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生活實錄:亂世浮生   》 第14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2)      帥彥 Shuai Yan

  北平淪陷後,北大、清華的師生紛紛撤離北平,北平的其他大學也迅速撤退到大後方。大部分師生從天津乘船經煙臺、青島,到濟南,然後分赴全國各地。還有部分師生到長沙,進入清華、北大、南開三個大學共同組織的長沙臨時大學。冰心、吳文藻此時任教的燕京大學因是美國教會大學,燕大校長司徒雷登要求教師們都留在北平,照舊開學。燕京大學在校園高高的旗桿上升起了美國國旗。危難時刻,何去何從,冰心苦苦思索着。
  國難深重,理應共赴國難,為抗戰盡綿薄之力;而且清華、北大的同窗好友皆已南遷(吳文藻是清華出身),冰心夫婦留在北平即如離群的孤雁。然而此時冰心懷有身孕,即將臨盆,行動已經很不方便,更無法承受顛沛流離,遠途跋涉之苦;而吳文藻在燕京大學擔任的課程,也得繼續講授。夫妻倆經過反復商議,最終决定暫時留在燕京,等孩子生下來後再作計議。冰心後來回憶說:"7月7日,盧溝橋上燃起了戰爭之火……為着要爭取正義與和平,我們决定要到抗戰的大後方去,盡我們一份綿薄的力量。但因為我們的小女兒宗黎還未誕生,同時要維持燕京大學的開學,我們在北平又住了一學年。"
  1937年秋,燕京大學照常開學。儘管此時因太平洋戰爭還沒有爆發,受美國政府保護的燕京大學尚未受到太多戰爭炮火的洗禮,但卻也是物是人非,燕大校園內已經沒有了往日歡愉寧靜的氣氛,不時傳來的都是祖國城市陷入敵手的噩耗。日軍占領平、津後繼續嚮南挺進,占領上海後繼續嚮西入侵,而北平的中小學生在日軍的機關槍緊緊跟隨監視下"抱着太陽旗,五色旗,紅着眼,低着頭,'慶祝'保定陷落,南京陷落……"。這一切,正如後來冰心回憶中所說:"我們出入城關,看到北平人民在日偽統治下的慘狀實在氣憤……。"忍辱偷生,所有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層憂鬱的顔色。儘管身居北平,冰心夫婦卻在"這一學年之中,我們無一日不作離開北平的準備"。1937年11月9日,冰心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宗黎。同時吳文藻也通過清華大學的同學關係,爭取到一筆英庚款,可以在雲南大學開辦社會人類學講座,於是吳文藻與冰心决定:學年結束後離開北平前去雲南。對於自己將要離開陷入敵手的北平,冰心曾用她並不擅長的激昂的筆調寫道:"在那高山叢林中,我仰首看到了一面飄揚的旗幟,我站在旗影下。我走,我要走到天之涯,地之角,抖拂身上的怨塵恨土,深深地呼吸一下興奮新鮮的朝氣;我再走,我要掮着這方旗幟,來招集一星星的尊嚴美麗的靈魂,殺入那美麗尊嚴的軀殼!"
  得知冰心和吳文藻準備離開北平的消息,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極力輓留。面對司徒雷登的輓留,沉靜寡言的吳文藻衹說了一句話:"作為中國人,不能上前綫,應該到後方去,為抗戰盡一份力量。我們决定暑期一開始就離開北平。"聽罷此言,司徒雷登默然無語,賓主相顧良久。决心已定,冰心悄悄做着離別的準備。"一切陳設傢具,送人的送人,捐的捐了,賣的賣了,衹剩下一些我們認為最寶貴的東西,不捨得讓它與我們一同流亡冒險的,我們就珍重的裝起寄存在燕京大學課堂的樓上"。據冰心回憶,這些"丟不掉的珍寶"有吳文藻幾十年的日記,有冰心在美國三年的日記,有兩人整整六年的全部通信,有母親、朋友及許多不知名的"小讀者"的來信,有冰心父親年輕時在艦船上給母親的信和詩,成百本作傢簽名贈送的書籍,以及許多照片、畫集、箋譜、字畫等共裝了十五衹大木箱。冰心回憶做離別的準備時的情景說:"收拾這些東西的時候,總是有許多名女學生幫忙,有人登記,有人包裹,有人裝箱。……我們坐在地上忙碌地工作,纍了就在地上休息吃茶談話。我們都痛恨了戰爭!戰爭摧殘了文化,毀滅了藝術作品,奪去了我們讀書人研究寫作的時間。"但是,這些冰心"認為最寶貴的東西"最終卻難逃被戰爭毀滅的命運。珍珠港事件之後,日軍進入燕京大學,冰心所寄存的這十五衹大木箱自然也就難逃劫數。抗戰勝利後,冰心"滿懷着虛怯的心情,走上存放我們書箱的大樓頂閣上--果然像我所想到的,那一間小屋是敞開的,捻開電燈-看,衹是空洞的四壁!我的日記,我的書信,我的書籍,我的……一切都喪失了"!當然,這都是後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序言(1)第2節:序言(2)
第3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1)第4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2)
第5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3)第6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4)
第7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1)第8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2)
第9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3)第10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4)
第11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5)第12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6)
第13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1)第14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2)
第15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3)第16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4)
第17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5)第18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6)
第19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1)第20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2)
第21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3)第22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4)
第23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5)第24節:老捨:"提衹提箱赴國難"(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