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高端专家访谈:共享中国 》
第139节:邓国胜:怎样靠“社会资源”实现“共享”(15)
杨林林 Yang Linlin
邓国胜:具体数字说不太清。其中儿童类的有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妇女儿童基金会等等。
杨林林:对,至少有10多个,但为什么在涉及到全社会那么关心的那些教育问题时,人们觉得似乎很少听到那些有关青少年的民间组织的声音?有人甚至提出,那么多“基金会”,到底都在干什么?!
邓国胜:我个人觉得,中国未来事业单位改革的出路之一,包括事业单位内部,比如学校,可能需要加强这种“问责”和“绩效评估”。(杨:嗯——,有意思!)今后的方向应该是,提高对学校的微观管理水平,而不是让它市场化。
杨林林:嗯,您这个观点很明确?
邓国胜:对。因为像教育、医疗、卫生这个领域,毕竟都是“准公共产品”,而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在这些领域采取市场化取向,会产生很多的弊端!所以更多的,还是需要改善微观层面的管理。(杨:比如说?)比如改善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比如建立一个董事局或者理事会。学校设立的董事局呢,由相关的利益群体代表组成。比如说,可以有已经毕业的学生代表,还可以有家长的代表、政府的代表、教师的代表。这样由各个利益群体的代表共同组成一个董事局,来完善自己的结构。
杨林林:我看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到了需要尽快实施的时候了。而且应该说,建立这样的董事局或者理事会并不难。对吗?
邓国胜:对呀。这样的话呢,政府对学校的关系主要是出钱,而学校的业务和管理呢,自己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自治,搞好治理结构。另外就是要加强这种独立事业单位对社会的“问责”交代——要经常定期地向社会交待,公布学校的发展状况。我觉得,现在的医院和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公开、不透明!没有一个完善治理的结构。所以管理者个人的权力很大,几乎是什么决定都可以做,就像贷款上百亿的事情,他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杨林林:这应该说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我国的学校和医院,绝不能简单地市场化!
而应成为名副其实的“非营利性机构”
邓国胜:是。所以我个人觉得,学校和医院,绝不能简单地市场化!(杨:嗯。不是说交给市场就完事了?)对。那么我刚才所说的加强他们的问责性和绩效评估、考核呢,也不应该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更多的应该由社会来评。
杨林林:哦!——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
邓国胜:我想,这是一个层面的改革。另一个层面的改革,我们就要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了。(杨:什么话题?)那就是中国未来的社会事业,也需要注重发展那种民办的、非营利性质的,这里头包括应该允许民间多开办一些私立的学校和医院。
杨林林:现在不是已经允许开办民营的私立医院和学校了吗?
邓国胜: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有必要把这类组织都统归为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机构”——这也是学习国外的经验。比如在日本、美国,这些机构很多都是私立的,而且是非营利的。像哈佛大学等很多著名的大学都是“非营利性”的。
杨林林:对了,说起这个概念,我觉得现在国内相应的理解比较混乱。您说究竟怎么叫“非营利机构”,如果不让他们“营利”,他们今后发展的经费从哪里来?只允许他们接受企业的捐赠吗?
邓国胜:对,它的主要经费来源就应该是吸引社会筹款,而且关键是他们不能搞“分红”——不能像企业一样,挣了钱之后就让董事局去分钱。
杨林林:这也就是说,您认为,今后的民办学校和医院,不应该总琢磨着怎么从学生家长和病人那里多收费。而是应该多想办法,通过自己的良好服务和信誉,去争取更多的社会捐款。这才算是真本事?
邓国胜:哎!发达国家的民办学校和医院等事业单位,有很多都是这种模式,他们就是非营利的机构。
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若首先从“管理手段”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出版社 |
|
|
第1节:林毅夫简介 | 第2节:林毅夫访谈(1) | 第3节:林毅夫访谈(2) | 第4节:林毅夫访谈(3) | 第5节:林毅夫访谈(4) | 第6节:林毅夫访谈(5) | 第7节:林毅夫访谈(6) | 第8节:林毅夫访谈(7) | 第9节:林毅夫访谈(8) | 第10节:林毅夫访谈(9) | 第11节:林毅夫访谈(10) | 第12节:林毅夫访谈(11) | 第13节:林毅夫访谈(12) | 第14节:林毅夫访谈(13) | 第15节:林毅夫访谈(14) | 第16节:汤敏简介 | 第17节:汤敏访谈(1) | 第18节:汤敏访谈(2) | 第19节:汤敏访谈(3) | 第20节:汤敏访谈(4) | 第21节:汤敏访谈(5) | 第22节:汤敏访谈(6) | 第23节:汤敏访谈(7) | 第24节:汤敏访谈(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