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礼记·曲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更是所谓"男女有别"的极至。《诗经》婚恋诗中的《鄘风·柏舟》《鄘风·?#91;蝀》等诗对当时这一现象有所反映。《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翻译成为白话文的意思是:
荡着小小柏木船,浮在那条河中间。那人刘海两边垂,实是我的好侣伴,爱他到死心不变。我的娘呀我的天!何不体谅我心愿!
荡着小小柏木船,浮在那条河侧边,那人刘海两边垂,实是我的好侣伴。到死我心不会变。我的娘呀我的天!何不体谅我心愿!
诗以漂泊不定的柏舟起兴,比喻自己感情的波折无靠,"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两句,则把郁结于胸中的压抑之情抒发出来,表达了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而且两章的结句"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直接表达,更是把内心的不满一泻无余。对其中"天"的理解,按《左传桓公十五年》杜注:"妇人在室则天父,出则天夫。""天"就是指父。再看《鄘风·?#91;蝀》:
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翻译成为白话文的意思是:
东方彩虹出现哪,没有一人敢指它。年轻姑娘出嫁去,远离父母兄弟家。
清晨云彩升在西,整个早晨部落雨。年轻姑娘来出嫁,兄弟父母都远离。
像你这样年轻人,只想婚嫁的事情。真是大大不可信。不知等待父母命。
《鄘风·?#91;蝀》则是以一个保守者的口吻,指责一位女子不待父母之命而选择自由婚姻的行为。所以,父母之命对子女情感的左右,在《诗经》时代是阻碍青年男女真实情感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双双殉情,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都是因婆婆不容媳妇造成的,这样的情形其实不仅仅在中国表现得非常突出,西方社会也有类似的表现。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感觉难以挣脱双方家长的阻挠,也同样走上双双殉情的道路。
印度的心理学家古巴达(Gupta)和辛哈(Singh)于1982年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比较了选择为爱情而结合的伴侣-大多数北美人就是这样做的-和由家庭包办婚姻的伴侣。结果发现由浪漫关系而结成的伴侣,随着结婚年份的增加,离婚的比例迅速增加,但是包办婚姻的伴侣离婚比例则显著地少,并且随着结婚年份的增加,包办婚姻者的爱情量表上的得分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对应,浪漫伴侣的满意项目急剧的减少。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森田正马也有类似的评价,认为由人介绍的平淡的爱情更加牢固美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