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看寶島風土人情:岩鬆看臺灣   》 第14節:不爭虛名 為歷史負責      白岩鬆 Bai Yansong

  不爭虛名,為歷史負責
  白岩鬆:未來的日子裏頭其實還有很多的難題會讓您面對。您重新回到這個位置上,套用臺灣常有的話叫"再生",這是強打起精神呢,還是因為的確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包括受到周圍人一些態度的影響後所作出的决定?
  宋楚瑜:我可以講,這段時間雖然沒有公開露面,但是私下許多的朋友來看我,給我很大的鼓勵,甚至於還有位老先生一定要來見我,把當時商鞅變法的時候去見秦孝公的那段故事講給我聽,還要我把那篇文章好好念,他說要做大事的,真正有些時候一般的人可能不瞭解,但是要帶領風潮還是應該要堅持,這給我很大的鼓勵。像這些事情,讓我再有一些思考,我覺得我該做的事情我會持續,當仁不讓,不是為個人追求任何的名位。
  我們必須要對歷史負責,我們必須要對兩岸所有的中國人負責。我們更要對世界和平負責,親民黨所走的路綫雖然很艱苦,但是是正確的,和解不是為個人去換任何的好處,和解是讓這個地區所有的人,特別是包括臺灣的鄉親跟大陸的鄉親,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能夠找到一個最好的方式,能夠化解不必要的戰爭衝突。"國代"選舉失利也顯示出臺灣鄉親對於政治的厭惡。
  白岩鬆:面對親民黨,其實現在大傢會關註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前一段時間5月份"國代"選舉受挫,300個席位裏面親民黨衹得到18個,接下來還有縣市長以及其他的選舉會不會扭轉這種局面?
  宋楚瑜:剛剛我說到了,那就是選舉有起有伏,但是政黨的存在,基本的理念是不可以隨便動搖的。
  我剛剛所說的上次"國大"代表的選舉,去投票的有75%。許多人沒有去投票,那就顯示出來臺灣很多的鄉親對於政治的厭惡,就是政治變成沒有生産力,衹有破壞力,衹會形成難愈的對抗對决。白先生,您都不瞭解,對抗到一傢先生跟太太會吵,父母跟孩子會吵,一個政治弄到變成全家不和,帶給這個社會的到底是什麽樣的情形?但是親民黨也要反省,就是為什麽我們不能夠創造更大的影響力,來對社會大衆來說明我們的政策和方向是正確的?
  其實很多人已經逐漸的瞭解得到,我走到街上,和萬水走到那些百貨公司,到了地攤,好多人拉着手,鼓勵她說千萬不要氣餒---我們的孩子不希望打仗,我們的先生希望要有工作,我們傢裏面要治安,傢裏出去要有安全。衹要兩岸問題不能好好處理好的話,這些問題統統沒有辦法解决。兩岸問題沒有處理好,臺灣的族群對立就是兩岸問題當中的一個小型的反射。臺灣兩岸的問題沒有處理好,我們臺灣的經濟跟大陸上面到底是應該分道揚鑣,還是應該接軌?全世界沒有看到有那麽樣一個事情是穿透到整個社會的層面的,那就是兩岸間的臺灣問題。所以親民黨要做更大更大的努力,去化解這件事情。
  親民黨發展,錢不是根本問題
  白岩鬆:第二個問題是親民黨畢竟是一個新建立的黨,它不像國民黨是百年老店,包括今天我們來親民黨的總部跟國民黨的11層樓還是完全不一樣的,民進黨作為執政的,它的公權力等等各種因素讓它比你要好過得多,但是據說親民黨在發展過程中甚至需要您個人親自貸款,甚至有幾百萬的臺幣,怎麽樣改變一下這種面貌,讓您不至於變得還要去為錢考慮很多?
  宋楚瑜:其實錢不是最大的問題,根本的問題就像孫中山先生提到的,那就是它所帶給人民的未來的期盼是什麽?所以真正財務的問題,嚴格講起來,柴米油????,當然需要照顧,但是親民黨最大的真正問題,就像孫先生在他的《孫文學說》裏講到的,最近我沒事的時候又在拿來看看,他說他在做大總統的時候,還不如他在領導革命的時候來得更覺得有志氣和有影響力,他說當革命成功了之後,那些黨員意志反而消沉了,反而對於原來的主張都不去追求了,都開始有惰性了,所以他纔重新用毛筆,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孫文學說》,要重新喚起民衆對於過去的理想的追求,等到他當了大總統之後,袁世凱開始竊據革命的成果之後,他希望國民黨的這些黨員重新討袁,這些人都當了督軍,絶大多數的人都不理他了。
  甚至於孫中山先生的信徒陳炯明還用炮來打他。最近國民黨的黨員告訴我說,宋楚瑜主席您千萬不要擔心,當年孫中山先生的信徒還用炮來打他,現在您衹不過人傢用嘴巴駡你兩句,好多了,當然這是讓我寬心的話,但是我們所要真正務本的、務實的要做什麽,就是我們所堅持的理想是什麽?昨天有兩位老先生,真正地地道道的臺灣的醫生到我傢裏來親自看我,一位93歲,一位89歲,他們跟我來講一句話,說宋楚瑜主席,你對臺灣政治最大最重要的,將來要去強調的,就是你親民兩個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第1節:連戰(圖)第2節:對大陸百姓感謝(圖)第3節:和鬍總書記推誠相見
第4節:積極推動落實"大陸行"共識第5節:卸任後做黨的義工第6節:黨主席之爭輸贏都要有風範
第7節:臺灣"七·七事變"紀念日第8節:宋楚瑜第9節:大陸之行"不容易"
第10節:兩岸交往臺灣首先要過心理關第11節:學說大陸方言第12節:臺灣意識不是"臺獨"
第13節:連宋大陸行第14節:不爭虛名 為歷史負責第15節:最想看故宮爬黃山(圖)
第16節:柏楊第17節:幸福需要自己找第18節:尋找久違的柏楊
第19節:你的心酸,我的心碎第20節:侯孝賢第21節:臺灣電影業製作業嚴重失血
第22節:未來華人電影中心在大陸第23節:拍電影已經成為我的人生第24節:最好時光是難重拾的記憶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