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演绎 》 話說唐僧 》
求法緣起(1)
馮寶善 Feng Baoshan
唐僧赴西天取經,自然有它的緣起。宋人講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裏,三藏法師說道:“貧僧奉敕,為東土衆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這裏講的已經是奉旨取經。在章回小說《西遊記》裏,對此有了更具體的交代。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寫道,佛祖釋迦牟尼在靈山大雷音寶剎,舉辦盂蘭盆會,聚集了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釋迦牟尼講演大法:
如來講罷,對衆言曰:“我觀四大部洲,衆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衹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嚮佛前問曰:“如來有哪三藏真經?”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捲,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衆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麽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洵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衆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不纔,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敘說佛界已了,在接下來的第九回、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共四回文字中,小說接着再來講述東土以及觀世音尋找善信的故事。
話說涇河竜王在行雨中更改了時辰,剋扣了點數,違背了玉帝的旨意,幹犯了上天的天條,要被執行處决。神算袁守成嚮他透漏:問斬的時間在明日午時三刻,行刑官是人曹官魏徵。並指給他一條活路:想要活命,可以去找唐朝太宗皇帝求救。性命大事,老竜王自然不敢怠慢,火急火燎地來到人間,托夢給太宗,嚮太宗哀求。太宗也爽快地答應,要為他幫忙。
到了次日,唐太宗便宣魏徵入朝,陪自己下棋。午時三刻,一盤棋尚未下了,魏徵卻已伏在案上,鼾然入睡。過不多時醒來,繼續與太宗對弈。就在這時,朝門外但聽得大呼小叫,有大將秦叔寶、徐茂功提着一顆血淋淋的竜頭走了進來。原來是魏徵剛纔片刻的小憩之間,元神出殼,已經往天上去執行過了任務。太宗卻因此無意中失信了竜王,被竜王告到了陰曹。
太宗的魂魄被拘到了陰曹,竜王要和他對執。魏徵昔日的朋友崔珏在陰曹做了判官,靠他打點,太宗也頗得到照顧。崔珏還冒險為太宗私下裏增改了陽壽,又藉給他大量的冥幣,替他散發給了陰曹中的餓鬼,這樣,太宗纔得以順利地還陽。臨別,崔珏告戒太宗,還陽之後,要在人間做一個水陸大會,來超度這些陰間的孤魂遊鬼,如此方能夠享有太平安寧。
還陽以後,太宗皇帝自然不敢爽約,便與群臣商議,要邀請諸佛,選舉一名大德行者來做壇主,設建道場,做水陸大會。最後選中的是玄奘法師。太宗召見,封玄奘法師為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禪都僧綱之職,擇定吉日良時,開啓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
再說觀世音菩薩,在奉了如來佛法旨後,帶了三件寶貝:錦襴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來到了長安,要尋找取經人。剛到長安,聽說有這麽一個大會,也是機緣湊巧,正中下懷,便决定前去觀望。等見到了壇主玄奘法師,原來正是他曾經引送投胎的長老,原為西天極樂世界降下的佛子,觀世音心中十分歡喜。於是,觀世音變化成了癩和尚,與弟子木叉在長安街頭閑走,兜售他的錦襴袈裟、九環錫杖。大臣蕭瑀見到,將他們引進宮中。觀世音將寶貝贈給了唐太宗。
到了大會舉行的日子,觀世音前往聽玄奘說法。聽了一陣,觀音走上前去,高聲喊道:“那和尚,你衹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嗎?”玄奘說:“眼下的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道‘大乘教法’是什麽。”觀音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生,衹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遊記 |
|
|
王立群作序(1) | 王立群作序(2) | 楔子(1) | 楔子(2) | 楔子(3) | 楔子(4) | 華閥裔孫(1) | 華閥裔孫(2) | 華閥裔孫(3) | 淨土寺出傢(1) | 淨土寺出傢(2) | 遊學大江南北(1) | 遊學大江南北(2) | 求法緣起(1) | 求法緣起(2) | 求法緣起(3) | 求法緣起(4) | 杖策孤徵(1) | 杖策孤徵(2) | 杖策孤徵(3) | 杖策孤徵(4) | 杖策孤徵(5) | 杖策孤徵(6) | 穿越西域各國(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