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书类 》 论语新解——思与行 》
八佾篇第三(1)
何新 He Xin
[原文]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
[译文]
(3.1)孔子论季氏:“在私家庭院中竟敢使用六十四人的舞蹈队列,如果对这样的事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注释]
①季氏,指季平子,鲁大夫。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及《汉书·刘向传》即季孙意如。据《韩诗外传》,以为季康子。马融注则以为季桓子。
②皇疏:“谓者,评论之词。”八佾,佾音逸,上古一种舞蹈名。每八人为一列,一列称一佾。八佾即八列,六十四人。周礼制,天子用八佾,贵族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用八佾,非礼。
③忍,容也,宽容。按:杨伯峻读忍为爱,引《庄子·道术》:“恻隐怜人谓之慈,以慈为忍。”谓“这‘忍’字正是此意”,殊谬!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①。
子曰:“‘相维辟公②,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
[译文]
(3.2)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国之社宫收租税。
孔子说:“‘看那雄伟的神社之宫,天子庄严肃穆’难道这堂堂之神宫已成为三家的私堂了吗?”
[注释]
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卿,即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之后,故又称“三桓”。彻,田税曰“彻”。《集注》:“彻,去也。”何按,彻,即撤,抽也。抽取(提成)曰“彻”。雍,宫也。社宫曰雍。《毛诗序》:“雍者,禘太祖也。”
②辟公,即辟宫、辟雍,天子神社。相,读为见,视也。维,巍也。
③穆穆,伟美之貌。《尔雅·释诂》:“穆穆,美也。”《释训》:“穆穆,肃肃,敬也。”
④家,宗也。《说文》:“家,居也。”此乃汉代之义,非家之本义。《易》师卦:“开国承家”,荀注:“承家,立大夫也。”《左传》桓公二年:“诸侯立家”,杜注:“卿大夫称家。”大夫之宗邑称家。何焯《义门读书记》:“庙制,室外为堂,堂外为庭。”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①
[译文]
(3.3)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仁善,有礼仪又能如何?一个人如果不仁善,有音乐又能如何?”
[注释]
①皇侃疏:“此章亦为季氏出也。季氏僭王者礼乐,其既不仁,礼乐云何?”包曰:“言人不仁,必不能行礼乐。”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①。
子曰:“大哉问②!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③,宁戚。”
[译文]
(3.4)林放问用礼的本意。
孔子说:“问得好啊!对礼仪,与其奢华,宁可俭朴。办丧事,与其欢乐,不如悲戚。”
[注释]
①林放,鲁人。或说为孔子弟子。
②大,读为达。达,晓也。问得在行,即“达哉问”,问得好也。
③易,古音锡,与熙通。熙,欢乐也。旧注或训“易”为“治”,为“和”,皆谬!
《礼记·檀弓》:“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①,不如诸夏之亡也②。”
[译文]
(3.5)孔子说:“夷狄即使有君上,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上。”
[注释]
①夷,东夷。狄,北狄。《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注:“夷在东,狄在北,戎在西,蛮在南。”《说文》:“夷者蹲也,无礼仪。”
杨树达《论语疏证》:“夷狄有君指楚庄王、吴王阖庐等。君是贤明之君。句意是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杨用皇侃疏,亦备一说。
②《集注》:“诸夏,中国也。”亡,通无。何按:所谓夷夏之辨,华夷之别,本此。夷,野也,远也。夏,华夏也。
《汉书·匈奴传》:“苟利所在,不知礼义。”《传赞》云:“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故知其人君不君、臣不臣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图书目录 | 序 | 学而篇第一(1) | 学而篇第一(2) | | 学而篇第一(3) | 学而篇第一(4) | 为政篇第二(1) | 为政篇第二(2) | 为政篇第二(3) | 为政篇第二(4) | | 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里仁篇第四(1) | 里仁篇第四(2) | 里仁篇第四(3) | 里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