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曠世纔女魂歸何處:張愛玲傳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      餘斌 Yu Bin

  雖然把她帶大的保姆再三叮囑:“千萬不可以走出這扇門呀!出去就回不來了。”張愛玲還是在病中就已經謀劃着逃出去。她幼時與弟弟遊戲出點子,想象力不脫看過的書的支配,現在真是非同兒戲了,她的種種計劃也還是書中情節的演繹,《三劍客》、《基度山恩仇記》、《九尾龜》中逃跑脫險的情節一齊到腦子裏來了。她想到《九尾龜》中的一個人物用被單結成繩子,從窗戶裏縋出去,比附着自己目下的景況想,她可以從花園裏翻墻頭出去,墻邊的鵝棚正可踏腳,她甚至把更深人靜時會將棚中的兩衹鵝驚得叫起來這樣的細節也想到了。
  她在床上“傾全力”聽着大門的每一次開關,巡警抽出銹澀門閂的咕滋咖滋聲、大門打開時的嗆啷啷的巨響、通嚮大門的那條煤屑路上有人走過時沙子發出的吱吱聲,聲聲入耳,甚至夢中也聽到這些聲音。一等到可以扶着墻行走,她便設法從保姆口中套出了兩個巡警的換班時間,又伏在窗上用望遠鏡張望門外馬路上有無行人,而後挨着墻一步步摸到鐵門邊,撥出門閂,閃身出去——她成功了。多年後她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有一種抑製不住的喜悅流露筆端:“……當真立在人行道上了!沒有風,衹是陰歷年左近的寂寂的冷,街燈下衹看見一片寒灰,但是多麽可親的世界呵!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腳踏在地上都是一個響亮的吻。”
  她比照着小說懸想出的那些更帶驚險味道的計劃最後一個也沒有用上,不過她的出逃仍然無疑是她一生中最富冒險色彩的經歷之一。更重要的是。她在她成長中的關鍵時刻永遠地告別了那個傢、那種扼殺青春的生活方式。也許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鐘、短短的幾步路,已經徹底地改變了她的命運。
  那個傢、那種生活會把人變成什麽樣,她的弟弟是個極好的例子。他小時是秀美可愛的,然而在死氣沉沉的家庭生活中,在父親的喜怒無常、繼母的虐待下漸漸銷蝕了意志,變得萎靡不振。逃學,忤逆,沒志氣。關於弟弟的一件小事張愛玲一直銘然在心,那是她偶爾有一次回傢碰上的:
  ……在飯桌上,為了一點小事,我父親打了他一個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飯碗擋住了臉,眼淚往下直淌。我後母笑了起來道:“咦,你哭什麽?又不是說你!你瞧,他沒哭,你倒哭了!”我丟下碗衝到隔壁的浴室裏去,閂上了門,無聲地抽噎着,我立在鏡子面前,看着眼淚滔滔流下來,像電影裏的特寫。我咬着牙說:“我要報仇。有一天我要報仇。”
  浴室的玻璃窗臨着陽臺,啪的一聲,一隻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彈回去了。他已經忘記了那回事了。這一類的事,他是慣了的。我沒有再哭,衹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
  她弟弟已經麻木了,在環境中昏睡下去,她卻不能。她的多少帶些戲劇性的姿態也許同她看巴金《滅亡》一類小說引起的憤激情緒不無關係。張愛玲雖然對“新文藝腔”的作品素來抱有反感,中學時受學校裏的空氣影響,一度也曾以讀新文學為榮,《童言無忌》中記她見弟弟租了許多連環畫來看,便覺不上品,“認為他的口胃大有糾正的必要”,其時她就正讀着巴金的《流亡》和穆時英的《南北極》。也許我們應該承認她自小要強,與她弟弟原本就是兩種性格,以此推斷,她即使仍在傢裏繼續待下去,她也未必就會變得像她弟弟那樣。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環境的力量也是可怕的,這種生活顯然已經改變了她的性情。她小時候並不缺少一般兒童的健康、活潑,可是像我們在後面將會看到的那樣,她上中學時已經變得鬱鬱寡歡,而且給人萎靡不振的印象。
  上面引的這個片段同時也很能說明張愛玲敏感內省的氣質和她的早熟。在她“寒冷的悲哀”中沉澱着難以明言的寂寞與孤獨感。這幾乎是與自我意識俱來的對生活與環境的重大感受。隨着年齡的增大,這種感受越發強烈。孤獨與寂寞將自尊心琢磨得愈加靈敏纖細,而愈是如此,她就愈是不能放過來自外部的對於心靈的哪怕是極小的傷害;將種種被傷害的感受作了放大的處理之後,她更加意識到環境的不可靠、不安全。張愛玲敏感內省的氣質與冷漠的家庭氣氛對心靈的窒息,這二者之間相互生發的矛盾運動構成了張愛玲性格成長中的惡性循環。其結果,過分敏感的氣質發展為多疑、善疑的傾嚮,它使得張逐漸習慣於不是以信任的眼光,而是以審慎懷疑的態度註視周圍的人與事。反映到創作中,則是一種相當冷靜而挑剔的眼光成為張愛玲對人物心理洞察力的主要標志,在這種眼光的照射下,人物言行背後隱秘的心態和動機暴露得格外真切。同時,這種眼光也多少解釋了張愛玲在小說散文中描寫、議論虛構或真實的人物時,何以筆調往往由俏皮入於尖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南京大學出版社
引言1引言(1)引言(2)從前(1)
從前(2)從前(3)從前(4)家庭生活場景(1)
家庭生活場景(2)家庭生活場景(3)家庭生活場景(4)家庭生活場景(5)
家庭生活場景(6)“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2)“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4)“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5)“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6)讀書歲月(1)
讀書歲月(2)讀書歲月(3)讀書歲月(4)讀書歲月(5)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