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京剧大师程砚秋:戏剧宗师一生中的若干片断   》 第14节:声名初起(7)      Hu Jinzhao

  正在这两出戏给北京的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兴奋时,久病的罗瘿公于1924年9月23日,以肝疾不治逝世,终年仅五十二岁。罗瘿公全力扶植程艳秋举凡7年,为程费尽心机,鞠躬尽瘁,留下12个剧本和为人处世的诸种美德,撒手而去了。
  罗瘿公病逝前,倚枕自草了一个遗嘱,更显示其为人性格:"讣告式云显考罗公瘿公悼于中华民国某年月日疾终某处。不喜科名官职,前清已取消,述之无谓也;民国未入仕,未受过荣典,但为民而已。为公府秘书、国务院参议上行走及顾问咨议之类,但为拿钱机关,提之汗颜……碑文式:诗人罗瘿公之墓,最好请陈伯颜先生(按:陈宝箴之子,又名陈三立,字伯严,光绪十二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湖南巡抚,励行新政,同光体主要作家,光绪三十年(1904)赦戊戌党复原官,不肯复出。辛亥后避居于苏浙,以诗书文名世,与罗瘿公知己世交,1934年八十五岁卒。)书之。不得称清诗人,盖久已为民国之民矣。平生文词不足以示人,唯诗略有一日之长……程君艳秋义心至性胆掩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将来震、艮两子善为报答……"
  罗瘿公一生洁白,两袖清风,晚年无私无顾地把全部心血用在程艳秋身上,培养出一个艺足以闻世、德足以照人的大艺术家,罗瘿公的名字将永远同中国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联系在一起。罗临终前,对程的极高的赞语,其中有很大的自慰;又把程拜托给老友金仲荪先生,请金代自己继续辅佐,才含笑而逝,留下了未完成的剧本《聂隐娘》。
  罗瘿公从上海归来后,生病住进了北京当时最好的德国医院,长达半年之久。昂贵的医药费全部由程艳秋承担。只要能挽救抢回罗之生命,程不惜一切,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罗瘿公逝世后,程艳秋抚尸痛哭,停演数月,素服一年志哀。他为罗举行了隆重的丧礼,亲笔写下道出他们师生深情厚意的挽联:
  当年孤子飘零,畴实生成,岂惟末艺微名,胥公所赐;
  从此长城失恃,自伤孺弱,每念篝灯制曲,无泪可挥。
  真是发自内心的哀痛,朴实动人的描真!
  罗终前,流露出身后最好安葬于京西香山、西山一带的意思。程艳秋遵罗嘱,在京西万花山四平台购建墓地,厚葬罗瘿公。每逢春秋祭日、外出行前和归来,程必祭扫罗墓,重温罗公教诲,以激励检点自己,多年不辍。
  之后趁南去演出之际,他专程去西子湖畔访谒散原老人陈三立先生,乞得老人书:"诗人罗瘿公之墓"七字碑文,酬笔润五百元。老人不受,感其风义,另赋诗两章相赠。
  程艳秋不断向家属子女讲述罗瘿公对自己的教诲相助深恩:"我程某人能有今日,罗师当推首功";"这样品格高尚又极有才能的好人,在中国太难得了,不能忘记他的巨大贡献。"
  即使如此,程艳秋仍难以表达失去良师之痛。这只有借助文字诗词,一抒胸臆。他在《〈掞东师手书梨花记剧本提纲〉跋》中,沉痛地写道:"瘿师为秋制曲数十种,而梨花记居首,稿成于辛酉(1921年)……其时瘿师初属稿,辄就商于瑶卿夫子。此提纲当系彼有商定而为瘿师所手书者。睹兹遗墨,回忆当年辛勤提挈所以为秋计者,至殷且渥。细如提纲亦且亲自握管,不肯假手他人。鸣呼,厚矣!"在安葬了罗瘿公后,程艳秋留了这样动人的诗句:
  明月似诗魂,见月不见人;
  回想伤心语,时时泪沾襟。
  西山虽在望,独坐叹良辰;
  供影亲奠酒,聊以尽我心。
  恩义实难忘,对月倍伤神。
  程艳秋这些义举和诗文传出之后,四海赞扬,称之为"义伶"。康有为更有诗赞曰:
  落井至交甘下石,反颜同室倒操戈;
  近人翻覆闻犹畏,为汝怀恩见岂多。
  惊梦前程思玉茗,抚琴感泪听云和,
  万金报德持丧服,将相如惭菊部何!
  此诗借题发挥,指责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相互倾轧,以怨报德;贵如将相者,反不如一个梨园中唱戏的伶人明事理有道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节:编者的话 引言第2节:严酷的学艺生涯(1)第3节:严酷的学艺生涯(2)第4节:幸遇明师(1)
第5节:幸遇明师(2)第6节:幸遇明师(3)第7节:幸遇明师(4)第8节:声名初起(1)
第9节:声名初起(2)第10节:声名初起(3)第11节:声名初起(4)第12节:声名初起(5)
第13节:声名初起(6)第14节:声名初起(7)第15节:程派大成(1)第16节:程派大成(2)
第17节:横眉冷对(1)第18节:横眉冷对(2)第19节:横眉冷对(3)第20节:横眉冷对(4)
第21节:生活一变(1)第22节:生活一变(2)第23节:生活一变(3)第24节:生活一变(4)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