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读遍红楼 》
狂沙吹尽始见金(6)
胡文彬 Hu Wenbin
⑦ 载《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以下简称“蒙府本”)第6回回前,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影印第一册第211页。戚序本、梦稿本亦有此诗,己卯本为夹条录出,“题日”作“六回题云”。
⑧ 同上,第7回回前,影印甲戌本亦有此诗。
⑨ 同上,回末。庚辰本亦有此诗。
⑩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本文简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10月影印本,第194页。
同上,回末,第479页。蒙府本、戚序本亦有此诗。
例如第1回写的石后偈第四句“倩谁记去作奇传”,程甲本同于其它早期抄本,而试魁抄本则作“猜谁记去作奇传”,倩、猜二字当是形近而异。同回贾雨村对月咏怀五言律中有“闷来时敛额”句,试魁抄本将“闷”作“闲”;“先上玉人楼”句,程甲本将“楼”作“头”,试魁抄本同诸抄本,作“楼”。类似异文在《芙蓉女儿诔》一文中多得难以细列。
见影印庚辰本第一册第28页,影印蒙府本第一册第43~45页。
见影印庚辰本第一册,第455——456页。
见影印蒙府本第一册第33页。
见《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87年6月出版。
中华书局1986年4月影印《石头记》(简称“列藏本”)第五册,第2775页。
例如庚辰、戚序、列藏、甲辰诸本皆作“昭日月”,独梦稿本作“照日月”。见影印《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41页。周汝昌先生对“昭日月”还是“照日月”的问题非常重视,曾发表意见说:“联文‘昭日月’……只要懂一点平仄格律的就会取‘昭’,而指‘照’为误,盖那个字该用平声,‘照’是去声属仄。这似乎并不难决。可是,问题在于:如原本作‘昭’,抄手绝不会自找麻烦,愿意多写上几笔,无此情理。……一时不敢太自信,故仍循常规,取了‘昭’字的平声字。”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3—4页。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周先生是主张应用“照”而非“昭”,因为“不敢太自信”才“仍循常规”的。我认为这些用“昭”字的抄本底本应该是“照日月”而非“昭日月”。弃“照”改“昭”有两种可能:一是某公颇懂平仄,以为作者疏忽而写成了“照”。故更正为“昭”字。这使我想起元白先生在《读红楼梦札记》(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一文中说过的话:程本《红楼梦》第13回改“贾门秦氏恭人”为“贾门秦氏宜人”,封号与“五品”官阶一致了,但却忽视了作者故作错位的用心(大意,未核原文)。我移来说明改“照”为“昭”,在平仄上是对了,但此处却用错了字义。二是抄录者也有可能偷懒。将十三笔的“照”字减了四笔而写成了九笔的“昭”字。当然,我也“不敢太自信”,只是聊陈管见而已。
参见陈庆浩编著:《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8月版,第700—769页。
参见胡文彬撰:《曹寅撰抄本的几个问题——新发现抄本考察报告之二》,载《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2辑,第19—36页。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卷首絮语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书系自愧而成 |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 |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 | 智而通则悟 | 难得糊涂 | 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 | 实非别书之可比 |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 | 尤氏心内有什么“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乐极生悲 | 裙钗一二可齐家 | 万不可奢华过费 | 敏探春“兴利除弊”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 | 不过实录其事 | 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 娶妻当如薛宝钗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