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食货金瓶梅 》
交通、起居及其他(1)
侯会 Hou Hui
衣食住行中的“行”,是指交通方式、车马之资。这一点书中虽然涉及不多,但也不乏生动的例子。
第七十八回,潘金莲之母潘姥姥来给女儿过生日,但人到门前下了轿,却没钱打发轿夫。向女儿要,潘金莲也拿不出来。为此,母女好一通吵闹。最终还是三娘孟玉楼看不过,拿出银子打发了轿夫——其实只需六分银子,约合十多元,犹如今天“打的”的起步价。
西门庆出门,则很少坐轿,一般是骑马。第三十八回,蔡京的管家翟谦因感激西门庆替他寻妾,送西门庆一匹“高头点子青马”,值七八十两银子,那是名副其实的“宝马”了。此外,媒婆薛嫂四处说媒,大夫蒋竹山出门行医,骑的都是驴。
出远门的人,则须带足盘缠。第十七回,西门庆得知京中后台杨戬遭人弹劾,忙差家人来保、来旺到京城打探消息,给了二十两银子(约合四千元)做盘缠。从山东到河南,前后一个月,算是很富裕了。后来西门庆再差人进京,每人大多只给五两。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花销也最大。不同的阶层,住房的需求不同。卖炊饼的武大是“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第一回)。“典”是使用权的转移,没有产权,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不过房主有了钱,还可以赎回去。十数两银子,合三千块左右吧,应当是很便宜的。今天大都市的闹市区,三千元也就是一套两居室一个月的租金吧。
带产权的房子也不贵。一处“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质量一般,要三十五两银子,相当于七千块钱。常时节就在西门庆的资助下买了这样一处房子遮风避雨(第六十回)。好地段的房子就要贵些。西门庆替姘妇王六儿买了狮子街繁华地段“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宅子(第三十九回),花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这要算西门庆的“外宅”了——算下来,常时节的房子一平方米不到两百块,王六儿的房子一平方米顶多三百块,比起今天大都市中一平方米上万元的房价,便宜得不可思议。
这里说的是百姓之家的低门浅户,官宦财主家的深宅大院,气象又自不同。西门庆的同僚夏提刑,卖了一所宅子给何太监的侄子。“门面七间,到底五层”,“仪门进去是大厅,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街道又宽阔”(第七十一回)。按契上原价一千二百两交割,合今天二十四万。
西门庆自己的宅院跟夏家的这一所不相上下,后来又花五百两银子增盖了花园。以后又乘人之危,用五百四十两银子买下隔壁花家的园宅(第十四回)。街对面乔家另购新宅后,西门庆又花七百两银子把乔家旧宅买下来。其间还用二百五十两银子买了城外赵寡妇家的庄子,以扩建坟园。粗略算来,西门庆的房产,总值在三千两以上,合今天六十多万。考虑到清河是外省小县,又是在物价低廉的时代,这个数字,也就十分可观了。
《金瓶梅》时代房价低廉,大概还跟当时地价不高有关。韩道国夫妇商议在自家院落盖两间像样的平房,材料费也需花上三十两(第四十八回)。可知房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另一个例子是,皇亲向五因家道败落,要拆卖祖坟的“神路明堂”;其实就是拆掉好端端的房子,专卖木料、砖瓦。讲好“三间厅、六间厢房、一层群房”的建材,开价五百两。西门庆的伙计贲四认为可以压到三百五十两,并说:“休说木植木料,光砖瓦连土,也值一二百两银子。”(第三十五回)其后大概是以三百两(合六万元)成交。看来建材的价格实在不低,加减之下,土地的价格也就所剩无几。
物价的情况大体如此,人工的价值又如何?
傅伙计是西门庆雇来支应铺子的掌柜,每月工钱只有二两(第九回)。不过他还有年底分红。乐师李铭来西门庆家教弹唱,除了管饭,每月还有五两银子工钱(第二十回)。但这多半得益于他的“皇亲国戚”身份——他是二娘李娇儿的兄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目录 | 《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1) | 《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2) | 《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3) | 白银一两价几何(1) | 白银一两价几何(2) | 白银一两价几何(3) | 餍甘饫肥谈饮食(1) | 餍甘饫肥谈饮食(2) | 穿绸挂缎说衣饰(1) | 穿绸挂缎说衣饰(2) | 穿绸挂缎说衣饰(3) | 穿绸挂缎说衣饰(4) | 交通、起居及其他(1) | 交通、起居及其他(2) | 交通、起居及其他(3) | 再多说几句 | 千万富翁的商业收益——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一(1) | 千万富翁的商业收益——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一(2) | 行贿支盐与偷税获利——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二(1) | 行贿支盐与偷税获利——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二(2) | 借官生财与放债取息——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三(1) | 借官生财与放债取息——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三(2) | 财色双得的“纳妾工程”——西门庆如何赚钱之四(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