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大將出手自不凡(1)
梅毅 Mei Yi
——劉裕平滅南燕桓玄滅亡後,最大的贏傢當屬劉裕。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人(今江蘇徐州)。據史書記載,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的後代,估計也是瞎認祖宗“為尊者諱”。其實,劉裕絶對城市無産者出身,傢徒四壁,終日遊手好閑,窮得丁當亂響,還特好飲酒賭博。當然,英雄不問出處,等他後來當了開國皇帝,連青年時代的遊手好閑、“不事産業”也成了“有大志”的一種表現了。
劉裕的出身,百分百屬寒人階級。此人身軀偉岸,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無疑有一副衝殺拼命的好身板兒。孫恩亂起,劉裕初顯身手,真正是一刀一槍拼出的功名。而且,在衆寡懸殊的情況下,劉裕大賭徒的性格畢現,竟敢一冒而起,扳倒本來已經代晉稱帝的桓玄,不能不說是魄力至偉之人。
由於迎安帝反正,對晉室有“再造”之功,晉廷封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使持節、徐青二州刺史如故。劉裕“固讓”。晉廷又“加錄尚書事”,劉裕“又不受”,屢請歸藩。劉裕愈推讓,群臣愈積極,簇擁着安帝親幸劉裕宅第。“高祖(劉裕)惶懼,詣闕陳請,天子不能奪。是月,旋鎮丹徒”。
此時的劉裕,誠惶誠恐想必還不是假裝。一是當時劉裕的政治資歷較淺,雖新立大功,但仍沒有多少可以篡人國傢的勢力基矗二是桓玄之滅,也使他清楚地看到:冒險稱帝是件多麽危險的事情。但有一點,劉裕已經很有前輩權臣的風采:移鎮京都之外,遙控朝廷。這樣做,既保證了自己有軍權在手不會被架空,又遠離了京城是非之地,可以更加進退裕如,以觀時變。
內亂甫定,逃於嶺南之地的孫恩妹夫盧循、徐道覆“遣使貢獻”,作出服從中央的姿態。由於當時“朝廷新定,未暇徵討”,晉廷便趁勢授盧循為廣州刺史,以徐道覆為始興相。盧循為人詭譎,得便宜還賣乖,派人送給劉裕一大簍“益智粽”(意思是指劉裕你缺心眼,應多吃這種粽子益智補腦)。劉裕市井出身,當然明白其中含義,便回贈盧循一大壇“續命湯”中藥(意思是先留你一條命讓你再多活些時間,等我有空一定去收拾你)。
內政搞得差不多,劉裕在外交方面也取得了空前勝利。他派使臣出使後秦,以平等姿態嚮姚興示好,並要求討還原為東晉領土的南鄉諸郡。姚興大儒出身,竟出人意料地答應交還如許一大片土地。後秦群臣紛紛進諫,姚興堅持己見:“天下善惡的標準是一樣的。劉裕出身寒微,能夠誅除桓玄,興復晉室,內整庶政,外修封疆,對這樣的人,我豈能因吝惜數郡之地而不成其千秋美名呢?”於是,後秦盡還漢水以北十二郡給東晉。在互相攻殺的東晉十六國時期,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天方夜譚般的故事,竟被大英雄劉裕變成了現實。
當時,北燕正遭國變,國主慕容熙被殺,大夏的赫連勃勃和後秦姚興兵戈相見,互相攻伐得十分厲害。最可恨的當屬南燕,新任國主慕容超不知好歹,於東晉安帝義熙五年(409)三月派人發兵進攻東晉淮北的宿豫城,大掠男女士衆而去。而南燕這次攻伐東晉的目的,完全與開拓疆土無關,衹是因為慕容超喜好音樂。南燕從被掠的數萬名晉民中,揀選二千五百名少男少女送入教坊司,強迫這些良傢子女學習音樂技能。不久,南燕又有數千鐵騎入寇濟南,攻城殺人不說,連東晉的太守也被擄走,又掠走一千多名當地士女。
劉裕得訊,又氣又喜,正好拿南燕這個扁軟的柿子下手,以顯示自己攻無不剋的聲威。
至此,也需交待一下這個自動送上門的倒黴蛋慕容超所統治的南燕。
南燕非常短命,衹傳兩代,共十三年,是十六國中僅比冉魏年頭稍長的一個國傢。
南燕的“開國”君主是慕容德。
慕容德,字玄明,是前燕皇帝慕容皝的少子、後燕皇帝慕容垂的弟弟。十七八歲時,慕容德已經是“身長八尺二寸,姿貌雄偉”,積聚了慕容王族的顯性遺傳特徵。不僅如此,青少年時代的慕容德人品也不錯,“博觀群書,性清慎,多才藝”。其侄慕容NFDAA當皇帝時,慕容德曾勸侄子應該趁苻堅的將領苻雙踞陝叛秦時主動出擊,可惜這麽好的機略未能采用。前秦滅掉前燕,慕容一族廣獲優待,慕容德也被苻堅封為張掖太守,為官數年,很有政聲。
苻堅淝水之戰大敗,慕容德隨慕容垂復興燕國,獲封範陽王,居中鎮衛,參决政事。當時,還有一支慕容傢族趁苻氏前秦大亂時在河東地區建立燕國,史稱西燕(西燕不在十六國內,因其太小)。西燕當時的“皇帝”慕容永與慕容垂同輩,是前燕慕容廆之弟慕容運的孫子。慕容永先是嚮慕容垂稱藩,後來,他在左右攛掇下在長子(今山西長子)稱帝,並殺掉了不少他自覺可能和他爭位的慕容王族成員。由於同為慕容傢族,慕容垂在準備進討時,左右大臣多有疑議。慕容德力排衆議,認為慕容永僭建偽號,應予掃除。慕容垂大喜,於公元393年底親率步騎七萬多人直奔長子,一鼓作氣消滅了西燕,斬殺慕容永,得八郡、七萬六千餘戶。
慕容垂病死後,其不爭氣的兒子慕容寶繼位,封慕容德為使持節,都督冀、兗、青、徐、荊、豫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鎮守鄴城,獨統中原地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 | 三分一統晉業興 | 大好江山誰承繼(1) | 大好江山誰承繼(2) | 大好江山誰承繼(3) | “牝雞司晨”朝綱紊(1) | “牝雞司晨”朝綱紊(2) | “牝雞司晨”朝綱紊(3) | 樹欲靜而風不止(1) |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樹欲靜而風不止(3) | 血肉橫飛殺戮始(1) | 血肉橫飛殺戮始(2) | 血肉橫飛殺戮始(3) | 血肉橫飛殺戮始(4) | 攻伐大亂滿京城(1) | 攻伐大亂滿京城(2) | 攻伐大亂滿京城(3) | 你方唱罷我登場(1) | 你方唱罷我登場(2) | 你方唱罷我登場(3) | 你方唱罷我登場(4) | 你方唱罷我登場(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