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綉雲閣   》 第一三八回遣彩鸞空中捧詔 登八境座裏談元      魏文中 Wei Wenzhong

  三服、棄海共相訝曰:“明明老道入此廬內,何今日易成吾師之形乎?況師被虎傷已許久矣,此事奇甚。”遂呼齊道兄道弟,跪而稟曰:“吾師尚留恩塵世耶?”三緘緩緩出廬,問曰:“弟子等所驚訝者何?”諸子將前後事情細述一遍。三緘曰:“仙傢妙術少人知,移步換形妙道施。伏虎降竜因甚事,安為毒虎亦傷之?”諸子聞言嘆曰:“弟子等自入門墻,從未見師矜奇立異,金丹大道,原屬平常。故不知仙法為何若,安得不驚?”三緘曰:“這也難怪爾等。”甫言至斯,忽聽半空鸞鳴不已。三緘訝曰:“空中鸞聲高叫,恐上天有詔宣吾。爾等各整衣冠,伫立以候。”諸子領命,排立齊整。鸞鳳口銜一紙,已自空際翺翔而下。師徒拜接後,又拜彩鸞捧詔之勞。彩鸞嘎然一聲,衝天竟去。
  三緘焚檀跪地,開詔讀雲:“混元皇帝詔下:『爾虛無子自奉命臨凡,脫胎三緘,墜入四害之鄉,不忘八德之舉。雖其先迷名利,昏昏未醒。既其後遭磨折,念念能回。萬畝良田,棄而不顧,一心堅固,久亦如斯。且喜不墜祖宗之箕裘,螟蛉作子,猶幸能體仙師之教誨。晝夜勤修,不辭雨雪風霜,四方闡道,何惜仁山天水?萬裏傳心,能化人並化物,禽獸亦得真修。宏大道與大經,宇宙自除邪說,數十年辛勤可憫,理受榮封百千載。邪正堪分,應登上品。但上奏且緩須臾,先為吾賞而考道在所切急,待對上天。鸞詔來前,速隨詔至。鳳音繼至,又待音傳。”雲雲。
  緘讀畢,乃謂諸弟子曰:“道祖宣吾入宮考道,爾輩宜在此地靜以候之。”諸子曰:“吾師今登上品,須念弟子等追隨有素,概為提攜。”三緘曰:“不必爾等叮嚀,切可對天自徼上賞。”於是步出臺外,嚮上一招。當有二三童兒,扶下一隻青鸞,立於身側。三緘飛上鸞背,鸞翅一展,冉冉騰空。諸子翹首望之,竟入雲中,隱然不見,交相喜曰:“吾師上登天府,幸莫大焉。但不識師心將何以安置吾輩?”言已,各歸廬內靜候不提。
  三緘乘得青鸞,剛入重霄,瞥見紫霞真人云頭伫立,忙下鸞背,隨師直到洞府。頃之,碧虛、清虛、凌虛、須無、雲衣諸真陸續俱至。紫霞迎入坐下,三緘逐一參拜。諸真同聲曰:“可賀,可賀!”紫霞曰:“諸兄所賀者何?”諸真曰:“賀爾師徒今見道祖後,朝了上皇,仙品之封,諒自不同也。”紫霞笑曰:“吾弟子三緘雖將大道闡明,全賴群真扶助。三緘見過道祖,奉聞天皇,仙品加升,爾我還是一樣。”諸真曰:“此係爾師徒之功,吾等不過隨事幫助,何功之有乎?”紫霞曰:“三緘所遇諸大陣中,若非群真調停,安有今日!”正談論間,忽有飛天遊神手捧飛文,來傳諸真入道祖宮內,有話相議。諸真見道祖宣詔,即乘車駕同往八境宮而投。及到宮門,緑鴨、黃竜諸真亦至。片時之際,八境宮外仙真林立,衹候道祖登了八卦臺,方敢入宮,禮行參拜。無如宮門緊閉,未見開展,諸真於是退入集仙廳內一坐。
  坐已,黃竜真人曰:“紫霞道兄命虛無子臨凡闡道,今已闡明,入見道祖,自得褒奬。上奏天皇,仙品加升,不待言矣。但靈宅子纍阻闡道,前為道祖打入猿兒筐內,永不許出。此彼自作自受,固無足怪。然雖有誤於人,亦有功於人。”爾我入見道祖時,是事周詳,還須保奏一二。”紫霞曰:“真人仁慈在抱,所言極是。俟道祖傳見三緘後,再為保舉不遲。”計議剛妥,衹聽仙樂齊鳴,鳳噦鸞聲與祥光而並至,一金甲力士奔入集仙廳內呼曰:“宮門已啓,道祖駕將臨矣,群真速入。”群真聞報,躋躋蹌蹌,擁入八境宮中,兩旁靜候。衹見宮之內外霞光萬道,寶蓋幢幡遮卻殿庭。報事已過,微聞音樂一派,尚在後宮。前一童兒手捧太極,金光四射,咄咄逼人。
  捧至八卦臺,飛身直上,肅立於左。頃之,花幡五彩,迭出不窮。化幡過餘,遠望道祖,白須白發,白竜袍服,兩旁羽扇擁着,身跨青角板牛而來。來道八卦臺前,衆童兒扶下板牛,簇擁上臺坐定。宮外鸞笙風笛鐘鼓交鳴,臺下諸真朝參。禮罷,各依次序,左右分行。道祖笑容可掬,嚮紫霞而謂之曰:“吾遣鸞捧詔書,詔爾弟子三緘,可曾詔到否?”紫霞曰:“承師仁恩下逮,鸞詔久到。三緘已在集仙廳內,待師口詔傳宣。”道祖曰:“傳吾口詔,宣入八境宮來。”
  紫霞領命,速到廳內謂三緘曰:“道祖有命,宣爾入見。爾見道祖,凡有所問,須好好答之。”三緘曰:“弟子自知。”遂整衣冠,隨紫霞入宮,朝參道祖。朝參已畢,道祖命立於旁。
  三緘稟曰:“小子初入八境,兩旁師尊拱候如林,焉敢侍立?”道祖曰:“平昔師徒之分,不得不分。今日係吾考爾闡道之日也,侍立無妨。”三緘不敢多言,復嚮道祖再拜,又嚮兩旁拜舞,然後側立而候之。
  道祖曰:“吾道之不明者,由於野方外術生出多端旁迕。出入其門者目極邪教甚靈,欣然學習。偶有所得,結成黨羽,賣道迷人。黨羽愈多,謀起叛逆。豈知邪不勝正,凡若此等,概被聖朝誅及自傢,連累九族。不知者遂以先天大道為害人之具,談之恨入骨髓,此吾道之所以壞也。是豈但吾道為然哉?如聖賢之道,原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事着成書籍,設立鄉學、國學,與子弟輩講明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義,孰識後世儒士,徒以聖賢道理發為文章,播取功名,稍得寸進,無所不作,而儒門之道已壞。儒門如是,釋道亦然。釋氏以明心見性為尚,不異儒之正心誠意也。且古來佛祖,誰無夫妻子母之屬?既無夫妻子母,是無人倫。若無人倫,則不獨釋不成釋,而道亦不成其為道矣。何世之學釋學道者,輒離父母而入深山,禿首發而居空林哉?以是觀之,天下之人倫必為釋、道兩門絶之矣。所以吾道不明,王母憂甚,方下懿旨到吾宮內,始命爾脫凡塵世,為世之未明道旨闡之。吾的詢爾,爾下凡界,發明先天大道,究以何者為先?”
  三緘曰:“小子不纔,恭叨上命。自肩此任,逢人必以五倫為先。既收有門徒,亦教以敦倫為急務。”道祖曰:“爾不愧闡道之人矣。天下若無五倫,成何天下?學道不先敦此,道何由成?爾以五倫居闡道之先,是若綱在無有條不紊也。至於先天大道,又從何起手耶?”三緘曰:“先教以清心寡欲耳。”
  道祖曰:“先天之道,原非可以強求,而下手功夫,端在於清心寡欲。蓋欲不寡則四害時縈念內,儒門所以謂之『己』也。寡之功甚不易始也。物欲滿腔,倏然寡之,則物欲固結於其中,驅之甚難。繼而寡之,欲似能驅,然不生於一時,頃又環繞而踏至。久之用力以寡,物欲稍退聽矣,死於此”而寡之功稍有或懈,則退聽者必乘隙而來。是非時時寡之,刻刻寡之,務令私欲淨盡,天理流行不可。儒門以一『剋』字盡寡欲之功者,此之謂也。且欲不剋寡,豈獨大道不能成哉?其害更有難言者。彼野方外道,滿腔皆姦詐之欲。斂人財帛,必求所得。如其不得,或以妖術致人於死,或以妖術迷人於生。種種行為,人生怨之,天道厭之,猶然詡為人師,相沿惑世之術。吾恐生即漏夫王法,死難逃乎陰刑,無間獄中百千萬年,無有出期矣。何莫非一欲字所害乎?稍知悔悟者,及早回首,倫常先盡,然後清心寡欲,講求金丹大道,方可免從前之罪焉。”
  三緘曰:“小子見俗有睹及神像,而傲慢待之,謂上天神祗,尚居彼下者,何也?”道祖曰:“爾試思上天之內,上皇尊矣。爾即學上皇之道,爾猶未成,天上神祗已成爾先矣。後成者為後輩,先成者為先輩。以未成之人而傲慢天神,何不自量!”三緘曰:“如道祖言,天下之不由人倫作起者,皆可以邪道推之乎?”
  道祖曰:“是矣。然爾教弟子,於清心寡欲後,歸神煉氣之法,又當何如?”三緘曰:“前降後升,大道平平;明堂之間,丹法所經。發源有本,點滴歸根;日月二宮,神之門戶。欲留乃神,門戶必合;氣煉三周,其功始酌。小子之教如是,不知有合於大道否也?”道祖曰:“聆爾之言,道得正大。但所收門徒,人勝物乎?物勝人乎?”
  三緘曰:“小子所收男女,共計六十九人。人道中僅有十餘,餘皆物類也。”道祖怫然曰:“物類能求出身正果,由地獄而升天堂。人迷於酒色氣財,由天堂而墜地獄。是人為萬物之靈,反不及物之靈,真人不如物也。”遂嚮左右諸真而言曰:“上天所愛者善人,奈何近年大道不明,成真罕見。今得三緘度卻,人物同成上品,天皇應是歡喜。可於明日朔一朝賀,將名姓道號詳細註册,進呈御覽。”諸真諾之。
  黃竜真人見得是事周備,忙與諸真等一同跪下,為靈宅乞情。道祖曰:“吾非不欲施恩於彼,奈彼纍阻闡道,大幹天律。欲出猿兒筐內,尚有所待焉。”言已,袍袖一展,退入宮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聚仙臺諸真論道 虛無子四境遊神第二回遵師言投生擇地 遊冥府奉命提魂
第三回三緘觀劇遇狐狸 七竅乘舟見毒竜第四回訪友人誤入仙莊 遇蘇子巧生魔障
第五回背福海三妖喪命 遇不情七竅迷心第六回迷女色師提入夢 臨渤海怪亦充仙
第七回望紅燈誤認蘭若 遊緑野忽遇仙亭第八回率野鬼石村排陣 遇柳精泥郭為神
第九回朝元洞六魔擾世 靈根寺三道傳功第十回黃河島赤鯉為害 泥丸國白鳳銜珠
第十一回盜電光三緘負疾 遊白馬萬裏思親第十二回奉父母誠感天地 讀詩書道易功名
第十三回查良緣三請月老 得王爵四失雲卿第十四回謫遼陽情傷毒役 過秦嶺念切慈親
第十五回遇杜公山亭養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第十六回羊奔澗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第十七回轉後洞折磨苦甚 訴前言贖取情深第十八回化仙府憑空試法 出遼陽選地為傢
第十九回集諸仙洞中議道 化田翁郭外談玄第二十回冒三緘題詩訪友 引七竅入閣言情
第二十一回過裙山邀入洞府 離沐水錯認歸途第二十二回棄道心皆由巧辯 崇儒學幸服青衿
第二十三回純陽觀求桃卜卦 聚陰臺遇鬼問神第二十四回仙緣莊夢友談道 盤澗𠔌有怪為鄰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