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子》心得 》
第14節:境界有大小(2)
於丹 Yu Dan
許由接着說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他說,一個小小的鳥在森林裏面,即使有廣袤的森林讓它棲息,它能築巢的也衹有一根樹枝。一隻小小的偃鼠在河裏飲水,即使有一條湯湯大河讓它暢飲,它頂多喝滿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我們想一想,人生有涯,一個人這一輩子能吃多少飯呢?能占多大的面積呢?人往床上一躺,你睡覺的地方也就這麽大,不管你住的是300平方米的豪宅,還是1000平方米的別墅,你實際需要的空間跟別人都一樣。
淡泊為大。許由這樣的一種寧靜致遠的淡泊心智,可以連天下都辭讓出去,就是一種博大的境界和情懷。
黎巴嫩著名的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麽而出發。”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人有一天想要往墻上挂一幅畫,就忙忙叨叨地找來錘子和釘子。當他把釘子釘進墻後,卻發現這個釘子根本挂不住這幅畫。怎麽辦呢?他說,那就衹能往墻裏■一個小木楔子,然後再釘釘子。
他去找木頭。找到木頭髮現太大,又去找斧子。找到斧子,發現對付木頭不順手,又去找鋸子。鋸子有了,又發現鋸條斷了,又去找鋸條。這樣一件一件東西找下來,等到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湊齊了,他已經不知道要幹什麽了。他早就忘記了那幅畫了。
其實這很像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在行走,我們在奔波,我們終日忙忙碌碌,但是我們忘記了為什麽而出發。
很多時候,我們會置身於這樣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權衡。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時候,都是從生活中的最細微處去發現、去感悟的。
那麽,怎麽樣才能從細微處見出大境界呢?
有的時候,大境界是從眼前的小物件上看出來的。也就是說,要看到大境界,在於我們有沒有安靜的心靈,有沒有智慧的眼睛。衹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真正擁有了空靈之境,讓我們眼睛敏銳起來,我們就會看到在不經意處,有很多至極的道理。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羅蒂在年輕的時候,剛剛開始在音樂界聲名遠揚,整個人一直非常緊張,而且他覺得他用來唱歌的嗓子不堪重負。
有一次,他在全世界巡回演出,非常疲憊。晚上他在一個酒店裏面翻來覆去睡不着,生怕自己再唱下去,嗓子會支撐不住。
這個時候,隔壁的那個客房裏有個小嬰兒在不停地哭鬧。顯然,這孩子是個哭夜郎,一直在一聲接一聲地哭。帕瓦羅蒂煩惱極了。他越睡不着覺,就越煩,就越睡不着覺。突然,帕瓦羅蒂想到一個問題:這個小嬰兒哭了幾個小時了,為什麽聲音還那麽洪亮?他已經不想睡了,認真地聽,細細地想。後來他終於發現了,由於小嬰兒一切都沒有發育,他是不會單獨用嗓子的,嬰兒的哭聲用的是丹田之氣,所以嗓子不會嘶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莊子何其人(1) | 第2節:莊子何其人(2) | 第3節:莊子何其人(3) | 第4節:莊子何其人(4) | 第5節:莊子何其人(5) | 第6節:莊子何其人(6) | 第7節:莊子何其人(7) | 第8節:莊子何其人(8) | 第9節:莊子何其人(9) | 第10節:莊子何其人(10) | 第11節:莊子何其人(11) | 第12節:莊子何其人(12) | 第13節:境界有大小(1) | 第14節:境界有大小(2) | 第15節:境界有大小(3) | 第16節:境界有大小(4) | 第17節:境界有大小(5) | 第18節:境界有大小(6) | 第19節:境界有大小(7) | 第20節:感悟與超越(1) | 第21節:感悟與超越(2) | 第22節:感悟與超越(3) | 第23節:感悟與超越(4) | 第24節:感悟與超越(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