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講義 》
學而第一(7)
李裏 Li Li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就是指那些讀書求學的學生。“入則孝”,“入”,進入父母親的房門。就是當你在父母親面前的時候,要孝順。至於怎麽孝順,在《為政》篇裏講得非常詳細,一條一條地講,該怎麽孝,孝的步驟都給你列舉了。“出則弟”,你出了父母親的房門,和弟兄在一起,你就要守弟道,弟弟要尊敬哥哥。你在傢孝順父母,出了傢門要尊敬兄長。“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什麽叫“謹而信”?謹者,嚴謹也,謹慎也。生活嚴謹,有法度,用儒傢的話來講就是守禮,用佛傢的話來講就是持戒,一樣的道理。生活要有規律,要有一個嚴謹的常態,要學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清晨起來以後要掃地;“即昏便夕,關鎖門戶”,晚上要關好門戶,這都是日常行為規範。每天三頓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暴食暴飲,夜不睡,晨不起,都是生活沒有規律的表現。我教過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在重慶、西安、成都很多地方教過書,現在在川師大教書。見了那麽多學生,總體感覺現在的青年學生,在“謹”字這一點上太差了。我也做過班主任,做過輔導員。一到學生寢室裏邊去,爛酒瓶子、臭襪子、臭衣服堆一地,垃圾堆一寢室。我說,這樣你們也住得慣啊?你們還住得有滋有味的,我一進來就覺得又髒又亂又臭,你們還天天生活在這裏,這算什麽呢?連做人最起碼的日常規範都不懂。怎麽嚴謹地日常生活呢?比如到夏天了,要把被子、厚衣服拿來曬,曬了以後收好,把毯子洗幹淨收好,再把席子鋪上;夏天過完了,又把席子洗了捆了放在一邊,把被子拿出來鋪好,這些就是嚴謹的日常生活。吃飯也是,學生都愛玩個通宵,上網、打遊戲,昏天黑地地玩啊,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來床,起不來床就不吃早飯,長期不吃早飯就開始得胃病,惡性循環。還有暴飲暴食,有好吃的“嘩啦嘩啦”吃,吃了又拉肚子,沒好吃的餓幾頓不吃,買零食吃,這都是生活沒有規律。一個人真正活得怎麽樣,生命的質量怎麽樣都與生活有沒有常態緊密聯繫。現在學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缺乏有關做人的根本的教育。日常生活教育都沒有,人都做不好,還學什麽呢?我們儒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說人首先要立志。諸葛亮的《誡子書》第一句話就說一個人立志要高遠。那麽儒傢講一個人立的第一個志是什麽呢?長壽。人不長壽是人生第一大可恥,這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的。最可恥的事就是不長壽。為什麽不長壽可恥啊?因為儒傢講“仁者壽”,有仁德之心的人才長壽。你不長壽說明你缺德,你缺德必然就不能長壽,你一缺德自然就傷你的身體。你就糟蹋自己的身體嘛,亂來嘛,生活沒有規律嘛,暴食暴飲嘛,想睡就睡嘛,想不睡就不睡嘛。而衹有把日常生活經營得非常完美的時候,你纔可能長壽。高僧大德一般都是長壽的,因為生活有度,修了道,有道在,有德在,就能夠長壽。壽和德是分不開的。“謹而信”,衹有生活有常度的人,他纔可能說話真正算數。自己生活都混亂的人,你還想他跟你守信用?他都是顛三倒四的,早上要上課了,啊,已經10點半了,啊,纔起床,你還想要他跟你守信用?約好了9點鐘一起出去玩,不可能,他12點還沒起床。“謹而信”,要謹才能信。“泛愛衆,而親仁”,儒傢講“仁者,愛人也”,愛衆生,所有的人都要愛。但是轉折了,“而”,這是一個轉折連詞——“而親仁”,要親近那些仁者,親近那些有道德、有學問、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這就叫親仁。“泛愛衆,而親仁”,親近那些仁者的目的是什麽呢?是要以他們為榜樣來匡正自己,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賢者,我們要嚮他看齊;見到不賢德的人,我們就要自己反省,我有沒有他這個情況。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儒傢的學問是嚮人學,三人行裏必定有我的老師。可能同學們會說,這個人太壞了,怎麽會是我的老師呢?生活一塌糊塗,亂七八糟,他還是你的老師嗎?是,他是你的反面老師。你看看,我有沒有他的行為啊?我像不像他這樣子啊?反面教材也是教材,所以他也是你的老師。接下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你把這些事情做完了,還有剩餘的精力,你再來學文。“文”是什麽?“文”是指儒傢裏面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首先你把做人的德行習好了,這時還有精力,你再來讀書,做學問。你做人都沒有做好,學了也是白學,沒有用。所以行有餘力,纔來學文,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教育最重要的一條。孔子說話是很從容的,你把人做好了,還要不要學文呢?還是要學文。因為人做好了,衹是內容。文呢,是形式,內容、形式不可分,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你光是人做好了,而不加外在的修飾,沒有文氣,不雅,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要用文來化我們,文化文化,學文的目的是化自己,變化自己的氣質,讓文化到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化到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去,這就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 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1) | 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2) | 序三 讀《〈論語〉講義》 | 序論(1) | 序論(2) | 序論(3) | 學而第一(1) | 學而第一(2) | 學而第一(3) | 學而第一(4) | 學而第一(5) | 學而第一(6) | 學而第一(7) | 學而第一(8) | 學而第一(9) | 學而第一(10) | 學而第一(11) | 學而第一(12) | 學而第一(13) | 學而第一(14) | 為政第二(1) | 為政第二(2) | 為政第二(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