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欧阳修集 》
卷一三七 集古录跋尾卷四
欧阳修 Ouyang Xiu
【魏受禅碑〈延康元年〉】
右魏《受禅碑》,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按
《汉献帝纪》,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称天子。又按《魏志》,是
岁十一月葬士卒死亡者,犹称令。是月丙午,汉帝使张愔奉玺绶,庚午王升坛受
禅,又是月癸酉奉汉帝为山阳公。而此碑云十月辛未受禅于汉。三家之说皆不同。
今据裴松之注《魏志》,备列汉魏禅代诏册书令、群臣奏议甚详,盖汉实以十月
乙卯策诏魏王,使张愔奏玺绶,而魏王辞让往返三四而后受也。又据侍中刘廙奏,
问太史令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可治坛场。又据尚书令桓阶等奏,云辄下太史令择
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坛受命。盖自十七日己未至二十九日正得辛未。以此推
之,汉、魏二《纪》皆缪,而独此碑为是也。《汉纪》乙卯逊位者,书其初命而
略其辞让往返,遂失其实尔。《魏志》十一月癸卯犹称令者,当是十月衍一字尔。
丙午张愔奉玺绶者,辞让往返,容有之也。惟庚午升坛最为缪尔。癸卯去癸酉三
十一日,不得同为十一月,此尤缪也。禅代,大事也,而二纪所书如此,则史官
之失以惑后世者,可胜道哉!嘉祐八年九月十七日书。
【魏钟繇表一〈建安二十四年〉】
右钟繇法帖者,曹公破关羽贺捷表也。其后书云“建安二十四年闰月九日,
南蕃东武亭侯钟繇上”。集贤校理孙思恭精于历学,余问孙君建安二十四年闰在
何月,思恭为余以汉家所用四分乾象历推之,是岁己亥,二历皆闰十月。而陈寿
《三国志》所书时月虽为简略,然以思恭言考之则合。按《魏志》,是岁冬十月,
军还洛阳,其下遂书孙权请讨关羽自效,于《吴志》则书闰月权讨羽。以魏、吴
二《志》参较,是闰十月矣。《吴志》又书十二月权获羽及其子平,《魏志》明
年正月乃书权传羽首至洛阳。盖二《志》相符,乃权以闰十月方征羽,至十二月
获之,明年正月始传首至洛,理可不疑。然则钟繇安得于闰十月先贺捷也?由是
此表可疑为非真。而今世盛行,复有两本,字大小不同,小字差类繇书,然不知
其果是否。姑并存之,以俟识者。治平元年七月二十六日书。
【魏钟繇表二】
右魏钟繇书,其辞云“戎路兼行,履险昌寒”,因述曹仁、徐晃破关羽事。
其后题云“建安二十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侯臣繇上”。按建安二十四年冬,
曹公军于摩陂,而仁等破羽后,未尝出征履险冒寒之役。又古人笺启不书年。此
二事可疑。又云“羽已被手刃”。据《三国志》,羽围曹仁于樊,为仁所败而走,
后为孙权兵斩于沮。与此帖不同。
【魏公卿上尊号表〈黄初元年〉】
右《魏公卿上尊号表》唐贤多传为梁鹄书,今人或谓非鹄也,乃钟繇书尔,
未知孰是也。呜呼!汉、魏之事,读其书者可为之流涕也!其巨碑伟字,其意惟
恐传之不远也,岂以后世为可欺欤?不然,不知耻者无所不为乎!
【魏刘熹学生冢碑】
右魏《刘熹学生冢碑》,在襄州谷城县界中。余为乾德令时,尝以公事过谷
城,见数荒冢在草间,傍有古碑倾侧,半埋土中,问其村人为何人冢,皆不能道,
而碑文摩灭,不暇读而去。后数年在河北,始集录古文,思向所见谷城碑,疑为
汉碑,求之又数年乃获。按《襄州图经》云“学生冢在县东北”。《水经注》云
“魏济南刘熹,字德怡,博学好古,立碑载生徒百余人,其不终业而卒者葬于此,
号学生冢。”今碑虽残缺,而熹与生徒名字往往尚可见。盖余昔所见乃学生冢,
而碑魏时碑也,熹谷城令也。治平元年正月十日书。
【魏贾逵碑】
右魏《贾逵碑》。《魏志》逵传云“逵为绛邑长,为贼郭援所攻,绛人与援
约不害逵乃降。而援欲以逵为将,怒逵不肯叩头,欲杀之。绛人乘城呼曰:‘负
要杀我贤君,宁俱死。’援义之遂,遂不杀”。又按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援
捕得逵,怒不肯拜,促斩之。诸将覆护,囚于壶关土窖中。守者祝公道,释其械
而逸之”,与《魏志》不同。而此碑但云为援所执,临以白刃,不屈而已,不载
绛人约援事。如传所载,不独逵有德于绛人,而绛人临危能与逵生死,亦可谓贤
矣。自古碑碣称述功德,常患过实,如逵与绛人德义,碑不应略而不著,颇疑陈
寿作传,好奇而所得非实也。松之又注“《魏书》:逵年五十五”,而碑云“五
十有四”,亦当以碑为正。嘉祐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书。
【魏邓艾碑】
右《邓乂碑》,考其事迹终始,即魏邓艾碑也。艾尝为兖州刺史,据碑云
“晋初尝发兖州兵讨叛羌,艾降巫者传言,授以用兵之法,因以破羌。兖人神之,
遂为艾立庙建碑纪其事”。艾于三国时为名将,尝有大功,其姓名闻于世甚显,
史与兖人皆不应误。而“艾”、“乂”二名不同如此,此君子所以慎于传疑也。
余谓古人“艾”、“乂”常通用,《汉书》曰“黎民艾安”,与“惩艾”、“创
艾”,注皆读为“乂”。岂非邓侯名“艾”音“乂”,而书碑者从省欤?后人读
史无音注,乃直以为蒿艾之艾,而流俗转失,久而讹缪,遂不复正。此理或然,
览者详之。熙宁壬子正月晦日六一堂书。
【吴九真太守谷府君碑〈神凤元年〉】
右谷朗者,事吴,为九真太守。碑无书撰人名氏。其序云“府君讳朗,字义
先,桂阳耒阳人。豫章府君之曾孙、公府君之孙、郎中君之子也。其先出自颛顼,
益为舜虞,赐姓嬴氏。至于扉子,封于秦谷,因而氏焉。谷氏在吴不显,史传无
所见,所谓豫章府君而下三世,皆莫知其名字。按《秦本纪》,非子邑于秦,而
此与朗子永宁侯相碑皆为“扉子”,莫详其义也。治平元年四月二十六日书。
【吴国山碑〈天册元年〉】
右吴《国山碑》者,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
刊石于山阴。是岁晋咸宁元年,后五年晋遂灭吴。以皓昏虐,其国将亡,而众瑞
并出,不可胜数。后世之言祥瑞者,可以鉴矣。熙宁元年中元后一日书。
【晋南乡太守颂〈泰始中〉】
右南乡太守司马整。按《晋书》,宣帝弟曰安平献王孚,孚次子曰义阳成王
望,望第三子曰随穆王整。整先望卒,后武帝分义阳之随县封整为王,谥曰穆。
整以魏咸熙二年为南乡太守,是岁晋武受禅,改元泰始。泰始三年,徙整南阳,
而南乡人为整建此碑。《晋书·地理志》,当魏末荆州分属三国,而南乡、南阳
皆属魏,后晋武改南乡为顺阳。此碑今在光化军,军即襄州谷城县之阴城镇。阴
城当魏、晋时,为南乡属县也。余贬乾德县令时得此碑,今二纪矣。嘉祐八年九
月二十六日书。
【晋南乡太守碑〈泰始四年〉】
右《南乡太守碑》,不著书撰人名氏,题曰《宣威将军南乡太守司马府君纪
德颂碑》。云“君讳整,字孔修,太宰安平王之孙、太尉义阳王之子”。按《晋
书》,宣帝弟曰安平献王孚,孚次子曰义阳成王望,望第三子随穆王整。整先望
卒,后武帝分义阳之随县封整为王,谥曰穆。整以太始三年自南乡太守徙南阳,
而南乡人共立此碑,今在光化军。军即襄州谷城县之阴城镇。按《晋志》不列南
乡郡,据此碑所载县令名氏,有武陵、筑阳、丹水、阴城、顺阳、析六县,此盖
南乡郡所治也。《晋志》但云南乡魏时属荆州,武帝平吴,改为顺阳郡,而不著
顺阳治所、兴废、属县之名,而独此碑可见也。又整《传》但云整历南中郎将,
封青泉侯,薨赠冠军将军,亦不言其为宣威将军、南乡南阳二郡守,皆其所漏略
也。
【南乡太守碑阴】
右南乡太守将吏三百五十人,分为二卷,其摩灭者犹有二十余人。人皆有邑
姓名字,而无次序。其名号有令,有长,有南阁祭酒、门下督、主簿、部督邮、
监汀督邮、部劝农、五官掾、文学掾、营军掾、军谋掾、府门亭长、主记史、待
事掾、待事史、部曲将、部曲督,又有贼曹、功曹、议曹、户曹、金曹、水曹、
科曹、仓曹、铠曹、左右兵曹,曹皆有掾,又有祭酒,有史,有书佐,有修行,
有从掾位,有从史位,有史,有小史等。魏、晋之际,太守官属之制盖如此,他
书或时见一二,不能如此之备也。
【晋陆喈碑〈咸和七年〉】
右晋《陆喈碑》。喈为宣威内史,建武元年卒。碑以咸和七年立,而碑后题
云“咸和七年岁在庚辰”。咸和,成帝年号也。成帝以泰宁三年八月即位,是岁
乙酉,明年改元咸和。据历,七年当为壬辰,而此为庚辰者,缪也。陆氏有二碑,
余家《集录》皆有之。据《陆祎碑》后题云“泰宁三年岁在乙酉”,与今历合,
则当时历官不应至咸和而顿尔差失,然则庚辰特书碑者误尔。治平元年六月二十
九日书。
【晋乐毅论〈永和四年〉】
右晋《乐毅论》,石在故高绅学士家。绅死,家人初不知惜,好事者往往就
阅,或摹传其本,其家遂秘藏之,渐为难得。后其子弟以其石质钱于富人,而富
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益为可惜也。后有“甚妙”二字,吾亡友
圣俞书也。论与文选所载时时不同,考其文理,此本为是,惜其不完也。
【晋兰亭修禊序〈永和九年〉】
右《兰亭修禊序》,世所传本尤多,而皆不同。盖唐数家所临也,其转相传
摹,失真弥远。然时时犹有可喜处,岂其笔法或得其一二邪?想其真迹,宜如何
也哉!世言真本葬在昭陵,唐末之乱,昭陵为温韬所发,其所藏书画皆剔取其装
轴金玉而弃之,于是魏、晋以来诸贤墨迹,遂复流落于人间。太宗皇帝时购募所
得,集以为十卷,俾摹传之,数以分赐近臣,今公卿家所有法帖是也。然独《兰
亭》真本亡矣,故不得列于法帖以传。今予所得,皆人家旧所藏者,虽笔画不同,
聊并列之,以见其各有所得。至于真伪优劣,览者当自择焉。其前本流俗所传,
不记其所得。其二得于殿中丞王广渊,其三得于故相王沂公家。又有别本在定州
民家。三家各自有石,较其本纤毫不异,故不复录。其四得于三司蔡给事君谟。
世所传本不出乎此,其或尚有所未传,更俟博采。嘉祐八年六月十日书。
【范文度摹本兰亭序一】
余尝集录前世遗文数千篇,因得悉览诸贤笔迹。比不识书,遂稍通其学。然
则人之于学,其可不勉哉!今老矣,目昏手颤,虽不能挥翰,而开卷临几,便别
精粗。若范君所书,在余《集录》,实为难得也。窃幸览之,为之忘倦。嘉祐七
年夏五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书。
书虽列于六艺,非如百工之艺也。蔡君谟以书名当世,其称范君者如此,不
为误矣。滁山醉翁题。
【范文度摹本兰亭序二】
自唐末干戈之乱,儒学文章扫地而尽。宋兴百年之间,雄文硕儒比肩而出,
独字学久而不振,未能比踪唐人,余每以为恨。今乃获见范君笔法,信乎时不乏
人,而患知之不博。不然,有于中必形于外。若范君者,笔迹不传于世,而独传
其家,盖其潜光晦德,非止其书閟不传也。
【晋王献之法帖一】
右王献之法帖。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
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
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
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
而想见其人也。至于高文大册,何尝用此!而今人不然,至或弃百事,敝精疲力,
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是真可笑也。治平甲辰秋社日书。
【晋王献之法帖二】
献之帖,盖唐人所临,其笔法类颜鲁公,更俟识者辨之。
【晋贤法帖】
右晋贤法帖。太宗皇帝万岁之余,留精翰墨,尝诏天下购募钟、王真迹,集
为法帖十卷,摹刻以赐群臣。往时故相刘公沆在长沙,以官法帖镂版,遂布于人
间。后有尚书郎潘师旦者,又择其尤妙者别为卷第,与刘氏本并行。至余集录古
文,不敢辄以官本参入私集,遂于师旦所传,又取其尤者,散入录中。俾夫启帙
披卷者时一得之,把玩欣然,所以忘倦也。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书。
【晋七贤帖】
右晋七贤帖,得之李丕绪少卿家。丕绪多藏古书,然不知此为真否?七子书
迹,世罕传,故录之。
【宋文帝神道碑】
右《宋文帝神道碑》,云“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凡八大字而别无文辞,惟
以此为表识尔。古人刻碑,正当如此,而后世镌刻功德、爵里、世系,惟恐不详。
然自后汉以来,门生故吏多相与立碑颂德矣。余家《集古》所录三代以来钟鼎彝
盘铭刻备有,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是则冢墓碑自
后汉以来始有也。此碑无文,疑非宋世立。盖自汉以来,碑文务载世德,宋氏子
孙未必能超然独见,复古简质。又南朝士人气尚卑弱,字书工者率以纤劲清媚为
佳,未有伟然巨笔如此者,益疑后世所书。按《宋书》,文帝为元凶劭所弑,初
谥曰景,庙号中宗。孝武立,改谥曰文,号太祖,其墓曰长宁陵也。治平元年三
月十六日书。
【宋宗悫母夫人墓志〈大明六年〉】
右《宗悫母夫人墓志》,不著书撰人名氏,有志无铭。其后云“谨牒子孙男
女次第名位婚嫁如左”,盖一时之制也。按悫本传与此志历官终始不同。本传云
“宋孝武即位,以悫为左卫将军,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使,讨竟陵王诞,
入为左卫将军。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卒”。此志乃大明六年作,
志云“为右卫将军,监交、广二州,湘州之始兴,冠军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
刺史,始迁豫州,监五州军事,又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荆州
大中正”。而传皆略之也。悫,南阳涅阳人,而此志云涅阳县都乡安众里人,又
云窆于秣陵县都乡石泉里。都乡之制,前史不载。
【齐镇国大铭像碑〈天统三年〉】
右齐《镇国大铭像碑》。铭像文辞固无足取,所以录之者,欲知愚民当夷狄
乱华之际,事佛尤笃尔。其字画颇异,虽为讹谬,亦其传习,时有与今不同者,
其录之亦以此也。
【南齐海陵王墓铭】
右《南齐海陵王墓铭》,长兼中书侍郎谢朓撰。海陵王昭文者,文惠太子次
子也。初,明帝鸾既废郁林王昭业,而立昭文,又废为海陵王而杀之,遂自立。
按《谢朓传》,朓当海陵王时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又掌中书郎,后迁尚书吏部
郎。此志题云“长兼中书侍郎”,而据传,朓未尝为中书侍郎,史之阙也。按
《南齐书》,刘悛为长兼侍中,后魏临淮王彧为长兼御史中尉,《南》、《北史》
多有此名,盖当时兼官之称,如唐检校官之类也。嘉祐八年九月十七日书。
【梁智藏法师碑〈普通三年〉】
右梁《智藏法师碑》,梁湘东王萧绎撰铭,新安太守萧几作叙,尚书殿中郎
萧挹书,世号“三萧碑”。法师者姓顾氏,几、挹皆称弟子,衰世之弊,遂至于
斯。余于《集古录》而不忍遽弃者,以其字画粗可佳,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斯
可矣。嘉祐八年五月晦日书。
【陈浮屠智永书千字文一】
右《千字文》,今流俗多传此本为浮屠智永书。考其字画,时时有笔法不类
者杂于其间,疑其石有亡缺,后人妄补足之。虽识者览之,可以自择,然终汩其
真,遂去其二百六十五字。其文既无所取,而世复多有,所佳者字尔,故辄去其
伪者,不以文不足为嫌也。蔡君谟,今世知书者,犹云未能尽去也。嘉祐八年十
月十八日书。
【陈浮屠智永书千字文二】
《梁书》言武帝得王羲之所书《千字》,命周兴嗣以韵次之。今官法帖有汉
章帝所书百余字,其言有“海咸河淡”之类,盖前世学书者多为此语,不独始于
羲之也。
【魏九级塔像铭〈天保三年〉】
右魏《九级塔像铭》,不见书撰人名氏,盖北齐时人所作也。其年号见于文
者三:曰真君九年者,后魏太武号也;又曰武定四年者,东魏孝静号也;又曰天
保三年者,北齐文宣号也。按高洋以后周大统十六年受东魏禅,是岁庚午改元天
保,三年壬申,此碑云“岁在涒滩”是矣。碑文浅陋,盖鄙俚之人所为,惟其字
画多异,往往奇怪,故录之以备广览。治平元年三月二十三日书。
【大代修华岳庙碑〈兴光二年〉】
右《大代修华岳庙碑》。按《魏书》,文成帝兴光二年三月己亥改元为太安,
故《魏书》兴光无二年,而此碑云“二年三月甲午立”者,盖立碑后六日始改元
也。其曰“阐皇风于五叶”者,自道武、明元、太武至于文成,才四世尔。太武
之弑南安王余,立不逾年亦被弑,不得成君。而景穆太子文成父也,追尊为帝,
立庙称宗,故以为世也。魏自道武天兴元年议定国号,群臣欲称代,而道武不许,
乃仍称魏。自是之后,无改国称代之事。今魏碑数数有之,碑石当时所刻,不应
妄,但史失其事尔。由是言之,史家阙缪可胜道哉!然予于史家非长,故书之以
待博学君子也。嘉祐八年岁在癸卯,七月三十日书。
【怀州孔子庙记〈后魏太和中〉】
右《宣尼庙记》,文辞事实皆不足采,其书亦非佳。独其字画多异,故特录
之,以备博览。
【后魏孝文北巡碑〈太和二十一年〉】
右魏《孝文北巡碑》,云“太和二十一年,修省方之典,北临旧京”,又云
“涉西河,出平阳,斜顺唐逵,指游咸栎,路迩龙门,遂纡雕轩”。按《后魏》
本纪,是岁正月乙巳北巡,二月次太原,至平城。四月幸龙门,以太牢祭夏禹,
遂幸长安,泛渭浮河,乃东归。与此碑所书皆合也。碑无题首,故依本纪为《北
巡碑》也。治平元年三月二十二日书。
【后魏定鼎碑〈景明三年〉】
右魏《定鼎碑》,景明三年建,在今怀州,流俗谓之定鼎碑也。景明,魏宣
武年号也。碑云“定鼎迁中之十年”。按魏孝文以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至此景
明三年,盖十年矣。
【后魏石门铭〈永平二年〉】
右魏《石门铭》,云“此门盖汉永平中所穿,自晋氏南迁,斯路废矣。皇魏
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褒斜遂开。假节龙骧将军、梁秦二州刺史羊祠开创旧路,
诏遣左校令贾三德共成其事。起四年十月,讫永平二年正月毕功”。其余文字尚
完,而其大略如此。石门在汉中,所谓“汉永平中所穿”者,乃明帝时司隶校尉
杨厥所开也。厥自有碑,述其事甚详。正始、永平,皆后魏宣武年号也。治平元
年五月十日书。
【后魏神龟造碑像记〈神龟三年〉】
右《神龟造碑像记》,魏神龟三年立。余所集录自隋以前碑志,皆未尝辄弃
者,以其时有所取于其间也。然患其文辞鄙浅,又多言浮屠,然独其字画往往工
妙。惟后魏、北齐差劣,而又字法多异,不知其何从而得之,遂与诸家相戾。亦
意其夷狄昧于学问,而所传讹缪尔,然录之以资广览也。此碑字画时时遒劲,尤
可佳也。神龟,孝明年号。按《魏书》,神龟三年七月辛卯改元正光,而此碑是
月十五日立,不知辛卯是其月何日也?当俟治历者推之。嘉祐八年七月十一日书。
【鲁孔子庙碑〈兴和三年〉】
右《鲁孔子庙碑》。后魏、北齐时书多若此,笔画不甚佳,然亦不俗,而往
往相类。疑其一时所尚,当自有法。又其点画多异,故录之以备广览。
【东魏任城王造浮图记〈武定四年〉】
右《任城王造浮图记》,不著其名,云“武定四年建”。武定,东魏孝静年
号也。按《后魏书》,景穆皇帝子云,云子澄,相袭为任城王,其后国绝不封。
其去孝静时差远,不知武定四年王任城者为谁也。治平元年八月八日书。
【东魏造石像记〈武定七年〉】
右东魏《造石像记》,其碑云“大魏武定七年岁次己巳”。武定,孝静年号
也。今世所行历谱,惟龚颍《运历图》与今亳州宋退相《纪年通谱》为最详。而
以颍所书推之,武定七年岁当己巳,与此碑合。武定止于八年,是岁庚午东魏灭,
其事与《东魏》、《北齐书》亦合。而《通谱》以七年为戊辰,八年为己巳,又
有九年为庚午而东魏灭。按孝静以后魏永熙三年立,在位十七年,至大统十六年
灭。是岁庚午,则知宋公所记甲子不缪。惟武定不当有九年,而七年不得为戊辰,
此其失尔。盖孝静始即位,改元天平,尽四年,而五年正月改为元象。今《通谱》
天平止于三年,以四年为元象,盖自元象以后递差一年,故以武定七年为戊辰也。
苟不见斯碑,则《运历图》与《通谱》二家得失,其何以决?然后知余之《集录》
不为无益也。治平元年闰五月九日书。
【北齐常山义七级碑一〈天保九年〉】
右不著书撰人名氏,文为声偶,颇奇怪,而字画亦佳,往往有古法。碑云
“常山太守、六州大都督、仪同三司綦连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图”。天保,齐文
宣年号也。《北齐书》有綦连猛,而不为常山太守、都督、仪同等官,不知此所
谓綦连公者何人也。嘉祐八年九月二十日书。
【北齐常山义七级碑二】
右《常山义七级碑》,不著书撰人名氏,文辞声偶而甚怪,书字颇有古法。
其碑首题云《慕容仪同麹常山石氏诸邑义七级之碑》。其文云“常山太守、六
州大都督、仪同三司綦连公,以天保九年为国敬造七级浮图一区。至天统中,
复持节都督瓜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瓜州刺史、常山太守、六州大
都督、频阳县开国子、乐平县开国男慕容乐,及散骑常侍郎、骠骑大将军、前给
事黄门侍郎、缮州大中正、食新市县干、新除常山太守麹显贵,与功曹石子和等
增成之。”盖北齐时碑也。綦连公不见其名。北齐有綦连猛,不为常山太守,不
知此何人?而慕容乐官兼刺史、太守,并封两县,不可详也。“食县干”入官衔,
盖当时之制,亦不可详也。“义”者,众成之名,犹若今谓义井之类也。
【永乐十六角题名】
右《永乐十六角题名》,不著年月,列名人甚多,皆无显者,莫可考究,不
知为何时碑。其字画颇怪而不精,似是东魏、北齐人所书。十六角者,庸俗所造
佛塔。其后又书云“造十六角镇国大浮图”,则知为塔矣。其谓之十六角,只见
此碑,而后魏时又有“常山义七级碑”,盖当时俚俗语类皆如此。治平元年八月
八日书。
【北齐石浮图记〈河清二年〉】
右齐《造石浮图记》,云“河清二年,岁在癸未”。河清,北齐高湛年号也。
碑文鄙俚而镌刻讹缪,时时字有完者,笔画清婉可喜,故录之。又其前列题名甚
多,而名特奇怪,如冯戩郎、冯贵买之类,皆莫晓其义。若名野义伽耶者,盖出
于浮图尔。自胡夷乱华以来,中国人名如此者多矣。最后有冯黑太者,予谓太亦
音挞,意隋末有刘黑闼、吴黑闼,皆以此为名者,太、闼转写不同尔。然隋去北
齐不远,不知黑闼为何等语也。
【后周大像碑〈大象三年〉】
右周《大像碑》,宇文氏之事迹无足采者,惟其字画不俗,亦有取焉,玩物
以忘忧者。惟怪奇变态,真伪相杂,使览者自择,则可以忘倦焉。故余于《集古》
所录者博矣。嘉祐八年六月二日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卷一 居士集卷一 | 卷二 居士集卷二 | 卷三 居士集卷三 | 卷四 居士集卷四 | 卷五 居士集卷五 | 卷六 居士集卷六 | 卷七 居士集卷七 | 卷八 居士集卷八 | 卷九 居士集卷九 | 卷十 居士集卷十 | 卷十一 居士集卷十一 | 卷十二 居士集卷十二 | 卷十三 居士集卷十三 | 卷十四 居士集卷十四 | 卷十五 居士集卷十五 | 卷十六 居士集卷十六 | 卷十七 居士集卷十七 | 卷十八 居士集卷十八 | 卷十九 居士集卷十九 | 卷二十 居士集卷二十 | 卷二十一 居士集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居士集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居士集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居士集卷二十四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