤乃逐帝(赤帝),争于涿鹿之河(阿),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中冀盖即大荒北经所记冀州之野,亦即涿鹿之河(阿)也。然路史后纪四云:“(黄帝)传战执尤于中冀而殊之,爰谓之解。”解者,宋之解州,今山西之解县也。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云:“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蚩尤血’。”则解州虽不必如路史所附会之中冀,后世固亦有蚩尤被杀于其地之神话也。蚩尤被杀之地,于不同之诸说中,要以冀州之野即涿鹿之阿为近正。至此经之凶犁土丘固应龙所居之地,未必即蚩尤夸父被杀之地,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此丘者,亦由误读经文而生之附会也。
  ③ 郭璞云:“应龙,龙有翼者也。”珂案:广雅释鱼云:“有翼曰应龙。”郭说本此。又经文“应龙处南极”,盖谓处凶犁土丘之南极也。
  ④ 郭璞云:“蚩尤作兵者。”珂案:管子地数篇云:“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吕氏春秋荡兵篇云:“人曰:‘蚩尤作兵。’”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鱼河图云:“蚩尤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大荒北经亦云:“蚩尤作兵伐黄帝。”此郭注所本也。此经“应龙杀蚩尤与夸父”,又见于大荒北经,云“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应龙杀蚩尤与夸父者,盖夸父与蚩尤同为炎帝之裔,在黄炎斗争中,蚩尤起兵为炎帝复仇,夸父亦加入蚩尤战团,以兵败而被杀也。说已见海外西经“形天”节注。
  ⑤ 郭璞云:“应龙遂住地下。”郝懿行云:“初学记三十卷引此经云:‘应龙遂在地。’盖引郭注之文也。今文住字当作在,下字盖衍。”珂案:王念孙校与郝同。
  ⑥ 郭璞云:“上无复作雨者故也。”
  ⑦ 郭璞云:“今之土龙本此;气应自然冥感,非人所能为也。”郝懿行云:“刘昭注(后汉书)礼仪志引此经及郭注并与今本同。土龙致雨见淮南说山训及墬形训。又楚词天问云:‘应龙何画?河海何历?’王逸注云:‘或曰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案后世以应龙致雨,义盖本此也。”
  35、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①。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②,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③。
  ① 珂案:御览卷五十引此经七千作七十,盖讹也。
  ② 郝懿行云:“说文(五)云:‘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象有角手人面之形。’薛综注(文选)东京赋云:‘夔,木石之怪,如龙,有角,鳞甲光如日月,见则其邑大旱。’韦昭注国语(鲁语)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缲(下尚漏引“人面猴身能言”数字——珂)。’案此三说夔形状俱与此经异也。庄子秋水篇释文引李云:‘黄帝在位,诸侯于东海流山得奇兽,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盖本此经为说也。其文与今本小有异同:流波山作流山,其光如日月作目光如日月,似较今本为长也。又以其皮为鼓作以其皮冒鼓,刘逵注吴都赋引此经亦作冒字,是也。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作流波山,与今本同,而下文小异。”珂案:御览卷五十引此经其声如雷作其音如雷,其名曰夔作名曰夔,以其皮为鼓作以其皮作鼓。
  ③ 郭璞云:“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珂案:雷神已见海外东经。郝懿行云:“庄子释文本此经及刘逵注吴都赋引此经,并无橛以雷兽之骨及以威天下四字,北堂书钞一百八卷引有四字。”
  珂案:流波山一足夔神话亦黄帝与蚩尤战争神话之一节。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云:“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广成子传云:“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即其事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山海经山经柬释卷一山海经山经柬释卷二卷三(山海经第三)山海经山经柬释卷四
山海经山经柬释卷五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一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二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三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四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五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六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七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八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九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十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十一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十二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十三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东晋记室参军郭璞注山海经叙
旧本山海经目录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叙附录附录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