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靈寶終為篡逆賊(1)      梅毅 Mei Yi

  ——桓玄破滅的帝王夢桓玄,字敬道,又名靈寶,據說其生母馬氏半夜見有流星下墜於銅盆中,變成了二寸左右的火珠,就以水瓢接取吞服,過後就懷孕,生下桓玄。因此,桓玄的小名就叫靈寶。晉人愛神異附會,肯定是以訛傳訛的故事。但有一點是真實的——桓玄從小就姿貌端妍,聰慧不凡,桓溫非常喜歡這個兒子。桓溫有六子,臨終遺命以桓玄襲其南郡公之爵。
  桓溫的一年喪期滿,昔日的文武屬官都齊集於桓溫之弟桓衝的府中拜辭。面對滿府的僚屬,桓衝撫摸着桓玄的頭,對這個年方七歲的小孩子說:“這些人都是你傢的故吏埃”桓玄雖小,聽此語憶念慈父,頓時淚流滿面,使得一府文武都大相嘆息。
  長成之後,桓玄形貌瑰奇,風神疏朗,琴棋書畫,無不關涉,又寫得一手好文章。由於東晉朝廷一直疑忌桓傢子弟,桓玄二十三歲時始得太子洗馬這樣的“素官”,根本沒有實權。
  孝武帝時,桓玄知道當時衆議其父桓溫晚年有篡奪念頭,便上書皇帝指稱桓溫“投袂乘機,西平巴蜀,北清河洛”,有興復的大功,不僅如此,桓溫還有“廢昏立明、翼戴宗廟”的不世之勳,為其父申屈明謗。失意之時,青年桓玄曾登高望遠,嘆息道:“父為九州伯,子為五湖長。”(當時他作義興太守的“小官”)憑藉門第貴顯以及父親名望,桓玄在優遊中縱橫捭闔,文武並用,最終能在東晉的混亂政局中節節而勝,一步步清滅了殷仲堪、楊佺期、劉牢之、司馬道子父子,終於掌握了東晉朝廷的最高權力。
  桓玄掌權後,“增班劍為六十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奏不名”,已大有權臣跋扈的風範。同時,他又對桓氏族人大加封賞:以其兄桓偉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以堂兄桓謙(桓衝之子)為左僕射,加中軍將軍,領選(掌管朝中用人權),以堂兄桓石生(桓豁之子)為前將軍、江州刺史,以堂兄桓修(也是桓衝之子)為右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同時,又委命自己的謀士卞範之為建武將軍、丹陽尹,又命自己的姐夫殷仲文為侍中(此人還是殷仲堪堂弟)。
  與前代諸權臣一樣,大事安排完畢,桓玄出鎮姑孰,但朝中大政皆要他點頭後纔可施行,“小事則决於桓謙、卞範之”。
  桓玄初當政,黜姦佞,擢俊賢,百姓欣然,朝臣推戴。沒過多久,這位名傢子弟的真面目便暴露出來了,“凌侮朝廷,幽擯宰輔,豪奢縱欲,衆務繁興,於是朝野失望,人不安業”。
  不久,桓玄相繼誅殺了高素、竺謙之、劉襲等昔日的劉牢之手下諸將,遇害之人,皆北府舊將,多是晉廷有功之臣。
  異己清除得差不多,桓玄“諷朝廷”封自己為豫章公,食邑七千五百戶。接着,他又自導自演,先上詔表示要“北伐姚興”,又自己派人以朝命“下詔阻之”,暴露出他虛榮好大言的輕佻習性。
  在姑孰,桓玄又造數艘輕巧小船,遍載書畫古玩奇物。有左右問其原因,桓玄說:“兵荒馬亂,倘有意外,這些東西輕而易運。”大傢聞之一笑,心裏皆開始有輕視桓玄之意。
  安帝元興二年(403)九月,桓玄親兄桓偉病卒,桓玄想以堂兄桓修代領荊州刺史一職,為其屬下所阻,說:“桓謙、桓修兄弟專據內外,權勢太重。”於是,桓玄就以堂兄桓石康(桓豁之子)為荊州刺史。
  兄長病死,桓玄也加快了篡晉的步伐。其左右親信卞範之、殷仲文等人都暗勸他早受晉禪,私下已經把九錫文和册命準備妥當了。元興二年陰歷十月丙子,晉廷以桓玄為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楚王,加九錫,楚國置丞相以下官。封王、開府、置官、加九錫,這是篡位的第一步。
  桓謙私下問來京城述職的彭城內史劉裕:“楚王(桓玄)功高德重,朝廷上下均認為將有禪讓之事發生,卿以為如何?”
  劉裕馬上表示:“楚王,桓宣公(溫)之子,勳德蓋世,晉室衰微,民望已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1
  桓謙大喜:“卿謂之可,即可耳1
  其實,早在來京之前,劉裕與高參何無忌就想在山陰起兵討桓玄,但當地人孔靖勸他:“山陰離建康道遠,舉事難成。現在桓玄未篡位,不如待其篡位之後,於京口起兵紂之。”劉裕期待的,就是桓玄篡位事成的那一天。梟雄氣度,自是不與凡人相同。
  十一月,桓玄又假惺惺“上表請歸藩”,同時,他又派人讓大傻子安帝“手詔留之”。
  桓玄還到處使人散布錢塘臨平湖開、江州甘露降這樣的“符瑞”,宣示自己登帝位的“吉兆”。和王莽一樣,才子出身的桓玄又想在國內廢錢用𠔌帛作交換單位,恢復肉刑,“製作紛紜,志無一定,變更回覆”,最終一件事也沒辦成。
  和古今大貪一樣,桓玄喜好古人書法、圖書、名宅、腴田。衹要聽說別人有他喜歡的東西,必把對方請到府中,以賭博的方式取為己有。試想,和桓玄賭博,誰敢不輸啊!桓玄“尤喜珠玉,未嘗離手”,數世貴公子,竟然天天把名貴首飾握在手心,把玩不已。
  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公元403年陰歷十一月丁醜,卞範之作“禪詔”,派臨川王司馬寶逼安帝照貓畫虎抄了一遍,禪位於桓玄,“百官詣姑孰勸進”。十二月庚寅,桓玄築壇於九井山。壬辰,繼皇帝位,追尊桓溫為宣武皇帝,桓溫正妻南康公主為宣武皇后,封其子桓升為豫章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