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鳳凰池   》 第十四回 三軍奏凱方表是男兒 一疏朝天始成為俠烈      劉璋 Liu Zhang

  詞曰:
  昔年曾贈張華劍,今日故人重得見。峨嵋一旦整峨嵋,虎面由來非虎面。凱歌聲裏人歡忭,草莽臣登天子殿。封章一上九重知,害正權姦多遠竄。
  —— 右調《玉樓春》
  話說天子回朝,二臣謝恩歸院。雲狀元對水狀元道:“弟以為太僕二女即文氏、石氏之化身,假婿是石霞文,則二女必是文小姐無疑矣。弟初時訂交石霞文,以為才子之難得,僅得一見,而不意又遇吾兄,始信纔不限定。然霞文始終易轍,兄則經久同心,則霞文之才,纔中之賊;而吾兄之才,纔中之仙也。雖有纔而欲全其纔,究竟是難的了。初時約婚文小姐,以為佳人不易有,僅得一逢;而不意又有相氏之妹。既得相氏之妹,忽而又得太僕之女,始信佳人原非意定。可惜文小姐失身改弦,不得於二女同舉齊眉之案,此心反忽忽欲動耳。”水狀元道:“兄雲假婿義女,太僕言已歸鄉,日後也還要相會。但石兄既去,其妹豈有尚在此之理耶?承聖天子眷眷於你我二人,太僕又拒絶他人,而堅欲相配,此意又十分執拗不得。弟亦可惜石氏之妹,纔妹不凡,而忽有不成婚之說,遂使閨中少一唱和之友,亦為恨事。然弟與兄天涯異處,而聚首一堂,今已作相氏之姻婭,而復成章女之姨親,亦天之巧於成就,不欲才子佳人天各一方也。但天子猶欲鳴雁之後登殿謝恩,尚有一番酬唱,弟與兄當整備詩料,不可使二女反奪詩人一席,方為妙耳!”雲狀元亦笑而然之。自此兩人朝夕吟詠以待成婚不題。
  且說詹兵部專等早朝,即將青城山寇熾之事奏知天子。天子憂形於色,道:“此寇為害多年,屢屢騷動不寧。邇年以來,損兵折將,毫無功績。不謂日前又如此告急,怎得一個智勇兼全之將,一舉殄滅此囚,朕心方快耳。”話猶未畢,衹見白左都上前奏道:“連年不能滅寇者,以舉薦非其人也。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伏見狀元雲劍少年歷練,智謀有餘,使之討賊立功,必能一月三捷。況古之羊祜、杜預以書生樹建偉績,劍誠今之祜、預也。惟陛下推轂,任之川西,川可平矣。”天子道:“劍乃白麵書生,焉知兵事?卿欲挾仇中傷耶?”左都驚得面如土色。衹見雲狀元上前奏道:“公爾忘私,君爾忘身,國爾忘傢,事不避難,臣之職也。況班定遠投筆封侯,司馬卿檄定巴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昔虞詡、張綱曾為梁竇中傷,欲置其命於賊人之手,而甯季、張嬰束手就縛,欲害二字反使名流後世。願陛下枉臣以討賊之職,授臣以專閫之司,賜臣得以便宜行事,無使權倖於中阻撓,無一月而賊可平矣。雖白虎如之薦舉,不出於至誠公心,而臣自料可當其職也。”天子大喜道:“不料卿如此膽略,朕復何憂?”即令帶兵部尚書徵川大將軍印。
  卻又見晏吏部上前欲奏道:“臣聞將在乎謀,不恃乎勇,然一人之謀有限,必須參贊而成。伏見狀元水湄與雲劍才智相若,況交契異常,使之參謀帷幄,必能同心共濟。惟陛下察焉。”奏未畢,衹見水狀元即忙答道:“此是一網打盡之計,欲使臣二人委命於賊也。然柳渾書生,張延賞不能及之,況一隅之賊勢如冰山,臣願與劍同事,殄滅此寇,以圖報效於陛下也。”天子聞言一發大悅,即命水狀元帶兵部左侍郎徵川參軍印。天子親拔三千羽林軍,武庫中鎧甲器械俱極鮮明,又調兩員挂印總馬為先鋒,帶領七千人馬。又賜上方劍、空頭勅,便宜行事,賜了三杯禦酒,徑往四川進發。卻於路上即招募智能之士,來者紛紛不計其數。
  忽一日,有兩個投募的人來投參軍麾下。參軍問他姓名、來歷,一味扭捏支吾,參軍大疑,問他鄉貫,卻不思量着竟說洛陽人氏。參軍想道:“既是洛陽人,便與雲年兄同鄉了,怎麽倒投我這裏來?不免將他送往雲年兄那裏去。”登時即將二人送在雲狀元麾下。
  二人見了雲狀元,低頭不語。狀元叫他擡頭,原來是認得的。你道是哪個?卻是做篾片的符良星、尤其顯。他因費了白公子二百金,公子惱了,將他逐出不用。無處安身,即便去學了此拳法,一路騙人,漸漸裏杜撰些槍棒的架子,直流到京都。那日正在街上打一陣流星錘,舞一陣槍棒,恰恰撞着詹兵部經過。忙收不迭,卻被兵部捉回衙門去。兵部意中原要尋個刺客,見他兩個能言快語,又且會使槍棒,問起時,恰與雲狀元有些關礙,兵部便將行刺之說托他。他兩個一力擔當,兵部賞賜二人些東西,事成之日又許重用,故此一路趕來投募。惟恐雲狀元認得,卻投水參軍。不料參軍竟送到雲狀元處。狀元一見,就認得了他,兜頭一喝道:“你兩個莫非又是白公子差來行暗算的麽?”兩個見了雲狀元,心中已慌,又被一喝說破心中之事,一發滿面如霜,磕頭如搗蒜,答道:“小人等聞老爺徵川,招募奇才,不自量力,竟來應募,何敢暗算?”雲狀元道:“昔日以青城山之寇藉題害我,今日必定因青城山之寇乘機害我了。不然,既是有纔,何不投我而投參軍?”叫左右綁去砍了。衹見兩旁走出四個劊子手來,登時將二人綁了。兩個嚇得魂不附體,喊道:“此非小人要來投死,乃詹兵部要我來行刺也。”雲狀元便勒了口詞,大驚道:“賊未見面,幾緻喪軀,幸得天敗其黨,意外泄露。”即忙差人報知參軍,好將募土旗收了,把兩人囚在車中,待得勝後奏知天子,定罪取决。
  兵馬行了不多時,到了四川地方。虎面大王預先差人打探,早已探知兵馬到了。問起軍中主將是誰,說是姓雲,又是洛陽人氏,心中疑道:“難道是鍔穎兄?論起來,他不過由進士出身,怎麽到得武職地位?難道又有人藉此陷他麽?”再差一名嘍羅打探,恰好官兵已到,早被人捉了進去。雲狀元將好言騙那嘍羅道:“你山中有多少人馬、糧草?前日,文總兵怎麽輸了?如今可還在麽?”嘍羅一一答道:“山中不比往年,單弱兵馬共有四、五萬,糧草堆積如山,將士如虎。單是我大王嚮欲投順,因無門路,朝廷但思剿滅,不務撫綏,哪裏能夠徵得服?就是文總兵,智勇兼全,究竟落了大王之計。他如今也倒好,安安靜靜坐在山寨裏,倒免了姦臣陷害哩。說話已完,悉聽將軍老爺發落。”雲狀元方知賊勢浩大,難以力爭,更曉得文總兵尚存之信。即便叫人將灑飯與他吃,一面請水參軍商議軍務。
  水參軍到時,雲狀元即將嘍羅之言細述,便道:“此賊既有歸順之心,明日小弟不免親往慰撫一番,免得勞思費糧,倒是美事。況且天子許我便宜行事的,兄以為何如?”水狀元道:“此計誠妙。但兄是軍中主將,一去便無人坐鎮了。小弟憑三寸之舌,仗兄之威,今一往諭之,看彼意思誠否,兼窺其地利形勢何如。”雲狀元道:“兄若肯往,事必濟矣。但入虎穴之中,須相機行事,審勢發言,不失之卑,不失之亢,方可望事之濟耳。”水狀元道:“謹領尊命。”
  到了次日,備了些彩緞花紅美酒,帶了幾道空頭勒命,身邊跟了兩員驍將,幾個健卒,發了三聲炮響,所獲那個嘍羅逐一指點許多路徑,具說文總兵所敗之地。早已有伏路軍士報知大王。大王即便披掛下山,迎接進了洞中,八員將佐並七十二洞頭目雄雄糾糾排列兩旁。狀元與大王施禮已畢,水狀元道:“吾聞將軍霸占此山,擾動蜀地,因朝廷無心撫緝,致使將軍不能革心革面。今下官特奉兵部尚書徵川將軍之命,前來招撫將軍,其速諭所屬頭領將卒歸順天朝,不失封侯之位,去邪從正,身名兩全。倘恃頑不順,將來玉石俱焚,噬臍無及矣。惟將軍圖之。”虎面大王尚未及開言,衹見八員將佐並許多頭領俱擾擾嚷嚷起來,道:“既然朝廷有招撫之命,怎麽詔書也沒有?奉了什麽鳥將軍的命要來招安,分明要騙我等去坑殺了。大王不要聽他說話,不如把他殺了,忙領兵去與那鳥將軍廝殺。”虎面大王大怒道:“天朝大人在上,爾等怎敢羅唕?且兩國相徵,不斬來使,我等草竊一方,安敢發此鬍言?即不願投順,也須好好送回纔是。”衆人聽見虎面大王一番說話,方纔住定。水狀元道:“水某忝中今科狀元,今服王命,來徵不庭。因憐爾等不服王化,弄兵潢池,故爾奉刺來此慰撫汝等。汝等尚然如此桀驁,吾水某堂堂七尺,豈畏死之人哉?無詔旨者,緣邇年當道之臣惟謂爾等頑慢不恭,宜剿不宜撫,所以出師之日未敢據請。今聞爾等投誠有志,特與徵川將軍相議而來,蒙聖明許我二臣便宜行事,所帶空頭勅禦填註,爾等應授大小官職,回朝即受實銜。爾等不思改悔,反欲加害使臣,某視死如歸,豈畏爾等而鉗口結舌耶?”虎面大王忙謝罪道:“某等不知禮義,恣行有日,得罪狀元。今狀元開某等自新之路,誠某等更生之年也,敢不奉命?”因命取花紅美酒分賞頭領。諸頭領即把花紅扯碎,美酒傾潑在地,各走開了,大嚷道:“山寨好不快活,到去受人箝製。大王要降自降,我等情願廝此。”
  大王對水狀元道:“人雄非不欲待罪轅門,奈這些悍夫藐視王法,事不諧矣。請狀元速速回寨,恐有變心,禍生不測。”自己披掛上馬,送下山來,也逐一指點路徑,直送出八裏崗口。水狀元去遠,大王忙撥轉馬頭,叫道:“尚有一言相問。”狀元又轉,忙問:“將軍尚有何言?”大王道:“請問天朝中軍主將姓雲,乞將尊諱並號及籍貫示知。”水狀元即將雲狀元始終說了。大王大驚道:“此吾故人也!”忙將自己姓名說知,便附耳低言道:“如此行計方可剿除。”水狀元領計而別。
  大王歸寨,聚集諸將道:“爾等何鹵莽之甚也!一個狀元也是上天星宿,就要殺他,倘天降禍災,如之奈何?我亦非真要就撫,也不過誘他,將驕卒惰,一舉而擒之耳。”諸頭領都大喜道:“我等不過一勇之夫,安知大王深謀遠慮也。”大王便調撥七十二洞兵將,俱要明日下山,大戰一場,使官軍不敢正視。於是諸部將領頭自都去收拾兵器。次日,果然都下山了,山上不留一個。大王與峨嵋說知計策,峨嵋因天朝來將一水一云,想着當年烏雲大水,暗暗稱奇。
  卻說青城山嚮來止通一路,虎面大王上了山後,便於山後另開兩路,兵馬出進,衹有賊官曉得,官軍並不得知的,所以出沒不常,無從窺測。衹是他原是正人,不過避禍隱跡於此,怎肯終身陷於不義?今見水狀元來招安,心中不勝之喜,怎當這些黨類不肯同心!無可奈何,惟恐害了水狀元,所以自送下山。一聞了雲狀元為主將,心中尤是大快,即將計策授知,叫他外邊作備敵計,別將精兵從山後抄殺入來,占住此山,放起人來。又將多兵埋伏歸山之路,以便內外夾攻。故於此時將合山兵馬都要下山,不許留一個在山上,單留文總戎,已囑咐他引路,單等行計。
  那水狀元回營,將萬頎公之意一一說知。雲狀元大喜道:“不料吾之故人卻原來在此間遁跡,今日天賜成功,正你我二人立名之日,即萬兄出身之始也。”
  次日,雲狀元領了二千人馬出陣廝殺。衹見那邊賊營出馬果然是萬頎公。兩邊各自會意,戰了幾十合,不分勝負,各自收寅。
  且說水狀元領了五千人馬照了萬頎公之言,一路行去。衹見一個老人在那裏招手,水狀元起以為神,隨他進去,細叩方知是文總戎。因前日匆匆即去,不及相見,今番歡喜不消說了。到了青城山上,真正沒有一人,便將各洞放起火來,四下裏都有伏兵。八員將正在出陣與雲狀元先鋒交戰,忽有嘍羅報道:“大王不好了!山上火焰焰、赤蓬蓬,想是〔起〕火了。”諸洞頭領回頭一看,果然見紅火燒空,黑煙迷路,都無心戀戰,奔走八裏崗去。雲狀元催動兵馬一路趕殺進去,直到山前。衹見山上人馬如雲,要上山時,山上木石亂滾下來,許多將領沒奈何,衹得望一條小路一走。正走之間,一聲炮響,左右兩彪人馬殺將出來。這裏殺進去,虎面、峨嵋都從中殺起來,殺得八員大將俱作無頭之鬼,七十二個頭目盡為斷頸之魂。其餘殺不盡的都投順了。正是:
  占住名山已有年,洞中另有一壺天。
  早知要作刀頭鬼,何似投誠識聖顔。
  水狀元將諸洞寨柵盡皆燒毀,惟虎面、峨嵋正所不即燒壞。兩個大王即時去了戎衣,歸命拜服。雲狀元讓功於參軍,參軍又讓功於主將。即時攙起頎公,雲狀元敘了契闊之情,並拜見總兵。總兵見雲生少年登第,而且建立大功,不勝稱美。此時正匆忙之際,總戎不暇問及傢事,雲狀元亦無暇談及。即將空頭敕,賜萬生總兵職銜,到朝再憑聖意,論功行賞。倏忽之間將一座青城山有名大寇一旦掃滅,蜀人無不感悅。班師之日,焚香送出蜀界。正是鞭敲金鐙,人唱凱歌,好不興頭。於路文總兵徵問傢中之事,雲生也不明言,微露其意,總兵懷疑不决。
  且說捷書到了兵部,兵部衹得上聞天子。天子大喜,反賞晏、白二人薦賢之功。到京之日,天子親排鑾駕出迎,真正榮耀無比。雲、水二狀元即動了一疏,疏中言萬頎公投順之誠、剿滅之計。竜顔大悅,即實授兩廣總戎之職,峨嵋封為二品夫人。宣上殿來,山呼已畢,天子問道:“卿傢何處?為何事陷入賊營?一一奏知。”萬頎公袖中忙出一疏上呈御覽。天子細看,衹見疏上寫道:
  草莽臣萬人雄同妻雷氏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具
  疏為被陷逃禍,至今負罪不義,懇除姦佞,培植忠良,以維國本事。臣本教授萬送之子,清白傳傢,詩書遺後,從未嘗有不義之心、無恥之念,以自外於王化者也。衹因昔年臣友雲劍——衹今徵川將軍,傢傳寶劍一口,偶爾玩賞,遂露姦臣白虎如之子白賁之目。百計要求,千方劫奪,不遂其願。聽遊手狡猾小人符良星、尤其顯之計,以潑天無妄之禍加守正有志之人。時賁父官勢熏天,炙手可熱,臣虞劍蹈不測之禍,履莫大之災,勸劍避跡他方,潛身外地。不謂賁捕風而風已無聲,捉影而影已無跡,遂欲株連蔓引,遷怒於臣。臣思九閽萬裏,呼籲無門,遂爾逃遁蠶叢,隱身林莽,誠不思劍有塞翁失馬之福,而臣亦有天日重見之歡也。至於總兵文戎,忠節貫天,精誠格地,非智勇不及而遭此,皆神姦暗算,以至披殃。兵部尚書詹權惡比豺狼,兇同梟獍。始也授以疲兵羸卒,而兼有易子折骸之傷:既也撓以惡侄參軍,而不無僨比輿屍之辱。然而蘇武之節無愧於前,洪皓之守媲美於後,千秋所重,萬古同欽。而權姦之遺害忠貞,真堪發指。即今雲、水二臣幾遭隕越,苟非天露,事未可知。臣以為不除姦倭,則忠良無奮興之思,而君子道消;不植忠良,則姦佞無退避之念,而小人道長。斌也宜加褒錄之典,權等宜申放逐之條,而〔白〕虎如之勢焰、晏無極之朋比,合謀害正,表裏為姦,竄逐誅夷,權其輕重,庶律法不廢,且賞罰不偏,而國本亦維矣。謹疏。
  天子見疏,大怒道:“原來有如此委麯,朕何不明,被姦臣蒙蔽若此。”因召雲、水二卿上殿,問道:“詹權復有何陷害?”雲、水兩狀元便將符、尤二人投軍行刺之事一一述知。天子大怒道:“朕何負於彼,而彼竟欲以朕為奇貨,賈於草寇乎?”即着殿前指揮使速將詹權綁付朝堂,待朕親勘。
  不一時,指揮率了許多校尉拿取詹權付朝,天子親自勘問。五刑畢備,始供出晏、白亦與銓謀之說,登時又將晏、白二人拿到。三個面面相覷,無言掩飾,衹得實說了。因將詹、白、尤、符,並白無文問成斬罪,即時取决,妻孥沒入為奴。晏無極朋比為姦,姑念不為戎首,減死一等,其子無魁論為鬼薪。總兵文斌敗非其罪,志節可嘉,即代詹權為尚書之職,論功行賞。雲劍、水湄滅寇有功,劍升為中極殿大學士,湄升為武英殿大學士,其餘將佐俱各照功封賞。此正是好人惡人消長之一會也,有詩為證:
  心術由來莫壞真,於今誰不駡姦臣。
  當時指望將人害,誰想原來害己身。
  此後有分教。
  父女相會,宜喜宜嗔,翁婿細談,且疑且□。
  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賞梅花俠概詩才並見 舞寶劍鬼謀蝎計前來
第二回 榻懸香積誰憐遷客是仙人 詩和齊紈不惜改妝尋吉士
第三回 奇女子因奇夢得遇奇緣 傲書生逢傲纔全消傲骨
第四回 醉公子何來月下驚人 憶多嬌衹為樓中斷句
第五回 忠臣陷虎坑願作刀頭鬼 淑女投豸史暫為幕府之賓
第六回 有心一見傾心認真成假 睹面幾曾識面因舊逢新
第七回 東床坦腹願天速變男兒 西閣談心對月宜聯姊妹
第八回 假偏遇假一首詩窺破機關 癡復逢癡三杯酒旋成姦計
第九回 金玉代傾為良友得逢聖主 琵琶別抱恨姦朋忽奔佳人
第十回 假名嬌客相逢頂替春元 無義相公巧值多言銀鹿
第十一回 對面不相逢暗暗傳知消息 笑談來竊聽明明說出根由
第十二回 白丁公子狗洞裏思食天鵝 青眼泰山竜座前求婚丹鳳
第十三回 擔水賣人姦兵部當場遺醜 命題限韻聖天子枉駕為媒
第十四回 三軍奏凱方表是男兒 一疏朝天始成為俠烈
第十五回 是是非非二小姐千般巧計 顛顛倒倒兩狀元滿肚疑心
第十六回 打破疑團舊朋友與新朋友一傢完聚 參通妙想大姨夫與小姨夫兩姓姻緣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