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全面窥视全球反美图景:美国的敌人 A comprehensive global anti-American spy picture: the en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
第136节:索马里--心有余而力不足(2)
李涛 Li Tao
1988年5月,索马里北部的伊萨克族首先发起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斗争,南部的大路德部族也在年底发动了进攻。位于中部的哈威依部族在1990年成立了"索马里联合大会"组织。1990年8月,3个部族的首领召开了一次协商会议,最终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大会党,对政府军采取一致行动,并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以协调三方部队的行动。经过激烈的战斗,1991年1月26日,巴雷政权垮台。2月,临时政府成立,改国名为索马里共和国。10月改组,迈赫迪担任共和国总统,总理是维奥马尔·阿尔特·加利卜。
新政府的成立原本应该为索马里内战划上一个句号,但是,索马里又再次陷入了权力争夺战中。
索马里临时总统迈赫迪和索马里联合大会党主席艾迪德发生内讧,新的战火再次点燃。联合大会党夺取政权后,宣布成立完全由哈威依部落组成的临时政府。新政府偏袒一族,不顾其他部落的想法,引起了其他部族的不满。其他部族又联合出兵攻打首都摩加迪沙。从此,首都摩加迪沙市区枪炮声不断,大部分市民流离失所。
临时总统迈赫迪和身兼联合大会主席、议长、军队参谋长3职的艾迪德成为两大政治对立势力的领头人。为了争夺权力,两派大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到9月份已经到了公开冲突的地步,双方在首都激战3天,动用了包括机枪、火箭、大炮在内的各种武器,造成30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迈赫迪是临时政府的首脑,对国家的稳定有一定的责任,因此,迈赫迪做出了让步,同意在政府中为艾迪德留几个职位,但是艾迪德并不满足。11月双方冲突再起,并发展成了大规模的军事作战行动。12月,战争再度升级。
1992年1月4日,迈赫迪集结部队反攻摩加迪沙。经过多次战斗,艾迪德武装控制了首都以北地区,迈赫迪控制了首都以南地区。两派矛盾尖锐,联合国和欧共体曾多次想让双方坐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但是都未能成功。
战争严重破坏了索马里的经济,加上旱灾屡降,导致经济崩溃,人民生活状况日益恶化。战乱和饥荒让大量武器流落民间,打家劫舍的人逐渐增多。据统计,从1991年到1993年期间,有30万索马里人死于饥荒,有200万人受到疾患的威胁,每天有1000人濒临死亡的边缘。在此期间,有100万人逃往邻国。索马里成了无政府主义者的乐园,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死亡之地"。
索马里政局不稳,社会动荡,连年战乱和灾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呼吁交战双方停止冲突,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也呼吁双方结束战斗。但都没能让生活在索马里的人民免遭战火的摧残。
1992年1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索马里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经过多方积极斡旋,迈赫迪和艾迪德于2月14日在纽约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隔天,双方又重开战火。联合国决定派国际观察员对索马里进行监督停火,实施维和行动。
二 美国的责任:"大规模人道主义行动"
1992年,全世界都在电视上看到了干涸的土地和骨瘦如柴的索马里人,在非洲其实很多地方都和索马里差不多,如果记者没有拍到的话,世人也许就觉得没有责任,但是美国人看到了,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国际社会开始认为应该为索马里人做点什么。于是联合国出面试图阻止索马里内战的继续,解决索马里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
联合国向索马里派出了由20人组成的技术小组和50名军事观察员,去监督停火。另外,大量的救济物资开始运向索马里。8月,美国宣布提供14.5万吨的食品,并派出10架飞机将食物从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基地运到索马里。之后,法国和英国也加入了进来。9月,不结盟运动设立特别委员会开始动员其成员对索马里进行捐助。
然而,索马里没有有效的政府,没有统一的军队和警察,救援物资到达索马里之后,根本到不了正受饥饿煎熬的妇女和儿童手中。军阀们不在乎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只想养活自己的战士以夺取更多的地盘。于是各派军阀和各地的盗匪将救援物资作为抢夺的目标,很多地方武装更是用枪炮轰击救援车队和船只,救援人员被枪击,粮食被抢走的状况时有发生。救援人员不得不离开了索马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目录、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1) | 第2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2) | 第3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3) | 第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 | 第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2) | 第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3) | 第7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4) | 第8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5) | 第9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6) | 第10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7) | 第11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8) | 第12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9) | 第13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0) | 第1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1) | 第1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2) | 第1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3) | 第17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1) | 第18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2) | 第19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3) | 第20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4) | 第21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5) | 第22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6) | 第23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7) | 第24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