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易老师说我"找不着北"(迷路、缺乏方向感),我说话说得很好,但是"找不着北"这件事是不可救药的。
我就在我住的酒店里面已经走丢N多次,有时大家约好去吃饭,我就找不着了。
所以我说,人就是这样,你可以亮出来你的长项,那你也得承认你生命中肯定是有短项的。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没有人是完美的,我小时候是个偏科的孩子,当我语文作文从小就写得好得不得了的时候,我的数学就一塌糊涂,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算错应用题;不光是数学题,还有政治,我经常算出地主欠张大爷多少多少斤粮食,张大爷反过来剥削地主了,因为乘和除多了,弄不清楚。
实际上我可以很坦然地看到我缺乏数理逻辑,我缺乏方向感,我生活中有很多缺憾,这样我觉得真实,这才会让我知道一个人必须要看到生活最朴素的东西是什么。
我觉得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别想说"我是完美的",完美太累了。
我觉得最好的标准就是正常而健康。
所以,关于家庭,关于自己,我都告诉大家一个判断,正常而健康。
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有长久的规划,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没有规划的人。
如果一定要说出所谓规划,我觉得我现在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在学校做老师,这件事我打算一直做下去;然后在家里做妈妈,我得带好我的孩子。
有可能进入我的人生规划的就是这两件事,我是认真的。
但是其他,我可能做什么,可能不做什么,都不敢说,但我想说,我做事情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enjoy的事情。
那么它可能会附带来了一些价值,但是那个价值不在我预先考虑之列,我做让我自己快乐的事情,做可以使我生命性情豁达、可以做到的事情。
所以我又要说庄子的一句话,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就是所有那种很较劲的、一定要做什么的事情我不做。
比如中国文学史的这些诗派里面,我不喜欢"郊寒岛瘦",你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费那个劲干吗呢?我还不如去放牛,是吧?作诗作成那样!我觉得作诗就要像李白那样,喝完酒以后,洋洋洒洒,倚马可待。
那样你就去写,因为很快乐;如果说又推又敲,还得捻断多少根胡子,那这诗不作也罢。
所以,生命就这么长,无需较劲。
我已经规划了这么两个角色,一个职业角色,一个伦理角色,剩下的生命角色就随着我的性情吧。
做出来什么,大家不用惊讶;什么都不做,大家也不用惊讶。
之二
《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
儒与道:中国人的一天一地讲完《〈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后,我见过各式各样的评价。
我想,对于我个人来讲,我的态度就是:人活在当下,就用心去做好一件事,至于做完以后的好坏评说就任由大家了。
大家怎样评说,我都接受,因为我做的事情摆在那里,任何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我永远只能站在我本初的意思上去讲我为什么要讨论《论语》和《庄子》。
或许《庄子》相对《论语》来讲,会小众一点,大家对道家的理解没有对儒家那么广泛。
那么为什么我要一起来讲呢?我不是想做一个学理性的阐述,不是要讲中国儒家学理体系和道家学理体系的区别,讲它们在学术地位上的意义,我只是想说,作为中国人,我们的血液之中都会有或儒或道的文化基因,它其实是我们生活的坐标系,它提供了我们生命的参数。
一个人如何安生立命呢?我很喜欢《三五历记》里讲述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如果是西方的神话故事,我们可能会看到盘古是一个神,用斧子把天地劈开,世界瞬间突变,绝对不是中国化的讲述。
中国化的讲法是:天地之间是一团气,混沌如鸡子,盘古在其中与其共同成长,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一共长了多少年呢?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