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水滸傳 Water Margin 》
第十三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施耐庵 Shi Naian
卻說當時雷橫來到靈官殿上,見了這大漢睡在供桌上。衆士兵上,前把條索子綁了,捉離靈官殿來。天色卻早,是五更時分。雷橫道:“我們且押這廝去晁保正莊上,討些點心吃了,卻解去縣裏取問。”一行衆人卻都奔這保正莊上來。
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上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賫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衹是打熬筋骨。鄆城縣管下東門外有兩個村坊:一個是東溪村,一個是西溪村,衹隔一條大溪。當初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聚在溪裏無可奈何。忽一日,又個僧人經過,村中人備細說知此事,僧人指個去處,教用青石鑿個寶塔,放於所在,鎮住溪邊。其時西溪村的鬼,都趕過東溪村來。那時晁蓋得知了,大怒,從溪裏走將過去,把青石寶塔獨自奪了過來東溪邊放下,因此人皆稱他托塔天王。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的名字。 那早雷橫並士兵押着那漢來到莊前敲門,莊裏莊客聞知,報與保正。此時晁蓋未起,聽得報是雷都頭到來,慌忙叫開了門。莊客開得門,衆士兵先把那漢子吊在門房裏。雷橫自引了十數個為頭的人到草堂上坐下。晁蓋起來接待,動問道:“都頭有甚公幹到此?”雷橫答道:“奉知縣相公均旨:着我與朱仝兩個引部下士兵,分投鄉村各處巡捕盜賊。因州得力乏,欲得少歇。徑投貴莊暫息,有驚保正安寢。”晁蓋道:“這個何妨!”一面叫莊客安排酒食管待,先把湯來吃。晁蓋動問道:“敝村曾拿得個把小賊麽?”雷橫道:“卻纔前面靈官殿裏有個大漢睡在那裏。我看那廝不是良善君子,一定是醉了,就便睡着。我們把索子綁了,本待便解去縣裏見官,一者忒早些,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後父母官問時,保正也好答應。見今吊在貴莊門房裏。”
晁蓋聽了,記在心,稱謝道:“多虧都頭見報。”
少刻,莊客捧出盤饌酒食。晁蓋說道:“此間不好說話,不如去後廳軒下少坐。”便叫莊客裏面點起燈燭,請都頭裏面酌杯。晁蓋坐了主位,雷橫坐了客席。兩個坐定,莊客鋪下果品按酒菜蔬盤饌,莊客一面篩酒。晁蓋又叫置酒與士兵衆人吃,莊客請衆人,都引去廊下客位裏管待,大盤肉,大碗酒,衹管叫衆人吃。
晁蓋一頭相待雷橫飲酒,一面自肚裏尋思:“村中有甚小賊吃他拿了?我且自去看是誰。”相陪吃了五七杯酒,便叫傢裏一個主管出來,“陪奉都頭坐一坐,我去淨了手便來。”那主管陪侍着雷棋吃酒。
晁蓋卻去裏面拿了個燈籠,逕來門樓下看時,士兵都去吃酒,沒一個在外面。晁蓋便問看門的莊客:“都頭拿的賊吊在那裏?”莊客道:“在門房裏關着。”晁蓋去推開門打一看時,衹見高高吊起那漢子在裏面,露出一身黑肉,下面抓起兩條黑魎魎毛腿,赤着一支腳。晁蓋把燈那人臉時,紫黑闊臉,鬢邊一搭朱砂記,上面生一片黑黃毛。晁蓋便問道:“漢子,你是那裏人?我村中不曾見有你。”那漢道:“小人是遠鄉客人,來這裏投奔一個人,卻把我拿來做賊。我須有分辯處。”晁蓋道:“你來我這村中投奔誰?”那漢道:“我來這村中投奔一個好漢。”晁蓋道:“這好漢叫做甚麽?”那漢道:“他喚做晁保正。”晁蓋道:“你卻尋他有甚勾當?”那漢道:“他是天下聞名的義士好漢,如今我有一套富貴,要與他說知,因此而
來。”晁蓋道:“你且住,衹我便是晁保正。卻要我救你,你衹認我做娘舅之親。少刻我送雷都頭那人出來時,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認你做外甥。便說四五歲離了這裏,今衹來尋阿舅。因此不認得。”那漢道:“若得如此救護,深感厚恩。義士提攜則個!”
當時晁蓋提了燈籠自出房來,仍舊把門拽上,急入後廳來見雷橫,說道:“甚是慢客。”雷橫道:“多多相擾,理甚不當。”兩個又吃了數杯酒,衹見窗子外射入天光來。雷橫道:“東方動了,小人告退,好去縣中畫卯。”晁蓋道:“都頭官身,不敢久留。若再到敝村公幹,千萬來走一遭。”雷橫道:“卻得再來拜望,請保正免送。”晁蓋道:“卻罷也送到莊門口。”
兩個同走出來,那夥士兵衆人都吃了酒食,吃得飽了,各自拿了槍棒,便去門房裏解了那漢,背剪縛着,帶出門外,晁蓋見了,說道:“好條大漢!”雷橫道:“這廝便是靈官殿裏捉的賊。”說猶未了,衹見那漢叫一聲“阿舅!救我則個!”晁蓋假意看他一看,喝問道:“兀的這廝不是王小三麽?”那漢道:“我便是。阿舅救我!”衆人吃了一驚。雷橫便問晁蓋道:“這人是誰?如何卻認得保正?”晁蓋道:“原來是我外甥王小三。這廝如何在廟裏歇?乃是傢姐的孩兒,從小在這裏過活,四五歲時隨傢姐夫和傢姐上南京去住,一去了十數年。這廝十四五歲又來走了一遭,跟個東京客人來這裏販賣,嚮後再不曾見面。多聽得人說這廝不成器,如何卻在這裏!小可本也認他不得,為他鬢邊有這一搭朱砂記,因此影影記得。”
晁蓋喝道:“小三你如何不逕來見我,卻去村中做賊?”那漢叫道:“阿舅!我不曾做賊!”晁蓋喝道:“你既不做賊,如何拿你在這裏?”奪過士兵手裏棍棒,劈頭劈臉便打。雷橫並衆人勸道:“且不要打,聽他說。”那漢道:“阿舅息怒,且聽我說。自從十四五歲時來走了這遭,如今不是十年了!昨夜路上多吃了一杯酒,不敢來見阿舅;權去廟裏睡得醒了卻來尋阿舅。不想被他們不問事繇,將我拿了;卻不曾做賊!”晁蓋拿起棍來又要打,口裏駡道:“畜生!你卻不逕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圖這口黃湯!我傢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雷橫勸道:“保正息怒。令甥本不曾做賊。我們見他偌大一條大漢,在廟裏睡得蹊蹺,亦且面生,又不認得,因此設疑,捉了他來這裏。若早知是保正的令甥,定不拿他。”——喚士兵,——“快解了綁縛的索子,放還保正。”衆士兵登時解了那漢。雷橫道:“保正休怪,早知是令甥,不致如此。甚是得罪。小人們回去。”
晁蓋道:“都頭且住,請入小莊,再有話說。”雷橫放了那漢,一齊再入草堂裏來,晁蓋取出十兩花銀,送與雷橫,說道:“都頭,休嫌輕微,望賜笑留。”雷橫道:“不當如此。”晁蓋道:“若是不肯收受時,便是怪小人。”雷橫道:“既是保正厚意,權且收受。改日得報答。”晁蓋叫那漢拜謝了雷橫。晁蓋又取些銀兩賞了衆士兵,再送出莊門外。雷橫相別了,引着士兵自去。晁蓋卻同那漢到後軒下,取幾件衣裳,與他換了,取頂頭巾與他戴了,便問那漢姓甚名誰,何處人。
那漢道:“小人姓劉,名唐,祖貫東潞州人氏;因這鬢邊有這搭朱砂記,人都喚小人做赤發鬼。特地送一套富貴來與保正哥哥,昨夜晚了,因醉倒廟裏,不想被這廝們捉住,綁縛了來。今日幸得在此,哥哥坐定,受劉唐四拜。”拜罷,晁蓋道:“你且說送一套富貴與我見在何處?”劉唐道:“小人自幼飄蕩江湖,多走途路,專好結識好漢,往往多聞哥哥大名,不期有緣得遇。曾見山東河北做私商的多曾來投奔哥哥,因此,劉唐肯說這話。——這裏別無外人,方可傾心吐膽對哥哥說。”晁蓋道:“這裏都是我心腹人,但說不妨。”劉唐道:“小弟打聽得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去年也曾送十萬貫金珠寶貝,來到半路裏,不知被誰人打劫了,至今也無捉處。今年又收買十萬金珠寶貝,早晚安排起程,要趕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難?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為罪,聞知哥哥大名,是個真男子,武藝過人。小弟不纔,頗也學得本事,休道三五個漢子,便是一二千軍馬隊中,拿條槍,也不懼他。倘蒙哥哥不棄時,情願相助一臂。不知哥哥心內
如何?”晁蓋道:“壯哉!且再計較,你既來這裏,想你吃了些艱辛,且去客房裏將息少歇。待我從長商議,來日說話。”晁蓋叫莊客引劉唐廊道客房裏歇息。莊客引到房中,也自去幹事了。
且說劉唐在房裏尋思道:“找着甚來繇苦惱這遭?多虧晁蓋完成,解脫了這件事。衹叵耐雷橫那廝平白地要陷我做賊,把我吊這一夜!想那廝去未遠,我不如拿了條棒趕上去,齊打翻了那廝們,卻奪回那銀子送還晁蓋,也出一口惡氣。此計大妙!”劉唐便出房門,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朴刀,便出莊門,大踏步投南趕來;此時天色已明,卻早見雷橫引着士兵,慢慢地行將去。劉唐趕上來,大喝一聲,“兀那都頭不要走!”
雷橫吃了一驚,回過頭來,見是劉唐捻着朴刀趕來。雷橫慌忙去士兵手裏奪條朴刀拿着,喝道:“你那廝趕將來做甚麽?”劉唐道:“你曉事的,留下那十兩銀子還了我,我便饒了你!”雷橫道:“是你阿舅送我的,幹你甚事?我若不看你阿舅面上,直結果了你這廝性命!怎地問我取銀子!”劉唐道:“我須不是賊,你卻把我吊了一夜!又騙了我阿舅十兩銀子!是會的,將來還我,佛眼相看!你若不還我,叫你目前流血!”雷橫大怒,指着劉唐大駡道:“辱門敗戶的謊賊!怎敢無禮!”劉唐道:“你那詐害百姓的腌潑纔!怎敢駡我!”雷橫又駡道:“賊頭賊臉賊骨頭!必然要連累晁蓋!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劉唐大怒道:“我來和你見個輸贏!”捻着朴刀,直奔雷橫。雷橫見劉唐趕上來,呵呵大笑,挺手中朴刀來迎。
兩個就大路上撕並了五十餘合,不分勝敗。衆士兵見雷橫贏劉唐不得,卻待都要一齊上並他,衹見側首籬門開處,一個人掣兩條銅鏈,叫道:“你兩個好漢且不要鬥。我看了時,權且歇一歇。我有話說。”
便把銅鏈就中一隔。兩個都收住了朴刀。跳出圈子外來,立了腳,看那人時,似秀纔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係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淨襪,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須長。這人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手提銅鏈,指着劉唐,叫道:“那漢且住!你因甚和都頭爭執?”劉唐光着眼看吳用道:“不幹你秀纔事!”雷橫便道:“教授不知,這廝夜來赤條條地睡在靈官殿裏,被我們拿了這廝,帶到晁保正莊上,原來卻是保正的外甥,看他母舅面上,放了他。晁保正請了酒,送些禮物與我,這廝瞞了他阿舅,直趕到這裏問我取,你道這廝大膽麽?”吳用尋思道:“晁蓋我都
是自幼結交,但是有些事,便和我商議計較。他的親眷相識,我都知道,不曾見有這個外甥。亦且年甲也不相登。必有些蹊蹺,我且勸開了這場鬧卻再問他。”
吳用便道:“大漢休執迷。你的母舅與我至交,又和這都頭亦過得好。他便送些人情與這都頭,你卻來討了,也須壞了你母舅面皮。且看小生面,我自與你母舅說。”劉唐道:“秀纔!你不省得!這個不是我阿舅甘心與他,他詐取了我阿舅的銀兩!若不還我,誓不回去!”雷橫道:“衹除是保正自來取,便還他!卻不還你!”劉唐道:“你冤屈人做賊,詐了銀子,怎麽不還?”雷橫道:“不是你的銀子!不還!不還!”
劉唐道:“你不還,衹除問得手裏朴刀肯便罷!”吳用又勸:“你兩個鬥了半日,又沒輸贏,衹管鬥到幾時是了?”劉唐道:“他不還我銀子,直和他拼個你死我活便罷!”雷橫大怒道:“我若怕你,添個士兵來並你,也不算好漢!我自好歹搠翻你便罷!”劉唐大怒,拍着胸前,叫道:“不怕!不怕!”便趕上來。這邊雷橫便指手畫腳也趕攏來。兩個又要撕並。
這吳用橫身在裏面勸,那裏勸得住。劉唐捻着撲刀,衹待鑽將過來。雷橫口裏千賊萬賊價駡,挺朴刀正待要鬥。衹見衆兵道:“保正來了!”劉唐回身看時,衹見晁蓋被着衣裳,前襟攤開,從大路上趕來,大喝道:“畜生!不得無禮!”那吳用大笑道:“須是保正自來,方纔勸得這場鬧。”
晁蓋趕得氣喘,問道:“怎的趕來這裏鬥朴刀?”雷橫道:“你的令甥拿着朴刀趕來問我取銀子。小人道:“不還你,我自送還保正,非幹你事。”他和小人鬥了五十合。教授解勸不住。晁蓋道:“這畜生!小人並不知道。都頭看小人之面,請回,自當改日登門陪話。”雷橫道:“小人也知那廝鬍為,不與他一般見識。又勞保正遠出。”作別自去,不在話下。
且說吳用對晁蓋說道:“不是保正自來,幾乎做出一場大事,這個令甥端的非凡!是好武藝!小生在籬笆裏看了,這個有名慣使朴刀的雷都頭也敵不過,衹辦得架隔遮攔。若再鬥幾合,雷橫必然有失性命。因此,小生慌忙出來間隔了。這個令甥從何而來?往嘗寺,莊上不曾見有。”(這個令甥。好。見得有詐)
晁蓋道:“卻待正要來請先生到敝莊商議句話。正欲使人來,衹是不見了他,槍架上朴刀又沒了。衹見牧童報說,‘一個大漢拿條朴刀望南一直趕去。’我慌忙隨後追來了,早是教授諫勸住了。請尊步同到敝莊,有話計較計較。”
那吳用還至書齋,挂了銅鏈在書房裏,分付主人傢道:“學生來時,說道先生今日有幹,權放一日假。”拽上書齋門,將鎖鎖了,同晁蓋,劉唐,到晁傢莊上。
晁蓋逕邀進後堂深處,分賓而坐。吳用問道:“保正,此人究竟是誰?”晁蓋道:“此人江湖上好漢,好劉,名唐,是東潞州人氏。因此有一套富貴,特來投奔我,夜來他醉臥在靈官廟裏,卻被雷橫捉了,拿到我莊上。我因認他做外甥,方得脫身。他說∶‘有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早晚從這裏經過,此等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他來的意正應我一夢。我昨夜夢見北斗七星直墜在我屋脊上,鬥柄上另有一顆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落本傢,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請教授商議此一件事若何。”吳用笑道:“小生見劉兄趕來蹺蹊,也猜個七八分了。此一事卻好。衹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許多莊客,一個也用不得。如今衹有保正,劉兄,小生三人,這件事如何團弄?便是保正與劉兄十分了得,也擔負不下。這段事,須得七八個好漢方可,多也無用。”晁蓋道:“莫非要應夢中星數?”吳用便道:“兄長這一夢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來?——”尋思了半晌,眉頭一縱計上心來,說道:“有了!有了!”晁蓋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漢,可以便去請來,成就這件事。”
吳用不慌不忙,疊兩個指頭,說出幾句話來,有分教∶東溪莊上,聚義漢翻作強人;石碣村中,打魚船權為戰艦。
正是∶指揮說地談天口,來做翻江攪海人。
畢竟智多星吳用說出甚麽人來,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梁山好漢 |
|
|
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 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竜大鬧史傢村 |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 第三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 第五回 九紋竜翦徑赤鬆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 |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 第七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 第八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 第九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 第十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 第十二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 | 第十三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 第十四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 第十五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 第十六回 花和尚單打二竜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 第十八回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 第十九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 第二十一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 第二十二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鬆打虎 | 第二十三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