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劉紹銘作品係列:吃馬鈴薯的日子   》 第14節:吃馬鈴薯的日子(2)      劉紹銘 Liu Shaoming

  怎麽辦?
  回臺灣去教中學麽?太晚了,各學校都已開課了;在香港待下去麽?每月兩百塊錢的收入,活不下去。
  就在這個時候,我想起了“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好吧,就冒這個險吧:空着手去美國。
  幸好我平日相交的同學朋友中有不少知己。我把要出國的意思告訴了他們,在加拿大念工科的一位千辛萬苦湊足了一張船票錢給我,在香港的和在美國的也是盡其所能地幾十元幾百元地借錢送錢給我,使我除購買船票外,還能添置一些鼕天的衣物(美領事那兒的保證金一關也是靠一父執輩朋友的銀行賬戶幫忙的)。
  我取華盛頓大學而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理由無非是個人的關係,因為先師濟安先生當時常在那兒走動,我想我在美國就不愁寂寞了。
  就這樣,我拿了船票、幾件簡單的衣物和一百二十元的美金現款,搭上了剋利夫蘭總統號船,趕着到西雅圖去升學。
  船一離開香港,就懷念香港。是的,香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是文化沙漠,是藏污納垢、安全無保障、貧富差距最顯著、社會制度最落後……的地方,但不知怎的,船一離開港口,我的眼睛就濕潤了起來。以前離港赴臺升學時,或畢業離臺返港與未婚妻告別時,我都沒有傷感過。
  因為無論香港在別的方面怎樣一無可取,這畢竟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而家乡就是家乡,住在這裏的居民百分之九十是我的同胞,而我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必與英國人打交道,所以我一直未把它看做殖民地。以往我每次離港赴臺時不覺難受,無非因為臺灣近在咫尺,心理上從無離鄉背井之苦。而現在不同了,離鄉背井不算,到了美國後怎麽辦呢?房租、學費、餐費、交通費全無着落。反觀與我同船去的同學,一攀談起來,原來每人手頭不但攜有比我多十倍至二十倍的現款,而且要麽是在美國、加拿大有親人照顧,要麽就是在港父母有相當的經濟基礎,一有急需,拍一急電就有後援。
  而我有急需時,拍電報給誰呢?朋友雖多,但均屬有心無力之人。晚上睡不着時,獨坐船面,放眼一看,真是“天蒼蒼,海茫茫”,好不凄涼。當年唐僧取經,歷盡艱苦,但玄奘是個有信念的人,而我呢?我現在去美國,是為信念而去嗎?為讀書而去?為謀生而去嗎?為爭一口氣而去,還是為人去而我去呢?
  現今想來,當初赴美的動機是謀生與爭氣居多。我自小吃盡不少苦頭,能念大學,深覺此生予願已足。在念大學前,人生大志不外兩飯一宿而已;念大學後,眼界確是寬了不少,然而囿於少年挨餓的經歷,對安定生活之追求熱衷如前。因此,假如我臺大的學士學位,在港找工作時不被歧視(不要說能如港大學位那麽吃香了),而我又能找到一份官立或津貼小學的教職的話,我不會離開香港;或如國泰公司錄用了我,我不會離開香港;或友聯研究所能給我全工而薪水又不如此菲薄,我不會離開香港。
  這樣看來,我當初離港赴美時的動機和心情,與數十年前我國閩粵同胞因覺在原居地謀生不易而紛紛嚮海外謀發展的情形不無大同小異之處。所不同者,教育程度而已,名目而已:廣東華僑到“金山”去做苦工,而我則去念“研究院”!
  抵達舊金山後,就隨着三兩同學乘計程車到唐人街去,在該地區內找了一間房錢三塊錢一天、簡陋得不可再簡陋的旅館。洗過澡後,就隨着同來的同學到外面吃晚飯。我們在街上轉來轉去,看到裝飾稍為像樣的餐館就卻步不前。幾經辛苦,總算找到一傢不設餐廳、專做門市生意的“小吃店”(進門就是一張馬蹄形的櫃臺,沿着櫃臺的外緣,設有長腳的圓凳)。操着臺山口音的侍者遞給我們每人一杯冰水,然後就木然地站在我們面前,聽候吩咐。我們每人拿起擺在面前的那份簡單的菜單,一看,嚇得死去活來。
  當時在那餐館內嚇得大驚失色的不衹是我,幾乎每個初由香港或臺灣地區赴美的人,在美國第一次上館子或看電影時都一定有過嚇得臉無人色的經歷。其實,過後想來,在舊金山下館子時,唐人街內的中國餐館的飲食已算價廉物美的了。我要的揚州炒飯(餐牌內能果腹而又最便宜的)賣的是八毛錢。對在美國賺錢美國用的人而言,八毛錢吃一頓飯,不能再便宜的了,但對剛從遠東來的窮學生而言,實在心痛得很——八毛錢的美金算港幣,差不多四元五角(其時匯率是一比五六左右),算臺幣,三十多塊錢,吃一碟揚州炒飯就花去我在港工作的半天薪水,能不傷心?
  飯後回到旅館,洗過澡後,躺在床上,掏出所帶來的現款,一元一角地點存,越點越寒心。因沿途經過日本和夏威夷時已用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尚不足百元之數。怎麽辦?離港前,聽別人說美國名貴的手錶和相機很值錢,所以我便以部分現金買了一塊四百多元的歐米茄手錶和一個德國名廠産的相機(牌子已忘),準備一有機會便謀“脫手”。這也是我當時除了那幾十元美金外的唯一財産。
  想着,不久便睡着了。
  第二天起來,婉拒了別的同學的早餐約,自己溜到外面去買了幾個面包回來以“白自來水送服”。
  9時左右,搖電話到加州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去找夏濟安先生。一聽到他自電話中傳來的聲音,親切有如傢人。他問了我住的旅館名字後,就說下班後立刻來找我。不過他若不能準時到達的話,叫我不要大驚小怪,因為他學會開汽車不久,自律甚嚴,開起車來唯恐爭先,絶不怕後,此其一也;其二是不走大街,盡鑽小巷;三是上下班擠車時間內,絶不越馬路的“半步雷池”。
  果然,濟安師抵旅館時比原定的時間(6時左右)晚了差不多兩個鐘頭,害得我腹饑如雷。進來後,他一屁股就坐在床上(房內僅有一張椅子),拿下煙斗後就催我快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新版自序第2節:前言第3節:目錄第4節:童年雜憶(1)
第5節:童年雜憶(2)第6節:童工歲月第7節:的士公司接綫生第8節:文書生涯
第9節:黑市教師第10節:傢貧莫論親(1)第11節:傢貧莫論親(2)第12節:朋友是熟的好
第13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第14節:吃馬鈴薯的日子(2)第15節:吃馬鈴薯的日子(3)第16節:吃馬鈴薯的日子(4)
第17節:吃馬鈴薯的日子(5)第18節:吃馬鈴薯的日子(6)第19節:吃馬鈴薯的日子(7)第20節:吃馬鈴薯的日子(8)
第21節:吃馬鈴薯的日子(9)第22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0)第23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1)第24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