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十九、李清照(4)      閔澤平 Min Zeping

  據說趙明誠看到這首詞後,深受刺激,想想堂堂須眉,寫詩作詞怎能為小女子壓倒。於是關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三夜,一口氣填了五十首詞,把李清照的這首夾在中間,一起送給朋友陸德夫品評。陸德夫玩味再三,說道:其中有三句很好。趙明誠欣然追問,陸德夫告訴他乃是“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今天,很多人都已經明確地意識到同行是怨傢,找對象千萬莫要找同行,因為他(她)不會對你所從事的職業表示足夠的尊重。當李清照把自己癡癡的思念寫進詞中,而丈夫卻把它把當作藝術作品來鑒賞品評,不知道此時李清照應該高興還是傷心。不過,旁觀者一致認為這正好說明他們二人品味格調相當,能相互欣賞,乃佳偶天成,“纔女”沒有明珠暗投。李清照晚年回憶這段生活,也認為當時自己應該是很幸福的,說要“甘老是鄉”,意思說如果能在這種環境下一直生活下去該是多麽幸福呀。
  真有那麽幸福與美滿嗎?有個美國人叫宇文所安,本名是Stephen Owen,翻譯過來是斯蒂芬·歐文,是大名鼎鼎的漢學專傢,寫了一係列關於唐詩的專著,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尤其是古典文學的研究者看了大汗淋漓。他還有一本小册子,叫《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對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進行詳細的探討,最後得出的結論,認為李清照根本無幸福可言,所謂的幸福是一種假象,李清照欺騙了自己,也欺騙了我們。
  理由一:在最初的日子裏,李清照夫婦收集與欣賞古舊書畫碑文歡樂是單純的,但隨着藏品的豐富、收入的豐厚,她的丈夫越來越認真,越來越投入,最後陷入到榮利的漩渦中失去了自身。李清照則覺得樂趣越來越少,最後完全成為一種負擔,所以她含蓄地說,喜歡文物的收藏傢與喜歡錢財的守財奴,沒有什麽不同,“其惑一也”。
  在最初的日子裏,藏品是夫妻共有的,歡樂是屬於大傢的,書籍是聯繫感情的紐帶。如我們最熟悉的那段描寫夫妻和諧生活的文字:“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捲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這是何等的浪漫與溫馨。但是,到後來李清照看書,卻要先嚮丈夫請示,登記造册,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來。如果書籍弄髒了,還要受到懲罰。李清照不耐煩了,拿出買衣服與化妝品的錢購買了自己喜歡的書籍,放在床頭自己看。書籍之類的藏品夫妻倆一分為二,愉悅與快樂也隨之一剖兩半。
  理由二:最後一次分別,形勢岌岌可危,李清照請示如何逃生。趙明誠指示要她和大夥一起逃,不得已先拋棄輜重,然後是衣被,然後是書册捲軸,然後是古器,但一定要與宗器共存亡。宗器在,人在;宗器亡,人亡。這禁不住讓人想到了葛朗臺對他太太的態度。宗器是什麽呢?可能是趙傢氏族的祭器,也可以是趙明誠藏品中最精美的青銅器。倘若是後者,李清照更要傷心了,在丈夫的眼中,她的地位終究還不如一件藏品重要。丈夫病危,她夜行三百裏前去侍奉,但趙明誠臨死之前沒有對她今後的生活有任何安排,或者說根本沒有想到給妻子今後的生活提供一個保障,衹是寫下了一首絶筆詩。
  仔細想來,這段美滿婚姻中確實存在着不少的危機。吏部侍郎的兒子娶禮部員外郎的女兒,算是門當戶對,問題是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與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不屬於同一個戰壕。趙挺之屬於蔡京一派,當年李格非最尊敬的蘇軾就說趙挺之是聚斂小人,學行無取。無數事實說明,政治鬥爭必然會波及家庭生活。李格非在鬥爭中失勢,即將發配到蠻荒之地。李清照嚮公公求救,說“何況人間父子情”,不料遭到拒絶,於是有才氣的李清照寫出了“灸手可熱心可寒”來諷刺公公。這樣的媳婦,想必公公也不會太喜歡。
  太有才氣的妻子,丈夫也未必會喜歡。傳言趙挺之成親前做了個夢,夢見一篇作文,醒了就記住“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這麽一句。趙挺之一聽,說言和司合起來是“詞”,安上面脫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也就是說你是一女詞人的丈夫。“詞女之夫”,可能是榮耀,也可能是壓力。有史書記載,每當大雪紛飛的時候,女詞人就會詩興大發,在雪中漫步,尋詩覓句。作為“詞女”的丈夫,趙明誠不能拂了雅興,降了格調,自當陪同前往。時間長了,次數多了,趙明誠的那點才氣也散發盡了,後來就衹是看客,這難免讓以讀書人自居的他,在大鼕天臉鱢得通紅。漸漸地,賞雪成了趙明誠的傷心事,一到鼕天,他就惶恐與緊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一、王維(1)一、王維(2)一、王維(3)一、王維(4)一、王維(5)一、王維(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