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啓功 Qi Gong
老師讀書,從來不放過一個字,作歷史考證,有時一個很大的問題,都從一個字中突破、解决。以下舉三個例。
北京圖書綰影印一册於敏中的信札,都是從熱河行宮寄給在北京的陸錫熊的。陸錫熊那時正在編輯《四庫全書》,於的信札是指示編書問題的。全册各信札絶大部分衹寫日子,既少有月份、更沒有年份。裏邊一札偶然記了大雨,老師即從它所在地區和下雨的情況勾稽得知是某年某月,因而解决了這批信札大部分寫寄的時間,而為《四庫全書》編輯經過和進程得到許多旁證資料。這是從一個"雨"字解决的。
又在考順治是否真曾出傢的問題時,在蔣良騏編的《東華錄》中看到順治卒後若幹日內,稱靈柩為"梓宮",從某日以後稱靈柩為"寶宮",再印證其它資料,證明"梓宮"是指木製的棺材,"寶宮"是指"寶瓶",即是骨灰罐。於是證明順治是用火葬的。清代《實錄》屢經刪削修改,蔣良騏在乾隆時所摘錄的底本,還是沒太刪削的本子,還存留"寶宮"的字樣。《實錄》是官修的書,可見早期並沒諱言火葬。這是從一個"寶"字解决的。
又當撰寫紀念吳漁山的文章時,搜集了許多吳氏的書畫影印本。老師對於畫法的鑒定,未曾作專門研究,時常叫我去看。我雖曾學畫,但那時鑒定能力還很幼稚,老師依然是垂詢參考的。一次看到一册,畫的水平不壞,題,"仿李營邱",老師直截了當地告訴我說:"這册是假的!"我趕緊問什麽原因,老師詳談:孔子的名字,歷代都不避諱,到了清代雍正四年,纔下令避諱"丘"字,凡寫"丘"字時,都加"邑"旁作"邱",在這年以前,並沒有把"孔丘" "營丘"寫成"孔邱"、"營邱"的。吳漁山卒於雍正以前,怎能頂先避諱?我真奇怪,老師對歷史事件連年份都記得這樣清,提出這樣快!在這問題上,當然和作《史諱舉例》曾下的功夫有關,更重要的是親手剪裁分類編訂過那部《柱下備忘錄》。所以清代史事,不難如數傢珍,唾手而得。偽畫的馬腳,立刻揭露。這是從一個"邱"字解决的。這類情況還多,憑此三例,也可以概見其餘。
六嚴格的文風和精密的邏輯
陳老師對於文風的要求,一嚮是極端嚴格的。字句的精簡,邏輯的周密,從來一絲不苟。舊文風,散文多半是學"桐城派",兼學些半駢半散的"公牘文"。遇到陳老師,卻常被問得一無是處。怎樣問?例如用些漂亮的語調,古奧的詞藻時,老師總問:"這些怎麽講?"那些語調和詞藻當然不易明確翻成現在語言,答不出時,老師便說:"那你為什麽用它?"一次我用了"舊年"二字,是從唐人詩"江春入舊年"套用來的。老師問:"舊年指什麽?是舊歷年,是去年,還是以往哪年?"我不能具體說,就被改了。老師說:"桐城派作文章如果肯定一個人,必要否定一個人來作陪襯。語氣總要搖曳多姿,其實裏邊有許多沒用的話。"三十年代流行一種論文題目,像"某某作傢及其作品",老師見到我輩如果寫出這類題目,必要把那個"其"字刪去,寧可使念着不太順嘴,也絶不容許多費一個字。陳老師的母親去世,老師發訃聞,一般成例,孤哀子名下都寫"泣血稽顙",老師認為"血"字並不誠實,就把它去掉。在舊社會的"服製"上,什麽"服"的親屬,名下寫什麽字樣。"泣稽顙"是比兒子較疏的親屬名下所用的,但老師寧可不合世俗舊服製的習慣用語,也不肯嚮人撒謊,說自己泣了血。
唐代劉知幾作的《史通》,裏邊有一篇《點煩》,是舉出前代文中羅嗦的例子,把他所認為應刪去的字用"點"標在旁邊。流傳的《史通》刻本,字旁的點都被刻板者省略,後世讀者便無法看出劉知幾要刪去哪些字。劉氏的原則是刪去沒用的字,而語義毫無損傷、改變。並且衹往下刪,絶不增加任何一字。這種精神,是陳老師最為贊成的。屢次把這《點煩》篇中的例文印出來,讓學生自己學着去刪。結果常把有用的字刪去,而留下的卻是廢字廢話。老師的秘書都怕起草文件,常常為了一兩字的推敲,能經歷許多時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 | 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 | 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 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 | 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 | 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 | 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 | 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 | 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 | 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 | 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 | 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