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綉雲閣   》 第一三六回蓬廬中倏生彪虎 仙府內仰若奇珍      魏文中 Wei Wenzhong

  三緘曰:“爾等所見非他,乃綉雲仙閣也。”二子曰:“綉雲仙閣,何人所建?又屬何人所居?”三緘曰:“王母悲大道不明,世之好道而求道者不能分別邪正,故多入旁門,且多入旁門中之旁門。此皆好為人師者矜奇立異,輔以妖法駭人,習道者流因而入是牢籠,以求快捷方式。不知野方外道,存心不良,每藉邪術以惑民,約集成黨。久之,不遵王法,悖逆聖主。一經勢敗,誅及九族,慘不可言。古往今來,以邪教而叛逆者,其不誅及九族幾希。吾願世人毋為野道誤焉。王母深憂之,乃旨命道君,遣仙臨凡,闡明大道。特建此閣,以待大道修成者,入是閣內享受仙福焉。”二子曰:“天下之道一也,鬍以有邪有正耶?”三緘曰:“天下大道,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端,本無奇邪,聖人教人,不外乎此,此至聖之大道也。即道祖之仙天大道,亦不外是。不過煉氣凝神,寡欲清心,以付還本體,又何異儒者正心誠意、定靜安慮之功哉?其後分而為邪者,以大道平平,厭而為之,做出一番矯揉造作,較平常之大道為易習,較平常之大道為易靈,故厭平喜新之儔,趨入其中者甚多。說者以為有害於大道,不知大道昭然天壤,原不為邪教所損,是習之者衹以自害耳。”二子曰:“吾師自旨領王母,命奉道君,周遊四方,闡茲大道,邪道從此可以絶乎?”三緘曰:“邪道不一,恐難於絶也。”二子曰:“吾師步步逢人指點,大道已無混淆。習道女男,諒不入旁迕而從正孰矣,何能絶耶?”三緘曰:“大道此時固爾閘明,所恨者三萬六千野鬼業已投生,後世必出三千六百旁門,且由旁門而支分派衍,不知伊於鬍底安能拒之?”二子曰:“如是,但願世之習道者慎而又慎,不入邪道,纍及身傢子孫也,則幸甚。”三緘曰:“弟子出言,俱願人好,真不愧道門中人也。”二子曰:“是皆吾師之善教耳。”言畢,拜師而退。
  三緘亦退入蓬廬坐定,暗喜:“諸徒各皆能成,惟轉心、混元、野馬、蛛虎見物思遷,尚有所待。但是吾道已得,應升仙府,未見王母下詔,今趁閑暇,不免指石成虎,身歷虎難,以試諸子視師之輕重如何。”主意定時,即嚮萬星臺外亂石一指,衹見數石搖動,頃刻化成七八彪虎,直入臺內,將三緘銜去。三緘大呼救命,諸男女聞呼驚出,見一巨虎把師銜定,旁有數虎隨後爭奪。於是不顧生死,各執器械,追逐此虎。虎見追逐人衆,愈走愈急。諸弟子悲者悲,逐者逐。誰知追逐逼近,虎掉轉身來,大嘯一聲,噴起腥風,竟將三緘銜入茂林,不知去嚮。諸子不捨,前山後嶺,處處搜尋,恰如失了寶珍,無地不覓。正在慌亂,忽聽有人呼曰:“師在這裏!”及奔到呼聲處,又毫無蹤跡。搜尋已久,急不能得。無何,天色昏黑,雨如傾盆。諸子不顧乃身,仍在山崗攀樹梯崖,尋師所在。整整亂了一夜,未有一人獨歸萬星臺。
  三緘已知諸徒敬師心切,假在山左呻吟數聲。諸子聞之,一擁而前,見師臥於大松樹下,手足俱失,頭上鮮血噴流,泣而問曰:“師之手足安在?”三緘曰:“已被毒虎噬去矣。”諸子曰:“師首何以鮮血噴流耶?”三緘曰:“為虎吞入口,旋又吐出,皮骨皆破,所以血流如註焉。”諸子見此情形,個個含悲,忙將師身擡回廬內放下。三緘曰:“吾教爾等習道,不辭指點之勞。衹冀師徒同赴大羅,長享仙福,不知吾有何錯,倏然遭此虎噬。茲者吾體己壞,命恐不久。如吾死後,爾等須念平日教誨,將吾安厝華,仍在此地勤習大道。王母墜下懿旨,升爾等於綉雲閣內。”言甫至斯,大叫一聲而沒。諸子呼天號泣,臺之內外,俱為震動。泣已,購材安厝,設位於講道臺上,朝夕祭奠,延至一月之久。
  三緘見諸子盡皆堅定心腸,而且念念在師,心可謂誠矣,正欲還其本軀。紫霞真人早知三緘道功已成,宜登綉雲仙閣,遂命正心子、復禮子往召三緘。三緘見得師召,即隨二子乘雲來到洞府。紫霞安慰數語,當請凌虛、碧虛、清虛、雲衣諸真人,籌商入閣之舉。諸真至,紫霞大設仙宴,領三緘嚮諸真而拜曰:“吾弟子脫胎臨凡,四方闡道。承諸真保護,至今大道已成,應升綉雲,還望諸真聯名奏請。”凌虛等曰:“這是自然,不煩兄慮。”三緘於是又嚮各真人叩首者三。諸真奬諭一番,宴罷歸去。紫霞送至洞外,拱手而別。
  諸真去後,紫霞謂三緘曰:“師自命爾脫胎塵世,凡遇患難,諸真保護纍纍。此日功成,皆賴諸真匡扶之力。須於各處洞府一為拜謝,方不負玉汝於成之意焉。”三緘曰:“師言甚是。何時方去耶?”紫霞曰:“爾尚以假死試爾門人,宜速到各真洞府,拜謝以還,仍歸萬星臺,靜候上旨。”三緘曰:“師命是聽。但弟子此去,先參哪位真人?”紫霞曰:“師命正心子、復禮子前導爾去。先從凌虛、碧虛處,次第參之。”三緘聆此,拜辭紫霞,遂與二子云車駕動,直嚮凌虛洞府而來。凌虛知之,愛命童兒呼及門徒,將執事排齊,遠遠迎接。
  門徒得命,各服仙服,各騎仙鶴,竟到十裏外,候着三緘。三緘正與二子同坐雲車之上,忽聽仙樂飛鳴,因詢復禮子曰:“是樂音也,鬍為哉?”復禮子曰:“此地歷凌虛洞府不遠,凌虛師叔知爾必至,故先排執事,以迎爾焉。”三緘曰:“吾乃弟子之班,何敢當此?”正心子曰:“新成仙品,無異人世初得功名。凌虛師叔大排隊伍以迎爾者,一以待為仙之榮,一以鼓勵未成仙子之意耳。”言談未竟,凌虛門徒遙而望曰:“前有祥雲一朵,三緘仙官臨矣。”於是各下鶴鞍,候於道旁,拱手而立。三緘見得相迎者其恭如此,忙與二子齊下云車。正心子曰:“何勞衆仙遠迎,恐將吾輩折壞矣。”衆則同聲曰:“適聞貴洞府三緘仙官來拜吾師,師故命吾郊外迎之。恐有不恭,仙官切勿見咎。”三緘曰:“一介凡軀,敢徼仙眷?禮儀不整,衆仙還宜海涵。”內有一仙曰:“吾師素愛仙官,誇有闡道纔,特命十二童子,將所乘彩鸞一隻,請仙官乘之。”三緘曰:“彩鸞係師叔所乘,弟子何敢僭份?”仙子曰:“此屬師命,不敢有違。”即呼十二童兒,同將彩鸞扶至三緘之前。三緘視之,高大如鵬,五彩俱備,背負紅鞍,所綉花草,恰似生成。三緘再三謙讓。衆仙齊聲曰:“仙官不乘,吾師不喜,是尊之反以觸之也。”三緘無奈,衹得飛上鸞背。衆仙齊車並駕,與同十二童子,各乘小鶴,簇擁而行,前面玉笛金簫,一齊吹弄,洋洋盈耳。彩鸞喉下金鈴響亮,儼與簫笛合調而鳴。三緘此時好不僥幸。
  片刻之際,凌虛洞府已到。洞門外高懸金字大牌,上題“闡道仙官三緘”字樣。到了洞府,童兒齊下小鶴,將彩鸞扶定。三緘下得鸞背,凌虛笑容可掬,上前接着,攜手入洞。三緘拜舞已罷,即請入席,親執玉瓶而言曰:“想弟子自領師命,脫胎塵世,歷盡無限磋磨,在經鍛煉之時,未免難於容受。安知玉不琢則器不成乎?今將大道闡明,上天所喜。吾等面奏上帝,必然受封誥為上品金仙,永不墜落紅塵,也不枉苦修一料。”所言至此,復大笑曰:“吾前意闡道之任,爾肩之而爾能完之。諸弟子尚其以三緘為法焉。”可三緘曰:“弟子即承師命,其道之闡明者,乃吾師指點,與師叔等之匡扶也,弟子有何功哉?”凌虛曰:“爾太謙矣,爾勞頓極矣。黃粱仙釀,可多飲幾觶。”諸弟子見師如是珍重三緘,莫不鼓舞歡欣,羨其榮耀。
  頃之,黃粱飲畢,三緘辭別,又嚮碧虛洞府而投。碧虛命人遠迎,一如凌虛一般。惟各門人之所乘者盡屬麒麟、獅、象,亦有十二童子牽彩獅一匹,請三緘乘之。三緘推辭再三,始上獅背,頃刻而到碧虛洞府。碧虛設筵款待,誇奬不已。
  筵畢辭去,又到各洞拜謝恩典。各洞排列執事不一,所乘者或走獸,或飛禽。飛禽中仙鶴而外,如鸞如鳳不等;走獸中麒麟而外,如獅如象不等,每至一處,真人必着仙服,出洞迎接。中界仙子,無不誇三緘之榮。在三緘心中,亦不想榮華乃至於此。
  各洞拜罷,仍回紫霞洞來。紫霞曰:“弟子可歸萬星臺矣。俟至朔一朝賀,奏請上皇,自有鸞音詔爾師徒。”三緘聞渝,當即辭別,嚮萬呈臺而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聚仙臺諸真論道 虛無子四境遊神第二回遵師言投生擇地 遊冥府奉命提魂
第三回三緘觀劇遇狐狸 七竅乘舟見毒竜第四回訪友人誤入仙莊 遇蘇子巧生魔障
第五回背福海三妖喪命 遇不情七竅迷心第六回迷女色師提入夢 臨渤海怪亦充仙
第七回望紅燈誤認蘭若 遊緑野忽遇仙亭第八回率野鬼石村排陣 遇柳精泥郭為神
第九回朝元洞六魔擾世 靈根寺三道傳功第十回黃河島赤鯉為害 泥丸國白鳳銜珠
第十一回盜電光三緘負疾 遊白馬萬裏思親第十二回奉父母誠感天地 讀詩書道易功名
第十三回查良緣三請月老 得王爵四失雲卿第十四回謫遼陽情傷毒役 過秦嶺念切慈親
第十五回遇杜公山亭養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第十六回羊奔澗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第十七回轉後洞折磨苦甚 訴前言贖取情深第十八回化仙府憑空試法 出遼陽選地為傢
第十九回集諸仙洞中議道 化田翁郭外談玄第二十回冒三緘題詩訪友 引七竅入閣言情
第二十一回過裙山邀入洞府 離沐水錯認歸途第二十二回棄道心皆由巧辯 崇儒學幸服青衿
第二十三回純陽觀求桃卜卦 聚陰臺遇鬼問神第二十四回仙緣莊夢友談道 盤澗𠔌有怪為鄰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