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女儿眼中的父亲——大师顾随 》
第14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1)
顾之京 Gu Zhijing
我之精神,且举杜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之句,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自然浮现于眉宇之间;举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其脱屣世事、抗怀物表的心志,亦自然流露,不待言传。当时的许多青年学生恭听先生讲课,最大的收获是同先生在情感上得以交流,这是最高的精神享受。"1997年父亲百年诞辰,在"顾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郭预衡先生再一次深沉而动情地忆念着自己的老师独有的人格力量,坦诚地剖示着自己的内心,他说:
老师讲课时,讲古人的诗,也讲自己的诗。有时站在讲台上,一语不发,也是无言的诗。因为,在羡季师身上,不仅是学问,更多的是诗。别位老师,也许是字典,是百科全书;而羡季师,浑身都是诗。
在听羡季师讲课的日子里,以及和羡季师相处的日子里,几乎沉浸在诗的境界里。在那些日子里,我不记得自己获得了什么东西,却觉得失掉了一些东西,我失掉了一些世俗的东西,庸俗的东西。
在和羡季师别后的日子里,我不仅痛感失掉了我的老师,而且发觉自己身上又滋长了世俗气、庸俗气。
师生间如果没有心灵的交流,绝说不出这番发自肺腑的言辞;这番言辞恐怕正是对前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语最生动的诠释。
十三、难以忘怀的习作指导
父亲诚然是大学中的一位名教授,但是,他又绝不只是大学讲坛上一个高高在上的"传法大师"。那时的诗文词曲课都是包括习作的,父亲一如他在中学执教时一样,一份一份仔细地评改指点,前文所记对弟子叶嘉莹的习作指导并非特例(只是她课上作、课下也作,作的多获得的指点自然也较他人为多)。父亲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如此,这样一来,极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创作的兴趣能力。许多学生都把老师为他们批改评点的习作当做"珍藏品"加意保存。如果不是十年浩劫,将这些藏品蒐聚汇为一册,加以影印,那将是怎样的一份光彩耀目、别具风致的文化、教育资料!
尽管父亲当年为学生评改的习作如今已所存寥寥,但它在学生们记忆中的鲜活印象,却不会被岁月的流逝冲淡。早于叶嘉莹师从先父顾随的首都师大戚国淦教授,1988年著文回忆50年前燕京大学的词选课:"让先生费心的,是作业的批改。先生要求我们从小令到长调每周试填一首。……先生批改不但从格律、韵脚、平仄诸方面细加改正,而且在遣词用字方面也加推敲,务求精练,以鼓舞大家不断提高。我有一次忽发奇想,将英国诗人雪莱的一首《挽歌》译成《菩萨蛮》送呈批阅。其中'竟夜怒云堆,惊涛空泪垂'两句,自己也不满意。但是限于原著本意,自己又词藻贫乏,搜索枯肠,无力改动。等到先生阅后发还,稿子上的'堆'字改成'稠'字,'垂'字易为'流'字,比起原来不知高明多少。"是啊,"竟夜怒云堆,惊涛空泪垂","竟夜怒云稠,惊涛空泪流",两字之易,境界顿升。为鼓励学生们创作,父亲还常将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写给学生,鼓励学生续作,戚国淦回忆了这个情况:"一次,先生在黑板上写下半阕《减字木兰花》:'栖鸦满树,借问行人何处去;满树栖鸦,不信行人尚有家。'并说下半阕尚未想好,问我们谁能代为续上。……我私下里为此连续许多天苦思冥想,后来勉强凑成:'严霜遍野,但愿行人归去也;遍野严霜,哪个行人恋故乡。'"这种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真可说是别开生面之举!事见《燕京大学纪念刊》。晚于叶嘉莹师从先父顾随的刘乃崇,现已是戏剧研究专家,至今保存着父亲为他批改的几份"词选"课的习作,父亲百年诞辰之际,以篆字条幅书《摊破浣溪沙》一首记其事以为纪念。更晚一些的师姐李文林女士记忆着老师为她评改文言文的经历:
记得先生有一次给我们出了个作文题:《北平之冬》。我想了半天想不出怎样开头好。刚好那时快到阳历年了,用文言文来说也就是岁暮了,而对我们这伙穷学生来说,北平的冬天赐给我们的便宜食品要数冻柿子和烤白薯了,因此我认为这两样吃的能象征北平的冬天,于是我脑子里飘出个开头来:"岁暮天寒,柿冻薯甘,北平之冬来临矣。"不料作文发下来时,先生给这个开头加上红圈,还眉批道:"有小品文味道。"我看了十分惊讶,心想我还能写出点小品文味道,要再用点功也许还能把作文写好点。从此便更加认真对待"文选"课,将选文熟读、背诵。等到快放寒假的时候,先生让我们寒假时练习写作,开学后交给先生看,但没有规定篇数。我写了五六篇,快把一个作文本写完了,开学后交给先生,我想先生不过是检查写了没有,谁知两三周后作文本发下来时,我那大半本子作文每一篇都写上了批语。《点滴回忆顾随先生》,收入《顾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 |
|
|
第1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1) | 第2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2) | 第3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3) | 第4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 | 第5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2) | 第6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3) | 第7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4) | 第8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5) | 第9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6) | 第10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7) | 第11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8) | 第12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9) | 第13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0) | 第14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1) | 第15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2) | 第16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3) | 第17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4) | 第18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5) | 第19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1) | 第20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2) | 第21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3) | 第22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4) | 第23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5) | 第24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6)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