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展示童话大师真实生活:安徒生传 》
与批评界针锋相对(2)
詹斯·安徒生 Jens Andersen
从安徒生的浪漫主义角度和他的诗人内质来看,对安徒生来说,与批评界针锋相对是非常必要的,这在创作过程中也是一种重要的刺激手段。安徒生也许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这意味着,每当他受到外界的强大批评压力时,他强大的意志、勇气和诗人的想象力就会汇聚成一种更强的创造力。我们在《没有画的画册》和童话《飞箱》中可以看出这一点。两篇作品都是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写的,当时他正遭受“铣刀协会”的残酷折磨。然而,他在这以前和以后都非常清楚,如何运用内心的力量,继续展示自己的自信、坚定和胆略。这在《飞箱》带有煽动性的语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篇故事中,安徒生将当时的批评家描绘成那种小小的柴火,它们虽然可以熊熊燃烧,可刚点着没多长时间就熄灭了。起初,他想把《飞箱》这一部分单独为海博格夫人和她的亲戚写成一篇名为《柴火》的讽刺故事。她的婆婆吉莱姆博格夫人扮演讲故事的茶壶,她的丈夫J*9郾L*9郾海博格扮演总是干干净净呆在架子上的老铁罐,海博格夫人是擦火星的打火匣,批评家克里斯蒂安?穆尔贝奇是放在窗台上的鹅毛笔,安徒生当然是窗外笼子里的夜莺。
“是的,我有点小孩子气,但我并非没有烦恼。”1839年4月,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谈到他的戏剧《黑白混血儿》被皇家剧院所接受时说道(稍后我们会讨论这个戏剧)。下定决心的安徒生向“铣刀协会”发起了反击,好像也被自己所具有的勇气和意志吓了一跳:
“我的朋友们说他们从未看到我如此愤怒,如此坚定,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但它必须爆发出来!必须展示出来!所有这些需要的就是决心!”
多年以来,许多人都误解艺术家内心的这种力量是一种虚荣和自以为是,有人称之为妄自尊大。然而,在安徒生的生活或作品中,没有一个时期像1840~1850年这段时期如此真实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在容易引起他人敌意却可以理解的自信中,安徒生像孔雀一样展示着自己的美丽羽毛。他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在丹麦树立了一种偏狭和土气的形象,与在国外大受欢迎形成了鲜明对照,而且1840年前后他在国外的声望与日俱增。这意味着,即使在魏玛,他在受邀前往宫廷或皇家宴会时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携带着佩剑,戴着三角帽。当然,他当时给在哥本哈根的科林一家写的信中提到了这些,但他的信总是遭到抵制和怀疑。
国外的热情与丹麦的沉默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自然会使安徒生苦恼万分。每当他从国外回来听到一些闲言碎语,或在国外的风光国内无人知晓时,他就会在愤怒和绝望的信中发泄不满,对“铣刀协会”进行痛骂。“在我的祖国,有些人否定我……没有多少人比我更加热爱丹麦了,但那些人因为一条小虫闪闪发光便向它吐唾沫。我最难过的时光是在国内,愿上帝宽恕他们吧!”
但是,丹麦的批评家从来也没能阻止安徒生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实现了征服全部的伟大计划,这个计划自他1819年到达哥本哈根以来就一直在他的心中萌芽、发育,最后,他发现自己要成为一名作家。19世纪二三十年代,没有人能够控制住安徒生,包括一些苛刻的赞助商、专制的校长、精通《圣经》的家庭教师、像科林一家这样备受尊重的公务员家庭,或者十来个目标一致的疯狂的批评家。1839年初,当安徒生的童话和小说即将在瑞典出版时,他像是诗歌里的拿破仑一样评估着自己的作战情况,为未来的征服进行规划:
“我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极为广泛的认同。德国和瑞典已被征服,小小的丹麦不久就会为此而自豪地说:‘这个家伙简直就是天才!’那时我就会将丹麦收入囊中……今天,兰佐?布雷顿伯格邀请了我,他对我在德国获得的成功非常高兴,但我如何才能征服法国和英国呢?我必须征服这两个大国,那时我才能休息!征服了它们就征服了欧洲,就获得了保险。”
陈雪松,刘寅龙 编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九州出版社 |
|
|
丹麦亲王写的序言 | 前言(1) | 前言(2) | 英文版前言 | 目录 | 真正的野蛮人(1) | 真正的野蛮人(2) | 真正的野蛮人(3) | 自然之子(1) | 自然之子(2) | 自然之子(3) | 拥有天赋需要勇气(1) | 拥有天赋需要勇气(2) | 拥有天赋需要勇气(3) | 舞蹈学生(1) | 舞蹈学生(2) | 舞蹈学生(3) | 舞蹈学生(4) | 迈入黄金时代(1) | 迈入黄金时代(2) | 迈入黄金时代(3) | 迈入黄金时代(4) | 安徒生的处女作(1) | 安徒生的处女作(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