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永慶升平後傳 》
第十四回 憑腳程戲耍侯化泰 請俠義雙探峨嵋山
貪夢道人 Tan Mengdaoren
詩曰:愁境時侵總不愁,何妨物外任遨遊。
世途成敗殘枰子,人事高低急水舟。
簞食幸無陳蔡厄,褞袍寧卻子方裘。
營名營利終何益,贏得斑斑白上頭。
侯化泰又追上房,在各處找不見有一人,自己想:“怪道人說‘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我侯化泰閱歷四方各處不少英雄,不想今日在獨竜口遭這樣戲耍,我必要找着他纔是。”他在各處尋找,並不見一人。自己無奈,回到書房,又羞又氣。自己想:“我皆因愛說話,惹出這樣是非來。人生喪傢亡身,言語占了八分。我要不說,焉有這樣呢!”越想越悔。張廣太說:“老俠義不必懮疑,這是過往遊神亦未可定。天色不早了,你喝兩碗茶吧。”去叫漁童烹茶,樵叟去請李貴大哥、鄒二爺、高傑、薑玉等。
大傢到書房,全都見過禮。侯化泰見衆人恭敬他,又和張廣太談論武藝,說些閑話。那侯化泰說到得意之處,自己想要吹,又怕窗外有人。張廣太派人伺候他在書房安歇,衆人各自去了。追風仙猿侯化泰乃當時人物,怕睡着了被人耍笑,自己思想:“張廣太他不認識別人,就便是有能人,我追不上的也少,這是我一生愛說之報應。大江大浪我經過無數,來此要現眼!”自己千思萬想,一夜無眠。次日起來,無面在這裏住,要告辭走。張廣太說:“不可。我知道老俠義無事,我還要領教領教。今日吃完了早飯,願意哪裏逛請去逛,我今日有事。老義士要走,是怕昨夜晚窗外說話之人?”侯化泰說:“既蒙見愛,不必‘俠義’稱呼,我也脫俗。兄弟,你要依我之言,我就多住幾日;你要不依我之言,我這就告辭。”張廣太說:“很好!兄長言之有理。”派人擺飯,二人同桌共飲,各吐肺腑。
吃完飯,侯化泰要去訪訪這個窗外之人是誰。自己信步出了衙門,他看見那街市之上人煙甚密,知道這窗外說話之人,他斷不能在街市之上閑遊,或幽雅之處,或寺院之內,亦未可定。自己信步兒往西,方一出城,在閑鄉盡處,衹見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兒在那樹上拴套兒,那旁邊有三人藤圈、一個銅鑼。那老頭兒身高五尺,五短身材,面皮透白,四方臉,一部銀髯;身穿細毛藍布褂,藍布中衣,白襪,青雲鞋,在那裏口中直叫:“蒼天哪!蒼天!不想我死在這裏。我七十六歲的人,死在這獨竜口,傢中也無人知道,我作了他鄉怨鬼,異地孤魂了。哎!猴兒呀,你拋開的我好苦!”侯化泰一聽,看見這人甚慘,過去問道:“你為什麽哭啊?”那老頭兒說:“我是遠方人,來在這裏,以耍猴兒為業。我自幼兒買了一個猴兒,其性最靈,我教他練各種玩藝,無不精通。又會拳腳,又練十八般兵刃。昨日我來在這大街玩耍,我一時間得了五吊錢。那總鎮張大人的跟人看我耍的好,叫我去衙門內去耍。那內宅人也有看見的,都給我那猴兒果子吃。我那猴兒貪圖着吃果子,他不肯跟我出來。好容易的我把猴兒帶出來,不想他扭斷繩兒跑了,我隨後追着,到了那總鎮衙門首,他跑進去不出來了。我和他們要,那門上人不講理,竟把我猴兒留下。老漢我這樣大年歲,不想我被人欺負。我別無能為,就指着一個猴兒,他若是走了,我就餓死了。我上吊一死!”侯化泰說:“不可,你跟我走吧,咱們到了總鎮衙門,我給你把那猴要出來就是。”那老頭兒跟隨在後,走了不遠,那老頭兒把鑼與藤圈都拾起來,追上侯化泰,望他脖子上一套,他手打銅鑼,說:“瞧耍猴兒的,來看耍猴兒的!”侯化泰氣往上升,伸手要抓那個老頭兒。那老頭兒一閃身躲過去,說:“你要動手,你如何成?”侯化泰見那老頭兒把眼一瞪,二目如電,自己心中一動,說:“老英雄,我錯了,你莫非是江蘇上海縣的鑽雲神鷂朱天飛兄長?”那老頭兒說:“然也,我正是朱天飛。我要不然,我也不耍笑你。我看你昨日與那薑玉等動手,你也太無容人之量了!你說那些大話算什麽?”說的侯化泰一語不發,愣了半晌,說:“兄長,我昨日也說過,衹有一個人他是我的對手,我耳中早有知道,兄台保雲南鏢,不能在此。兄長這是從哪裏來?”朱天飛見侯化泰這樣,自己倒後悔,說:“師弟,你我道藝相交。”把藤圈兒給摘下來,“我收你作個師弟。”侯化泰聽見,連忙請安,說:“師兄,你如何來至此處?”朱天飛說:“賢弟要問,這話可就長了。我自幼父母雙亡,留了我姐弟二人。我在外保鏢,來傢之時,我姐丈己經故去了,留下一子名薑玉,我也教他跟我練些拳腳。他在傢度日,我時常給捎帶銀兩。衹因我在楚雄府臥病一年之久,未能回傢,及至病好,又保鏢上了昭通府,住了一年,纔回江蘇上海。我看我姐姐傢中無人,一問鄰右人等,說我姐姐故去,我外甥跟一個張廣太去了,我也不知道張廣太哪裏去。我由去歲在平安莊拿花面魔王金四虎,路遇馬成竜,纔知道薑玉在這獨竜口。我來此已一載有餘。我知道北五省有兄弟你這個人,作了些驚天動地之事。走吧,此處也不是說話之所,你我回衙門。”
正說着,衹見正東高傑、薑玉、鄒忠、李貴四人來至這裏。朱天飛給四人引見侯化泰,大傢見禮已畢,一同回歸衙門。張廣太接見,到書房大傢敘禮已畢,擺上酒筵,大傢吃酒。自此侯化泰在這裏住下,每日談論些武藝,住了有半個月之久。這日外邊有人稟報:“外面來了一個姓王的,名叫天寵,特來拜訪。”張廣太說:“請。”不多時,從外面進來了王天寵。
書中交待,王天寵是從哪裏來呢?衹因那王天寵要給恩兄顧煥章報三釘之仇,誤走三岔山,遇見虯首竜楊永安。把女兒許配他為妻。有楊永安之弟楊永太,他現在天地會八卦教中為督糧會總,見了王天寵,提說自己在峨嵋山臥底之故,“你要殺吳恩,你去可不成。你訪能人入峨嵋山,我作為內應,探問顧煥章死於何人之手,我幫助他捉拿教匪。就是吳恩不好擒,他精通法術,有一宗法寶,名曰‘陰陽八卦鈸”,百發百中,前在襄陽與神力王打仗之時,連勝清營四十八陣。這宗東西須要留神,要能有人偷得此八卦鈸到手,可去妖道一隻膀臂。還有一口太阿劍,乃是一口寶劍,能削銅鐵、剁純鋼,水斷蛟竜,陸斷犀象,迎風斷草,刻木如絲,殺人不帶血。要有能人盜得此物來,可以捉拿吳恩。還有一件,峨嵋山內有一個一字並肩忠勇王馬傑,此人乃俠義之人,要有人去探問他的口氣如何,他必知道顧煥章之生死。據我想,木板三釘之人未必準是顧煥章,這其中定有情節。”王天寵一聽,愣了半晌,說:“欸!此時我顧大哥一死,我又是人傢都認識的。要說英雄,我也不知哪裏有英雄。我先在江湖十數年間,並未遇見一二知己。我有兩個拜弟,是兄弟二人,武藝超群,一個叫笑面無常張大虎,一個叫笑面閻羅張二虎。他兄弟二人武藝雖然好,也不能出乎其類。張大虎他現在獨竜口兼管船衹,張二虎給我照應聚泉山。我要把他二人找來,在二十四座海島之內,再請幾位豪傑,跟我破這峨嵋山也好。”楊永太說:“張傢弟兄可以前來,那二十四海島頭領不必前來。你要去找張大虎,順便到獨竜口,這個地方是張廣太作總鎮,他妻韓氏是滄州雙俠韓成公的女兒,馬傑是大刀韓成公的拜弟,他們許有來往。張廣太也愛交朋友,他許有幾位英雄在他手下,你不可不先見張廣太。”王天寵說:“也好,我明日起身。我這裏有金鏢一支,你帶去,日後有人拿我這樣的鏢見了你老人傢,千萬照應就是了。我別無可囑。”楊永安治酒款待再三,盡歡而散。
王天寵這日起身,一直順大路奔獨竜口。這日到了獨竜口總鎮衙門,在回事房一說,傢人通稟進去。不多時,張廣太和薑玉、鄒忠、李貴四人迎接出來。張廣太身穿官服,笑嘻嘻緊行幾步,說:“王義士一嚮安好!”請了一個安,王天寵還禮。薑玉三人過來,彼此見禮已畢。張廣太說:“王兄裏面請坐。”讓至三堂後西院內,書房是坐北嚮南的,四扇緑屏門,裏面是三間上房,前出廊後出廈的。院中雖小,有各種奇花時放。一看北面抱柱上有牌一塊,上寫“怡性仙館”四字,兩邊各有對聯,寫的是:花間酌酒邀明月,石上題詩掃緑苔。
有兩個小童引路,讓進怡性仙館。這屋中甚是幽雅,靠北墻八仙桌一張,兩旁各有椅子。墻上挂着一軸橫披,上畫的是“虎溪三笑圖”,兩邊配兩條對聯,寫的是:美酒吃得微醉後,好花看待半開時。
東西兩個暗間,裏面安放圍屏帳。讓王天寵在東邊椅子上落座,張廣太西面相陪。薑玉在東間把幔帳捲起來,鄒忠、李貴等屋中落座。書童端上茶來。張廣太問道:“王兄這是從峨嵋山來?我聽說教匪勢派甚大,山不易破。馬成竜兄與我師兄都被穆將軍調去,這大營內上將惟有倭侯爺與王義士了。”王天寵聽到這裏,說:“欸!你還不知嗎?倭侯爺探山被獲,我要替兄報仇,恨自己單絲不成綫,我來此和賢兄訪問,可有認識的英雄俠義無有?”方纔說到這裏,衹見簾子一起,從外面進來兩位俠義,共議捉拿吳恩。雙俠初探峨嵋山,且待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廣慶園三傑會仙猿 侯化泰再施驚人藝 | 第二回 張玉峰旅店結盟 馬夢太探山被獲 | 第三回 馬夢太夜逢三險 驗兵刃絶處逢生 | 第四回 設奇謀計破剪子峪 穆總戎攻打五雲山 | 第五回 妖道暗施陰謀計 王宏定計捉妖人 | 第六回 馬成竜夜探王宏寨 白勝祖奉令捉妖人 | 第七回 吐真情共捉妖道 竹影山大戰賊兵 | 第八回 穆將軍兵發懸漠山 馬成竜誤中誆軍計 | 第九回 馬成竜急難中問卜 金文學七步橋報恩 | 第十回 故人相逢喜談別後 仇寇見面幸捉回營 | 第十一回 拿馬保回營贖罪 四方鎮聚會群雄 | 第十二回 馬成竜旅店遇友 陀頭僧力大驚人 | 第十三回 獨竜口俠義勝高傑 總鎮衙神鷂戲仙猿 | 第十四回 憑腳程戲耍侯化泰 請俠義雙探峨嵋山 | 第十五回 二義士初入峨嵋山 興會莊巧遇瘟道 | 第十六回 紅鬍子懷私刺雙俠 侯化泰露情定巧計 | 第十七回 會仙臺雙俠見吳恩 鑽雲鷂施展驚人藝 | 第十八回 二老智出峨嵋山 群雄聚會四方鎮 | 第十九回 李萬青目識豪傑 馬成竜旅店結親 | 第二十回 侯化泰又逢強中手 顧煥章出世遇賓朋 | 第二十一回 仙師煉藥清虛觀 煥章酒肆會群雄 | 第二十二回 羅如虎被打受辱 張玉峰立功捉賊 | 第二十三回 穆將軍兵發峨嵋山 金刀將探山遇妖道 | 第二十四回 北山口英雄被獲 青石洞義士逢兇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