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紅色後代的蘇聯印記 》
無奈的離婚
趙嘉麟 Zhao Jialin
葛萬青 Ge Moqing
同樣經受離婚痛苦的還有劉允斌。但他的情況和李特特截然不同。
劉允斌從莫斯科鋼鐵學院轉學到莫斯科大學化學係後,認識了同班同學瑪拉,並於1950年結婚。1951年他們夫妻來中國度假,住了兩個多月。1952年5月,他們有了一個女兒蘇蘇(俄語名字叫索尼婭)。
1952年10月,劉少奇應邀參加蘇共十九大。在莫斯科,他去了劉允斌的傢,見到了小孫女和自己的蘇聯親傢,還一起合影留念。
劉允斌的嶽父是一位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紅軍戰士,當時在莫斯科一個區的檢察院工作,嶽母是教師,瑪拉是他們的獨生女。
兩年後,劉允斌和瑪拉又有了一個兒子,叫遼遼(俄語名字叫阿廖沙)。劉允斌在莫斯科大學化學係畢業後,又讀核物理學研究生,1955年獲得副博士學位。
一天,中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將即將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劉允斌叫到使館談話。
“允斌,你準備到哪兒工作呢?”
“導師準備讓我到一個研究所搞研究。”
“我看,你就留在中國駐蘇代表團工作吧。咱們國傢也要開始核研究工作,你在這裏多接觸些人和事,對我們是有好處的。你考慮一下。”
不久,張聞天回國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劉曉接任大使職務,劉允斌就留在了中國駐蘇代表團工作。
這期間劉允斌接到了父親的來信,信裏提到:“祖國和人民等待着你的歸來。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服從黨和國傢的利益。”
讀着這封信,劉允斌內心鬥爭了好幾天。一方面,他希望能早日回到父親身邊,並貢獻自己的力量報效祖國;但另一方面,由於有了妻子和孩子,而且夫妻感情很深,劉允斌一時捨不得離開他們。
在經歷內心痛苦掙紮後,劉允斌决定回國。這個消息驚動了蘇共高級官員。他們知道劉允斌是劉少奇之子,但輓留的原因在於賞識他的才能。蘇方三番五次找他談話,並答應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條件。
一位蘇方領導對劉允斌說:“你雖然是中國血統,但是畢竟是蘇聯培養起來的,並且妻子也是蘇聯人,又有孩子,難道你真的要捨棄這一切嗎?”
瑪拉也用盡了辦法,召集許多朋友勸說和輓留丈夫,但依然未能把劉允斌說動。
分別是不可避免的了。1957年10月,背着簡單行裝的劉允斌,在瑪拉的抽泣聲和孩子的哭叫聲中,毅然踏上了回國旅途。
回到祖國的劉允斌被分配在二機部①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一開始,劉允斌想通過拼命工作來忘掉遠在蘇聯的妻兒。但是,愛情和親情交錯的這份情感又怎能輕易被遺忘呢!於是,劉允斌動員妻子帶着孩子跟自己到中國來定居。
雖然瑪拉幾次來到中國嘗試新生活,但是由於語言不通,無法融入劉少奇一傢。
瑪拉最後一次來中國是1958年,在劉少奇傢衹住了10天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大傢的工作都很緊張,劉允斌又是個視工作如生命的人,誰都很難抽出時間來陪她。
劉允斌維係家庭的希望破滅了。這樣,劉允斌和瑪拉衹好過起兩地分居的生活,拖了幾年纔離了婚。當然隨後中蘇關係的惡化也對他們的離婚起了一定的激化作用。
①二機部:即後來的核工業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劉少奇揮別子女(1) | 劉少奇揮別子女(2) |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1) |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2) | 與周恩來夫婦同行(1) | 與周恩來夫婦同行(2) | 迪化巧遇小夥伴(1) | 迪化巧遇小夥伴(2) | 任弼時“賠不是” | 賀子珍的遭遇(1) | 賀子珍的遭遇(2) | 毛氏兄弟(1) | 毛氏兄弟(2) | “沉睡”的列寧(1) | “沉睡”的列寧(2) | 革命後代的“避難所”(1) | 革命後代的“避難所”(2) | 革命後代齊聚一堂(1) | 革命後代齊聚一堂(2) | 天堂般的生活(1) | 天堂般的生活(2) | 難學的俄語 | 毛岸英的疑惑 | 鄧穎超“打前站”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