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故道白雲 》
第136節:二千僧袍(3)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當佛陀和比丘們經過波吒釐村的城門時,摩揭陀的兩位官員善梨塔和婆刪伽羅在那裏迎迓。他們是阿世王派來這裏,希望將波吒釐村改變成為一個大城市的。他們告訴佛陀說:"我們打算將你剛纔經過的城門命名為'喬答摩城門'。請讓我們陪同你前往渡頭。我們也準備把那裏改名為'喬答摩渡頭'。"
連日來的雨水使恆河的水位高漲,以至站在高岸上的雅鳥都可以就此垂下嘴巴而得飲河水。佛陀和比丘們分坐五艘木筏渡河。阿難陀尊者一直站在佛陀身旁。他們望過去,可見毗捨離隔水在對岸。
阿難陀回想起二十五年前佛陀在這岸上受到洶涌人潮的歡迎。那時,毗捨離正為瘟疫所侵。年老幼弱的死者不計其數。毗捨離最高明的醫師也不知所措。人們築起祭壇虔心誦經,但也無補於事。最後,他們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佛陀。當時的德摩羅總督親往王捨城禮請佛陀到毗捨離一行,以期望佛陀的大德能把厄運扭轉。佛陀答應前去。當時在王捨城送行的有頻婆娑羅王、王後、宮中的官員和民衆。
佛陀坐船抵達毗捨離時,發覺岸上佈置着旗幟、鮮花和祭壇。那裏的居民簡直當他是救世主,歡呼的聲音不絶於耳。維摩維陳納尊者即昔日的戌博迦與幾位大弟子也同行。佛陀一踏足岸上,突然雷聲震天,大雨傾盆。這是大旱天以來的第一場雨,正好為大傢帶來一片清新的氣象和希望。佛陀和他的比丘被領引到俱胝村市中心的一個公園裏。佛陀在那裏講說三寶。之後,佛陀和比丘被邀請前往毗捨離。他們下榻於大林精捨。有賴佛陀的大德以及維摩維陳納的醫術,瘟疫開始受到控製,直至最後全消。佛陀這次在毗捨離住了六個月。
阿難陀想到這裏,他們已將近到岸。佛陀上岸之後,便行往俱胝村。他在這裏受到一大群比丘的熱烈歡迎。他給比丘們講說四念處和戒、定、慧。過了幾天,他又再起程前往那提伽。在這裏,佛陀和比丘住在一間名叫那梨聚落的磚造房屋裏。
在那提伽,佛陀想起在這一帶去世的好些弟子。他想起他的妹妹孫陀莉難陀比丘尼、婆羅訶和那提伽比丘、在傢弟子伽苦陀、跋陀和須跋特羅,以及多年前給他乳汁的善生。就在這一帶,已經有五十位比丘證得"入流"、"一返"和"不還"的果位。難陀比丘尼證得"一返"之果。婆羅訶和那提伽兩位比丘則證得阿羅漢果位。
對佛、法、僧有信心的弟子,佛陀教他們衹需要嚮自己關照,便可知道自己是否已入解脫之流。他們是不需要問別人的。他在那提伽又給比丘們說教戒、定、慧。跟着,他又步往阿摩巴離在毗捨離的芒果園。在這裏,佛陀講說對色身、感受、心性和心生之物的關照。
知道佛陀來到芒果園,阿摩巴離立即前來謁見佛陀。她給佛陀和比丘設宴供養,並在供食之後請求佛陀讓她受戒為尼。佛陀欣然答應之後,她便成為比丘尼。
佛陀在毗捨離再多次說教戒、定、慧。之後,他便前往貝魯婆村。因為雨季已經開始,於是佛陀便决定在這裏留下來。這是佛陀證道後第四十五次安居。他囑所有的僧尼都在毗捨離附近的修道中心或親朋的傢安居。
安居的中段,佛陀突然病重。雖然他非常辛苦,但卻沒有一聲怨言。他衹躺臥着,專念地留意着呼吸。起初,他的弟子都擔心他這次一病不起。但後來,他的體力卻慢慢恢復過來,令弟子們歡欣不已。多日後,他便可以自行到房子外坐在椅子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 | 第2節:1.為步行而行(2) | 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 第4節:2.牧牛(1) | 第5節:2.牧牛(2) | 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 | 第8節:4.受傷的天鵝(1) | 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 | 第11節:5.一碗乳汁 | 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 | 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 | 第15節:7.白象之奬 |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 | 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 | 第18節:9.慈悲之路 |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 | 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 | 第21節:11.月下之笛 | 第22節:12.金蹄(1) | 第23節:12.金蹄(2) | 第24節:12.金蹄(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