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旨]
此章孟子借齐王之好乐,导其善心,以劝其发政行仁,与民同乐。
(九)文王章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②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③往焉,雉兔者④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⑤,然后敢入。臣闻郊关⑥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⑦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今注]
①囿:苑也。畜养禽兽之所。
②传:记载古事之典籍。
③刍荛者:即刈草薪之人。“刍”,草也。“荛”,薪也。
④雉兔者:即猎雉兔之人。
⑤大禁:最大之禁忌。《礼记·曲礼》:“入竟而问禁。”盖初至他国,恐不知禁讳而触犯之,故于事先访问清楚,“竟”同境。
⑥郊关:朱注:“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白虎通义》:“近郊五十里,远郊百里。”盖孟子所云:自属远郊。
⑦阱:掩取猛兽之坑穴。
[今译]
齐宣王问道:“文王的苑囿,纵横各有七十里么?”孟子答道:“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那里有这么大吗?”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太小呢!”宣王说:“寡人的苑囿,纵横各不过四十里,百姓还以为太大,是什么缘故?”孟子说:“文王的苑囿,纵横各七十里,砍柴割草的人都可去,打野鸡捉兔子的人,也可去,这个苑囿,是同百姓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太小,不是应该的吗?臣初到齐国的边界,首先要问齐国的最大禁令,然后才敢入境。当时,臣听说郊关之内,有纵横各四十里的苑囿,若是打死了苑囿里的麋鹿,就同犯了杀人罪一样。像这样的苑囿,岂不是等于在国中设了一个陷阱么?百姓认为太大,不也是应该的吗?”
[章旨]
此章孟子借齐王问苑囿,告其“与民同享”之旨。能与民同享,虽小亦大。
(十)交邻章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①,文王事昆夷②。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③事獯鬻④,勾践事吴⑤。以大事小者,乐天⑥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⑦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⑧云:‘畏天之威,于时⑨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⑩。夫抚剑疾视,曰:‘彼恶{11}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12}!诗{13}云:‘王赫{14}斯怒,爰整其旅{15},以遏徂莒{16},以笃周祜{17},以对{18}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19}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20},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21}。天下曷敢有越厥志{22}。’一人衡行{23}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今注]
①汤事葛:事见滕文公篇。
②昆夷:又名混夷,西戎国名。
③大王:“大”,通太。即太王。公刘九世孙,文王之祖父古公亶父也。
④獯鬻:古北狄名。尧时称荤粥,周称■狁,秦称匈奴,《史记》作薰育。《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怒,欲战;古公不忍斗其民也,弗许,遂与私属亡走岐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